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8講

  海雲和上《地藏經》(北美)

  第8講

  主講人:海雲繼夢和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好,大衆請放掌。

  再跟各位談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有幾個前提性的東西先跟各位談,菩薩名號是生命的性德,而且這個性德他是已經凸顯出來。我們也都有這些生命因素,可是你都被蓋著不用。你的生命因素現在是小麥、稻米那些了,那些種子都不發芽,就都沒用。菩薩是經過類似《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這個因緣,他去碰撞,讓他産生那個生命性德。

  在第一個階段裏,他本身是不知道的。你說你要凸顯什麼性德啊?你根本不知道。你說“我要慈悲。”慈悲不是百貨公司那個擺在架子上的東西拿了就走的瓷杯啊!我要智慧,也不是那個智慧啊。這沒有辦法,你一定要透過一番審慎的摸索,語言只能這樣講,而那個摸索你最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你不知道,我們常講再來人,再來人就是前輩子已經奮鬥過了,然後回到淨土去了,現在因緣成熟了,召集令又把他調出來,他來爲衆生服務的,這個叫做再來人。

  那我們希望各位的修行,在以《地藏經》來講,他並沒有說要你怎麼去修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叫做圓融道的修法,我們華嚴行法常用的法門,讓你去摸索,凸顯你的生命性德。生命性德不是命定,就像發菩提心,不是說“我要發菩提心。”你那個“我要發菩提心”的菩提心不叫菩提心,那個叫做“菩提心”叁個字,那個菩提心不是菩提心,這個語言就這麼糟糕。我要講的是菩提心的那個那個,不是叁個字菩提心,那個誰也懂啊,那個不算,是“那個”,這個打結了。那個真的那個菩提心,那個才是啊。你叁個字“菩提心”誰也會寫,那沒有用啊。要真發菩提心,那個不是你自己想說我要發就發的。

  所以前面我們跟各位講,你一定要健全的人格性,在真實的世界裏,現在你講現實的世界裏,經過一番奮鬥,真正地工作,然後你覺得人生好像這樣不太對,那個叫出離心。過一段時間以後,你會覺得,人應該怎麼活著才對?要去找那個真實的生命的,那個才叫菩提心,那個就是菩提心發起的時候了。所以你說我要發菩提心怎麼發?你爲了追求那真實的生命,而且很肯定那是你要的,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那個才叫發菩提心。嘴巴講一講,翻個身又睡著了,還是牛排好吃,那個不算。這個你要留意到,這是第一個。

  菩提心有這樣的情況,性德也是一樣。尤其性德絕對跟菩提心緊連在一起,菩提心一發,你的性德就會起來。那在我們凡夫叫性格,人格的格,性格,你有那個性特別凸顯的,一定會有。

  所以我們告訴各位,第一個,你對地藏菩薩要具足絕對的信心。有事,受委屈怎麼樣,回過來跟地藏菩薩哭,不要緊,不能跟別人抱怨,只能夠跟菩薩講。有榮耀的事,跟菩薩分享;受委屈的事,那跟菩薩講。然後明天早上又要算一算,我有哪些事要做,然後義無反顧很勇敢地再出去做,做完以後回來再檢討,有弄錯的、遇到挫折的、失敗的、不如意的向菩薩忏悔,然後再去做。而那件事情盡形壽做到底,無怨無悔,要這樣一直做。

  所以我們講這就叁個因素:一個理修、一個事修,事修一定要盡形壽,理修更不用講,再來就歸零功課。當你這一輩子這樣完成以後啊,你一定到淨土去。這個時候,你的性德就凸顯出來了。是這樣凸顯出來,不是你要怎麼凸顯的問題。當你再來,你要幹什麼很清楚的時候,那就叫再來人了。知道嗎?那這一個情況在這個法門裏頭有,他是這種圓融道的行法。

  那麼菩薩性德是這樣子一個,這一個性德你可以一再地成長,一再地擴展到一百分。百分之百叫兌現,兌現出來,那麼要他完全兌現的時候,你應該是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八地,八地這樣才對,我弄錯了,我一直以爲這樣七、這樣八,這次在雲南人家跟我說這個算七,這個才算八。(衆笑)八地以上的菩薩,他會到達一百分。八、九、十、十一這個地方,讓其他的生命因素去成長。那我們一般來講是說到八地的時候,只算九十八分,到十地算九十九分,把其他通通帶上來,到十一地算一百分,其他的通通到九十九分。等著成佛,通通一百分,是這樣算的。

  那這裏面,佛的生命因素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一百分;那麼菩薩是有一個一百分,我們簡單講是這樣,這是大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那我們一般的人呢沒有啦。但是呢,有一個生命因素展現出來的時候,到達六十分以上的話,你就叫法身大士。那以這個標准算下來,各位現在幾分呢?現在叫個位數,你不會零分了,因爲你都有嘛,不會零分,但是個位數。不過有些人,我們這樣看有些人,大概叁四十分有,你不會很低呀,很低的不會坐在這邊聽啊。(衆笑,鼓掌)大概五十五分以上的都快了,都是到初果、二果那邊了,所以看看各位應該也有五十分以上。這個是指菩薩的性德跟佛的性德的差異是在這個地方。

