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的。

  你要真修行呀,从这里来,感受法身慧命的存在,我们学佛就学在这里,所以参禅,他的核心就在禅观,你怎么去培养禅观,这个是所有高明人在教导的手眼,在指导你的一个技巧,这个字你叫禅观也好,你不喜欢也可以,叫直观也好,或者你用什么名堂都可以,这不是专利的问题,但是你禅修到底要干什么的那个,你要弄清楚,你要去跟你的师父去把这个东西弄清楚,那个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求的第一步你一定要做好,感受法身的存在。

  在这三法当中,你做的姿势,能不能单盘,双盘,都无所谓,但是感受法身的存在是第一要务,关键在这里。

  假如你在这个地方,不能起信心的话,你的修学无意义,我们教你,不是要教特异功能,不教你这些,你也不要去学这些,我们也不讲那些。

  我们只教你感受法身慧命的存在,这个感受你有了以后,开始参禅的话,你就会看到心活动的轨迹,那就细,他不是法身存在而已,就法身的活动你都可以开始看,就是心的活动轨迹,要用根性要怎么用,因为你的识性稍微破了往前进一步的时候,根性就往前进一步,根性跟识性,是成反比例,当你识性越发达的时候,根性就越不作用。

  所以当你参禅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叫净识,净识是初果向,所以叫初向位,证初果叫做初信位,这个地方,净识这个地方是初向位。

  开始见到八识识成概念的时候,这个时候初果位是初信位,见到五蕴识成八识识的时候,是二果位,这是三信位,这个时候是识性一直往前破,当识性一直往前破的时候,根性就一直增长,我们破一份无明证一份法身,你就一直往前从这个十信位以后的地方讲的,那在这个地方你的识性一直破的时候,根性就一直增长,这两个是成反比的,三果位是五信位,四果位破我执无明是七信位,破法执无明是九信位,剩下一分十信,所以这个十信位在这个地方,十信位是法身的资粮,关键就在这里呀。

  你修学在修什么,我们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因为在后面起法界观的时候,就没有办法跟你讲这些,那里面森罗万象,你就进大观园了,法界的大观园,法身的大观园,你这个地方弄不清楚,所以心路轨迹,心路的历程,你没有办法弄清楚,你进不去,你说法界是什么,你怎么进,你没办法进。

  所以,这个地方,这是住的范围,这是住,生住异灭住的这个范围,这是指修行,我们讲修行是指这个范围,这是修行的领域,生命力修行的领域在这个里面,真功夫在这里。

  但是,你在净识的这个地方是异,这个是前行阶段,那么你刚开始在这个地方,从无禅观、初禅观、细禅观到微妙禅观,没办法跟各位交代很清楚了,你的生命是多元的,整体性的,这里这样分起来,分化起来,这是第一层,这是第二层,这是第三层,这是第四层,这是第五层,后面还有好几层,他统合起来是一个生命状态。

  可是我们今天都以为禅修很简单,抱着蒲团就要开悟,门都没。

  所以你进来禅修,我们分两个阶段,第一,一进来先拜佛,基本上最少拜二十一拜,然后开始念佛,念佛完再打坐,每天的功课是这样做。

  那么禅二,禅三以上呢,我们就按照禅训仪轨,早上一大早起来,基本上讲两点半三点起床的时候,就是搞禅训仪轨,搞到肚子饿了,吃晚饭出坡,出坡完才打坐,你现在以为说到禅堂就是坐香,跑香,坐香,跑香,你怎么参念佛是谁?念佛时谁,这个从净识以后这个地方修行开始以后,那个时候一静下来,因为数息已经止法了嘛,止法就是心静下来以后,佛号会跑出来,那才有念佛是谁,你根本没念佛,哪有念佛是谁,现在就抱着蒲团,你那么参念佛是谁?你根本没念佛,怎么念佛是谁,我参念佛是谁,怎么念,像那些人从来没念过佛,怎么有可能念佛是谁?

  而这一法从弘忍时代就一直传下来,现在战乱,通通破了,道场也破了,法门也断了,所以谁也不知道怎么参,只知道参念佛是谁,怎么念,你从来没念过佛,怎么念佛是谁?

