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知道吗?而我们呢,大概都喜欢在这个下面(粗住、细住)坐,这个是在调身。只在调身而已,你调心根本没办法调,大概让心浮气躁降一降,调息可以,这个是基本的。我们把这个地方,你只要坐得住统称为舒服禅,这边画了一个(范围),在这范围里的叫舒服禅。

  

  我们要指导你的,叫数法,随法,止法,有三法。这个地方教你的,是华严禅的部分,跟天台的禅不一样。

  

  天台指导这个叫做六妙门,数、随、止上面还在观、还、凈三个,这个叫六妙门。我们只讲到这里,止法,止住妄想。

  

  因为我们的工程跟他不一样,因为到观还凈的凈的时候就要有五觉知,从这个上面指导上去的,是完全从原始佛教南传这部分原汁原味上面来讲的,上去五觉知具足你就入禅定了。我们不谈那边,我们只谈到一部分,谈到这个地方,止住妄想就好了。

  

  那这里没那么容易,我们要跟各位解析的,是这个地方,它有两个东西要进行,数法,你要解决数法的问题。就毗卢支那七支坐相,在坐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干部你一定要教这个,你不要来只是在那边下口令,结果大家什么都没有学到。不是这样的。

  

  你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把你打坐的经验记录下来,我打坐有时候自己,同修彼此要互相对看,他怎么一坐坐成这样子(歪一边了),坐坐坐,坐成这样子(头朝一边昂着)然后他也入定。那你要纠正他,所有的干部在带领修行的时候,这些一定都要纠正。不是按照那仪式。那你就变成那小老鼠,白鼠在受训一样,这边按一下,糖果出来,吃一下,然后肚子饿就拼命按就拼命吃。不是做那种惯性训练。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你一定要讲好,数法发生什么问题,在禅定上,你打坐,脚会酸痛如何克服,大家要提出来。每个礼拜来共修,你每天在家里坐的时候发生哪些状况,都要提出来讲。那么提出来讲,你分不清楚到底是数法文化还是数法功德,不要紧,你都要统统记录下来,而且那些原始资料,这个叫原始档案,全部要传到我们道场里面来。你只要有打坐,一定有状况。

  

  不是定有状况,就是慧有状况,定的状况我们叫做数法文化,到随法有随法文化,到止法有止法文化。当你慧门有状况的时候,你也会成长,有数法功德,有随法功德,有止法功德。所以这个叫做三法功德跟三法文化。你必须把这三法功德和三法文化统统记录下来。

  

  而我们初学的同修一定分不清楚,今天除非你前面的三个条件完全具足,资粮道完全具足,你一进来,你马上可以看到。否则你一定有一番谋合的阶段,要去磨合。而这磨合阶段就是师父产生功能的地方。

  

  师父要告诉你,这些属于数法文化,这些属于数法功德,这些属于随法文化,随法功德等,一步步告诉你。

  

  我们华严这个时代,在这里,我们只教你数息法。这个叫数息法,那么按照五停心观来讲,五法都可修。

  

  这五种停心观,数息观是其中之一,不凈观(白骨观)是一个,因缘观一个,念佛观一个,慈悲观一个,这个叫五停心观,五种让你停心的观法,我们教你的是数息观。

  

  其他的法也有可以进入禅观的部分,那么你就依据那个善知识教你的。数息观是怎么样进入禅观,你从数法开始就要训练了,进入禅观的部分,我们就叫做数法功德。叫三法功德,数法功德,随法功德,止法功德,因为我们要指导的是这个部分,所以会讲得很详细,然后你在实践的过程里,你也要去感受这个部分,这是教你修行的部分,行法你从这里来。

  

  不管,禅、凈、律、密都一样,要你干嘛?这个功德啊,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这三法功德就是感受法身的存在。你还没有开始修行,感受生命的存在是你修行的目标,而在这个地方不表示成就,但是,你应该要去培养那个能力。

  

  那么你透过其他四法,譬如白骨观,怎么样去感受法身的存在,那有他的指导方式,透过因缘观也有它的指导方式,透过念佛观、慈悲观同样也有它的指导方式,那你要依止你的善知识,他会教你,你就去感受那个部分。

  

  那么这个地方,在教你感受的那个禅观,叫做粗禅观。来到这个地方,置心一处以后要修的禅观,叫细禅观,后面工程还多,你不要以为这样以后就成就了,还早了。

  

