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10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喇嘛來,法王來,他搞那些什麼破瓦法,什麼法一堆。我們隨喜嘛,隨喜。你不要說我就是硬不要,它不是毒蛇猛獸,它還是佛陀的法。我們去了解一下,這樣就好。隨緣、隨喜嘛,供養。聽一聽很好,這樣就好。回來還是你自己的法門。你出去以後就像花心蘿蔔,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下輩子再回來,那就麻煩了。就怕這樣,所以你自己的這個法門,一定是百分之五十以上,其它的法門爲什麼這樣講,不要排斥,隨喜就好。這是指這樣的意思。

  在家出家人都可以,所以我們即使是在這個道場的出家人,其他道場的活動我們也可以參加,不是說都不行。要不然的話你就憋得太死了,老死不相往來。那個山頭主義就很明顯。那你這樣就會很開闊。

  

  問:謝謝法師祈禱,讓我們獲益良多,法喜充滿。

  答:這個好像別人不知道同意不同意你的講法,不過你寫好像你獲益良多。

  

  問:茲有一問題,開悟和性德有關嗎?如果要啓發性德,是否先要開悟呢?

  答:開悟的同時,性德就啓發了。OK?開悟跟性德,沒有說無關,絕對有關,它們只是名詞不同,內容一樣。

  

  問:疑情是指參話頭嗎?

  答:當你提疑情的時候就是在參話頭。

  

  問:華嚴禅與祖師禅有什麼不同?

  答:應該來講,華嚴禅包括祖師禅,知道嗎?假如從禅法的立場來講,祖師禅包括華嚴禅。大概我們中國曆史上所有的話頭禅,通通都是華嚴禅。話頭禅,參話頭的,通通都是華嚴禅。那這樣講的話,你可能不太滿意,因爲華嚴禅是怎麼講呢?禅加華嚴叫華嚴禅,這是最基本的定義。所以禅宗大部分都研究《華嚴經》,但是這樣的定義不夠嚴謹,我們不這樣定義。所有能夠導引到生命開花的禅法,通通叫做華嚴禅。

  所以華嚴禅,中國的禅宗都叫華嚴禅的原因就是因爲它活潑。但活潑啊,禅法,它跟南傳的禅法不一樣。南傳的禅法是依附在原來印度文明的前提之下而有的禅法。但這個禅法經過改革以後,傳入中國,跟中國文化相結合,中國就重新改造,成爲中國文化系統的一個行法。那這個就跟南傳,就是現在我們講南傳那個上座部的禅法,有些不同。所以我們講,禅宗的禅是印度的種子,移植到中國來栽種的。所以呢在中國成長、茁壯、開花、結果。這個是不一樣的,跟印度的禅是不同的。

  所以印度的禅,它是定義,禅叫功德叢林,叫靜慮,叫思維修。中國的禅,禅同樣這個字,它就不這樣定義,它叫做菩提涅槃,妙明真心,完全不一樣。中國的禅不叫功德叢林,但是在印度的禅,就叫功德叢林,這是南北傳的不同。所以來到中國以後,禅自然形成一個系統的這個部分,我們叫禅宗。而這個禅宗,在華嚴宗的系統裏,也修這個禅法,我們叫做華嚴禅。而中國的禅宗本身就叫祖師禅,其實祖師禅是包含所有的話頭禅跟默照禅都是。它們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提疑情,參話頭。所以這個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說華嚴禅跟祖師禅有什麼不同呢?不是不同,只要是華嚴的教法,教在華嚴,行在禅法,這個就叫華嚴禅。那你假如說,我教在天臺,行在禅,那就是天臺禅。就是他經教的依據不同,這樣而已。基本上我們這裏不做嚴格的區分,因爲華嚴的禅宗還是中國傳統的禅宗。所以這裏面沒有不同。但是呢,這裏面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華嚴禅的系統裏,他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那你能不能走上這個教學體系,那才是走華嚴禅行法的部分,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問:南傳佛法可以作爲北傳佛法的基礎嗎?

  答:這個問題有問題,南傳佛法本來就是北傳佛法的基礎。所以我們說南傳佛法是基礎佛教,北傳佛法是應用佛教。這個是我決定開始講經的時候所做的一個命題。南傳佛法它本來就一切佛法的基礎,所以我們叫原始佛教或叫基礎佛教。那麼在應用上面,是要以北傳佛法來應用。

  

  問:法師提到有關于再來人,不知可不可以更詳細說明?

  答:不可以。

  

  問:像再來人知不知道自己是再來人?

  答:你不是再來人,不用問。等你是再來人,你就知道。

  

  問:再來人知道自己的前世嗎?

  答:不知道的怎麼可以叫再來人呢?

  

  問:還有沒有什麼特征?

  答:頭上長一支角。

  

  問:再來人是不是一旦讓別人知道了,自己就該走了?

  答:等你是再來人,由你決定。我不能替再來人做決定。這個一定聽淨空法師講經的。

  

  問:華藏世界有沒有叁惡道?