  所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按照净土,我们讲弥陀经上面所讲的,到了净土,僧团就是僧团净土,是佛陀的第一个净土,在这净土里,净土的第一件事,就是供养十方诸佛,什么叫供养十方诸佛,就是培养一切善根,培养善根什么,念佛,拜佛。

  所以早上每天一定要皈依三宝,要问五能,要受戒,这通通每天都要一次,然后念佛,大概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而且声音要洪亮,不像你们,都是维那在念,自己在哼啊!哼啊,蚊子苍蝇,蚊子叮苍蝇,你要唱诵,吼出来,然后你坐下来的时候不念佛,佛号跑出来,你才能参念佛是谁,你根本就没有,坐在那里,师父说要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嘴巴念,心念?心念,嘴巴念,我念,到时候三字经都出来了,当然是我念了,不然谁念?还会鬼念?

  因为你根本不念佛,你怎么参念佛是谁,就是因为你有念佛,这一坐下来,佛号的那种影像,那种法尘会浮出来,你才从法尘上面去破参,你根本也不念,然后又不知道整个过程是怎么运作的,你不到达置心一处的时候,怎么会浮出法尘?那是单一法尘出现的时候,你从那个地方去破的,你即没有法尘,也不能置心一处,又不念佛,就意识形态搬一个念佛是谁,那个时候你是在哪里呀,那时候你在这里呀,你在这个地方怎么参呀?你禅观都没有,你怎么参呐,不可能。

  首先我们训练到净识,不但要净识,禅观基本上要起来,那个时候佛号一浮现,你马上杀进去,那个时候我告诉你,三个月都嫌太长了,每次香起来你都啪!捕捉到,啪!扑捉到,几次不成功,你就会发现成功是什么,每一次念头一来,你就抓住,念头一来,你就抓住那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观照,什么叫照住,什么叫照见。

  你现在什么都没有,跟你讲观照是什么,照住是什么,照见是什么你也不知道,我讲的再清楚,也变成知识而已,你只能说海云法师说,什么叫观照,照住照见是什么,观照是什么,照见是什么,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海云法师说,说的都是知识,你一定要进入,你进入到那里面,你才会看到,哦!原来是这样。

  那什么都别讲了,你说我清楚,我清楚,我知道了,你不进入,那你就开始脑筋一直转,一直转,还是用大脑,叫你不要用大脑,你还是用大脑,因为你没有进入实际修行的领域,这一块你完全看不到,这个就是遗憾,遗憾。

  大家都来修行,大家都要追求真理,大家都要追求真实的生命,大家都在追求法身慧命,那你追到哪里去了?你都追错了,你方向错了,最真实的,最实际的,已经灌顶完毕了。

  你不要听了嘴巴开开的,听经不要入定,都老是听到入定,入定没用,你听经会入定,就是在欲界定,按照那思维逻辑一直转进去嘛,而我讲的绝对合乎逻辑,你放心,我不会讲不合逻辑的话,不合逻辑,你马上就跳起来,我合乎逻辑的就是知识,所以我跟你讲,讲的再好都没有用,你一定要走进去,讲只是指导你,这叫指月,月亮在那里你不看,你老是看这个干吗,这个叫知识,你要看到月亮。

  告诉你法身是什么,你就进去看法身,然后再下一步该怎么做,你就知道了,因为你都不行,你就要一直听,你去行,行到要领抓到了以后,根本不用听了,我不讲,你也会接下去,因为你知道下面是什么。

  但你不行啊,不行的时候,那只好再听,看师父能不能一直讲,讲到我们通通开悟了,我每次讲你都开悟,都是快要开悟,然后就搬凳子来,又差一点点,然后再搬楼梯来,又差一点点,跑到楼顶上,还是差一点点,叫飞机把你送上去,你还是差一点点,你永远差一点点,那一点点就是你不行,不行,一定要行,而那个一点点的行,你的功夫要多少,那就个人的根器,个人的根器,你这辈子不修,下辈子修,一样,还是要修,听的多有个好处,就是下辈子来读书,不考不玩,大考大玩这样而已,然后每次考都第一名,一百分,因为你已经储备起来了,现在跟你讲这些,是这样的,那叫做有漏福,有漏福,不要修这些有漏福,你要真修行,真修行,这个是跟各位谈到这里。

