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二集

  地藏經-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好,我們第一節課算是閑談,把一個學佛者應有的基本人生態度先跟各位談一下。

  第二個要跟各位談的:我們不管叫做義學,佛學叫義學,儒家叫理學,道家叫玄學,這我們叫中國傳統文化,是指這個部分。傳統文化它有個最大的特色,我們統稱、古來叫做大學,大的學問。其它現代、近代我們從西方引進來的,這個都叫做小學,小學包括科學、數學、語言(就是英文),這個都叫做小學,小學最大的特色就是鬥爭。我們這邊的話叫鬥爭,臺灣叫競爭,就是打倒對方,要達到目標,它的目的性強,效率高,這個叫競爭。大學不講競爭,大學講和諧、講圓融,所以中國一個最偉大的字叫做“和”,家和萬事興,和平,和爲貴,有沒有?都強調和。現在我們寫的這個“和”太簡化了,和,和不是這樣寫的,一個稻禾的“禾”,一個“口”,古字不是這樣寫,古字會不會寫?龢。這個“龢”裏頭包括谷倉充滿,人員相處很和諧,這裏頭它已經包括叁個東西:一個就是靈性很飽滿,眷屬很和諧,世間自然資源很平衡,叁個條件。所以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就是建設一個最適合人居的社會。

  那麼一個適合人居的社會,它要具備這叁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靈性要很飽滿。現在的人因爲競爭的關系,靈性非常枯竭,靈性一枯竭,他就很痛苦,講不出爲什麼。你說他要的都有了,事業成功,子女也有了,夫妻生活好像也不錯,都好像,然後他永遠缺少一個“什麼”。你說洋房不知道好多棟,你說名牌,大概除非沒有名的以外他通通有了,然後他又缺少什麼?他講不出來。這就是靈性枯竭的典型。一個靈性飽滿的人他很滿足,他夠了,他什麼也不要,有也好、沒有也好無所畏。但靈性枯竭的人他外在的東西就很需要,所以你看社會上,越是廣告越是強調品牌,這個社會靈性越枯竭,你放心百分之百正確。一個靈性很充足很滿足的人或社會,他不需要品牌的。要品牌幹嘛?品牌就是彌補你靈性的空虛,而且永遠填不滿,靈性永遠空虛。而且靈性空虛的人死亡的時候很痛苦,你放心啦。

  念佛求往生的人,是指靈性飽滿。你要如何讓你的靈性飽滿才重要,不是佛號念多少的問題,假如你只求佛號念多少根本就迷信。佛法給你的是靈性,不是佛號多少聲的問題,不是咒語念多少的問題,是透過佛號、透過咒語、透過禮佛、誦經會增長你的靈性,那才是我們的目標。你要是每天做記錄,今天佛號念一千萬聲、今天磕頭磚塊打破兩塊,這叫破壞,這個跟你靈性增長完全無關,你要留意的。

  這個叫大學,大學在促進你靈性的成長,重點在這裏。因爲靈性成長以後,與人相處是很和諧的,所以眷屬世間是很和諧的。對于大自然,你也不會刻意破壞,你爲什麼要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它只要自然存在就好了。你在樹下一躺你就很幸福了,對不對?樹下一躺有蝴蝶伴舞,所以叫夢蝶啊,莊周夢蝶,多麼幸福美好!醒來的時候是微風把你叫醒,或者是蟬鳴鳥叫把你叫醒。

  我們現在不會享受,沒有這個靈性,那你就怎麼樣?把樹砍掉,蓋個大洋房,然後灌冷氣,叫空調,然後又鬧鍾把你嚇醒,對不對?然後你又被時間框住了,幾點做什麼幾點做什麼,所以你睡、也不盡情,睡不下去,睡到正熟的時候鬧鍾響了,鬧鍾響了把它按下去以後躺下去又睡著了,結果又去發明一個會跑的鬧鍾,鬧鍾一響你要把它按下去,可是它又會跑啊,等你抓到它的時候你已經滾到床下了,醒來了。那時候既痛苦又難過,然後那麼好的設備,世界第一流的名床,然後又什麼單銅的又什麼乳膠的,搞了半天什麼都沒享受到,因爲你要抓那一只會叫的“公雞”,然後心跳又特別急速,你什麼也沒享受到啊!這叫進步嗎?這叫現代化嗎?人類奮鬥的目標是這個嗎?不是,這叫破壞。

  所以真正靈性飽足的人,樹下、樹蔭下,即使在草叢裏窩一下他都很幸福啊,他會聞到真正的花香味、草香味、泥土香味,對不對!現在呢,真的享受不到,弄到瓶子裏頭來,還弄個花香給你,弄個果實香給你。這不是顛倒嘛!結果真的不要要假的,有沒有!還什麼煙熏泥炭味!泥炭味你就躺在地下睡覺不就泥炭味嗎!就搞到瓶子裏頭、杯子裏頭叫做什麼“煙熏泥炭”,胡塗啊!然後他說這個叫科技、這個叫進步。那你知道糟蹋了多少自然資源?破壞了多少自然資源?這怎麼會是人類幸福的象征呢?

  有個故事各位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那是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個鄉村的故事。臺灣是個島,海島,海島就很多漁民,那個漁民呢,我們知道、我們常常在笑“一天捕魚叁天曬網”,那他真的是這樣,他要魚的時候才出去捕魚,捕兩條魚回來就夠吃了,捕魚回來到後山再挖個姜,姜片來切,姜絲魚湯很好吃啊,自己釀的小米酒啊,自己就坐在那裏,那個房子也很簡單,兩根竹杆插著,一個布幔一遮,他就在裏面睡覺。

  有一天,旁邊有個五星級飯店,有個大老板住在裏面,散步走到他這邊來:你在幹什麼?我在享受啊。你享受什麼?藍天白雲呀,廣大的大海呀,白色的沙灘呀――你看這多美呀!

