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小啊,你一見到它,眼睛一眯向後一轉,你就跑了,你不知道當你向後轉它已經不見了,因爲它已經飛掉了。

  不要那麼恐懼,因爲那是你意識形態,小時候啊家教就教你莫名其妙的怕啊,就像蛇一樣,我們一看到蛇爲什麼怕啊?我到雲南去看,雲南人看到蛇不怕,他跟蛇玩得很好玩的,印度人更不怕蛇,他們都玩成一堆。雲南不是有個小姑娘跟蛇一起跳舞嗎,白蛇,還是白蛇啊。當你從小的意識裏說,它是好朋友,那這東西就跟你是好朋友;那從小教你說它很可怕,那時候你就怕住了,只要一次就好了,那以後你看到蛇就莫名的毛骨悚然。它本來那麼可怕嗎?它本來不會,它只是存在而已啊,可是意識一直教你說它很可怕很可怕,那它就很可怕啦。

  所以我們現在對蛇的處理都不對,你在草叢裏走路怕蛇,然後就很靜的慢慢走,那你弄錯了。俗語不是教我們說打草驚蛇嘛,所以草叢裏走路,你就要打草啊,把蛇給趕掉啊,可是你不是,你一打草怕蛇來咬你啊,剛好顛倒嘛。所以我們有很多觀念是錯誤的,那些都是意識形態帶來的。這個地方講到,所有的生命都來集會啊,他講的,很簡單講就是所有的生命,包括鬼神都來集會。他的重點是講所有的生命啊,都應當懂得孝順,他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才會把各種生物的形象都表達出來。

  “複有他方國土”,還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那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除了我國人,所有外國人都來,那不是全球的人都來嘛,對不對?他的定義就是這樣嘛,所有外國人以及我國人,他意思就是這種情況,全世界的人都包括就是窮盡了,這等于全宇宙中所有的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在講神,神在這個地方來講,印度的語言來講,講神都是講女性,所以他講鬼的時候就講鬼王,王是指男性,所以鬼王是指男性的神,有沒有,神是指女性的神。

  那全世界大概除了中國以外,中國的神是很沒情調又不浪漫。那些印度的神都是成雙成對,都有愛人,然後還會生孩子。我們的神都沒有,不會生孩子,我們的神從不談戀愛,所以我們只有七夕,沒有情人節,對不對?所以只有騷人墨客才會編一個“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因爲我們的神都不戀愛,所以我們人間就很悲哀。你看從印度一直到希臘所有的神幾乎愛恨情仇都有,我們的神都很正義,因爲關公領軍,所有的神都不敢戀愛。呂洞賓戀愛失敗,所以沒有人敢戀愛。這個是民族性格,所以塑造的神的性格也都不一樣。

  他講的是這兩個,所以他這個地方先介紹女神,這些江神、海神,通通都是女神。那下面一段講“複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鬼就講王了,這個就講男神,所以男的神都是鬼,你放心,女的神都是神。“所謂惡目鬼王”,這個長相大概很難看的樣子,“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你看他把這個情況都有了,而且又是lady first 對不對,女神排前面,男神排後面,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一定是男神排前面,女神排後面。你看佛法從一開始就表達很清楚女生第一。

