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四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刚才的这个图,我们继续看,这个图,我们取个名字叫开悟之路,其实我大部分用这个图跟各位在解说都是讲技术面的部分,刚才提到数法有数法文化,随法有随法文化,止法有止法文化,都是你实际在修定的过程里,你会遇到的问题。
大家提出来讲,所以我们要安排一个时间,我是希望,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这些同修们,都能够透过网站,有一个时间,每个月最少有一次讲禅法的,有一个时间是讲密法的,假设都是礼拜一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时候,以台北的时间来讲,晚上七点到九点礼拜一,第一个礼拜假设是禅法,第二个礼拜是密法,第三个礼拜就是净法,戒律,经教,这样子,第四个礼拜呢,就是我们同修们的行政工作,这种大家来探讨。这样的话,四个礼拜就统统可以上去了,每个礼拜一,你们要排活动就很简单,礼拜一就是网上见,不是晚上见,在网上见面,所有的礼拜一,我们就不排任何活动,那就很简单,透过网站,大家来探讨真的你行法中的问题,这是我的期许,到现在还没有办法进行,我们大概还有困难,但是这一次大家在研讨的时候,我想应该把他订出一个时间表,什么时间开始,我们就可以进入状况了,我想现在这一方面是可以的,方便的。
你在文化跟功德方面会分不清楚不要紧,你通通把他记录下来,我再来跟你分清楚,这方面的情况,那么刚才提到的,现在有很多人,他不是禅法,他是其他方面,譬如有的人很喜欢唱歌,歌唱的很好听,你也能够启发菩提心,那个叫什么心,我不太清楚,不过起欢喜心倒是真的,起了欢喜心,那通通都在舒服禅里面,所以,你在修行里你会发现,你没有踏上菩提道,不是真正在体验生命,这个功德就叫体验生命,那你只是一个欢喜,一个心境的某一种状况,那跟生命是无关的,跟我们所讲的法身慧命是无关的,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法身是什么,真实的生命是什么,你一定要弄清楚,他跟你所谓的心境的平和舒服,那是无关的,心境的平和跟舒服,是你在现实的生活里的波动,只要让他宁静下来,你都会觉得很舒服。
你要留意到,那一种舒服禅的舒服的情况,跟你去度假差不多,不管你是到乡间田野的民宿去度假,或者五星级饭店,或者什么,那个叫什么,迪拜七星级大饭店,听说那也是一条船,你到里面去度假,你都会有这种舒服的跟宁静的感觉,这个叫做心境平和,心境平和是因为你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劳累,身心俱疲,所以,需要去一个比较清幽的地方。
每人选择不一样,农民度假喜欢来逛百货公司,城里的人度假喜欢到农村去看水牛,没有为什么,这是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每次放假你会发现,城里的人往郊外跑,郊外的农民往城里跑,假如说放假大家都往郊外跑,都没有人跑城里来,百货公司就可以放假,可是他为什么开,他假日就开给农民买,平时都是城里买,城里的人买,为什么,这个就是有的身体疲倦,有的是心理疲倦,我们在坐各位大德都是心理疲倦,很少身体疲倦的,身体疲倦的人他不会听我讲,他要听那个很简单的,讲笑话,讲故事,那个是身体疲倦,因为他大脑比较简单,各位都心理疲倦,心理疲倦怎么样,心理疲倦就是你用大脑,用大脑那就要换个脑,讲一点不一样的,所以你很容易掉入舒服坑里,是因为你在佛门中找到一个度假的地方而已,度假没有解脱。
你放心,那是心境的一种平和,那么休息一下,充个电,明天再去干一番,明天晚上累了,再回来再打个坐,然后又冲个电,明天早上起来,又要生龙活虎干一番,只有这样子而已,这个叫做心境,叫做度假,跟解脱无关。
所以你在佛门中不管你是禅修也好,唱诵也好,所以修密法的人,就特别喜欢要唱的好听,因为唱的好听才会舒服,唱不好听就不舒服,那就唱得很美的歌曲很需要,所以修密法的人会出现很多歌星,他不知道真正的歌星要从禅堂里头培养出来。
我跟各位讲过,你不要看我们这些梵呗,这些梵呗是莫扎特八九十岁的时候的创作,你知道吗,那是中国莫扎特,不是那个夭寿的莫扎特,你看那个莫扎特,假如活到八九十岁,他也才能够创作出像炉香赞一样。你不要看那个音乐,他是最顶级的音乐,他都是禅堂里头出来的,你不要看我们音乐,通通都是禅堂的,你以为只有密法,不是,密法只是把禅堂的搬去用而已。
所以你要记得,凡是让你觉得很舒服,你很喜欢的,那你就要注意,不要掉到这个舒服坑里头去,这是第一个,我们先跟各位讲的。
三法文化跟三法功德。那么这里要跟各位做补充的就是,三法功德里头,他主要的是培养你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么在数法你不会感受到法身的存在,当然你善根够,是一个就可以了,马上就进去了,一步就进去了,可是绝大部分的人,在调身上面下功夫,调息上面下功夫,你一开始就想要调心,这不可能,因为你不可能调心。
