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們還不算。修行以後會怎麼樣,你不知道,因爲你才起步而已。就像很多人,有沒有聽過,我不知道啊,說吃木瓜可以治癌症。你吃一顆木瓜治癌症,吃木瓜吃到要治癌症,大概要吃一卡車,不要說一天吃一卡車,大概一個月你要吃一卡車啦,還不是小卡車,可能要大卡車啊,運載煤礦的那種卡車。你以爲說,吃木瓜很好,就吃那麼兩片就好。那你觀念就跟這個一樣,吃什麼菜好,吃什麼水果好,是沒錯,但要它發揮好的效果,人家說吃葡萄籽好,你要把葡萄籽吃到發揮效果,大概要吃一火車,葡萄籽啊,不是葡萄,你怎麼産生效果啊?
同樣的,念佛很好,不是念叁天就好了。你要念多少佛才會好啊?而且還有念佛的方法,所以我們要留意到。那麼在古人裏,他這個方法正確,然後功夫用到,那這才一部分而已,還要多生累劫的去累積。就像我們說讀書很好,沒錯啊,不是讀兩天就好了,要讀多少年啊,對不對?寒窗苦讀十年,一朝功名成就,寒窗苦讀十年的人,千千萬萬啊,一朝功名成就的,大概狀元,還有探花,還有驸馬(榜眼)叁個,是吧,其它就沒啦,千千萬萬的人都哪裏去啊?你都被廣告騙了嘛。寒窗苦讀是需要的,一朝功名成就你別想,你一直想要一朝功名成就你就痛苦。當然寒窗苦讀是必要的,那你的生命提升會達到,但是想要達到止于至善,都還早,因爲這裏頭牽涉到,你寒窗苦讀,到底會不會讀。有的人會讀書,有的人不會讀書啊,會讀書的人,他讀完書大概就教書,不會讀書的人,讀完書就當官,當官就貪汙,然後現在被抓去關。大概你放心啦,會貪汙的人都是讀書的人,不會讀書的不會當官就不會貪汙。你去留意看看,對不對,所以這裏頭牽涉到的,都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沒有那麼單純。當你把這些整個的工程給單純化的時候,大概你的人生觀都會産生偏差。好,這個是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那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是,一個人具備了正念,八正道當中的正念,那八正道中的正念,跟我現在要講的正念有點不一樣。我這正念啊,是指你對真理追求的這一個念頭,這個觀念,它是存在你的生命中在運作的,因此你的生命裏頭具備了一種思維模式。這個思維模式有檢別,思維是從檢別來的,檢別你的行爲,你的語言,跟你的觀念。這個檢別呀,是正確的,是在朝向止于至善的目標。假如你的思維模式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基因的話,諸天護衛,在行住坐臥當中,就有諸天護衛。這個你不要說迷信哦,我跟各位講,你假如是一個守法的人,你不怕警察找你,對不對,就算警察找你去談一談,也說你沒事,就算人家誣告你啊,法官也會判你沒事,這就是諸天護衛啊。這是有形的,你看得到的。那你要是天天都在作奸犯科,你看到警察你就嚇一跳,因爲你邪嘛。那你正的話,警察來,你不但不怕他,你還會去找警察說“請問警察先生,這個地方要怎麼走”,你不怕他啊。那做壞事的人就怕警察,他會怕去問他說,身份證拿來看一下,你就完了。對不對?那你是好人,要看就看嘛,我不怕你看嘛,所以“正”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跟各位講,在世間,首先你要合法,合法你就不怕,那你不合法,你就怕;同樣,出世間,你要符合真理;那兩者你都能做到,你要超越是很快的。
假如你只是正念符合真理,世間的,你是一種特異獨行的,那你常常有麻煩,會有麻煩。雖然你沒錯,不犯因果,但是你世間法你要能看得開啊,不然人家常找你麻煩。所以這個地方就講到這裏,這裏所講的宿福深厚,她是兩部分都具足的。好,所以他才講到她這個後面母親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有關她所具備的條件,她怎麼思考問題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她知道母親在世的時候,不信因果,這不信因果的意思就是,她不循真理的道路前進,常常有些投機取巧,因爲他信邪嘛,比如說做生意的時候,常常偷斤減兩,黑心食品,等等的這一類的。所以她說“計當隨業,必生惡趣”,想一想,媽媽這樣子,一定到這裏。那假如是我們的話,大概你就會這樣想,死了就算了,她不會再造業了。這樣的孩子已經不錯了,那就再想辦法吧,請個師父幫她誦誦經吧,超度超度嘛,想到叁不五時到廟裏拜拜,回向給媽媽,就不錯了,對不對。那她不是這樣,她怎麼做呢?“遂賣家宅,廣求香花,及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興供養”。我們大概做個功德就不錯了,大牌位多少,小牌位多少。好吧好吧,我們家還不錯,媽媽留了很多,寫個大牌位好了,就不錯了。她不是啊,賣家宅,爲了母親,這都是她的嘛,她留下來的,那就通通還給她了。那我們不是啊,“等一下,遺産稅還沒算啊”,你考慮太多了。古代也沒遺産稅,你放心啊,你當然現在是按照合法程序處理完畢,把她的遺産全部還給她。那現在這樣的時代,那當然不是廣求香花及諸供具,你弄幾個希望小學,做點慈善工作,饒益世間的,因爲她這些本來就是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嘛,對不對,可能是黑心食品,或者是叁氯氰胺,搞一堆嘛,那這些就應該回饋給社會嘛,要做這些事情。