  好,那這該來的都來了,那不該來的是誰也不知道,反正來的都到了。好,“爾時釋迦牟尼佛”,直接,經文開始就是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有沒有?經文一開頭,前面都沒有,它只是序文,介紹而已啊,都沒人講話,對不對?前面這些都是經家記錄,記錄到這個地方啊,都還是經家記錄,有沒有?那釋迦牟尼佛一開口就是說“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有沒有?他只是轉頭跟文殊師利講而已啊。但是在這他跟文殊師利講之前,那有一個前行的醞釀嘛,是不是?那你要知道這個醞釀有多久啊,你先把還原到那個曆史場景去,佛到忉利天宮來應該來一個月了,應該有一段時間,至少有兩叁天了。還敲鑼打鼓,貼公告、發簡訊,通知十方一切佛國度說:釋迦牟尼佛要跟摩耶夫人講經啦,你們要不要來,要來趕快來,現在來啊,時間到了。時間到了,早上九點半了,呵呵。大家都到了,那佛陀看看好像都到齊了,已經塞的滿滿的了。這個時候他開口了,直接就跟文殊師利講,是指這樣的情況,他有一個場景在那裏。但是這裏頭運作的曆史實際狀況如何,跟我們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去想象說,佛陀那時代他們有沒有帶耳機,這邊發通訊的,那邊收通訊的,有沒有?是不是這樣的情況我們現在不清楚,但不管怎麼樣,是有這樣一個集會狀態已經到達,人員也已經都到了,現在才開始。

  那麼現在開始啊,前面的那些序言所表達的是他的環境,一個環境,現在要進入正文。正文,但是他有一個引言嘛,所以他先詢問,他說:“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你知道有多少人嗎?他先問這個東西啊,問這個啊,你可以看,從佛法中來看,這句話問的很沒有意思,佛陀管人家來多少幹嘛,對不對,他爲什麼會問這個呢?他有一個意義在,他爲什麼要問這個數,那你可以想象問題不再人數多少,而在這個人數大小所代表的意義,關鍵是在這個地方。佛陀在所有的經典裏從來沒有問過這個東西,這根本沒意義嘛,這又不是做營銷的,說成功與失敗,現在賣票,賣多少,到底賣座不賣座,統計以後,有沒有打破曆史記錄,突然哪一個騙子出來說賣了多少錢多少錢,不是這個意思啊。那既然不是,他問這個就沒有意義,那麼爲什麼要問?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他講,現在所來的總量有多少,用我的神力,用我的天眼、法眼,千劫測度啊,再怎麼丈量也算不出來。“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我用佛眼看也看不到,看不到邊際。這個量就有問題了,佛眼是無所不知啊,怎麼會算不出來?佛眼連這個叁千大千世界下了一百劫的雨,一共下幾滴雨他都算得出來,那怎麼這個他會算不出來呢?他下面講了,他說“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地藏菩薩很長的時間以來,“已度、當度、未度”,最可怕的就是未度,已度、當度都好說嘛,那未度就無盡了,對不對?已度、當度總數不管再大極大也是有限,都算得出來,那未度就無盡數嘛。“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你看看就談這一個未成就在那裏啊,連未來要度的也都到啦。這個你就不知道,這就我們常跟給位講的,華嚴裏頭在講的時間,他是沒時間的,他是過去、現在、未來叁際同時現前。你的大腦只有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你的大腦沒有辦法從未來走向現在,而生命的本質他是存在著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個就不可思議的地方了,你的大腦想象不到的。

  這個不是念過去就好,我想這個東西我們知識分子都會非常猶豫,這個未來世現在怎麼會現前,這個不止你懷疑我也懷疑,對不對?你讀大學我也讀大學啊,你不要以爲你是科學主義者,我也科學主義者,你會求證我也會求證,對不對?你有幾段論證我也有幾段論證,大家都論證過了。那麼多的天下精英,他不會把它改嗎?這要是基督教早就改了,這個不對,已度、當度,沒有未度,未度都還沒度哪算,對不對?但他也不是說,反正到最後通通都度了,也不能這樣講啊。所以他這種語言是一種模式,這個叫語言模式。