假如我们在这个地方提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一定要懂得,呼吸是什么,你一定要去感受呼吸的存在,呼吸是存在的,而这个呼吸,你要训练到他是一个系统。
今天的呼吸是,你开始数息,呼吸就存在,你不数息呼吸就不在,那个时候你的呼吸不成一个系统,当呼吸成为一个系统的时候,呼吸身就成立,呼吸身成立的时候,你会发现呼吸是个身,不是呼吸而已。
这个呼吸是一个身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但你连不起来,连不起来,这是三法功德上面的一个状况,也就是你大约知道有个法身存在,那个法身你可以掌控,你完全可以体验出来。
我谈这个问题,你不要闭门思过,听说最近吵这个吵得很厉害,人家在演讲,他闭目养神,他没有睡觉,他只是闭目养神,这不知道什么意思,闭目养神不是睡觉,睡觉不是闭目养神,这定义不知道怎么分的,你一定要搞清楚。
假如你是慈悲观,你会发现慈悲身的存在,他就是法身,假如你是白骨观,白骨是法身的前行,你一定要透过这个部分去,因缘观一定透过因缘,看到法身的存在,念佛观,透过佛号,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现在我们数息观,透过息身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是要从这个地方去训练的。
这你没有办法用大脑去想的,大脑没办法去想这个部分,你只有在真正数息还没有置心一处之前,你就要去感受这个东西。
因为这个时候你会有一些妄想,妄想我们不给他跑掉,就在这个范围里,所以文化是什么,功德是什么,本身就是你的疑情,你记得这个部分,这个我们在谈的,跟你外面所讲的杂讯完全无关,念佛念的多好听了,持咒持得多好听,那个歌曲怎么唱好听,完全跟我们这些无关,因为你能够去感受法身的存在,才是重点,这第一个。
在这整个的过程里,他都是基础而已,这基础叫资粮道,假如你在这里头,你不能感受到这个资粮道所指的那个法身的存在,你的资粮道叫有为法,有漏福,假如你能够感受到法身是个什么,这种感受能有的话,那你开始上菩提道。
在菩提道的交流道上,快要上去了,你一定要留意到,这是我们讲佛法跟其他不同的地方,所以他绝对有他具体的修行步骤,而这个步骤你一定要自己去经验,没有为什么,没有办法去区别的,各位一定要弄清楚,你大脑不要一直起作用。
你这五停心观,你不要以为说,三十七道品开始讲起就好,不是,没有五停心观的前行,三十七道品根本不起作用,他只是知识而已,三十七道品完成以后,你就证阿罗汉了,你要记得,你在学三十七道品的人,你要知道,但是前面有见道位,修学位跟那个证道位,一直到无学位,三十七道品完成,你是无学,是大阿罗汉,而不是你把知识弄清楚就好了,完全无关。
为什么?就是因为前面三十七道品的基础是五停心观,五停心观你任何一个都可以,但你就必须要修,那么修这个干吗,就感受法身的存在,要训练你法身的存在,才透过三十七道品来。
你今天坐了老半天,对法身一点感应都没有,你就别谈了。这个叫初级禅观。也就是我们讲的粗禅观。这个粗,粗禅观。你先把这个部分弄清楚。
你学佛到底要学什么,修行要怎么修,从这里来,这个先弄清楚。先弄清楚这个部分。这个你不弄清楚,你没办法进行。培养,这个地方统称叫禅修,这一段置心一处以前的这一段叫禅修,培养对法身的感受,你自己去感受法身的存在,要有这种感受的能力,对不起,经典都不讲这些,经典就告诉你,法身在那里而已。你会说在哪里?跟你讲在那里,我怎么没看到?这个感受的能力你要去培养。
我们常讲,智慧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那个生命就是法身。用白话现在的话叫生命,传统的术语叫法身,法身,生命,生命来形容法身的话,应该讲是真实的是生命,而我们这个大脑所认知的生命,叫虚幻的生命,假的生命不是真的生命,所以你今天要来修行,透过修行,你就是要发现真的生命,你第一步要不要做好,这是第一步,这一步从参禅来讲,这里叫做资粮道。
那么要修学这个部分呢,他要有个资粮道,就是前面讲的修行,有没有,每一阶都是为下一阶的资粮道,每一阶都是下一阶的资粮道,所以你不要以为你成就,我一直跟各位讲,你要无尽的超越,无尽的超越,即使证阿罗汉都还没有什么,四果都还七信跟九信,十信位是有没有法界观的资粮道,那么你想想看,你要成就什么?还早嘞。
所以我跟各位讲,不讲无量,无量太抽象,一千万次的失败才有一次成功,一千万次的成功才有一次成就,一千万次的成就才有一次成熟,一千万次的成熟才有一次成佛,你不要以为你很厉害,这样有多少个一千万次,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去算,自己去算,不要一直以为我们修行很厉害,不厉害,你要经历这么多,你就发现什么才叫做厉害。
为什么诸佛菩萨那么殊胜,他们的净土那么完美,我们伟大的上帝创造 这个世间,为什么这样…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