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是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的紀念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日子,有一天是聖誕日,有一天是出家紀念日,有一天是他的成道紀念日,請問你,你怎麼知道觀世音菩薩哪一天出生的?他哪一天出家你怎麼知道?你現在看的是記錄,是誰記錄的?他記的嗎?你要從這裏去知道,佛教是什麼?
而且你會發現,二月八號、四月八號、十二月八號是釋迦牟尼佛的日子,出生、出家、成道紀念日。你從觀世音菩薩這一套思想裏可能感覺不到,你是個佛教徒,你會很當然地接受,本來如此嘛,記錄上有嘛。可是你不知道,那記錄是哪個人、哪個好事之自作主張?你感覺不到。可是當你發現第二套,那你就應該警覺到了,爲什麼觀世音菩薩都是十九號,釋迦牟尼都初八?爲什麼?就那麼巧,他對八就特別有興趣,觀世音菩薩就專選十九號,爲什麼?是不是名牌呀?
學佛就是學著覺悟,學著警覺,你有沒有警覺到這樣一種狀況。它是事實嗎?還是人爲杜撰的?你做爲一個佛教徒,應該有這種警覺性,不要等人家來批判你,自己就要自我批判。能夠自我批判的人是有科學精神的人。現在在講求的是科學發展觀,你不要迷信觀,我們是不給迷信的,你要對真理有一種窮盡、辯證的本事。你要不要用的是所謂“科學”這兩個字,我們不管,但是你要帶有覺性,警覺到。真理是什麼?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來學佛應當學的是佛陀的真理,不要學佛教的文化,文化可以隨著時空的不同而改變;但是真理是永恒不變的,放諸四海而皆准的。那你要學這個,還是學文化?文化是無常的。
叁十年前,我們主張一胎化,現在呢,它可以改變的,要不然我們的人口結構馬上會回到孫中山先生時代,四萬萬五千萬,那怎麼辦?臺灣很努力地做,它是兩胎,兩個恰恰好,最初是講叁個也不少,後來兩個恰恰好,再後來呢是一個就好,現在半個也不要了。最近又在吵著,結婚想結婚,孩子生不起,幹脆不要生了。有一個學校叫老松國小,我們那個時代它正旺,學生多到一萬一千個人,現在只有七百八十個,無常啊。當時叫天下第一小學,在臺灣當然就天下第一了,寶島第一。現在是迷你小學,只有七百多個人。無常在變化,是整個環境都在變,那是文化,不是真理。現在開始要鼓勵多生幾個,不嫌多了,以前不嫌少。
人口結構的改變使政權都整個改變了。爲什麼?因爲你在緊縮人口的時候,高級知識分子很容易,不生沒問題,可是一般老百姓他沒有辦法緊縮,他生小孩就跟生小豬一樣,一只一只生出來,所以結構發生變化以後,原來支持的那些人都消失了,再來的都是不支持他的,所以在野黨就興起了,這個結構的改變是影響絕對的。執政者他不知道,等事情發生時你都不知道哪裏去了。這個就是文化,文化在變化,它是無常的,非常可怕。
我們真正要的、追求的是真理。我們從真理的立場來看文化的時候,你就看得更明顯。因爲文化人在文化中,他有意識形態,搞不清楚,他被現實的狀況遮住了。我們看真理的人,是跳躍時空,所以對于文化現像是很清楚的。而從真理追求的人來講,他是中正的、客觀的、他是絕對科學的,他比科學還要科學。因爲科學本身論證還有問題,能夠批判科學的只有真理,科學本身無法批判科學,但是真理可以批判科學。你要了解這一點,所以我跟各位提這個問題就從這個立場來。爲什麼是十九?這就是文化,人類生活裏需要這一套文化。
所以古代聖賢很厲害,他懂得真理以後,他會用方便,廣設方便,善巧方便,方便那兩個字,要用現在的話來講,最直白的翻譯就翻譯成“文化”,廣設文化,文化就是善巧。弄個初八,給釋迦牟尼佛,廣大的群衆好拜拜;弄個十九,給觀世音菩薩,廣大的群衆好拜拜,那只是這樣而已,沒有爲什麼。那追求真理的人,對于文化這種東西,就叫做從屬、隨緣。因爲你一個人,你出生有日子,那你學佛出家,那總有個出家日,那給你一個期望,叫成道,所以有成道紀念日。尤其對這些古聖先賢,那這個人生應該是很完整的。它只不過講一個很完整的人生而已。那爲什麼不講涅槃紀念日?不必了,死亡的日子佛教不重視,佛教重視的是成道,從法身來講是成道,從色身來講才講涅槃,因此涅槃就等于成道。這是世俗的一套,它還在表達真理的相。給各位做參考,所以你在追求的是真理不是文化。提供給各位去了解。
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我要告訴各位,我們是依于佛法。依于佛法表現在事相上面它有叁個原則,第一個完全合法,你要符合政府的標准,不要有違法的情形;第二個,不能傷害衆生,不傷害衆生這非常重要;第叁個不欺騙衆生,不欺騙衆生就是不給衆生迷信。一般的宗教它不是迷信,迷信的人就是不信,信仰的不會有迷信。
