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換個名字,然後你才講地藏菩薩的因緣,或者講地藏菩薩的傳記、故事都可以。
我們先看這個經文,“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這個有一個狀況,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看過一些外國人拍的電影,有一些ET,外星球的生物來到地球,但是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人性。外星球來的生命體怎麼會具備人性呢?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他講到最後,他們好像也有一點善念,對不對?有沒有想過?這個人未免有點兒太過自我了,導演或編劇,弄到最後外星人都要來侵略地球,侵略到最後都好像被人類的人性給同化,有沒有感覺?其實他有個真理性在,但是他講不清楚,所以他只是能講說跟人有同理性,都向善,對不對?他大概是以這樣做結,總結。他不是,他跟這個一段一樣。地藏菩薩爲何分身百千萬在各個不同的世界中?那很顯然他也到ET那邊去了。有沒有想過?
好,現在的話再講回來,我是一個大前提,一個小前提,現在要做結論,這叫做辯證法。只要有生命的地方,都會有生命藍圖的存在。生命藍圖一展開,都是追求止于至善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關鍵就在這裏,所以只要有生命的衆生,總有覺醒的一天,換句話說只要有生命的衆生都帶有佛性。對不對?所以洋人在拍外來世界的生命,他也具有這個佛性,是不是這樣?只是他不會講,講不清楚,他就弄成一個人性。好像泛泛,外星人也具有人性,侵略地球,消滅人類,最後都被同化。這種觀念對不對?絕對對。因爲這是大漢沙文主義。漢民族的思想,所有外民族進來,統統融化了嘛。是不是這樣?你去留意看看,因爲他很粗糙,他不像佛法,佛法就很微細,很精密。他一言遍複,告訴你,只要有生命,有生命存在的衆生,他一定具有佛性。哪個佛性?生命的藍圖。他遲早會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對不對?那這張地圖就掉出來,掉出來,他生命就覺醒了,他就會追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佛教的終極目標是所有的生命,一切衆生即當成佛。對不對?佛教思想一直是很一致的,不管他怎麼講,連地藏菩薩這樣子都已經表達這一種狀況,即使現在最先進的導演、編劇,他編的那些科幻電影,也都朝向這個方向來,有沒有?那好清楚啊,地藏菩薩這裏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好吧,不管怎樣,我把這個已經跟你講了。
第二段,“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像這個句子都很美,我告訴各位,我翻到好幾次就翻到這個東西呀。“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複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這段話非常結實,比起那個《莊子》並不差。這個《地藏經》不知誰潤筆的,誰潤文的,可能跟王維有關。這個文章寫的真美,你去對對《莊子》裏面的文章看看。佛告訴地藏菩薩說,這衆生未解脫的,還沒解脫的,性識不定,惡習善習,有沒有?惡習結業,善習結果,那爲善爲惡,逐境而生。
輪轉五道,就是六道輪回。這個有時候講六道,有時候講五道,經文有這種情況,它會變化。它變化五道,前面有六道,它這裏講五道,剛才好像念過,這五道六道都是指一樣——六道輪回呀。經文會這樣寫,這是文學上的問題,像我們講佛,有時講佛,有時候講世尊,有時候講薄伽梵,有沒有?有時候講天人師。那就你在偈誦裏頭你看看,他爲了押那個句子,七個字七個字嘛。它前面已六個字只好寫佛,前面寫到五個字用如來,對不對?那假如只有四個字,那就天人師帶下去了。這是它文學在排比那七個字的時候用法。
那麼這個經文主要是講衆生還沒有解脫的時候,那種不穩定的狀態,有時候就行行善,有時候就會造業。所以我們看到,你說窮山惡水多刁民,他環境不好啊,逐境而生。他就活在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那你倒黴鬼過來,他當然要搶你啊。對不對?那他的環境要是改善的話,他就不會搶了。窮山惡水像黃山那個地方,你叫他去種稻,他怎麼種?那你去,他當然要搶你呀。所以現在改爲旅遊景點,這群傻瓜都會送買路錢來。對不對?買門票啊,交費啊,那他就不搶了嘛。對不對?你環境把它改善了,他就不搶了。那你要是不給他收門票,不准他在那邊做生意,那你最好不要來。對不對?此路是我開,那你要走過,留下買路錢,就變這個樣子,那窮山惡水嘛。可是他環境一改善,誰要做刁民呐?每個人都想做良民嘛。什麼時候又拍個相片,然後上個什麼電視臺播報一下,他也樂得要死。誰要做刁民,被人家扣著在那邊照大頭照,說你是土匪,流氓,誰都不願意嘛。所以窮山惡水的人,爲了生存,他也善用其心嘛。對不對?他爲了生存嘛。你說他用心不對,他環境只有這樣,怎麼不對?你給他平疇千裏的時候,他當然要好好種菜,對不對?所以這環境不一樣,所以這個叫做未解脫者性識無定,他只是無定而已。那爲善爲惡呢,逐境而生嘛,也因此,他在這個輪回裏頭輪轉五道。
那我們世間教育就是改善他生活環境嘛,平疇千裏的人就叫他種稻種菜,那個窮山惡水的地方,那改爲旅遊景點,給大家去參觀旅遊。平常你在那平疇千裏忙死了,放個假就到那個地方,去看那奇山怪石,對不對?這個就改善了,把環境改善了,那是教育的功勞。那因爲你在這種環境,各種條件限製之下,你在這裏輪轉五道,就好像魚在網內遊來遊去一樣,雖然有時候會掙開了,但是,脫入暫出,又複遭網。我們在六道輪回是這個樣子。所以你今天有點福報,要懂得珍惜,好好在修福,尤其要善根增長才重要。
好,我們看第叁段,“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贊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這定自在王菩薩來參加這一會,說了老半天,怎麼剛才跟文殊講,講一講都變地藏菩薩的天下了,所以他就有所覺醒,這樣發問:到底地藏菩薩是怎麼了不起,佛陀好像沒講過,你再講一遍吧。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現在呢,再講講地藏菩薩的傳記,他一生以來,這個是法身的這一生,不是色身的這一生,他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個叫做如來十號,這個一切智成就如來,如來是第一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你把這個善逝、世間解並在一起的時候,這樣就剛好十個。
