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文啦,前面只是序文谈一下,下面正文的部分,我们跟各位看第一个部分。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很早很早以前,身为大长者子。这个《地藏经》里所有的故事,只有这个地方现男身,他是大长者子,这也很特别的一个例子,这个文学,这种例子啊,文学的表达方式相当的美。
“时世有佛”,那个时代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佛是很威猛、很积极的,师子奋迅又具足万行。我们现在都觉得佛大概坐在菩提树下懒洋洋的,除了睡午觉以外就是睡觉,好像没事干。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个多么威猛的那个架势啊。“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这个长者子也没讲他名字,佛大概记不起来了,记起来就会讲他名字。“因问彼佛”,这个长者子啊,就大富长者啊,全国首富嘛,叫大长者嘛,他的儿子就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他说“作何行愿”,这个很有善根,你是作什么行愿,修什么,怎么修的?“而得此相”,能够这么殊胜庄严,人见人爱,你是怎么弄来的?你是搽sk2呢?还是香奈儿?还是哪一个名牌?不然你怎么会长得这么庄严?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告诉长者子说“欲证此身”,要得我这么殊胜的此身啊,他不止是长相庄严啊,还有他非常能干啊,具足万行啊,那样样都行啊,我们是样样都不行啊,除了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行啊,连供佛也供的乱七八糟。常常都在问“师父,这个杯子是放这样,还是放这样,还是放这样?”我说:“怎么放都好,不要倒了就好。师父,供佛是要用开水还是用茶?”我说:“都可以,能喝的就好,不要毒药啊。”“供佛,杯子要不要盖子啊?”我实在要给你弄死了,什么都问,要不要盖子,有了盖子,要不要杯托?像你这样子在学什么嘛,供个佛杯子要哪一种,要不要盖子,要不要耳朵,要不要杯托,什么都不会。
供佛就是供佛,其它你去解决困难,要什么,要什么,要不要,你自己去决定。别什么都没主见,一个杯子到底矮的高的,彩色的可以不可以,陶的好啊,还是瓷的好啊,玻璃杯好,什么都问,你在学什么啊?这个问题是有问题没错,但是你要自己解决。好,我先用这个杯子,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哪个杯子更好,你就换嘛,换到你认为最好,你心情稳定的那个就是好的。你一直问啊,你问这个,这个说用开水;问那个,那个说用茶;问那个,那个说怎么没有盖子?有的只是因为北京灰尘多,所以要用盖子,结果你说要盖子才恭敬,所以你问越多啊,你就越复杂,那你学佛就越不安心。你知道吗?这个要弄清楚。
他其实讲相好啊,相好只是通称啊,包括他能力具足。今天我们都只图表面相好庄严啊,都不想说你应该要有实力。实力,知道吗,实际的能力,要真有能力,你不能没能力。现在学佛人就是什么都不会,也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什么都不懂,那就表示修的很好,是吗?所以佛教徒常常会被骗,会得不偿失,不对。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第一个他就先举这个出来了,先举这个出来。所以佛号表达的是一种万能,一种能力。我们不讲万能啊,至少你在某一部分要能够练达,某一部分要能练达。
佛不是无能的,佛不一定是万能,但是他一定是能干,他一定有解决困难的能力。你要是认为佛陀是什么都不会,那你错了,他也不是万能,你也别想说他万能,但是他会帮你解决困难。我举一个例子,你看哦,橄榄山上,橄榄山那有个太太抱着孩子,去找耶稣啊,说,“您是上帝的儿子,您是万能的,我儿子死了,你要把他救活,耶稣就咻咻咻就把他救活啦。活了吗?现在在吗?他还是要死啊,对不对?肯定现在已经死了,不死现在两千岁啦,对不对?死啦,他本来死一次,你怎么让他死两次啊,残忍啊,那盲目的就会以为这是神通,这是残忍。
