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和上《地藏經》(北美)
第1講
很高興能夠在福慧寺跟各位見面,也感謝福慧寺的各位常住、僧衆提供我們這個機緣,大家來了解地藏菩薩以及地藏菩薩的因緣。我們在講經這回事上,是北傳佛教跟其它包括藏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最大的不同。講經已經講了一千多年,爲什麼還要再講下去?古人都已經講完了,我們還要再講什麼?《地藏經》的著作少說那也有一百部以上,講《地藏經》的法師,光是這個時代最少有一百個法師以上,尤其像《地藏經》呀,幾乎每個人都會講,那我們還要講什麼,這個就是關鍵處。
講經,爲什麼南傳的他沒有講經呢,爲什麼藏傳的也不講經呢,他們難道沒有經嗎,他爲什麼不講呢
這裏頭牽扯到佛教結構的基本問題,大概一般的同修們很少去注意到。藏傳佛教會講論,不會講經,不是他不會講,他不講,這是一個。南傳佛教呢,他也不講經,偶爾他們也講點論,包括《解脫道論》、《清淨道論》,但重點呢也是不講經,因爲他重點是以阿含藏爲主。阿含藏他直講,他不像經典是隱講,他不是顯的表達,他是隱的。因此大乘經典裏頭他就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叫做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這一點呐,其它的地方沒有,尤其在翻譯的過程裏,他是整個團隊的翻譯,不是個別的翻譯。團隊翻譯裏頭,那麼他有一套表達的要領,今天假如我們翻開經典呐,你就從白紙黑字上來講了。
那《地藏經》其實沒什麼好講的,他就像老祖母講故事給孫子一樣,那誰不懂啊,故事那麼多。那你假如是這樣的看法,那將會産生很嚴重的誤解。爲什麼會從正法走到像法,從像法會走到末法,因爲你已經産生偏差,而逐漸的離開真理,這個叫做法的墮落。法本身不墮落,是人墮落了,因爲我們對法的解讀産生嚴重偏差,當他偏差越遠的時候,我們就離開正法越遠,關鍵是在這裏。
譬如我們今天講到,《地藏經》是孝經,爲什麼是孝經呢?當然你講不出來,就是因爲有個清淨蓮華目如來,有個光目女,爲了救她媽媽,所以他就叫孝經嗎?那《父母恩重難報經》爲什麼不是孝經呢?那你對孝經的“孝”這個字,那你就産生嚴重的偏差。假如要論孝經啊,佛教的孝經不是《地藏經》,是《父母恩重難報經》,那怎麼會變成《地藏經》呢?這裏面就牽涉到傳統所使用的語言,跟你現在所用的語言是有嚴重的出入,嚴重的出入。
這個部分,我們在講經文的時候,我會告訴各位,現在先吊個胃口,大家存個疑情,不用緊張。那你就講我就知道了哦,我講你也不知道,因爲這裏面他是一個佛教裏頭最重要的關鍵,不是知道就好,知道不算,做到才算。所以大家都會發現呐,我都知道啊,不要生氣啊。呵呵,知道不要生氣也沒用啊,要做到不生氣才算呐。所以氣起來你都不知道啊,好舒服啊。所以佛教的修行是要做的,不是講觀念的,觀念當然需要,可是觀念一轉過來,你要做到啊,所以爲什麼每天要做功課,關鍵就在實踐,關鍵在實踐。
那今天我首先要跟各位談的,是《地藏經》呐,這個地藏法門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把這個東西弄清楚。大家都是像《地藏經》是“孝”經一樣,哪個“笑”啊?很好笑哦,那你就弄錯了。地藏菩薩這個法門爲什麼重要?大概沒有人去研究,也沒有人理他,反正很重要。當你是這樣認爲,這個叫迷信,叫迷信。我們都知道佛就交代,本願經上面就交代了,阿逸多成佛以前,這一段沒有佛的時代,那度脫衆生的事,佛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地藏菩薩。
經典是這樣講,可你知道爲什麼嗎?爲什麼不交給別的菩薩?地藏菩薩跟釋迦牟尼佛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他們有沒有特別的關系呢?是不是地藏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啊?還是弟弟啊?還是什麼特別關系呢?要不然他爲什麼把這個責任交給他?你大概沒想過,想也沒答案,因爲你也找不到答案。這一會我們會給你答案,你放心。
地藏菩薩在整個,我想要講這之前,要先跟各位談,大乘經典要跟各位講的,就是講一個人的……一個人,你不要去管別人,管你自己,你生命的組合。你生命的組合,你會說我問醫生比較快,醫院裏頭什麼資料都有,什麼數據都有。生命的組合是什麼?大腦裏面有30兆個腦細胞,然後那個神經線拉出來的話,大概可以從溫哥華拉到多倫多有那麼長,那麼還有什麼什麼,你可以這樣講。那是身體,那不是生命,你有沒有弄清楚?身體的構成啊,有中樞神經系統,然後呢,有一些器官,包括消化器官、排泄器官、運動器官,還有各種組成成分,這些醫生好像弄得很清楚了。那時候告訴你,你不是人,你只是個東西,你是一堆東西堆在一起的,人模人樣的東西而已,你沒有生命。那是對身體的研究,不是對生命的研究。人類對于物質現象的身體,是研究得不少,但是人類對于生命呐,他所認知的程度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不到百分之一。
