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独的一个例子来讲是可以,但是要全面了解,那不是这个样子。好,这个是我们从大长者子的故事里来给各位提到,你应该要有的一些启示,对“佛陀”这两个字的认知那你更应该要重新来过。

  好,他讲第二个例子,“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他先讲这样的一个例子,有觉华定自在如来,这个前面有一个名字,叫做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个在很早很早以前,中国人大概只有这样的话而已。这个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啊,那比我们盘古开天之前,那还早得多。那前面呢,是讲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有没有?这个都讲时间啊,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在讲,大概就只有这两个字“很早很早”以前嘛,到底那是多久以前,我们没有办法形容。那在印度文化里,他们这形容词,相当多,而且形容得相当好,这个我们就不讲了,前面讲过了。

  现在这里有一个佛号叫“觉华定自在王”。你注意看,这个佛号的名字跟前面“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两个名字一对,你就会发觉,那味道很不一样。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有点像吃重庆麻辣火锅的感觉,那觉华,华,就莲花嘛,觉华定自在,这个佛号一听就有点清蒸鲈鱼的感觉,有没有?这两个味道是完全不一样啊。为什么会这样?你可能都不知道,反正念过去,佛号我也不认识,但是这个名字对我们都很有启示。他用“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托显出大长者子,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托显出婆罗门女,你就看出,他文学的结构非常具足。

  这部经是翻译的,但是在用词上,译经家他的用功是很不可思议的,那你会说,他原文是这样。我告诉你,原文绝不是这样。因为原文是怎么个样子,现在我们不知道,一般翻译他是有对比的,但是呢,经文的翻译,跟书的翻译不同,经文是讲生命内在的,书的翻译是讲生命外在的知识,也就大脑里面的知识,不是讲生命的东西。我讲生命内在的东西,是指入三昧以后的境界,那一般的书籍,是三昧外的境界,那是不同的。那么这个翻译里,当然原文跟这个地方相对照,是差不多的,可是在用词上面,润文大德,他会把它改一下,那就从文学上来讲的。所以说为什么要润文,要证义,这意义是相符合的,那文章呢,要改为更优美的。尤其在那个时代,不像现在,现在写文章没规矩,古代的文章很讲规矩,所以有《文心雕龙》,有《说文解字》,那这个是很注意的。尤其在音韵上面,文学排比音韵上面,古人非常重视,所以他这个是有文学的背景存在,不是没有的。当然他也不可能为了文学的规矩,完全坏了法义,因为有一个证义大德在确认这个法义的部分,当然不是我们那个正义。

  好,你了解到这里,你就会发现,那个偈诵本来是从四言绝句诗来的,但是呢,我们偈诵就跟四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或者七言律诗不太一样,因为没有办法完全符合诗的严格标准,所以我们就改为偈诵,当然还是四句四句,因为押韵平仄没有办法,因为法义的关系,没有办法用词上选得那么好。假如要这样的话,那一个人翻译一辈子,一部经都翻不好了,因为太长了,因为作诗的话,也不过四句四句嘛。那个《长恨歌》很长,对不对,有几个人念过背过啊?它很长,押韵词句就没有绝句的那么好,所以我们知道《长恨歌》很美,很美,你就不会去背了。所以诗就是以简短,因此,短,它要求文学的标准就严格,那我们偈诵那么长,那么多,所以它不可能,所以它就变成另外一个文体。那在这个地方,他是兼顾到中国文学的背景,所以《地藏经》是很可以把它编成大型歌剧,非常好编的。你要讲《孝经》,我们《孝经》不太好编,儒家《孝经》不太好编;《父母恩重难报经》也不太好编,故事太短了;但是这个故事太多了,这个编成连续剧或者大型歌剧,这个演一个月演不完。你说百老汇,我们可以弄个千老汇,这个可以很好演的。

  好,我是简单地跟各位提一下这两个佛号的那个差异性。那这个佛号啊,我们在经教里头常跟各位讲,佛号表达是一种生命的特质。每一个人你在因地发愿行菩萨道的时候,那个发愿行菩萨道,这几个字很简单,可是你不会做。因为你发愿是什么,选择你的生命因素,你自己要选择一个生命因素,要认真的去栽培它,让它成长,这个才叫发愿行菩萨道。那个生命因素啊,提出来要能够饶益众生,透过饶益众生的时候,把自己的生命因素给激发出来。那这个生命因素,激发它会成长,成长到六十分左右,所有的生命因素就开始跟着成长,那么六十一以后,它一直跟上来,一直到九十九分的时候,你所有的生命因素也通通到九十九分。但是从六十一分开始,你那一个生命因素是一枝独秀,那佛号就是按照你那个生命因素来做定位的,所以因地就叫觉华定自在王菩萨,果地就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那这一个菩萨——觉华定自在王,这个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是一个雍容华贵,很安详自在,非常随缘的一个菩萨。你要知道,这个菩萨,大致上,他的性格就是会赞美人家,会随缘布施、供养,他是这样的菩萨,比较适合我们现在身心疲惫来学佛发愿的新菩萨,因为你懒得再动,有钱了,累啦,布施供养可以啊。

