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叁集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叁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講,修行的實際內容。大家進入佛門,尤其來到華嚴這樣一個行法道場裏,你最需要的,你想要獲得的,是所謂的行法。

  

  行法雖然我們分有禅、淨、律、密、經教,還有生命學,這個是從文化形態的區別上來講,有禅、淨、律、密,有經教、有生命學,有各宗各派。

  

  有南傳的叫做小乘的,或者叫原始佛教的,或者叫原汁原味的那個禅修;也有藏密的,今天很熱鬧的西藏密法的,那個密法的修行方式;或者它還有你所講的,那不管它。不管佛教裏面分的,漢語系的八大宗派,或者藏語系的四大宗派,或者南傳的各個系統裏,有不同的教派,乃至于,外道裏頭修行的,也有很多。

  

  在這種種的修法裏,我們在揀別一個狀況,就是邪、正這兩個區別。邪與正的區別在哪裏?不是外道都錯,也不是現出家相的就都是對的。我們有一個標准,叫做正法。不是正法的,那就通通叫邪法,這是宗教裏面一個很嚴格的定義。

  

  那麼邪與正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裏?你必須要一個辨別。你要沒有辨別的能力,你就看到,穿衣服的都是正,不穿衣服的都是邪。不是這樣講。穿袈裟的就是正,不穿袈裟的就是邪。你這樣的定義,就叫腐爛。

  

  邪正之間,當然佛教的標准就是,按照七菩提分修的,就叫正法。正法當中,要迅速成就的要依八正道。展開以後,七菩提分八正道展開,從這兩個核心展開,六度萬行都算,無量無邊法門都算。但是離開七菩提分八正道的,那就叫邪教,這是從教義上跟你分的。

  

  從行法中分的,那教義上就看不到。很多人口口聲聲講的,也是七菩提分、八正道、叁法印、四念處、叁十七道品,結果爲什麼修行不得力,用不上去,那就不是教義的問題,那是行法的問題。

  

  行法的這個東西,經典不記載。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他一直沒有辦法把行法的東西告訴你,從來沒辦法記錄。這個部分,你只有跟著師父學。

  

  跟哪個師父學,不要緊,你跟錯了,你不要後悔。我不是說你跟我跟錯不要後悔,跟我,是不會錯啦。(衆笑,鼓掌)跟外面,就容易錯了。外面不是都錯,是容易錯。你只要跟,你不怕,不怕跟錯人,這是一個前提。你假如要跟師父學,不管哪位善知識,你只要跟就好了,要對他,完全信托給他,在因果上,你不背因果,你記得這個原則。你跟錯人,是那個人要背因果,你要記得這一點。

  

  那你當一個行者,我要跟師父學,我本身沒辦法判斷,對不對?就像孩子投生到你的家一樣,他不能選擇啊,他已經出生了,他何罪?他沒罪啊,有罪是父母的錯。你不要老是怪子女不聽話,不是子女不聽話,是父母不會教,你要記得這一點。這生命教育我們都這樣講,孩子是沒有罪的。

  

  今天我是個學生,我要跟師父學,我看他沒錯。因爲師父不會跟你講說,我是壞蛋,你不要跟我學,我是邪教,你不要跟我學,沒有。每一個都說他是正法的,他是最好的。那你相信他,就對。

  

  在因果上,你相信他就對。除非你有擇法覺分,也就是說你已經開啓了慧眼,七菩提分的第一個,擇法覺分,你有這個能力。但我想,大部分都沒有啦。我們都說好呆好呆(臺語:傻傻的),師父說很好,我就跟上去了,那師父對不對呢,我怎麼知道。因爲他說很好嘛,你是相信他好,跟他。

  

  你要記得,跟善知識,你不要懷疑。我不是說你跟我不要懷疑,跟任何人都一樣。這是唯一的條件。他會有很多習氣,他也是人啊,他這個肉也是上帝捏面粉捏出來,烘熟的,只是有的比較熟一點,叫黑的,有的不太熟,叫白的,而你只是剛剛好,所以是黃的。只是差別在這裏,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他有他生理上的習氣,有他物理上的習氣,有他心理上的習氣,有他社會文化背景的習氣,這個你不要在意,因爲你要學的都不是這些。你要學的是真理,生命中的真理這個東西。

  

  你跟上去以後,他要能夠教你,教的那些東西啊,經典上未必有。假如都是按照經典講給你的,那我跟你講,他肯定沒修。因爲有修的,要講他修的,就不會在經典上了。這個是麻煩。

  

  現在問題就在,他教的到底對不對?你就不知道啊。所以你跟上牛魔王,他也教一套啊。他說,把孫悟空抓起來,把唐僧抓起來,他的肉割下來,吃一口,功力增加一千年。你就跟上去了,因爲你跟著牛魔王走。你也可能跟蜘蛛精走,蜘蛛精也有一群人跟,那不管,你自己要選擇,你就跟上去。

  

  基本上,你沒錯,錯的是帶領你的人。所以我常跟大家講,你想出來帶人,你就必須要絕對謙虛,要不然那個因果你背不了,這是一個前提。既然你來這裏,我不能只給你這個含糊籠統的概念。我出去碰到牛魔王,我也不能夠說錯,我要是碰到觀世音菩薩,可是牛魔王每次現前都是現觀世音菩薩的樣子,牛魔王不會說我是牛魔王,我要你去抓觀世音菩薩煮來吃,紅燒的,還是炖的好,他不會告訴你這些,你就會跟上去。