  這老董就跟他講:“那我跟你買兩條魚。”他摸摸摸就下去了,撈了兩條魚上來跟他分享。老董就開始跟他講他的經營哲學:你怎麼不多撈幾條啊?要撈也可以呀,爲什麼要撈那麼多?撈了可以賣啊,像你這樣賣給我啊。賣給你幹嘛?賣給我賺錢呀。他說我不要跟你收錢。老董說那你可以賺錢啊!老漁民說賺錢幹嘛?賺錢以後你那個舢板可以換成大船。他說換成大船幹什麼?你可以再賺很多錢,撈很多魚賺很多錢。他說賺很多錢幹嘛?你可以組織船隊啊。組織船隊幹嘛?像我就是組織船隊,我賺了很多錢。賺很多錢幹嘛?可以住五星級飯店哪。幹嘛?住五星級飯店可以到這裏看這藍天白雲啊!

  老漁民說:哦!還要那麼辛苦啊?我這裏不是藍天白雲嗎?!我當下就可以享受了,你爲什麼要去繞一圈?

  人生就是這樣,業障重的人他就會去練一圈,對不對?你知道練那一圈造多少的業啊?要多少的競爭?要經曆多少的風暴?能源危機、石油危機、金融海嘯、金融風暴,他都要去經曆呀,那你要經曆這個才來享受藍天白雲呢,還是像這樣一個老漁民當下就在享受藍天白天?這就是人生啊。

  在你現在的立場裏來講,人生是需要去經曆那些,你能嗎?要經曆那個的過程,那你一定要經曆剛才所講的爲人處事的那個過程,那你能夠像這樣的老漁民一樣,呆在那個地方好好地去享受嗎?這樣的人是需要善根的。沒有善根他很容易受引誘的。臺灣很多老漁民就是這樣被陷害的。

  怎麼陷害呢?因爲他住在那個地方,那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政府爲了開發經濟的時候,臺灣政府是不太一樣的,他要開發的時候說這個土地是誰的?那大家是怎麼講?那裏叫“鴨母寮”,鴨母寮知道?就是養母鴨生蛋再賣鴨蛋的那個母鴨住的地方叫鴨母寮。“那鴨母寮是誰的?”就是那老漁民的,那根本就是所謂蠻荒之地,一毛不撥的地方,一片荒地。“算一算多少?有多大?”這裏有二千畝地。二千畝地,好,一畝地賠你多少,政府理賠,這裏要征收,蓋高速公路。所以一下子叫暴發戶。暴發戶以後,錢政府要撥下來,撥下來怎麼辦?那幾個小孩子本來都不理他,突然就很孝順了。那孩子本來在工廠裏是很認真工作的,一個月賺個多少錢,老爸要什麼還可以買東西給他,現在一下子是億萬富翁了,大家都回來孝順他,把錢分出去了。分出去了一有錢人家就要他投資,當老板、當董事長,我們這裏不用支票啊,臺灣要用支票,買東西開支票就好,蓋工廠什麼開支票就好,那他呢就當老董了,這些孩子都當老董,老董就開支票了,蓋工廠啊,那很好。風光個叁五年就倒閉了,幾個孩子都被抓去關了,那個老漁民再也沒有人供養他了,本來每個月薪水還給他個幾千塊、幾百塊可以用,現在通通抓去關了,變成他要到監獄去看他兒子了。就這樣子啊。

  人家問佛陀說:那個錢撿起來用?佛陀說:那是蛇,不是錢。這樣你就看到了,它是不是一條毒蛇?所以你要懂得人生是什麼?靈性是什麼?生活是什麼?當你這樣想,你的欲望就不會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蘊。你求得到,你不是求不到,但是五陰很昌盛的時候你就很苦啊。

  東方的儒釋道叁家都是在教這個哲學,教這個大學,跟小學是不一樣的。那麼儒家還傾向于思想建設上,假如我們要明白講,它叫人生哲學,其實它理學都是在講人生這個部分的,所以它叫大學嘛。但是佛教的這個部分,它講實踐哲學,人生你要去實踐的,不是高談闊論的,像我們在告訴你的,也是要你去做的,你不要聽得很高興就好,不是,在你現實的生活裏你要如何去實踐,它是個實踐哲學。所以我們也不叫實踐哲學了,叫實踐學,你要去做,做了就要産生效果,這個叫兌現,那個效果就是兌現出來的,實踐兌現的這個部分。所以很重視這個實踐的結果,你實踐以後有什麼效果,當效果不對一定是你實踐的時候錯誤,而實踐是身口意叁業,它已經講得很微細了,不是講歸講,講了就是要做的,那你在做的過程裏,跟你相應不相應直接就産生了,所以一點都不迷信。我跟你相處,我這樣講你高興嗎――這問題來了,這不是用權力壓給你的,我在跟你溝通的時候你滿意嗎?同樣一句話可以使人叫、一句話可以使人跳,你知道嗎?我這麼一講,“哇”很高興,或者這麼一講,“你給我注意哦!你說我怎樣哦”,對不對,同樣一句話,你要講得人家很高興,心悅誠服嘛,這就是應對進退嘛,小學不管這些啦。所以西方人重視什麼?製度、條約、規定,要照那標准來,你只要照那標准你就對,不照那標准,你就不對。

  所以你會發現,我舉個例子你看看,最典型的:Starbuck認識吧?咖啡,Starbuck你去喝第一杯跟喝一千萬杯絕對同一口味,因爲它的生産製作方法就是那個樣子…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