好,各位不要以爲我們對生命很了解,不了解。那我們對生命解讀最清楚的是《華嚴經》。《華嚴經》啊,是解讀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那麼所有的大乘經典都是在解讀生命的某一部分。因此你要看大乘經典呐,必須要以生命的立場來看生命,不要用大腦來看生命。
大腦的作用叫做識性,各位研究唯識的人常講,轉識成智,舍識用根,那個識是什麼?那個識就是大腦的作用。只要你一用大腦,你就跟根性無關,跟根性無關,都是識性。那麼根性怎麼轉變成識性呢?那就是你常講的一句話,叫做一念無明起。你爲什麼那一念要讓無明起呢,能不能那一念不讓無明起?那要讓那一念無明不起作用,那這個你要經過一項工程,叫做“生命的改造工程”。經過生命改造工程的改造以後,那你那一念起的時候,無明就不作用。
這樣很簡單吧?只要有人跟你講我這一念起都沒有無明,那個人不是大妄語就是神經病,就只有這兩種人,你放心。那要經過生命改造的這一項大工程,你要知道他需要下什麼功夫嗎?生命改造的工程是人類到目前爲止最精密、最偉大的一項工程,就那麼簡單。
你現在所有的飛上太空的,或者研究身體的那些精密儀器都不足以到達生命改造工程的千萬分之一。那麼你爲了要去了解這個生命的結構,佛法裏就把這生命的抽象、很抽象的這個生命,你感受得到嗎,生命的存在?你感受不到啊,你要感受得到啊,最少你是四果以上,可能五果或六果我不知道,一定四果以上的程度。要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啊,那大概都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那我們所感受到的是偶爾會蹦出一點感覺來,大概是這個樣子。假如你真的是常住在生命存在的狀態裏,那你就一定是大徹大悟的過來人。大家,用語都會用,你不見得是真做到,這一點我是先跟各位談。
那麼生命這麼抽象的東西,感受到的人,曾經有過這經曆的人,這些大成就者,他把他圖像化。第一個把他圖像化的偉大人物那就是開元以後德宗皇帝的慧果大師跟當時的海雲大師,當然不是坐在這裏的這一個。這兩個是最早把《大日經》給圖像化的人。他們有成就,《大日經》是有成就的大德把他具體化的。當然經典講是佛在摩醯首羅天宮來跟這些法身大士講的,這個佛呢是哪一個呢?絕對不是釋迦牟尼佛,可是呢,又是釋迦牟尼佛,你懂嗎?他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在摩醯首羅天宮把生命的結構給你塗畫出來,他把他講成這結構的系統,這個系統就叫做《大日經》。
《大日經》是簡稱,是《毗盧遮那佛成佛神變經》,就是把……就很簡單講,這個名字《毗盧遮那佛成佛神變經》就告訴我們,我們的法身,這個真實生命的結構是什麼樣子,他把他敘說一遍。敘說以後,他傳到中國,開元年間,善無畏把他傳給大廣智不空,大廣智不空將他傳給了慧果。慧果在研讀這部經典以後,他用自己的方法把他圖像化,這個叫做曼陀羅,這曼陀羅我們就叫胎藏界曼陀羅。
我們先看這個部分。我跟你介紹這個原始的出處在哪裏,你才知道爲什麼佛陀會把這部經、這樣的講法,就在這個地方,這裏用幾個圈圈把它圈起來。你們可以看得到,最上面的那個圈圈是文殊院,這是文殊菩薩,在一個門內,旁邊還有四個菩薩。第二圈呢,因爲有了這個文殊的般若空性智慧才能成佛,所以這個叫釋迦院。這個釋迦院旁邊也有四個,四個當中有一個叫無能勝,就是這一個,這個是無能勝,就是八大明王之一的無能勝明王。無能勝明王是地藏菩薩的教令輪身,你要先看到啊,這個爲什麼會有一個教令輪身呢?教令輪身,就是對于剛強難化——是不是你我不知道啊,你不要對號入座——的衆生,他顯現憤怒相來折服衆生的那一相,他就是地藏菩薩顯現出來的憤怒相。而這個地方,到這個地方因爲你不是修密法,我就不講太多了,我是跟你講說,第一個,因緣在這裏。他不用觀世音菩薩的馬頭明王,也不用普賢菩薩的步擲明王,也不用文殊菩薩的大威德明王,他用的就是無能勝。
這個問題就來了,在原始經典,在整個生命結構裏,這裏就跟地藏菩薩有關了。從這個直線一直排下來,這個過去佛,這叁個,這個一切如來智印,那麼大日如來呢,就是中臺八葉院的大日如來,這個是現在佛,毗盧遮那佛,那麼下面這個部分是未來佛。因爲這裏,這個叫做般若菩薩,他起作用以後還是用般若性空起作用,然後你會開發無盡藏,這個叫虛空藏菩薩,你自性中的寶藏可以展開。那麼再來就是成佛,就是寶瓶,寶瓶因爲未來佛,你還沒有出現,所以用寶瓶來表達,這個是叁世佛。那橫的這條線呢,他是講十方,從這邊過來,從南門過來這邊呐,是除蓋障菩薩,通常,除蓋障菩薩沒有一般經典,我們就用藥師佛來代表,藥師佛就是除蓋障嘛,是這邊進來,這邊叫做智德門。他進來以後,主要修的是金剛手院,這個叫金剛院,這個就是金剛薩埵,是以智慧爲主的,這個門,從這邊修進來也可以。另外就是北門,這邊是北門,北門這邊進來的第一個是地藏菩薩。這邊是地…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1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