  那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不一样,这种菩萨啊,狮子奋迅具足万行菩萨,他就跟这个觉华定自在王菩萨不一样,他这个人有点像,好像开着怪兽满街跑,这个不行,挖掉!那个不行,挖掉!这里破洞,补一下!他很积极地在做,他不会随缘,他在创造,他不创造他怎么狮子奋迅啊,他不创造,他怎么具足万行啊?觉华定自在王就不一样了,这里路上破一个洞,绕过去;那里积水了,不好走,我们回家。那定自在王嘛,你说那里破洞要怎么,他说,随缘,众生业力。这种菩萨是这样子,因为众生无求法,所以他不会积极动。但是狮子奋迅具足万行菩萨就不一样,做众生不请之友:这里破洞,赶快补!你说这里没人来,你不补当然没人来,补了人就来。他是这种情况。所以这有积极、不积极的状况,你要慢慢去看,佛经这里的表达意思相当完美。这是一个。

  第二个,他讲到,佛寿命四百千万亿,四是另外一个意义,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有没有,这个是佛教的一种语言模式。百千万亿,他是这样子一直连下来,表示这个佛的寿命相当长,百千万亿嘛,一直连下去嘛,一直向无限走嘛。那这个佛现在在不在?还在,因为这个数字已经告诉你,这佛不入灭的。你要留意到哦,前面那个佛,他就没讲了,他建设完毕了,他就入灭了。那这个佛啊,第一个是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告诉我们,这个佛寿命是永恒的。为什么是永恒呢?用四来表达。四是什么?就是四摄法,布施,利行,爱语,同事,四个。既然用这四个一再地在教化众生,只要有众生在,他就在啊。我们都还没成佛啊,我们还刚强难化,所以他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经常跟你在一起,这样的情况教化众生,尽未来际,是这样的意思。

  好,正法以后有像法,那么在像法之中,有个婆罗门女,这婆罗门女,这经文有了,我就不再讲了,他现在讲到,婆罗门女的母亲,她并不信三宝,常轻三宝,她信邪,他没有讲哪个邪啊,就是心有所依,依不正叫邪。因为不正,所以她对正法就轻视,她不了解真理,可能学习特异功能,然后就轻三宝,而她不懂得究竟解脱是什么。有这样的一个因缘在。那你说这样的母亲,她不信嘛,她信,是信邪嘛,不是不信;正呢,正的她不信,所以她才会轻三宝。

  那我们现在要告诉各位的是,这个婆罗门女为什么“宿福深厚,众所钦敬”,它下面“诸天卫护”。一个小孩子,天生如此,为什么?那我们父母亲不信,我们就不信吗?父母亲不信,子女可以信呀。这里头谈了一个问题,婆罗门女的生命,非常有独立性,现在的话来讲,非常有独立性,她不受父母影响。这第一个。

  第二个,从这个父母来看这个子女,这个婆罗门女,应该从小属于叛逆的孩子,她不听父母的话,父母信邪,她不信,那不叛逆吗?那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你当然希望这个孩子能够不受邪魔外道引诱嘛,对不对。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校园里,我们希望他不受坏同学影响,不受帮派影响,不去吸毒,你当然希望这样。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刚好是你所讲的那个对象,因为你信邪啊。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到,你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自己好好检讨自己,不然你会误导。孩子能独立,你说他是背叛、叛逆,一定要听你的话,那你的话对不对?这就是问题了。父母不是圣人,父母是伟大的恩人,父母对子女来讲,他是有恩的人,但父母本身不是圣人啊。那问题,我们是伟大的恩人都自以为我是伟大的圣人,这麻烦了。你不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你对世间还不了解,但你是伟大的恩人,对孩子来讲,是这样没错,那你不要以这个恩转变成圣啊,那这样欺压子女,就不对了。我们现在就确实看到这种情况。

  那么,这个婆罗门女,不受她母亲影响,最主要是因为一个字,第一个字——宿,宿福,她这个福报来自于她前辈子修来的,因此她的生命里有一种质,一种特质,她很清纯,很中正,天生就具备这样的条件。她天生有一种自己本能,前辈子修来的习气会散发出来。那么她的行为里头,跟父母当然就不和啦。但是她为什么会来这个地方呢?照讲她有修行应该去好地方啊,那不是。本愿力!因缘力!她必须跟这些相应,来到这个地方,要度化她的母亲。这个都有很大的因缘。我们现在以为说,我们修行以后我就应该什么样,你还早啦,你那个根本叫什么修行嘛,才摸到边而已,核心都还没进入,然后自己想象的,都以为是圣人了…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