  答:你說呢?華藏世界裏頭有包含叁惡道。極樂世界都還有鹦鹉、孔雀,對不對?它們只是存在。在華藏世界裏頭看叁惡道,它只是一種存在,它跟你無關,你不是叁惡道的人,你不用那麼恐懼。等你是叁惡道的時候再講。應該來講,我們真的修行人是這樣問,我是叁惡道的人,你要告訴我怎麼修,可以遠離叁惡道,是不是這樣?那你現在你管它有沒有叁惡道,你不是叁惡道就好了嘛。

  那另外一個問題是,我遇到叁惡道要怎麼度他?對不對?你會不會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下面那個法師,你去念哦,我沒有叫你念我。你的師父是誰,你就把他皈依到那邊去。知道吧,不要皈依到我這裏來,很累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就你自己的上師。你就帶上去,不用擔心,不會給你師父找麻煩,他下輩子,弟子會很多,都從叁惡道來的,這樣他才有工作做。

  

  問:既然地藏菩薩已攝受一切有情衆生,回歸本體爲本,對我們來說,見毗盧遮那佛是不是最終的目的?

  答:不是要你見毗盧遮那佛,你自己就是毗盧遮那佛,知道嗎?

  

  問:回歸到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如來裏,是不是代表成就一切圓滿的法性?

  答:回歸到毗盧遮那佛,你就是毗盧遮那佛,你跟毗盧遮那佛是合一的。這裏面,因爲我們講法還沒有講到那裏,所以你有這些問題。全法界一法身,全法身,是一法界。知道嗎?你記得這個,這個疑情你可以帶著。法身等于法界。你、我、他跟毗盧遮那佛的法身是一、是異,知道嗎?你慢慢去參。你跟毗盧遮那佛的法身是同一個法身,你可能不滿,你說不同一個,好,是異。是一也是異,你這個命題慢慢參。

  

  問:請示法師,唯識宗與法性宗有何不同?

  答:唯識宗又叫法相宗,法性宗是講法性。這樣的定義有人不太滿意,說我唯識宗也在講法性。那你就講嘛,你不要變成法性宗就好。一個是講法相,很少達到法性的地方。一個是專講法性,很少講法相。所以從法性宗來講,它對于法相是不定義名詞。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唯識宗對于法相是很定義的,法性宗對法相是不定義的。這個叫做不定相名詞。那個名詞誰看誰解釋都可以,知道嗎?對不對不管,因爲你的認知到這裏,所以這個叫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嘛,你的程度到哪裏,你就解釋到哪裏。

  那你的大腦會說,我這樣子對啊。對不對呢?沒關系,重點在你必須要成長。所以你今年的定義,明年可能推翻。那有人會說,那要不要認錯?不要認錯。不是不要認錯啦,因爲那是你跟佛菩薩的關系,只要你成長以後,你就推翻過去的,就對了。你不要你成長還執著于過去的。一年級、二年級、叁年級那個定義是不一樣,你對生命的感受是不一樣。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我記得小時候,跟一個同學講了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哎,你知道,你什麼東西,這一輩子都不會膩的,永遠吃不膩的有沒有

   ”我們兩個就找找找找找了半天。我說:“對,有,有一個東西我這輩子吃不膩的。”那時候我講的,切仔面。因爲肚子餓,吃切仔面很好吃,吃飯不好吃,切仔面最好吃,臺灣的一種擔仔面那一類的東西,那我很喜歡吃。過兩年以後,我想不是,我吃不膩的是臺灣製糖公司的健素糖。又過兩年,又變了,我喜歡吃鳳梨。

  後來想這是什麼命題,這命題根本就不對嘛。對不對?那時候我已經念初中了,我自己就知道這題目不對,我還一直執著,我哪個東西,這輩子都不會改的,只有神經病才會有那個。所以有些命題我們會發生這種現象,知道嗎?你現在問法性跟唯識,我跟你講,它們的定義就有這種情況。所以你看大乘經典,幾乎都不定義名詞。知道嗎?所以它們是有不同的。不同是不同,不是完全比高下的問題。

  

  問:地藏菩薩救苦往生者,只有到忉利天嗎?

  答:要不然要到哪裏?已經不錯了。壞事做那麼多把你救到忉利天。

  

  問:人一生榮辱,是有定數嗎?

  答:禍福自招來,不要講定數,不是榮辱的問題。講這個順便講一點給你參考,人一個命運呐,命運知道嗎?有人喜歡算命,我是跟你講不要算,因爲你算不准,我算比較准。我講給你聽哦,同樣的命,一個算命的人,他可靠不可靠是要看他算到,有沒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跟語言模式。因爲算命的命書還是生命的書,生命的書它有一套語言模式,那個要學算命的人,對那個命書要能夠解讀命書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然後要産生自己的一套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他解那個經、那命書,他才解的出來。

  同樣一個命運,你要不會處理的話,你會在那命運的,它其實它不止五條線,就五個水平,我們簡單講,因爲華嚴講小、始、終、頓、圓嘛。你可能一直在最低的那個層次走,但你也可能在最高的那個層次走同樣的命運。你這個人會處理,你可以爬到高層去,不會的話,就在最低層。差別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同樣一個命,你看哪個人解,Low Class 他就講那Low Class 那部分,他只有基本理論跟你講,所以你搞不清楚。所以真的要算命,他就會告訴你說,你應該可從這一級上升到上一級,那個才叫做算命。現在你在算的,都被人家掐死了。明天會怎樣,後天會怎樣,那個是不准的,尤其當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你的生命水平是可以調高的知道嗎?

  爲什麼會有命的不同?是因爲你生命因素…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10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