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文啦,前面只是序文談一下,下面正文的部分,我們跟各位看第一個部分。佛告訴文殊師利說,文殊師利啊,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很早很早以前,身爲大長者子。這個《地藏經》裏所有的故事,只有這個地方現男身,他是大長者子,這也很特別的一個例子,這個文學,這種例子啊,文學的表達方式相當的美。
“時世有佛”,那個時代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佛是很威猛、很積極的,師子奮迅又具足萬行。我們現在都覺得佛大概坐在菩提樹下懶洋洋的,除了睡午覺以外就是睡覺,好像沒事幹。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個多麼威猛的那個架勢啊。“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這個長者子也沒講他名字,佛大概記不起來了,記起來就會講他名字。“因問彼佛”,這個長者子啊,就大富長者啊,全國首富嘛,叫大長者嘛,他的兒子就問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他說“作何行願”,這個很有善根,你是作什麼行願,修什麼,怎麼修的?“而得此相”,能夠這麼殊勝莊嚴,人見人愛,你是怎麼弄來的?你是搽sk2呢?還是香奈兒?還是哪一個名牌?不然你怎麼會長得這麼莊嚴?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告訴長者子說“欲證此身”,要得我這麼殊勝的此身啊,他不止是長相莊嚴啊,還有他非常能幹啊,具足萬行啊,那樣樣都行啊,我們是樣樣都不行啊,除了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行啊,連供佛也供的亂七八糟。常常都在問“師父,這個杯子是放這樣,還是放這樣,還是放這樣?”我說:“怎麼放都好,不要倒了就好。師父,供佛是要用開水還是用茶?”我說:“都可以,能喝的就好,不要毒藥啊。”“供佛,杯子要不要蓋子啊?”我實在要給你弄死了,什麼都問,要不要蓋子,有了蓋子,要不要杯托?像你這樣子在學什麼嘛,供個佛杯子要哪一種,要不要蓋子,要不要耳朵,要不要杯托,什麼都不會。
供佛就是供佛,其它你去解決困難,要什麼,要什麼,要不要,你自己去決定。別什麼都沒主見,一個杯子到底矮的高的,彩色的可以不可以,陶的好啊,還是瓷的好啊,玻璃杯好,什麼都問,你在學什麼啊?這個問題是有問題沒錯,但是你要自己解決。好,我先用這個杯子,過一段時間我覺得哪個杯子更好,你就換嘛,換到你認爲最好,你心情穩定的那個就是好的。你一直問啊,你問這個,這個說用開水;問那個,那個說用茶;問那個,那個說怎麼沒有蓋子?有的只是因爲北京灰塵多,所以要用蓋子,結果你說要蓋子才恭敬,所以你問越多啊,你就越複雜,那你學佛就越不安心。你知道嗎?這個要弄清楚。
他其實講相好啊,相好只是通稱啊,包括他能力具足。今天我們都只圖表面相好莊嚴啊,都不想說你應該要有實力。實力,知道嗎,實際的能力,要真有能力,你不能沒能力。現在學佛人就是什麼都不會,也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什麼都不懂,那就表示修的很好,是嗎?所以佛教徒常常會被騙,會得不償失,不對。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第一個他就先舉這個出來了,先舉這個出來。所以佛號表達的是一種萬能,一種能力。我們不講萬能啊,至少你在某一部分要能夠練達,某一部分要能練達。
佛不是無能的,佛不一定是萬能,但是他一定是能幹,他一定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你要是認爲佛陀是什麼都不會,那你錯了,他也不是萬能,你也別想說他萬能,但是他會幫你解決困難。我舉一個例子,你看哦,橄榄山上,橄榄山那有個太太抱著孩子,去找耶稣啊,說,“您是上帝的兒子,您是萬能的,我兒子死了,你要把他救活,耶稣就咻咻咻就把他救活啦。活了嗎?現在在嗎?他還是要死啊,對不對?肯定現在已經死了,不死現在兩千歲啦,對不對?死啦,他本來死一次,你怎麼讓他死兩次啊,殘忍啊,那盲目的就會以爲這是神通,這是殘忍。
