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六集

  地藏經-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六集

  海雲繼夢和上

  好,我們再接著剛才講的談。佛陀講經是很幹脆利落的,他透過“你看看這裏有多少人。”文殊菩薩說:“我算不出來。”這個“千劫測度”的意思就是,就好像說,人民大會堂前面的廣場,這樣子,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這個寬度,這個長度,那麼每個人所站的位置,假設是一平方米可以站叁個人,那這裏總共多少?這個方法算算不出來,那個方法算也算不出來,類似現在就是這樣子,這個叫千劫測度。我以神力哦,以我的數學天分,算不出來。佛說:“以我的大威神力,我也不知道。”那是爲什麼?他就是說啊,這都是地藏菩薩的威神力,才有這麼大的數字,他用這種無限量的數目來襯顯地藏菩薩的威神力,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學表達方式。你不要看哦,這個就是文學啊。佛經裏頭的文學啊,他出現的方法是不同的,他就用這個數字的大小來襯顯一個人德行的不可思議。這裏頭沒有任何的高壓手段,完全是一種感化,一種感化,感化這個東西你不能說迷信,人家心悅誠服啊,他不需要你下命令,也不需要你威脅利誘,都不需要,人家都來了。

  他這裏頭是沒有種族界限,沒有國家的界限,沒有時空的界限,這個叫靈性的殊勝,是從靈性上面來表達。昨天啊,我看了一個鏡頭,在車上看到一個人開車,對于交通狀況非常不滿,怒目金剛的情況。看啊,這是那個“番那”啊?“番那”啊,你知道嗎?臺灣人叫“番那”,也不是歧視啊,就是對于沒有文化的就叫“凡那”,沒有教育沒有教養就叫“番那”。要看了這個,就好像是外國人一樣,可是會在北京橫沖直撞的,顯然不可能是外國人,那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這是種族,在一個地方啊,種族的包容力相當大,所以說各種種族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沒有說只有漢族能開車,少數民族不能開車,沒有。但是你對這種環境適應不好的時候,你有不同的反映。可是對于威神力啊,他是完全會誠服,完全會誠服。那個威神力就來自于他的德行,他就透過這個無限量,被地藏菩薩感召的人的量,那個量,來說明地藏菩薩的不可思議。

  那這個地方的表達法,其實跟《阿彌陀經》的表達法是一致的,但是他文學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你記得《阿彌陀經》嗎?《阿彌陀經》上面講,是《十方諸佛共同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這個叫直白,直接表達,十方諸佛是這樣稱贊的,不但我這樣稱贊,十方諸佛也一樣,這說明十方諸佛所見略同。對不對,都完全一樣的,他只是講這個東西而已嘛。那麼這裏也一樣,他這個文學表達的方式是很經精彩而且很澎湃,他用所有衆生,十方佛國度的衆生都被地藏菩薩影響來的。你看他的文學表達方法完全不同,但是那個東西是一致的。

  《彌陀經》是講極樂世界這個淨土的存在跟功用。那麼在整個法界中,整個真理的運作過程當中,極樂世界的存在是真實的,爲十方諸佛所肯定的。那這裏講的是這個裟婆世界的狀態,苦難的狀態,十方諸佛都認可了,都看到了,都承認了。那他不是講十方諸佛,是十方佛國度的衆生,你要留意到這裏很深沈的一個問題啊,所有衆生都來自于娑婆,被教化以後,離開娑婆到他方世界去,不是同一個世界,不同的世界,所以他才說他方,用他方國土來代表十方,這裏是這樣講的。

  那爲什麼會他方不同的世界呢?因爲衆生的根器跟習性不同,個性不同。一個佛法教下去,衆生領會各有不同,那個不同啊,以此受益的相應,你到各個不同的世界去,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跟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是要把各種不同的衆生通通擠到極樂世界去,那你去不去啊,通通把你送過去。這樣的情況,極樂世界啊,你很高興叫做極樂,你不高興就叫集中營,因爲我不喜歡去嘛,你還把我塞進去,那不是集中營嗎?我很喜歡去,那當然是極樂世界啊。《地藏經》剛好不是,他是開放的,所有衆生在這裏,我就用一法,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嘛,解了以後,你跟你相應的地方你去,你要去你相應的地方。有麼,是不是很開放?

  極樂世界是叫你一定要去,一定要去極樂世界。那摸不著邊的,好吧,好吧,好吧,跟著走嘛,就跟著走了。到那邊能不能滿你的欲望,大概都能滿你,大概。只要到餐廳去,到那個五星級餐廳去,你說你不喜歡吃,大概都好吃;那不好吃,盤子也很漂亮,光看盤子都好吃了。他就是以這樣的情況來襯顯,所以這個文學表達方法是不同的。所以你要把《地藏經》整理好啊,你沒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你看不懂,到這裏你就顯示出來了,他那文學大師的那種氣魄就已經出現了。我這樣講你可能覺得比較奇怪,講佛法不講,講文學啊,它確實是文學。

  好,那很重要的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作何行,立何願”這個就是菩薩行願,行跟願都出來了,所以你學佛啊,不要只願無行,有願必有行,願就是行,願是行的指標,行是朝著願的方向走。所以重點在這裏,所以講行願行願啊,無非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下化衆生大家都以爲是度化衆生,下化衆生不是啊,下化衆生就是服務衆生,爲人民服務啊,你不要搞錯啊。我們憑什麼要度化衆生,你要去服務衆生。