佛也遇到同样的,在灵鹫山有个妇人带着她儿子去,说,你是佛,你是万能的佛。佛说,是,我是万能的。你帮我把儿子救活。佛陀说,可以,我可以帮你把他救活,你先到山下王舍城那边,去找一个人家,那个人家是从来没有死人的,你从他家拿一把菜来,我就可以把他救活。当时王舍城有90万户人家,这个太太下去找了三万户人家就回来了,跟佛陀讲,我知道了,天底下没有不死的人,我儿子的死我很满足。她把孩子带回家,这叫智慧。天底下哪有不死的人,那既然死了就好嘛。所以我们说坟墓里装的是死人,装的不是老人。不是只有老人会死,所以坟墓装的是死人。他不是装老人,你不要弄错了。人什么时候死,就死了,你也不用伤心嘛,他早死啊,早回嘛,再回来就好了嘛。那你为什么会很伤心呢?因为你占有他嘛,你认为儿子是你的嘛,你不把儿子当做一个独立的生命嘛,所以他死啊,你痛苦啊,你干嘛要痛苦,没有必要痛苦。不是无情,你有情,你就把他善了,善了。佛陀的这个信徒啊,就得到了这个智慧,她把她儿子善了,那一个耶稣的信徒啊,就没有善了,她很高兴把孩子带走,她孩子还是要死啊。说不定过两年又死一次,你再来找耶稣吗?不可能啊,这个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要懂得智慧是什么?是能力的问题。
好,他说“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就讲这么一句话,你要像我这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的话,那么应该久远觉劫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那经文也就因为这一句话,度脱,所以你就要去度脱众生,那你错了,这个度脱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为人民服务,服务众生,服务一切受苦众生。透过服务你才能学习成长啊,不服务众生,你怎么成长,你想教化众生啊,你凭什么?你都欠人家教化,你还教化众生。人家长者子至少他有钱呀,老爸财产可以用啊,你啊,你大概是长子啊,不是长者子。那你要是长子啊,你就业重了,老爸又没给你财产,只给你一堆兄弟姐妹要你抚养,那你怎么办?你只有服务兄弟姐妹啊,要怎么服务,就是你的事啊。所以他讲的度脱啊,你不要以为你很厉害噢。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这是佛,释迦牟尼啊,在提醒文殊师利。他说,长者子啊,听了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话以后,他因发愿言,他就发了这个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句话就被后来有学问的和尚把他改了,叫做“众生度尽,方正菩提”。他这里就讲了,尽未来际,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嘛。“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嘛。是从这里来的,这个愿在这里发的很清楚啊。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这长者子啊,从当时发愿一直到现在还是菩萨,这当中已经有很多人啊,包括他所教化的弟子们,早就成佛去了。而他,还没成佛,还不成佛,还是继续为菩萨。所以我们在讲这个菩萨种性的时候啊,这种菩萨是最灿烂的人生。这种菩萨,他跟众生业力相应,一直在度化众生。他比谁都有资格成佛,但是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这个地藏菩萨伟大在这个地方,不是他不想成佛,因为还有罪苦众生。
那么,地藏菩萨到现在,他会不会在想: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的那么庄严,那么酷,那么有型,他会不会在想这?我想他早就忘光了,所以他重点在哪里啊,在于人生的方向。他确定以后一直朝这个方向,一直朝这个方向走,使它变成你的生命因素,生生世世啊,他都在走这条路。那么,他怎么样能生生世世走这条路呢?我相信对各位来讲,你下辈子再来已经昏头转向了,你跟上辈子根本连不起来,连不起来,地藏菩萨可以连的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修行啊。地藏菩萨不会那么“好呆”啊,“好呆”你知道吗,“大呆”啊。他不会呆到不会修行只发愿而已啊,所以他发愿要行嘛。因何行嘛,因何愿嘛,他有什么行什么愿,作何行愿嘛。