  

  甚至于,他還有特別的能力表現給你看。但是,我們這裏告訴你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很抽象,就在教你修行的時候,他有個法寶。那個法寶就是你真的要學的,但是你真的很難學。

  

  有人叫做直觀,這個是最近常有人翻的。這詞啊,不知道從哪邊弄出來,我也不知道,古代叫觀照。我們比較常用的,可以用的,我用了一個詞叫做禅觀。

  

  禅修,要有一個觀照的功夫,叫禅觀。這個每一個上師,在做指導的時候,他用詞不會一樣,但是你要去揣摩“那個”,他要教你的那個禅觀的那個東西,那個你要怎麼去把它弄出來。有些師父,他自己很會修,禅觀功夫很好,可是他講不出來。

  

  你不要以爲每個師父都會講,告訴你一個原則,很會講的,大概都修不好。(衆笑)像釋迦牟尼佛都講得不太好了,所以都沒辦法做記錄,你知道嗎?都沒記錄。所以像我,以我的標准,像我講得這麼多的,肯定沒修,你記得這個標准就好。還有人會講得比我更好,肯定修的比我更差。那個不會講的,但是修得很好的,那個才是高人。

  

  我要告訴各位,那個禅觀的那個東西,你要怎麼去摸索它。那麼它到底在講什麼?有一個老是好像在吊你,可是你又抓不到它,他好像又吐出來,可是他吐完了好像又都沒了,他到底在講什麼,那個東西,那就對了。

  

  每次講出來,都很具體的,一堆知識給你的,那肯定是知識,完了,你一接受知識,你的法身慧命就不會成長。你要記得這個原則。知識講得很好,那你肯定記知識。你在法身慧命的那種摸索,探索的領域裏,肯定你進不去。

  

  所以我們在看行者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狀況,行者很有道,可是說不上來,要跟他學,他也講不上什麼,而且,幾乎每天都一樣,看他也是睡覺,起來也要刷牙,也沒有說他修得很好,就不要刷牙,不但刷牙又會蛀牙,應該修行修得很好,蛀蟲應該不會蛀到他的牙齒去才對啊,他也同樣有這些問題。

  

  你看他,不過就有一個什麼東西在,那個就是你要學的。當然由于每一個人的判斷不一樣,所以你會看到,嗯,這個牛魔王不錯,你就跟上去了,所以他還有魔子魔孫嘛。菩薩們也有諸大海會菩薩,甚至于還有天女等等。那你呢,你擠到那個群中去,你就自己想,我不是魔子魔孫,我最少也有天女,那是你想的,你沒有辦法判斷。

  

  如何判斷,我們在講習的時候,講經的時候,一再跟各位談了,現在你最重要的是,你在現在的這樣一個時刻裏,你要掌握到那個禅觀是什麼。

  

  我們告訴你,禅觀有一個培訓的辦法,因爲禅觀這個東西太抽象,好多人跟妄想、跟鬼通會混在一起,尤其是精神狀態不良者,我講精神狀態不良者,應該是比較好聽的,不是講神經病。有些自閉症,憂郁症,躁郁症,狂想症,妄想症那些,其實都屬于精神狀態不太良好的人。這些人,容易有一些幻境,包括幻聽,幻覺,幻光,常有那種感覺的。這些人就要特別留意,因爲你不是禅觀,但是你會自以爲那就是禅觀。這些妄想,統稱爲妄想,你要如何過濾掉?

  

  我們就從一個地方來過濾,就是經過人格性的矯正,人格矯正。基本上這種情況,都是在你生命成長的過程裏,有不愉快的經驗,經過長期或者強力的壓抑以後,所造成的一種扭曲狀態。

  

  這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你不要再問下去了,你很想問,那是怎麼樣?你每天翻開報紙你都看到,都有很多人啊,從小成長的時候被扭曲了,壓抑了。

  

  今天報紙又報一堆,小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情況,他長大一定出問題。那我們或多或少,尤其很多理想大的人、理想高的人、會讀書的,尤其會讀書的,讀書人當然有抱負,尤其那些只會讀書、像個太子、什麼都不會做的人,那是最糟糕的,因爲他在應對進退上面一定不良。應對進退不良,出了社會,他的挫折感特別大,滿腔的熱血和抱負,結果一出社會,一再的被打壓。不是人家要打壓你,因爲你不會應對進退,你跟人家講話不得體。在這種前提之下,你會遭受社會的排擠,單位的排擠,工作會不如意。在這種狀況中長期下來,你就造成憂郁、自閉。

  

  這種扭曲很遺憾,而這種人在這個時代普遍存在。你不要以爲你禅觀很厲害,這種人只要碰到宗教,不管哪個宗教,他特別容易跟教主溝通。

  

  溝通,你知道嗎?勾東西的勾,一勾就通。因爲他滿腔的熱情會轉移,轉移到他的幻想裏頭去,尤其喜歡做白日夢的人。他有沒有解決的辦法?當然有。可是不是我們講正法行所能告訴你的。

  

  好,這個是第一個部分,你先弄清楚。我們現在要告訴你的是,正確的禅觀修行,還是一樣,在修行的過程裏,那叁個基本要件,叫資糧道,這是最起碼的。

  

  第一階的資糧道…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