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這相應是你如是因如是果,我因行萬行,所以果德莊嚴。萬德莊嚴,是不是這樣,一行萬行,因萬行所以果實萬德,所以叫做萬德莊嚴,是這樣的一個相應法。

  不是你去通鬼神跟那個鬼神相應的,不是那個相應,所以禅觀跟瑜伽的部分完全是講你實力下去的,因此你一定要記得。

  禅觀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提升你的生命能量,不是耗竭你的生命能量,當你不能提升你的生命能量是沒辦法的,這是我們一再跟各位談的,你要怎麼提升你的生命能量,這非常重要。

  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講,你不能掉入舒服坑,因爲進入舒服禅裏頭,你看起來第一次進入舒服禅,你也是生命能量很高,但是你會變成一個假殼,假殼就是裏面會一直中空掉,中空掉的結果就是什麼,是你意興闌珊,沒有那個生命力,缺少生命感。

  你說修行很好,你也一直坐,一直坐,生命能量一直流失,然後你又舍不得放棄,又很喜歡坐,然後沒有奮鬥意志,做什麼都好啦,好啦。好啦又提不起勁,你那個一直打坐一直在修行,就好像那個籃球要灌氣,壓下去...壓下去...,然後灌得很起勁,籃球還是沒氣。你看舒服禅的人打坐就是這樣,他生命能量不能提升,沒有辦法提升,他打坐應該是灌氣進去,他就漏氣不見了。你手再按還是軟軟的,爲什麼?因爲你嘴沒對准、你嘴沒對准,所以你打不進去,舒服禅就已經歪了,已經歪了。

  當你打坐的時候一直就有那種情況,意興闌珊提不起勁,什麼東西都不太想做,所以你是很好的戒律受持者,爲什麼?不但吃草,叁餐變一餐,一餐又隨便煮,怎麼隨便煮,開水煮開就好了,其他的草倒進去撈起來,你越來越沒能量。你說動,好像也活著,你說起勁,也舞不起來,人家講什麼都好嘛,也好,然後人家走了你就睡著了,都是生命不起勁,那都舒服禅的通病。

  剛開始你沒感覺。舒服禅拖個叁年五年以後,這種現象就很明顯,而且你會發現這種人很奇怪,不流汗,身體好像有一種清香,也不是香皂香,因爲他已經快變成行屍走肉的香。爲什麼會變成那種狀況,那叫舒服禅,舒服禅我們叫枯木禅。

  你看一坐就這樣子,姿勢很美跟木頭一樣,那麻煩了,這完全弄錯。我們在跟各位談的,你一定要跨過這個舒服禅,你修行生命能量會一直起來。

  所以我們現在對于修行次第要重新來,我現在正在找一個叫做哈達瑜伽,耳根圓通章就是教哈達瑜伽,但是那個太簡略了太簡略了看不出說要怎麼指導你,我想說從印度那邊能不能找到哈達瑜伽來,哈達瑜伽它可以使你的生命能量非常飽滿不會掉入舒服禅裏。

  可是我現在找不到那個標的,大家來的都在教體位法,然後都說它是萬能的沒有一個人敢說他要教哈達瑜伽,所以我們來有Bhakti瑜伽,他跟我們關系不錯Astang瑜伽我們自己直接找到的他也關系不錯但是就是缺少一個哈達瑜伽,因爲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出于聞中有沒有?入流忘所那個聞就是哈達瑜伽,你不從這裏來作自我修煉,你很難提升你的生命能量。

  所以我們現代人修行都修的病怏怏的,那個生命進入蕭條期,怎麼修行以後都會進入蕭條期呢?生命能量耗竭了這不對。

  修行以後固然也不必像俗話所講的紅光滿面,那也不必,恐怕還是出問題。但是你要有足夠的生命能量要有那很強烈的那種什麼敏感度,但過敏叁郎不算。

  對于生命的存在你很容易感動,經過這個感動的階段你會控製,你有敏感度,你那生命的覺知是很夠但不會常常掉眼淚,剛開始我們會經過一種狀況,看到這個人哇!很感動很感動,感動就好了,哭的好像麥克風那麼大不用,小聲,知道內心的感受有一種悸動那樣子就可以了,可是剛開始你控製不住所以很多人是這樣子,這個爐香贊開始爐還沒爐完你就哭了也不知道哭什麼,那是一種感動,感動就好不要哭,

  不過剛開始你會受不了你會哭,哭幾次就好了,哭了好幾年還在哭這個有問題,每一次爐…就開始了,有的是看到佛像就哭,看到出家人走路威儀很好他也哭,不知道哭什麼,你欣賞沒有錯,受感動也對但是這個應該是一個過渡期,假如只有這一方面那個大概也是腦筋有問題。

  因爲那個感動是指全方位的生命成長,你在各方面你都會感動而不是對某一種人,那叫粉絲,那不叫生命成長,你是和尚的粉絲而已,看到和尚就哭,那不是神經,不是,你應該是生命是全方位的,看到有美的那種表現你就會欣賞,這是很自然的很自然。

  聽過佛跳牆沒,佛跳牆就是和尚被那個菜香迷住了所以跳過牆出去吃了,那個人家在吃你一個和尚跳下來也要跟著吃,所以這個東西好吃叫什麼名字所以叫佛跳牆,是沒有錯,因爲他感動,他本來是一個乞丐人家去化緣回來吃剩的一直鹵鹵鹵,鹵一鍋在那裏,那到晚上一鹵打板的師父走到那裏怎麼牆外有那麼好的香味,他一時感動所以跳出去了,吃的人叫佛跳牆,你們不能跳出去跟你講,你這跳出去就麻煩了以前可以跳牆現在沒牆跳,跳出去摔下去。