他有行啊,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整个佛法的一个大背景——入定,佛法叫入三摩地,入三昧,要入正定。从正定中啊,它的生命转移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凡夫生生世世再来。这个时候啊,像我们啊,因于地藏菩萨而发愿,让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转移到我们身上来,降生。这个地藏菩萨的DNA,菩萨是生命因素,这个生命因素的名字叫地藏,所以叫地藏菩萨,他转移到我们身上来,我们的DNA里有一个生命因素叫地藏菩萨,那么你的这个生命啊会生生世世转移。那从这一个色身的立场来看,你对于你的生命因素的衔接啊,你是看不到的,但是你可以接的上,接的上。那这个部分,要问你说,你知道你前辈子是什么吗,这个你看不到,他自己可以接的上。这在修行上,你可以这样讲,这是第一个,地藏菩萨的分身,这叫分身。
那地藏菩萨的本尊呢,那就不是这样了。这一个长者子啊,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嘛,包括他后面讲的光目女、婆罗门女,这些有没有?这些就是他因地的,我们现在讲的分身。那现在你修行这个法门,你也会跟他一样的,得到类似婆罗门女或光目女的这种成就。但是呢,他在修行中的不是这个样子,他在修行里头啊,他进入某一个层次,入三昧以后,他继续精进,一直精进,他的色身会由我们,由我们这一个色身——我们这个色身叫做物理身,物理的身体,这个地球的身体,那么他会进化到另外一个身体,叫做心理身的这个身,那么透过这个身,你会再进一阶,叫做法身。法身的这个色身他是永恒不坏的,现在我们讲的法身是抽象的法身,进入到那个灵性的法身以后啊,那个色身是不坏的,不坏的,就永恒的身。而那永恒的身他出现,他不会在这个世间到处走动,因为他在纯灵的世界里,他只跟哪种人相遇,哪种人见的到他,到了跟他同样水平的修行人,他会出现,来跟他见面。只有他见得到,见完教完他回去啦。那我告诉你,你梦中所见的通通不算,那叫做修行狂想曲,所以常常梦见师傅啊梦见佛啊,那个都是妄想。因为只有进入三昧,在三昧中你才会跟他相见,不是在梦中相见,梦中相见的不算。
三昧中相见的是很深的定力,要有那个定功啊,你的色身都做转移以后你们才能相应。那一个色身的成就,当下那个色身成为法身的色身,它是永恒不坏的。那个色身不受物理定律的牵制,不受生理现象的牵制。你说,那个迷信,迷信,绝对迷信。舍利子啊,你见过吗,舍利子叫坚固子,是不坏永恒的,但是舍利子的这个部分是指你分分证得的成就。但是这一个前身成就的这个舍利啊,是永恒不坏的,他是在灵性世界里,纯灵的世界里,我们叫性起法界里。那么它也相应,它相应只跟圣人相应,不会跟我们土包子相应,我们土包子只能见到土包子,那圣人才能跟圣人相见。那你还没有修到那里,不要想说你会遇到,因为遇到是在三昧中遇到,不是在梦中,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你要留意到。
那色身上面不是你轻易可得的,它在生理上面,身体上面,它有几个特殊关键,你没学你不知道。那你说,遇到了,对不对,师父?都不要问了,因为你平常跟师父都没有讲到你修行的境界和成就的时候,怎么有可能是真的呢。因为他有几个状况,修行里有几个状况,第一个舌根系带自己会断,自己会断啊,不是剪刀剪断,不是刀子割断,然后舌会穿过大脑,那你没有,你还讲什么。舌穿脑,你没有啊,你会见到什么,你只会见到鬼,你怎么会见到佛,要见到佛的要经过这个阶段啊,当你不到这个阶段你都别谈了。因为你没修行嘛,你有的是狂想,我很想见到佛,假如我见到佛,佛说善来比丘,我就正阿罗汉……想一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那个不算的,不算。所以,佛法在跟你讲真理的这个东西,不但是完全符合科学,是超越科学,比科学更精准的,那要求是非常非常真的。我先把这个地方,先简单的跟各位谈到这里。这是地藏菩萨出现跟我们相见的一段狂想曲。
你不要今天睡午觉就遇到地藏菩萨了,那是你早上听的。中午睡午觉的梦境,那只能说我跟地藏菩萨有缘,透过修行啊,可以把这个地藏菩萨这个因素在我的生命中唤起。是有这个缘,不要以为,哦,我见到地藏菩萨了。你知道地藏菩萨长什么样子吗,对不对?你根本没有见过,你怎么知道长者子长什么样子,他连叫什么名字你都不知道。那你现在有的只是这一尊,这个形象,他对你的一种暗示,这只证明你有缘,而不是你就真的遇到地藏菩萨,只有这个缘。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