  他講叁際窮盡就好了,爲什麼要已度、當度、未度,還有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要重複講兩遍?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這種語言告訴我們叫做無盡或者無限,它不是有限的,有限的極大還是有限,無限的極小還是無限,你知道嗎?而有限跟無限是什麼差別,你知道嗎?這種觀念,有限跟無限什麼差別?無限就這樣畫嘛,對不對?畫8跌倒了∞就無限了,對不對,是這樣嗎?不是,這裏有一個袋子,袋子裏有好幾顆球。有幾顆,你通通把它拿出來放在這裏,拿光了,這裏有幾顆球就算的出來,對不對,這個叫有限,不管你袋子再多,你拿光了就沒了嘛,這個叫有限。袋子越多越大也是極大而已啊,可袋子裏面不管有幾顆球,有兩顆,你拿起來,然後再放下去,拿起來再放下去,它永遠拿不完,有沒有,這個叫無限。你懂嗎?拿起來,看到沒?然後再放下去,再拿起來,然後再放回去,那你拿的完嗎?這個就叫無限。你會不會定義?有限無限啊,拿起來不放下去,拿起來不放下去,一定拿完嘛,不管裏面有多少一定拿光嘛,這就有限嘛。換句話說,無限的東西是一種循環,生死輪回是無限的,因爲你一直在輪回嘛,唯一使它變成有限的就是不輪回嘛。

  好,另外一個狀況,無限要不回頭,只向前走不回頭,這個也無限。所以佛經裏講一個東西,它數字當然很大,它從這裏開始向東方走,每隔五百劫放一粒米,像現在我們講說,五百萬公裏放一粒米,那把這個叁千大千世界磨成極微塵,一微塵爲一粒米,那麼一直每五萬米放一粒米,一直放,放到這個微塵數的米通通放完,那距離有多遠,這個還是有限。它如是已去盡未來際那就變無限了,所以未來啊,是用來講無限用的,一種無限。那你修行也是這種狀況,你只要確定正確的方向,東南西北不要緊,你是朝那個方向走,你盡未來際絕對對。

  那你只要想說“再回來”那你就完了,那就輪回啦,所以你要懂得這個佛經裏頭語言表達的那種模式,假如這個模式沒有的話那沒有辦法。我們跟給位講,修行進入叁昧以後是完全是語言模式在指導的,假如說你沒有架構我們的語言模式,那你到那邊一談問題的時候你又回轉了“啊,不是說嘛”,又回轉回來了。一回來的話就沒有辦法再校正了,因爲在叁昧裏頭的境界啊,是不容商量的,只能前進,那之後就很麻煩了。所以一定要架構這個共識,它的原因也在這裏。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只要想在哪個地方修法,那都行,你其它地方就不要去了。你想在這裏修法,你其它地方就不要去了,同樣你在別的地方修法你這裏也不要來,因爲什麼,因爲你必須把那個地方的法修好,那不然才會說,人家不是說嘛,那這裏明明教你什麼,你還說人家不是說嘛,那怎麼修啊。這個語言的模式不同,所以你是沒辦法進行的,各位了解到這個地方。

  那麼,這裏佛跟我們講說問這個數目,他首先講的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無限的。他無限在哪裏,在度衆生,他首先就表達這個問題。前面講的世間的結構是什麼樣子,現在一開口講的就是講菩薩願力,尤其是菩薩度衆生的願力。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這個菩薩種性是一直存在的,所以這個是第二個開宗名義要談的東西。前面經文的序言是開宗名義,第一個表達世間結構的部分。第二開宗名義跟我們要表達的是你要脫離這個世間結構,把你的生命由凡夫種性轉變成如來種性的一個必要要件,就是指這個東西。而這個願力是無有止境的。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我這些沒問題,你講什麼我相信。“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衆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雖然聽佛說,沒錯啊,佛是這樣講,必懷疑惑。所以師父講的,你也會鼓掌,回去就想:師父講的有算嗎?因爲必懷懷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雖然你這樣講我也會接受啊,也會很恭敬,但是私底下還是難免會批判一番。這個你要留意啊,因果下面你就知道。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此不思議事”,他現在文殊師利菩薩慈悲,怕衆生無知啊,會興謗,所以請世尊廣說這地藏菩薩,他的因地作何行、立何願,才能成就這麼不可思議的境界出來。這是地藏菩薩的境界啊,他要跟母親說法,地藏菩薩顯現威神力所以才有這一會。好,我們休息一下,我再跟各位說明。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五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