講十號具足,就是表示他修行圓滿。我們現在這個世間除了佛具足十號以外,其它不具足。那麼藏密講蓮花生大士,他是定功成就的,他不見得十號具足。菩提達摩大概也定功成就,我看他大概一號都沒有。那個宗喀巴大概也是智慧成就定功都不夠,所以他有一號兩號,不見得有十號。慧能要論福報,他的福報不會比世尊差,世尊的弟子假如把慧能的弟子拿掉的話,世尊就失去大片江山,你知道嗎?假如慧能的弟子獨立出來的話,他所占的信衆比例,大概跟世尊一樣多,臨濟子孫半天下嘛。再把其它宗派拉進去,那個慧能成就相當大,但是他沒有十號具足,他算一算大概五六號。鸠摩羅什福報大,整個大乘天下都是他弟子,對不對?他也不過是幾號而已,不可能十號,十號要具足不容易。好,這個裏面要講的也是一大理論,暫時我們就不談了。
他講“一切智成就如來,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衆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衆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你看,這就是菩薩信仰的根源。佛陀信仰都是要先成佛,成佛早就去了,已經坐在桌子上,挂在牆上給人拜了;這個行菩薩道,菩薩信仰的,他還是菩薩。你要留意到。自己要成佛,成佛不難,度盡衆生難啊。所以我們一走上這一乘佛法的時候,已經不是成佛不成佛的問題。要成佛,跟桌上拿花一樣那麼快,要度盡衆生,那這個才是問題。你要懂得這個差別,他這裏就講這兩個東西。
你看這個故事裏頭,他沒詳細講說是哪個國王,他只說一國王,另外一國,這個國裏頭的人民多造衆惡。我們兩個是好朋友,我這個國家很好,你的國家人民多造衆惡,兩個沒有這樣就打起來,兩個人就去討論,要怎麼樣把那些惡的人民給度了。因此這兩個國王就發願,一個要先成佛來度這個,一個我要先度衆生我不成佛,有沒有?那這到底哪一個?要先成佛度衆生這個是惡衆生的國王呢,還是他那個好朋友是這個國王。對不對?你看,佛經裏這個不交待清楚,沒意義啊,交待這個幹嗎?它要交待你的是,哪個要先度衆生再成佛,哪個是要先成佛再度衆生,它在交待這個。所以紅塵中的事,它是不介意的,無所謂,你是這一國國王,那一國國王,並不重要。凡夫是剛好顛倒,哪一國,我要大國,我要好國,這是凡夫在選的;聖道,他定的是那個願,你的心如何,是在定那個東西。
所以它這裏就跟我們說明,發願先成佛再度衆生的叫一切智成就如來,已經成佛去,早就成佛了。那個要度衆生,度盡衆生,方證菩提的那個,那一個到現在還是在做菩薩,那個就地藏菩薩。佛法把這個東西講得很清楚,你的大腦一帶進去就亂了,你就看不清楚了,所以經文你根本就看不懂。你有學佛嗎?你要看清楚這個差別在哪裏?這是很明顯的一種差異。這是第一個例子,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
“複于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這是另外一個。清淨蓮華目如來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差不多,有沒有,一切智成就如來也都屬于這一種,文文靜靜的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衆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這是真羅漢,真羅漢只要有人供養,都會問人家:你有何願?他要幫你滿願。你別僥幸,那好啊,我請他吃一碗陽春面,希望他給我當國家主席,那你大概是一碗陽春面的國家主席而已。不要貪那個,很多人喜歡貪這個東西,你永遠遇不到,你會遇到的是假羅漢,不是阿羅漢。弄清楚啊。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很簡單,我爲什麼要請羅漢吃飯?因爲我媽死了,我請羅漢吃飯是資福救拔。所以我們剛才在跟各位說,我不是說我們的法師都是羅漢,法師是代表羅漢,不是羅漢,不過他既然剃了頭,穿了長衫,就代表羅漢。資福救拔,這事很重要,所以請羅漢吃飯就對了,如果她想要知道母親生到哪裏去。
“羅漢愍之,爲入定觀”,這個很重要,現在你能不能入定?我們在講行法就跟你講如何入定。入定才能觀,它會把那個觀境給現前,但是這個要能夠是入正定,入邪定就沒有了。
“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做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鼈之屬。”最好你是不要吃海鮮哈。“所食魚鼈,多食其子”,這個大魚不吃還吃小魚。這個造業有時候很奇怪,一條大魚很多人吃,每人吃一口就飽了,可是你吃小魚,一口吃好多魚,那你就欠了好多命,尤其是喜歡吃魚籽。“或炒或煮,恣情食噉”,特別愛美食的,美食美味的,你要留意啊。“計其命數,千萬複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爲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複恭敬心,悲泣瞻禮。忽于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這就講了,這個因緣,清淨蓮華目如來的這個部分。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叁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爲下賤人,又複短命。壽年十叁,更落惡道。”就滿十叁歲以後,還要落惡道。
“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吾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于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雲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地獄之苦,我們沒到,你就不知道,你要講也講不清楚。那現在,百千歲中,要講都難,怎麼講啊?我們明天再講。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