  假設我們的生命因素有一百個,菩薩一個,六十分以上,那我們呢,大概最少有一個是五十分以上。我們各位你不用擔心了,你只是不把學佛跟生命改造這件事情當作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這樣而已。當你把它當作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每天都以這件事爲主,其他不重要的時候,那你馬上翻過來,你就很清楚發現你是什麼了。因爲你現在不是,現在是以其他事爲主。兒子啦、先生啦、事業啦,你以這些爲主,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煩惱爲主的話,那你當然看不到了。這個就是,你用生命的時候,你就看得到。這是第一個,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地方。

  第二個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生命性德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不是直線成長的。我們溫哥華,我看那個樹都是直直的,很直,我看臺灣的樹都扭來扭去呀。生命成長比較像臺灣的樹,會扭來扭去。所以無相如來他要先做主命鬼王,所以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他有各種的形態,因爲你的生命本身有這種狀況。

  所以我告訴各位,你假如真要修行的話,一個真正修行人在什麼地方要特別留意?逆境的時候。逆境的時候你要注意,菩薩常在那個時候出現,你看不到。爲什麼?因爲你遇到逆境啊,第一個現象是什麼?淚眼汪汪。不一定流在眼睛,常常流在心裏。那個時候會障住,障道,你看不到真實的東西。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有什麼問題,你跟菩薩講、跟佛講,向叁寶傾訴。面對衆生的時候,我們功夫還不夠,可能會很凝重。但是你要去訓練,因爲這是你要超越的時候,因爲菩薩往往就在這個時候出現,而你看不到。尤其當我們那種心境在沖擊的時候,我告訴你,你什麼也沒有看到啦,你看到只是氣,因爲那個沖擊來,你只看到氣,你不會看到什麼。

  所有的凡夫都希望人家用愛的教育。地藏菩薩是純愛的教育,可是他也要告訴你,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那個樣子。可你就很討厭了,又有鬼王了,又有地獄,又有閻羅王率大軍來,你會很討厭呐。但是他就是因爲絕對的慈悲,必須讓你知道這個世間的狀態,是因爲你的色身就在這個地方嘛,假如你到極樂世界去他不會跟你講啊。你看普賢菩薩從聖蓮華世界來,聽說娑娑婆世界有地獄呀,聽說啦,因爲他根本看不到。普賢菩薩就算到地獄去,地獄也很漂亮。你知道嗎?我們不一樣啊,我們給你到極樂世界,也跟地獄差不多啦。(衆笑)因爲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會抱怨啦,“怎麼他們過得這麼好,我們那裏怎麼那麼差?”你那個對立心一直存在。

  當你對立心不除掉,你到極樂,極樂也地獄了;當你把對立心除掉,給你到地獄,地獄也是極樂啊。知道嗎,就是那個心的問題啊。所以我們在這裏你會看不到。(衆鼓掌)就是當情境産生的時候,你要怎麼超越?你要留意到。菩薩經常現主命鬼王相,那你要留意,你不要被騙就好。那個時候要謹慎,遇到那種情境自己要謹慎。謹慎不是叫你恐懼,謹慎不是叫你忽略他,防禦跟恐懼是不一樣,所以這個拿捏通通要自己來。

  我們最怕的凡夫有一種:非零即一,你在兩個極端是不對的。這當中他有一個中間的地方,答案往往在零跟一之間。不是零就是一的,這個是絕對錯的。答案是在零跟一之間的哪個地方。那每一個人的性德不同,你所選的答案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常常用二分法,那你大部分都錯。這是第一個跟各位談的這幾個生命性德中的東西,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會有很多相出來。

  第二個要跟各位談的是,佛名號裏頭,地藏菩薩舉了二十個名號,事實上經文裏頭只有十九個。前面十個他有講他的因緣,從無邊身如來一直到大通山王如來,他有講他的因緣跟功德。那麼淨月佛、山王佛、一直到月面佛,有九個。十九個,那就差一個。但是呢,他是二十個,另外一個就是本師釋迦摩尼佛。這個我們常常手指頭算就少一個,怎麼少了一頭羊?本師要算進去啊,對不對?那佛就在現場啊,你看我們常常會忘了。

  這個爲什麼用二十個佛號,而且又剛好兩套系統,一套一到十呢?他有介紹他的因緣,就是說有供養這個佛,那你有多少的福報,他有這種講法,後面的九個跟本師都沒有講,他後面只講到什麼月面佛,這樣念下來,下面就沒有了。這個是說明,這就是語言模式。因爲佛法,尤其大乘經典,他有一部叫叁藏法數。爲什麼叫法數?用數字來做表達。

  那麼當中有幾個數字是根本定義:用叁個就是講叁法印;講四個就是四攝法;講五個是小數圓滿;講六就是六度;七就七菩提分;八是八正道;十是講圓滿;佛教很少用九,通常用九也是十的意思;十一也是十;十二就講十二因緣;十六以上的數字通常都是講單位數,這叫做單一數字。

  那麼二跟十並在一起,這個二十就不是二十。注意啊,二跟十並在一起,因爲我們叫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文,一個二後面加一個零,他是指這個意思。一百,一後面兩個零,都有意義的。十二、一百二,他這…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8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