  到了这个地方,四果以后有个十信位,十信位以后,法身大士的禅观叫做微妙禅观,这个不一样的。你不要以为你很厉害,现在开始到哪里一学,你都以为你很厉害,你连这个基本的都没有喔,你就以为你这个成就有多大,没有啦。

  

  很多人会感应,会看这个,会看那个,又梦到这个,又梦到那个,告诉你,百分之百都是妄想。要不是妄想,叫鬼通。鬼通,你是有外灵来通你的,外通,这外来的因素使你会知道什么的,那通通叫外通。

  

  跟你讲鬼通,你以为不好,鬼通神通都一样,都是外来的一种依附,叫依他而通,叫依通,或者叫外通,因为外来的。那都不是你修行成就的,是过去生以来,你所结的外缘。那些外缘,缘尽了你就不通。那个精神错乱,刚才讲的,那些精神状态不良者而通的,那就更糟糕。

  

  所以我们基本上不谈这些。有这些状况通通要归零,从人格性的健全开始做矫正。那你在这里你就待不下去了。你会说,我在哪里,去替人家办一个事就有多少钱,人家看我像什么,我来到这里,就要把这个打破,重新再来,要归零,然后我人格性又不健全。那你就完了。你在这里会很没有面子。你要留意到。

  

  很多人有这种本事。我不是否认你的本事,但你应该要善待你的灵性,尊重己灵从这里开始,(见图禅修部分)尊重自己的灵性啊,叫尊重己灵,你有灵性,你要尊重,就从这里开始修学。

  

  你在别的地方怎么学,我不管,那来到这里,我们要求这个部分。所以你在禅坐的时候,我们叫禅修,(见图禅修再往上,参禅)过去要横出三界叫参禅,还没禅修之前叫修行。

  

  修行只是含糊笼统的摸索,“师父,我要皈依。”“师父,我要受戒。”“师父,我要修行。”师父,师父,师父,……我,我,我……“我”跟“师父”分得很清楚,那个都还在摸索阶段。说你不是修行嘛,好像不尊重你,所以通通叫修行。而那个修行还不算,因为你还迷迷糊糊什么都不懂,修什么行啊?

  

  可是叫你念佛,你也念得嘴角都是沫,念佛念珠白的都念到变黑的,黑的念到发光。说你不用功啊?你很用功啊。但这个都在摸索。你要真修行,这有办法把这黑的念到变白的话,那就厉害啊,肯定你成就了。可是你把白的念黑的,不算成就。念到发光都不叫成就。

  

  所以那个都属于第一阶段摸索的,叫具备资粮道而已。假如前面那三个资粮道你具足啊,那么要进入(禅修阶段)感受法身的时候,很快,这三法(数、随、止法)很快通过,半年就够了。

  

  这功夫只要半年。假如你半年还过不去,可见你前面的修行,那个摸索还要重来。留意哦,那么我们假设你不重来,本来三法是要半年,现在你一个法半年,三个加起来也要一年半,你搞了三年还没过关,那你还是要从这里(见图禅修阶段)再来。

  

  那为什么会不过关呢?就是你掉入这个舒服坑里头,叫舒服禅。

  

  舒服禅,他有一个特色,你一修行,一打坐,哇!真好。那个,有一个经验,就是生命能量好像瞬间充电一样。哇!很高,那么你喜欢坐,坐了就很舒服。但是你会发现,这个舒服禅,会使你的生命产生枯竭现象,因为你那个瞬间充电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偶尔久久一次,也可能会有。但是你那种舒服的感觉,会使你人生意兴阑珊,了无生趣,但是又喜欢坐下去,但是生命感很不足,生命力不够。

  

  你记得,只要生命感不足,生命力不够,你基本上都是掉入舒服坑里头,在舒服禅里掉入了。你在这个时候,你打坐的现象是这样,很有境界,一直钻在那个地方,你会觉得有个循环,或者在画圈圈或者有个三形,或者有个什么形状等等,这种打坐统称为舒服坑。而这种人他有一个好处,什么好处呢,无欲,因为没有欲望。为什么没有欲望,因为他死了。

  

  他的心死了,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要,很清瘦,因为他都在树下打坐,阳光照不到,所以他不会黒,原来黄,黄也渐渐退了。而且这种人没有欲望,什么也不要,吃的很少,很清瘦,仙风道骨,风还没吹,都快要飞起来了,然后你会看到他修的很好。不是修得很好,是掉入舒服坑,爬不出来。

  