  生命的感動是會造成的而那種感動是純真,這個純真沒有意識形態沒有意識形態,爲了什麼那都不對,他只是真他只是感動而已,你不能一感動說不行,那個我吃素啦不能吃那個,你根本就意識形態把你卡住了,你動不了了,感動是沒有意識形態的,欣賞生命是沒有意識形態的,美就是美,還有什麼意識形態,你有意識形態那已經不美了,那是大腦的僞裝大腦的裝飾,那個生命無法展現。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是訓練這個生命能量的提升到某一個臨界點你會出現那些狀況,好,那個狀況再超越以後你就正常了,你就超越凡夫的階段了,開始進入行者的領域。

  行者到了某一個層次以後你就轉凡成聖,在行者的階段裏我們還是凡夫,他修行到某個程度你會轉凡成聖那個時候才超越凡夫,但是行者的這個凡夫跟凡夫的凡夫不一樣,因爲你已經找到路線這個叫上道,凡夫還沒有找到上道的地方他即使上了道他還會再溜下去,因爲他只是做生意,靠佛吃飯的很多,很多賣香的他也上道了,可是他錢收了就出道了,又下交流道去了,他只是去收錢而已,靠佛吃飯做佛像的這些都是靠佛吃飯的,看來好像上道了可是他錢收了又下了,又下去了他沒上道;

  修行者不一樣,他上道就上道,他是真的那一條修行的路不一樣,所以這個凡夫是行者,行者也是凡夫,當他到某個程度,他就轉凡成聖了。

  我們恭敬行者,是恭喜他走上這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祝福他,我們贊美他。因爲我們還有很多業障牽絆,所以你上不了道,你也摸不到。也知道很好,好是好,收了錢就不好。爲什麼,因爲你又出去了,你不上道,因爲你還有很多業障牽絆著,所以你想轉凡成聖那就很難。

  但是有一個例外,雖然我不上你那個明顯的道,就我不現出家相,但我還是行者,我是在家行者。你基本上還在道上,這種道也是真道,他雖然像上不同,可心同樣在菩提道上。他雖然沒有現出家相,但是真在菩提道上,反而現出家相的人,心不在菩提道上的多,所以你在這裏,你就要能夠掌握得到,真的身現出家相,心也真的行在菩提道上的,那這個人是可貴的。

  你假如說因緣不成熟,心在菩提道上,身不現出家相,你還是很好的修行者。你照樣這些禅觀都可以進行,都可以進行。我們在家衆,在這方面有成就的人不亞于出家衆。這個您必須看清楚這真行菩薩,真行菩薩道不是相上的問題是心行的情況,我們非常期待大家能夠在這裏弄清楚。

  這一個法界人中像或者是盧舍那人中像它表達給我看的是相當的清楚。那麼這裏面有一個問題。

  現在我們看的這個東西你看不到他的服裝的情況,這個是原始的圖像後來的圖像就有點衣褶的這種情況出現,然後在衣服上就等于畫在衣服上,這個圖裏面應該有吧,衲衣畫在右側E區描圖,描圖有沒有。衲衣是自己假設他是一個衣服,研究者表面當然是衣服不是衣服就變刺青了,刺青變成在身體上刺青,它不是刺青你不要自己回去自己刺青它是畫在衣服上面的,那麼古代技術上沒那麼清楚,光是把這些圖案雕刻在這個佛身上面就不簡單了,然後又要按照衣服的褶紋高低起伏那就更難了,所以站在藝術跟審美的立場上通常不這樣子,它只是一個人身的形象把整個法界弄上去。

  其實全圖不是這樣它是有頭的這個地方有腳的這個手有手掌的,它只是那個地方沒把它作畫,沒把它作畫叫把它表達成說這個就是衣服的範圍,因爲這是脖子,頭上沒有就是衣服的範圍這樣子,它只是這樣子而已那麼後來我們有做像,做像的時候應該就是早期的中原的佛像,它有中原的造型然後來做,這個是按照西域當時佛像的造型直接在身上雕刻出來的情況。

  這個圖像讓我們有很深的感受也就是早期修行的人在這個時代裏你不必去強調說它是禅修還是密法,因爲這個是大約在西元一、二世紀的時代,一世紀、二世紀也就是漢朝那個時代有的,一直到五、六世紀都還有,大概現在研究這個法界人中像的部分那都是那個時代的。

  到後來尤其我們近代仿造的,因爲要賣好價錢就刻的一塌糊塗的,那個造型沒有它表法的多,像這個表法都很多,有沒有,這個來講應該是地獄道,這個地方是最下層應該是地獄的,有沒有這個要受刑的,在地獄道的那情景一個一個最下層然後在上面一層要表達的東西都有它的法意在,而這一層有這一層的經典,這個地獄再來這個什麼一道一道一直往上走,一直往上的一種情況。我們就不詳細的跟各位做說明了。

  讓各位留意到有這麼一回事,因爲剛好有這些資料到道場來我也就借這個因緣跟各位介紹盧舍那人中像。我常常跟各位提到,各位也常常一愣一愣的,師父說法界人中像我就只好聽法界人中像,師父說盧舍那人中像我就盧舍那人中像,師父說華嚴造像法我就華嚴造像法到底他在講什麼,我哪知道,現在這是一個標准的給各位了解,這個還不是實體物,實體物我們還沒有福報遇到,有福報我們通通會請回來給各位看,好,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裏。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