  好,那我們再看下面,他也是很直接的就介紹了。“佛告文殊師利”,他告訴文殊師利,他直接就講“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我們這個佛國土裏,“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看清楚啊,稻麻竹葦,這個山石微塵啊,一物一數,一個東西做一個數目。那“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作恒河,恒河啊,一恒河就有一恒河沙。那麼“一沙爲一個世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爲劫”,你看,他在形容,這個是一再一再重複表達。

  在我們這個叁千大千世界的國土裏,每一件事,每一個東西啊,當作一個數目,那一個數目作一恒河,那每一個恒河啊,都有恒河沙,那恒河沙裏的沙,一沙爲一個世界,那一個世界裏啊,一界之內,就一個世界之內,每一塵爲一劫,一劫之內所積的塵數,微塵數啊,那些微塵數都作爲劫,都算成劫,每一微塵作一劫,那你看有多少劫?這樣形容你懂嗎?這個世間的一件事情作一個數目,那有多少事就有多少數目啦。那每一個數目是一個恒河沙,一條恒河的恒河沙。那這個恒河沙裏的一粒沙爲一個世界,那一個世界裏的所有微塵,你這樣算,那總共有多少恒河沙,多少沙有多少世界,多少世界有多少微塵,你一個微塵爲一劫,那你想想看有多少劫?這個也是佛經裏頭文學的表達方式,他表達什麼?表達說這個數目有多大啊!大到大腦裝不下,他是指這個意思。

  這個量已經相當大,他都用量來表達不可思議的狀況,他讓你去感受你要發願行菩薩道,那你要有地藏菩薩的本事。他先用地藏菩薩這一個生命因素,長久以來一直在行菩薩道的這件事。長久有多久,我們講說很久,永遠,盡未來際,那個簡單的數字都變成口號。這個經文裏是讓你浸沒在那個情境中,這個數字就這麼大,你用一個盡未來際不能涵蓋,無法涵蓋,因爲你體會不到嘛,你說很久很久,我用,我願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我們很多同修啊,進來都說啊,師父,我願盡未來際,我願盡形壽,我看叁年不到就跑掉了。那個就表示你的心沒有泡在那個環境裏,沒有泡進去,所以你感受不到。

  多少年輕人啊,情人節的時候,送巧克力、送卡片、送玫瑰花啦,我願海枯石爛啦,海也沒枯,石還沒爛,今天送了,明天就跑掉了。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哪?因爲你沒有感受到那個情境,真愛的情境沒有,現在都是形式愛。情人節要記得紅色玫瑰、粉紅色玫瑰、巧克力加卡片,這個叫情人節,我就表達到了,明天看到別人比較漂亮就愛別人了。那送那個禮物是無意義的嘛,他只是跟著流行走嘛。

  你現在進佛門來,我發菩提心,我願發菩提心,你這也只是一種流行嘛,那你發這種菩提心有意義嗎?沒有意義,你必須浸泡,真正的去感受。所以經文就是要你去感受,這麼樣的時間你看看有多長,沒有感受到。所以他下面才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地藏菩薩從十地到現在啊,千倍多于上喻。上面只是個比喻啊,你看他都把譬喻講在前面,在最後呢,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的時間超過一千倍以上。

  我們呢,“師父,要怎麼開悟?”師父怎麼開悟不要跟你講,“不是啦,你告訴我我要怎麼開悟啦”,你那麼急幹嘛?你以爲你開悟是在十地以上的開悟嗎?人家地藏菩薩證得十地果位以來,千倍過于上喻。我們不知道急什麼,急著開悟要幹什麼?像他開悟啦,你開悟了永遠站這樣不要動,是嗎?開悟要幹嘛?挂在牆上?坐在桌子上?那很奇怪啊,一學佛就想開悟,想幹嘛。對,那是終極目標,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麼長的時間……

  所以學佛很不吸引人,尤其學大乘,噢,那麼長,不知道死到哪裏去了,死了都不知道了,你講上輩子上輩子,我怎麼知道上輩子是什麼。這是你現代人一個最嚴重的毛病,就是講眼前利益,一講眼前利益啊,這個人就沒有靈性。你要記得這個問題啊,現在這個社會最可怕就是斬絕靈性的部分。靈性值多少錢啊,我有錢就好啦,可是他不知道,有錢的痛苦比沒錢的痛苦、痛苦啊,按照這裏講千倍多于上喻啊,有錢的人的痛苦比沒錢人的一千倍以上,沒錢的人的很簡單反正我沒錢,對不對?沒錢,他不會掙嘛,那陽光出來趕快曬個陽光,這個是他的福報。有錢的人不是啊,陽光出來,陽傘!陽傘還不能隨便陽傘,因爲我有錢,買個日本的,買個巴黎的,買個自編的,然後一面搖一面轉,轉兩下斷了。哼,質量不好,我還是買名牌,買L的,買X的哦,這是有錢人的煩惱。他煩惱什麼?享受不到自然,然後呢,一定要跑到郊外去曬太陽,北京沒太陽啊?他頭殼壞去,北京的…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