佛也遇到同樣的,在靈鹫山有個婦人帶著她兒子去,說,你是佛,你是萬能的佛。佛說,是,我是萬能的。你幫我把兒子救活。佛陀說,可以,我可以幫你把他救活,你先到山下王舍城那邊,去找一個人家,那個人家是從來沒有死人的,你從他家拿一把菜來,我就可以把他救活。當時王舍城有90萬戶人家,這個太太下去找了叁萬戶人家就回來了,跟佛陀講,我知道了,天底下沒有不死的人,我兒子的死我很滿足。她把孩子帶回家,這叫智慧。天底下哪有不死的人,那既然死了就好嘛。所以我們說墳墓裏裝的是死人,裝的不是老人。不是只有老人會死,所以墳墓裝的是死人。他不是裝老人,你不要弄錯了。人什麼時候死,就死了,你也不用傷心嘛,他早死啊,早回嘛,再回來就好了嘛。那你爲什麼會很傷心呢?因爲你占有他嘛,你認爲兒子是你的嘛,你不把兒子當做一個獨立的生命嘛,所以他死啊,你痛苦啊,你幹嘛要痛苦,沒有必要痛苦。不是無情,你有情,你就把他善了,善了。佛陀的這個信徒啊,就得到了這個智慧,她把她兒子善了,那一個耶稣的信徒啊,就沒有善了,她很高興把孩子帶走,她孩子還是要死啊。說不定過兩年又死一次,你再來找耶稣嗎?不可能啊,這個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要懂得智慧是什麼?是能力的問題。
好,他說“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就講這麼一句話,你要像我這樣師子奮迅具足萬行的話,那麼應該久遠覺劫度脫一切受苦的衆生。那經文也就因爲這一句話,度脫,所以你就要去度脫衆生,那你錯了,這個度脫用現在的話來講叫爲人民服務,服務衆生,服務一切受苦衆生。透過服務你才能學習成長啊,不服務衆生,你怎麼成長,你想教化衆生啊,你憑什麼?你都欠人家教化,你還教化衆生。人家長者子至少他有錢呀,老爸財産可以用啊,你啊,你大概是長子啊,不是長者子。那你要是長子啊,你就業重了,老爸又沒給你財産,只給你一堆兄弟姐妹要你撫養,那你怎麼辦?你只有服務兄弟姐妹啊,要怎麼服務,就是你的事啊。所以他講的度脫啊,你不要以爲你很厲害噢。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這是佛,釋迦牟尼啊,在提醒文殊師利。他說,長者子啊,聽了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話以後,他因發願言,他就發了這個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這句話就被後來有學問的和尚把他改了,叫做“衆生度盡,方正菩提”。他這裏就講了,盡未來際,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嘛。“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衆生度盡,方正菩提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嘛。是從這裏來的,這個願在這裏發的很清楚啊。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爲菩薩”,這長者子啊,從當時發願一直到現在還是菩薩,這當中已經有很多人啊,包括他所教化的弟子們,早就成佛去了。而他,還沒成佛,還不成佛,還是繼續爲菩薩。所以我們在講這個菩薩種性的時候啊,這種菩薩是最燦爛的人生。這種菩薩,他跟衆生業力相應,一直在度化衆生。他比誰都有資格成佛,但是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這個地藏菩薩偉大在這個地方,不是他不想成佛,因爲還有罪苦衆生。
那麼,地藏菩薩到現在,他會不會在想: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的那麼莊嚴,那麼酷,那麼有型,他會不會在想這?我想他早就忘光了,所以他重點在哪裏啊,在于人生的方向。他確定以後一直朝這個方向,一直朝這個方向走,使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生生世世啊,他都在走這條路。那麼,他怎麼樣能生生世世走這條路呢?我相信對各位來講,你下輩子再來已經昏頭轉向了,你跟上輩子根本連不起來,連不起來,地藏菩薩可以連的起來。你知道爲什麼嗎?這就是修行啊。地藏菩薩不會那麼“好呆”啊,“好呆”你知道嗎,“大呆”啊。他不會呆到不會修行只發願而已啊,所以他發願要行嘛。因何行嘛,因何願嘛,他有什麼行什麼願,作何行願嘛。