好,就在這個時候啊,她對佛塔寺大興供養。那我要告訴各位,爲什麼對佛塔寺要供養?你會覺得,佛教當然是講對佛塔寺,我們爲了不跟你計較,說那你到學校去,總可以吧。但是你要知道,學校教育是小學教育,學校是教你競爭,佛塔寺是大學教育,教你和諧。你要留意到,任何學校都是小學,就教你競爭的啦。全世界University跟College最少五萬個學校以上,全部教你如何鬥爭,只有佛寺是教你和諧,不是教你鬥爭,你要弄清楚這一點。換句話說,所有的教育,都是教你色身的、生理的,頂多到心理的,還不全;那佛的教育,佛寺的教育,是教你靈性的教育。那從事教育的慈善工作是比起其它所有的慈善工作要好,其它的慈善工作大概都在六十分以下,教育大概八十分,靈性大概一千分,靈性教育。所以真的有智慧的人,他會在佛寺做布施供養,關鍵是在這裏,這我們要留意到。
當然,也不是說只爲佛寺做功德,其它都不管,這裏頭就牽涉到隨緣。真有那個需要,世間救濟還是要做,可是重點,不是救濟生命而已,要救濟靈性。當你的靈性墮落以後,你的生命存在也只是造業。人家說,救人不如救一條狗,救了那條狗,它還一直跟著你,有人要對你潑水,那狗會跟他“汪汪”;你救這個人,他不知感恩,可能還要害你一把,這就是關鍵了。你要救人,救到好人還好,救到壞人繼續塗炭生靈。那不管,救人一命總是需要的,我們還是得救。可是呢,你不但要救他的生命,你更要救他的靈性,假如沒有靈性,那就更糟了。所以在佛門中,要救人,包括衆生,一定要給他皈依,他靈性你要拯救他。他靈性很好的話,你救完他,他會感恩,他會留下來幫你推動靈性教育;假如他沒有的話,那你更要給他靈性教育。就像你救了一條蛇,讓它去咬人,對不對?蛇它當然是一條生命,也要救它,那能不能使它不咬人,那這個就是我們的關鍵處。
好,她在供養這些先佛塔寺的時候,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看到了。“其形象在一寺中”因爲她是像法時期,它這個在像法時期的佛像,是很靈驗的,現在我們是末法時期,你對佛像是沒感覺,尤其我們現在到了無法時期,佛寺都變成旅遊景點跟文物中心,它不是佛寺,所以我們在夕照寺不能辦理佛教活動,這個叫末法時期的特征。真正的不是這樣,在像法時期,佛像是非常靈驗的。現在我們看到,隋唐時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朝那個時代,那是像法時期,那個佛像非常的靈。那麼在這之前,正法時期,不需要佛像,佛寺那個時代,以佛爲主,哪有佛像?那個時代,沒有佛像,但是,佛的腳印是很有影響的,他非常靈驗的,那我們現在完全不知道。那我們現在看佛像,大概都把它當藝術品,沒有人真的把它當佛。
那麼她是因爲在像法時期,她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象,那個震撼就很強烈,她就産生作用。她說“塑畫威容,端嚴畢備”,他馬上就産生影響,“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這個定義很好,佛這個字,佛就是大覺,大覺悟叫佛,你人生有沒有大覺悟?那就叫佛。“具一切智”,你大覺悟以後就有一切智。那你覺悟,你說你覺悟了,可是沒有一切智,那就不叫大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倘來問佛,必知處所”,就說,假如你在世,我來問你,我就知道母親在哪裏了。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就在這個時候,感應道交,“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致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衆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持,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維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他就告訴你,回去你照著這樣做,你就知道母親在哪裏。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見到佛,我們問說:“那佛跟你說什麼?”“沒有啊,他笑笑就走了。”佛不會那麼無聊,他不是Model(模特),走秀到你面前,秀一下就回去,不是,他一定會教你些什麼,而且你也一定有什麼會跟他相應,假如不是的話,那不算。這個地方講到,佛跟你相應之間的關系,不會平白的。我夢到佛,我夢到菩薩,那菩薩無聊啊?他忙得不可開交啊,二十四小時啊,到處在服務衆生,怎麼會來到你這裏,所以一定有一個相應的地方,假如沒有的話,那大家不要胡思亂想。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