信仰當中有兩個層次。西方的宗教跟我們是不一樣,中國沒有西方那種宗教,中國的這種東西西方的無法定義,我們講的不是宗教。我們分兩個層次,一個是追求真理的,我們叫叁家之言,儒釋道叁家,它是追求真理的,所以儒家有理學,道家有玄學,佛家的義學,這叁個不叫哲學,哲學是西方的。但他們對“哲”這個字不會解釋。“哲”字怎麼寫?中國人造字你就看得到,“哲”就是折口,折掉你自己的口。西方的哲學是要折別人的口。所以這兩個字東西方解釋不同。哲學在西方發展就是辯論、辯證;中國的哲學講辯證是折自己的口,折口以後産生一個現象――心領神會。折口了,語言沒辦法表達,哲學是指這個。那你只能“這個”、“那個”、“本來面目”、“本地風光”,所以哲學表達的最好的是禅宗的公案。西方沒有,全世界的學術都沒有。公案這種東西是禅宗最大的特色,也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系統裏最出色的一塊瑰寶,是最難得的,它徹底地表達了哲學這種東西。那西方沒有,西方哲學是折人家的口,叫你服了;中國的哲學不是,它是折服自己的口,讓你心去體會真理的存在。這是叁家之言所追求的。所以你可以說統稱理學、玄學與義學的那個領域叫哲學。但這個東西西方沒有,西方人講的哲學不是我們這個。你要弄清楚。
第二個層次,民間信仰的,那叫叁教九流。因爲那麼高深的玄學他搞不懂,那麼現實的人生裏又多挫折,很多的委屈、憤怒、不滿,還有很多的恐懼,他要如何消解這些東西呢?那就要有一個無上權威的可以降服他內心、可以折服他的內心的那個東西,那就是一種對神的崇仰。任何的委屈、苦悶、恐懼、無奈、逼迫,他向神傾訴就好。所以他是偶像崇拜的一群人,他們在全世界整個的人群裏占95%以上。你假如從宗教演變的曆史來看,那這些人在草莽時代,在智慧未開的時代裏,幾乎是100%。唯一一個人不受這種恐懼威協的,那就發展出來後來的宗教師,我們叫巫師。一個民族假如沒有這個1%的巫師的話,這個民族很容易會集體滅亡。所以宗教師比國王更重要,他是全民的精神領袖。我們現在叫精神領袖,其實他是靈性的導師。因爲你心靈上恐慌,比餓更可怕。要餓死一個人還不容易,要好幾天,可能一個禮拜不吃你還餓不死,只是很痛苦而已,可是當你靈性枯竭的時候,你馬上就死亡。那種恐懼所造成的暴斃,就是殺人于無形,這是很恐懼的。所以靈性的安撫作用非常重要,在古代我們把他叫做巫師,巫婆,他就是古代的智慧者。他從這裏發展出來。那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那曆史我們就不談了,我要跟各位談的是叁教九流的民間信仰它是很普遍的,他只要拜拜就好。
那我要告訴各位,你今天踏入這個殿堂,來到這個地方,要聽聞的佛法是屬于真理的,但是你必須培養自己能夠包容那些叁教九流的信仰,不要呵斥它。因爲它在安撫廣大的群衆時非常需要,尤其當整個社會越是所謂現代化的時候,內心的惶恐越恐懼,那麼民間信仰就更需要。因爲現代化它的一個特質,叫做競爭。尤其經濟越要自由化,它就越要完全競爭。你要知道,只有競爭你才有成功的機會,這是事實,我們也完全贊同這種講法。可是你要知道,一群人有一個成功,除了那個成功以外的一群人全部失敗。因此越是成功的人他內心的恐懼就越強。失敗只有一次,反正失敗了,一天二十四小時,明天太陽還要出來,等一下要吃午飯,這個都是現實的;可是成功的人不一樣,因爲明天我會被打敗,說不定一覺起來江山化爲烏有,這種恐懼比失敗者更恐懼。所以這個問題就來了,一百個人競爭,一個人成功,有一百零一個失敗,因爲這個成功的人等著明天要失敗。這是很恐懼的。所以越是競爭,恐懼就越強,恐懼越強你就會發現,這些越高級的人比老百姓更迷信。那些失敗者他只是求神問蔔,安安心嘛,他受創傷的心靈不深,他只要有點安慰就好了;可是成功者他的恐懼一直在加深,所以他會一直求神問蔔。爲什麼?恐懼造成的。所以我們是希望各位,要有信仰,即使是民間信仰都不要緊,你有覺醒的一天;可是當你不信,是徹底的迷信,那只有使自己墮落。
各位今天來,你要來學地藏經,地藏法門是絕對理性。它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是你要先弄清楚的。很多人一講到說地藏經裏頭有很多鬼王、有很多地獄,那你就怕了,這個都是在嚇唬人的,你就搞錯了。這個世界,以前我們在集權統治的時候,皇帝統治的時候,那是四海升平的時代,現在要開放完全競爭,我告訴你,到處都是地獄。你去想想看,今天的生活比叁十年前是不是更地獄?看起來物質建設不錯,可是你內心的惶恐、緊張、恐懼、無奈、逼迫到處存在呀。所以每一種逼迫就是一種地獄,每一個逼迫你的人是不是鬼王?你自己想想看。誰逼迫你呀,從你家裏,從你同一個屋檐下那幾個人你自己去檢查一下。除非你會轉,那鬼王就是菩薩,有沒有?地藏經上面講的,無毒鬼王是不是財首菩薩?你會轉…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