  这个地方谈到净识的这个部分,至于触功德那边,我们讲这个基础再看回来,技术面这里,这个地方我们谈到这个触功德,触功德就是八触十功德,在这个时候,这个是在止法上面要进入置心一处之前会有的现象,那很多人在这里也被打败了,就是说,会被舒服禅缠住的人,来到这个地方,那么会被这个地方困住,有的人会恐惧,因为色身的变化你好克服。心理的状态你难克服,而绝大部分在这个地方,他很快,这个止法的时候很快,你就突然间会溜进去得禅定。

  因为这个舒服感,他跟这个舒服感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假如有触功德的这种逆源,逆源就是酸痛麻痒,再加生理上的,那一种痛苦状况,是一种身心好转的现象,这个你比较清楚,假如是很舒服的感觉产生的时候,你会精力旺盛,那个时候你会更精进,更精进的时候,那你就进禅定了,这是第一个。

  假如是心理状态,那就更糟糕,同样他也有两种状况,心理状况有一种是恶心,一打坐就怪味道出来,这个叫逆缘,触功德当中的逆缘,生理上有逆缘就是会痛,那么心理上会厌恶,不喜欢做功课,或者是看到佛像都讨厌,这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反制作用,这个部分,我们想精进的人,会知道这个已经进入触功德了,自己会很谨慎,你会有罪恶感。知道这是业障,你禅修的人还好,修法的人还好,为什么,因为可以拜忏,假如是拜忏的人呢,他怎么拜呢,这个时候他只有休息,静下来去感受那份该忏悔,而不能忏悔的这种痛苦,他一段时间就过了,过了以后,这个逆缘我们都好处理,到这个地方触功德的时候。

  顺缘最难处理,顺缘很难处理,因为你有舒服感,你有满足感,你有成就感,然后那个精进,瑞相连连,你噗!跑到禅定去了,那个数随止,再来就观还净,很快就把你带进禅定了,在禅定里,跟这里不一样,这里就是你坐在那个地方,你会钻在某个地方,你会看到金字塔了,等一下巴菲尔铁塔,等一下那里,你专门在看那个,但是来到这个地方不是,当你看到佛菩萨庄严的时候,那就恭喜你入禅定了,你完蛋了,因为一入禅定,你就很难爬出来了。

  我跟你讲说,那是色界天天王,跟天人的三十二相庄严,你不相信,因为那个时候,你所看到的都是这种菩萨,这种佛菩萨,很庄严,而且更微细的你都看得到,那个丝格多么微细,你都看得很清楚,那个叫做禅定。

  你会说,我就看到佛菩萨,那就没办法争了,因为你确实看到,但那是禅定境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不一样,因为那个地方有二十四重天,四禅天里头有二十四个天,按每一个天的殊胜都不一样,你就会说,那是佛菩萨,你是到了某个净土去一样,这叫无药可救,你叫入禅定,入禅定我们不跟你捡别。

  因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实也很清楚,但你一定要坚持说,这个是在色界定,我们不是要入色界定的高低,我们要赶快横出三界,你要再回来鉴定,我是不是真的置心一处,是不是真的放轻松,是不是真的息出息入很清楚。

  你要知道,你在禅定里是没有用的,你在禅定里看到那个很美很美,佛菩萨,你的心已经跑掉了,你没有置心一处,你要留意到,但是你入禅定没错,但是你没有置心一处。

  那我们要你置心一处,是开始要看念头,为什么要你念佛,法尘会现前,你就进去了,你从念头里看,那就刚才看的八识识怎么样形成概念,证初果;然后你想再进一步,二果向,看到五蕴识怎么形成八识识,证二果;然后我要再进一步,三果向,看到念如何形成五蕴识,就证三果了;然后我又要再进一步,四果向,看到我执无明,破了,七信位;再进一步,八信位,看到法执无明,再破,证九信位,无学位,法执都破了,我执也破了,就这样叫无学位。

  无学位就要进入十信,在十信位里扩大,然后准备进法界观,这就我们修学的过程,你没有这些基本的这些东西在禅修里只这样讲过去了,在经教里,这里就讲不完了,我们简单的告诉你这些,详细状况我们等明天再讲。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