  这种人是中了魔剑,魔的剑把你射中了,因为只要你想真正开始修行的时候,就多一个佛子,多一个佛子就少一个魔子。这魔,魔王就设一个坑给你跳进去,很舒服,这样对你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佛教意识形态出现。

  

  而且这些人,我告诉你,日中一食,粗茶淡饭,一定吃草,不吃肉,而且也不吃油,就是开水煮烫,草放下去捞起来,切一切,沾个酱油,OK,就这样子。有没有病,这种人不能生病,因为他完全没有抵抗力,而他基本上不会受感染,不会受病茵的感染,不会受病毒感染,因为他清心寡欲,因为他自己封在自己一个小圈圈里,禽流感打不进去,SARS也不会进去,这种人因为他不结恶缘。但他的生命是一直枯竭,一直枯竭,那种枯竭状态你会误以为他修的很好。告诉你,意识形态。

  

  他不是真的修的好,因为你现在的脑海里的意识形态是,修得好的人是那个样子,轻轻瘦瘦,风一吹,这样飘,因为你的意识形态是那个样子。所以这个叫暗示,潜意识,暗示那些在舒服坑里的人统统都走到那边去了。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大概所有修行者当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全部死在那里面,一直修到他死,他都不知道。下辈子你知道这些人来干嘛?,你知道吗?下辈子来,我是举例,不是说你哦,犀牛、河马、鳄鱼、鲸鱼,好一点的,大概是水牛,因为它们都泡在那里面,泡在那个水坑里,很舒服,人生就是这样,你看它一辈了就泡在那坑里头,那个舒服坑,就跟这个一样。你看他在这里头修大福报啊,天天都入定啊,他自己讲的入定,入舒服坑的定,每天都在画那个,你看,这样子的圈圈,很清楚,很舒服。因为他停在那个地方就很舒服,要不然就画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像鳄鱼,画圈圈比较像河马,他要到那里去喔,你就看他的境界,就决定他到哪里去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种人,因为我看各位好像都还没修,所以你都还没入那种定,去不了,你放心,但是你只要开始打坐有这种状况,不想往前进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他绊住你,这个叫枯木禅。

  

  枯木不是我讲的,这是古代人讲的,因为你一进到那里面就枯木了,你的心就枯死了,这我现在跟它取名叫舒服坑。这种人意兴阑珊没有生命意志,你会发现,他把佛教所有消极的东西,通通搬出来,所有积极的都是罪过。所以他最常用的,就是,自己不先解脱如何度众生。我告诉你,他这个没有解脱,但是他会说他在求解脱,而且他是解脱了。这个是非常麻烦的。我不是说你,你不要一直瞪着我。这是第一个我常讲的。

  

  这舒服禅在这三阶段,通常是进入细住就进去了,在欲界定的这个地方通常叫做外道,应该讲也不是外道,是世间人在修这种禅定。这个叫禅定实在是不对,他就坐在这里解他的联立方程式。

  

  所以很多人,尤其企业界、工商界的人,忙的要死,一打坐,他很舒服,他会发现一些,第五项修练,灵项修炼,其实他们都练到欲界定而已啊。我不是取笑他们,肯定他都是在欲界定里。因为你本来脑筋一直转一直转,现在籍着坐下来又不能翻资料,所以你会发现你在思考某件事情就很专注。只要打坐在思考事情,通通是欲界定。

  

  你想想看,古人把这个名词定得非常贴切啊。打坐,谁叫你去思考东西,你竟然跑到思考里面去了,不是欲界定吗?你思考某一个,都是欲界的妄想嘛,你一直在打妄想嘛。这个智者大师把这个东西定的非常的好,非常好,但是呢你假如是运用这个方法来的话,我告诉你,所有MEDITIONG CENTER里面教的都是欲界定,所有西方医学开药方,处方单开Meditation通通是欲界定,没有第二个地方可去。我不是批评你们学那个不对,到欲界定。

  

  你还想说他们的禅定当中,从东印度公司成立到现在四五百年,大英帝国日不落国的成就,所带回去的东方文化就是欲界定。所以Meditation翻译成冥想,是伟大的日本人的罪过,他把东方文化的精华认定是冥想,你看冥想是不是欲界定?

  

  你再修,好了,再上面什么都没有,还有初禅定吗?什么定都没有,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你已经陷入魔罗坑而不自觉。你说,你有没有白学?我们摸索到这个地方来,是遗憾的。好吧,已经响了,该停了。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