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讲,修行的实际内容。大家进入佛门,尤其来到华严这样一个行法道场里,你最需要的,你想要获得的,是所谓的行法。
行法虽然我们分有禅、净、律、密、经教,还有生命学,这个是从文化形态的区别上来讲,有禅、净、律、密,有经教、有生命学,有各宗各派。
有南传的叫做小乘的,或者叫原始佛教的,或者叫原汁原味的那个禅修;也有藏密的,今天很热闹的西藏密法的,那个密法的修行方式;或者它还有你所讲的,那不管它。不管佛教里面分的,汉语系的八大宗派,或者藏语系的四大宗派,或者南传的各个系统里,有不同的教派,乃至于,外道里头修行的,也有很多。
在这种种的修法里,我们在拣别一个状况,就是邪、正这两个区别。邪与正的区别在哪里?不是外道都错,也不是现出家相的就都是对的。我们有一个标准,叫做正法。不是正法的,那就通通叫邪法,这是宗教里面一个很严格的定义。
那么邪与正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你必须要一个辨别。你要没有辨别的能力,你就看到,穿衣服的都是正,不穿衣服的都是邪。不是这样讲。穿袈裟的就是正,不穿袈裟的就是邪。你这样的定义,就叫腐烂。
邪正之间,当然佛教的标准就是,按照七菩提分修的,就叫正法。正法当中,要迅速成就的要依八正道。展开以后,七菩提分八正道展开,从这两个核心展开,六度万行都算,无量无边法门都算。但是离开七菩提分八正道的,那就叫邪教,这是从教义上跟你分的。
从行法中分的,那教义上就看不到。很多人口口声声讲的,也是七菩提分、八正道、三法印、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结果为什么修行不得力,用不上去,那就不是教义的问题,那是行法的问题。
行法的这个东西,经典不记载。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他一直没有办法把行法的东西告诉你,从来没办法记录。这个部分,你只有跟着师父学。
跟哪个师父学,不要紧,你跟错了,你不要后悔。我不是说你跟我跟错不要后悔,跟我,是不会错啦。(众笑,鼓掌)跟外面,就容易错了。外面不是都错,是容易错。你只要跟,你不怕,不怕跟错人,这是一个前提。你假如要跟师父学,不管哪位善知识,你只要跟就好了,要对他,完全信托给他,在因果上,你不背因果,你记得这个原则。你跟错人,是那个人要背因果,你要记得这一点。
那你当一个行者,我要跟师父学,我本身没办法判断,对不对?就像孩子投生到你的家一样,他不能选择啊,他已经出生了,他何罪?他没罪啊,有罪是父母的错。你不要老是怪子女不听话,不是子女不听话,是父母不会教,你要记得这一点。这生命教育我们都这样讲,孩子是没有罪的。
今天我是个学生,我要跟师父学,我看他没错。因为师父不会跟你讲说,我是坏蛋,你不要跟我学,我是邪教,你不要跟我学,没有。每一个都说他是正法的,他是最好的。那你相信他,就对。
在因果上,你相信他就对。除非你有择法觉分,也就是说你已经开启了慧眼,七菩提分的第一个,择法觉分,你有这个能力。但我想,大部分都没有啦。我们都说好呆好呆(台语:傻傻的),师父说很好,我就跟上去了,那师父对不对呢,我怎么知道。因为他说很好嘛,你是相信他好,跟他。
你要记得,跟善知识,你不要怀疑。我不是说你跟我不要怀疑,跟任何人都一样。这是唯一的条件。他会有很多习气,他也是人啊,他这个肉也是上帝捏面粉捏出来,烘熟的,只是有的比较熟一点,叫黑的,有的不太熟,叫白的,而你只是刚刚好,所以是黄的。只是差别在这里,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他有他生理上的习气,有他物理上的习气,有他心理上的习气,有他社会文化背景的习气,这个你不要在意,因为你要学的都不是这些。你要学的是真理,生命中的真理这个东西。
你跟上去以后,他要能够教你,教的那些东西啊,经典上未必有。假如都是按照经典讲给你的,那我跟你讲,他肯定没修。因为有修的,要讲他修的,就不会在经典上了。这个是麻烦。
现在问题就在,他教的到底对不对?你就不知道啊。所以你跟上牛魔王,他也教一套啊。他说,把孙悟空抓起来,把唐僧抓起来,他的肉割下来,吃一口,功力增加一千年。你就跟上去了,因为你跟着牛魔王走。你也可能跟蜘蛛精走,蜘蛛精也有一群人跟,那不管,你自己要选择,你就跟上去。
基本上,你没错,错的是带领你的人。所以我常跟大家讲,你想出来带人,你就必须要绝对谦虚,要不然那个因果你背不了,这是一个前提。既然你来这里,我不能只给你这个含糊笼统的概念。我出去碰到牛魔王,我也不能够说错,我要是碰到观世音菩萨,可是牛魔王每次现前都是现观世音菩萨的样子,牛魔王不会说我是牛魔王,我要你去抓观世音菩萨煮来吃,红烧的,还是炖的好,他不会告诉你这些,你就会跟上去。