他有行啊,行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整個佛法的一個大背景——入定,佛法叫入叁摩地,入叁昧,要入正定。從正定中啊,它的生命轉移有兩種現象,一種是我們所看到的,我們凡夫生生世世再來。這個時候啊,像我們啊,因于地藏菩薩而發願,讓地藏菩薩這個生命因素轉移到我們身上來,降生。這個地藏菩薩的DNA,菩薩是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的名字叫地藏,所以叫地藏菩薩,他轉移到我們身上來,我們的DNA裏有一個生命因素叫地藏菩薩,那麼你的這個生命啊會生生世世轉移。那從這一個色身的立場來看,你對于你的生命因素的銜接啊,你是看不到的,但是你可以接的上,接的上。那這個部分,要問你說,你知道你前輩子是什麼嗎,這個你看不到,他自己可以接的上。這在修行上,你可以這樣講,這是第一個,地藏菩薩的分身,這叫分身。
那地藏菩薩的本尊呢,那就不是這樣了。這一個長者子啊,就是後來的地藏菩薩嘛,包括他後面講的光目女、婆羅門女,這些有沒有?這些就是他因地的,我們現在講的分身。那現在你修行這個法門,你也會跟他一樣的,得到類似婆羅門女或光目女的這種成就。但是呢,他在修行中的不是這個樣子,他在修行裏頭啊,他進入某一個層次,入叁昧以後,他繼續精進,一直精進,他的色身會由我們,由我們這一個色身——我們這個色身叫做物理身,物理的身體,這個地球的身體,那麼他會進化到另外一個身體,叫做心理身的這個身,那麼透過這個身,你會再進一階,叫做法身。法身的這個色身他是永恒不壞的,現在我們講的法身是抽象的法身,進入到那個靈性的法身以後啊,那個色身是不壞的,不壞的,就永恒的身。而那永恒的身他出現,他不會在這個世間到處走動,因爲他在純靈的世界裏,他只跟哪種人相遇,哪種人見的到他,到了跟他同樣水平的修行人,他會出現,來跟他見面。只有他見得到,見完教完他回去啦。那我告訴你,你夢中所見的通通不算,那叫做修行狂想曲,所以常常夢見師傅啊夢見佛啊,那個都是妄想。因爲只有進入叁昧,在叁昧中你才會跟他相見,不是在夢中相見,夢中相見的不算。
叁昧中相見的是很深的定力,要有那個定功啊,你的色身都做轉移以後你們才能相應。那一個色身的成就,當下那個色身成爲法身的色身,它是永恒不壞的。那個色身不受物理定律的牽製,不受生理現象的牽製。你說,那個迷信,迷信,絕對迷信。舍利子啊,你見過嗎,舍利子叫堅固子,是不壞永恒的,但是舍利子的這個部分是指你分分證得的成就。但是這一個前身成就的這個舍利啊,是永恒不壞的,他是在靈性世界裏,純靈的世界裏,我們叫性起法界裏。那麼它也相應,它相應只跟聖人相應,不會跟我們土包子相應,我們土包子只能見到土包子,那聖人才能跟聖人相見。那你還沒有修到那裏,不要想說你會遇到,因爲遇到是在叁昧中遇到,不是在夢中,不是在現實生活中,你要留意到。
那色身上面不是你輕易可得的,它在生理上面,身體上面,它有幾個特殊關鍵,你沒學你不知道。那你說,遇到了,對不對,師父?都不要問了,因爲你平常跟師父都沒有講到你修行的境界和成就的時候,怎麼有可能是真的呢。因爲他有幾個狀況,修行裏有幾個狀況,第一個舌根系帶自己會斷,自己會斷啊,不是剪刀剪斷,不是刀子割斷,然後舌會穿過大腦,那你沒有,你還講什麼。舌穿腦,你沒有啊,你會見到什麼,你只會見到鬼,你怎麼會見到佛,要見到佛的要經過這個階段啊,當你不到這個階段你都別談了。因爲你沒修行嘛,你有的是狂想,我很想見到佛,假如我見到佛,佛說善來比丘,我就正阿羅漢……想一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那個不算的,不算。所以,佛法在跟你講真理的這個東西,不但是完全符合科學,是超越科學,比科學更精准的,那要求是非常非常真的。我先把這個地方,先簡單的跟各位談到這裏。這是地藏菩薩出現跟我們相見的一段狂想曲。
你不要今天睡午覺就遇到地藏菩薩了,那是你早上聽的。中午睡午覺的夢境,那只能說我跟地藏菩薩有緣,透過修行啊,可以把這個地藏菩薩這個因素在我的生命中喚起。是有這個緣,不要以爲,哦,我見到地藏菩薩了。你知道地藏菩薩長什麼樣子嗎,對不對?你根本沒有見過,你怎麼知道長者子長什麼樣子,他連叫什麼名字你都不知道。那你現在有的只是這一尊,這個形象,他對你的一種暗示,這只證明你有緣,而不是你就真的遇到地藏菩薩,只有這個緣。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