甚至于,他还有特别的能力表现给你看。但是,我们这里告诉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很抽象,就在教你修行的时候,他有个法宝。那个法宝就是你真的要学的,但是你真的很难学。
有人叫做直观,这个是最近常有人翻的。这词啊,不知道从哪边弄出来,我也不知道,古代叫观照。我们比较常用的,可以用的,我用了一个词叫做禅观。
禅修,要有一个观照的功夫,叫禅观。这个每一个上师,在做指导的时候,他用词不会一样,但是你要去揣摩“那个”,他要教你的那个禅观的那个东西,那个你要怎么去把它弄出来。有些师父,他自己很会修,禅观功夫很好,可是他讲不出来。
你不要以为每个师父都会讲,告诉你一个原则,很会讲的,大概都修不好。(众笑)像释迦牟尼佛都讲得不太好了,所以都没办法做记录,你知道吗?都没记录。所以像我,以我的标准,像我讲得这么多的,肯定没修,你记得这个标准就好。还有人会讲得比我更好,肯定修的比我更差。那个不会讲的,但是修得很好的,那个才是高人。
我要告诉各位,那个禅观的那个东西,你要怎么去摸索它。那么它到底在讲什么?有一个老是好像在吊你,可是你又抓不到它,他好像又吐出来,可是他吐完了好像又都没了,他到底在讲什么,那个东西,那就对了。
每次讲出来,都很具体的,一堆知识给你的,那肯定是知识,完了,你一接受知识,你的法身慧命就不会成长。你要记得这个原则。知识讲得很好,那你肯定记知识。你在法身慧命的那种摸索,探索的领域里,肯定你进不去。
所以我们在看行者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种状况,行者很有道,可是说不上来,要跟他学,他也讲不上什么,而且,几乎每天都一样,看他也是睡觉,起来也要刷牙,也没有说他修得很好,就不要刷牙,不但刷牙又会蛀牙,应该修行修得很好,蛀虫应该不会蛀到他的牙齿去才对啊,他也同样有这些问题。
你看他,不过就有一个什么东西在,那个就是你要学的。当然由于每一个人的判断不一样,所以你会看到,嗯,这个牛魔王不错,你就跟上去了,所以他还有魔子魔孙嘛。菩萨们也有诸大海会菩萨,甚至于还有天女等等。那你呢,你挤到那个群中去,你就自己想,我不是魔子魔孙,我最少也有天女,那是你想的,你没有办法判断。
如何判断,我们在讲习的时候,讲经的时候,一再跟各位谈了,现在你最重要的是,你在现在的这样一个时刻里,你要掌握到那个禅观是什么。
我们告诉你,禅观有一个培训的办法,因为禅观这个东西太抽象,好多人跟妄想、跟鬼通会混在一起,尤其是精神状态不良者,我讲精神状态不良者,应该是比较好听的,不是讲神经病。有些自闭症,忧郁症,躁郁症,狂想症,妄想症那些,其实都属于精神状态不太良好的人。这些人,容易有一些幻境,包括幻听,幻觉,幻光,常有那种感觉的。这些人就要特别留意,因为你不是禅观,但是你会自以为那就是禅观。这些妄想,统称为妄想,你要如何过滤掉?
我们就从一个地方来过滤,就是经过人格性的矫正,人格矫正。基本上这种情况,都是在你生命成长的过程里,有不愉快的经验,经过长期或者强力的压抑以后,所造成的一种扭曲状态。
这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不要再问下去了,你很想问,那是怎么样?你每天翻开报纸你都看到,都有很多人啊,从小成长的时候被扭曲了,压抑了。
今天报纸又报一堆,小孩子从小就有这种情况,他长大一定出问题。那我们或多或少,尤其很多理想大的人、理想高的人、会读书的,尤其会读书的,读书人当然有抱负,尤其那些只会读书、像个太子、什么都不会做的人,那是最糟糕的,因为他在应对进退上面一定不良。应对进退不良,出了社会,他的挫折感特别大,满腔的热血和抱负,结果一出社会,一再的被打压。不是人家要打压你,因为你不会应对进退,你跟人家讲话不得体。在这种前提之下,你会遭受社会的排挤,单位的排挤,工作会不如意。在这种状况中长期下来,你就造成忧郁、自闭。
这种扭曲很遗憾,而这种人在这个时代普遍存在。你不要以为你禅观很厉害,这种人只要碰到宗教,不管哪个宗教,他特别容易跟教主沟通。
沟通,你知道吗?勾东西的勾,一勾就通。因为他满腔的热情会转移,转移到他的幻想里头去,尤其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他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当然有。可是不是我们讲正法行所能告诉你的。
好,这个是第一个部分,你先弄清楚。我们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正确的禅观修行,还是一样,在修行的过程里,那三个基本要件,叫资粮道,这是最起码的。
第一阶的资粮道…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