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今天就不跟各位談了,就先讓你知道。
那麼第二段他講到釋迦摩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诃薩,你注意喲,這是釋迦摩尼佛主動告訴文殊師利法王子,有沒有,是不是文殊師利請法?沒有哦。前面起鼓,釋迦摩尼佛就坐在那裏了,文殊菩薩就站在那裏,然後他就告訴他,釋迦摩尼佛主動講,這個是不是無請自說?沒有人請法他自己說了,對不對。有一位大德常常講說,阿彌陀經是無請自說,他就是沒讀地藏經,這個明明就是無請自說嘛,對不對,文殊師利又沒有請法,釋迦摩尼佛直接就告訴他了,有沒有很清楚。所以有些時候你聽人家亂講,它也是一部無請自說的經典沒有錯,但是無請自說的經典很多,地藏經也是,對不對?這也就證明了不要聽人家糊弄糊弄,就被糊弄去了。
它說,它裏面就講到,這個地藏菩薩來到忉利天宮集會的人多不多了,釋迦摩尼佛先問,汝知數否。你知道嗎,文殊師利菩薩就跟他講說,我以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這裏面都有理論,我這個理論不講了。他千劫測度,他怎麼測?我才擡頭看一下,就講千劫測度,這是入大定了,他就刹那,刹那入長劫,就是短劫入長劫,我馬上入定進去,然後用千劫的時間來測度。所以他回過頭來再告訴佛,因爲文殊菩薩也是不诳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但是,“我才問你,你馬上就千劫測度,你哪來測度?”佛一定也知道你胡說八道嘛,我才問你,你又不是離開一千劫去測度,然後回來講:我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你現在馬上就答我,爲什麼千劫測度不能得知呢?因爲文殊菩薩入定,在這個時候文殊菩薩跟釋迦摩尼佛都在定中,知道嗎?都是定中的,所以他才能夠說我千劫測度。
你一定要記得,這個地方講的是金剛經以上的境界,都是已經入大定、得空性的,因此他就在定中,他就短劫入長劫,然後以長劫測度,然後以短劫來報告,所以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你要留意到,這一點你假如不知道,佛經的這種語言跟思維模式的狀況,那你要找麻煩就可以找出來了:地藏經裏文殊菩薩打妄語。他就當場,他假如說,你等一下,我入個定,入了一千劫以後回來報告,那才有可能說千劫測度嘛,可是他沒有,這個你要留意到,經典有這樣一個前提性。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講你讀經跟讀書是不一樣的,你不能用讀書的腦筋來讀經,否則你很難了解。
後面,佛告文殊師利又說,我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我用佛眼觀,都看不完,那更何況你呢,佛總比文殊菩薩高一級嘛,對不對,我用佛眼都測不盡了,你用定力怎麼測呢。好,他說這些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最重要就這幾個字,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已度、當度,當度還勉強可以說,因爲地藏菩薩就要去度了,那未度,這就麻煩了,怎麼未度也上來了?已成就、當成就沒話說,勉強還可說,那未成就怎麼也上來了?這些都是經典的語言跟思維模式呀,那你若用大腦,這個不通嘛。未來的都還沒有度呢,怎麼也跑來了,有沒有?
你要留意到,這個就我們跟各位講的,在華嚴的境界裏是沒有時空的,這個就是我們上次講的多維流淌的現象,多維流淌。我跟各位舉個例子,你這往前看,看到最遠,最遠,最遠知道嗎?不要點頭,你根本不知道了,最遠的地方在哪裏,你知道嗎,你像前面注意一直看,最遠的地方就在這裏(指腦後),不遠,就在這裏(指腦後)就在你後腦袋,你不要以爲最遠是哪裏,就在後腦袋。那麼最遠是怎麼轉到後腦袋來呢,因爲光線,光波的光粒子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它就一直轉一直轉,知道嗎,整個宇宙間就會一直轉。所以你以爲宇宙有多大,什麼幾千億光年,我告訴你,在後腦袋那邊呢,最遠的地方就是後腦袋那邊。不遠嗎,你再怎麼看,你的眼睛一定看不到後腦袋,那是最遠的地方。可是你就硬要把它分東南西北,佛法裏頭沒有東南西北,而你事實上看,我們知道這個距離,距離的測量方式就是速度乘以時間,速度乘以時間就等于距離,這個很明顯的,那是你的有限概念。
在無限概念裏頭它不是,它無邊刹海,無邊刹海,自他不隔毫端。無邊刹海,好遠好遠呀,但是自他,任何兩個,不隔毫端。你把這兩個對著看看是不是在一起,爲什麼會對著,就象限轉移,這個叫做多維流淌,空間如此,時間也一樣。所以在這多維流淌來講的話是,縱軸橫軸嘛,縱軸橫軸兩個軸就四個象限,其實它是N+1個軸,不是兩個軸,N+1個軸那就無限多的象限了。那無限多的象限裏頭,其實任何一個東西在裏面,在不同的象限裏是不是不同的形狀,我們知道象限轉移,從第一象限到第叁象限形狀是不一樣的,但是你知道在第一象限是這樣,在第叁象限是這樣,那兩個是不是同時存在?你不知道啊,你用大腦就不知道,告訴你同時存在。但是你的邏輯是不同時存在,當在第一象限的時候不在第叁象限,在第叁象限的時候不在第一象限,但是在法界裏,在無邊象限裏面是同時存在的。佛看任何一種狀況,都是無邊存在,知道嗎?
那我們看只有一種存在,只有在我們這個象限裏的存在,所以你就會執著,你會執著。認真吃,認真吃,吃的肥肥的,然後再認真減肥,認真減肥,反正認真吃是美食天地嘛,對不對,所以認真吃的肥肥的,這個叫做好吃,這就一個象限了。然後就又開始拼命減肥,少一斤多少錢,臺灣是一斤十萬塊,你增加5公斤以後那就麻煩了,5公斤那就要100萬了,一公斤兩斤嘛,100萬要付出去了,吃的沒吃到100萬,減肥要100萬了。你想想看,這個就是兩個象限,本來同時存在的,但是你只看到一個象限。所以當看到美食的時候就忘了100萬,吃完了肥起來了以後你又會覺得,啊呀,早知道不吃了,要不然沒人愛我,就開始,這個時候就開始看到第叁象限,沒看到第一象限,這就是凡夫會執著的地方。
可是當你假如兩個象限同時存在,那就平等平等啦,在法界中他是無量無邊的象限同時存在的,所以我們要入法界是存在這樣的一個生命境界裏,你是不會有煩惱的。這邊是煩惱的,煩惱是果,你會看到因,奧,原來有那個因,所以有這個果,那我不要這個果,我轉一下就到別的地方去了,你不會煩惱。可是現在你只有這個象限你轉不出去,所以你煩惱嘛。
我們前面跟各位舉例子說,你在爸爸面前是兒子,在兒子面前是爸爸,這兩個身份本來就同時存在呀,只是爸爸來了我變兒子嘛,兒子來了我就變爸爸了,你不是變來變去,你本來兩個就同時存在,你哪有變呢,你沒變嘛。只是爸爸來了我變兒子,兒子來了我變爸爸了,其實你還不是你?你的生命是同時存在的,都沒有變,但是你就執著,就執著,所以你有煩惱嘛。而你以這個例子來看,你在法界中其實就是這種狀況,有什麼好煩惱呢,但你看不到啊,你就煩惱了。這個理論你不要看,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這個念下去好順呢,順吧!理論就不順了。所以這個地方你看,它從本體上講都講的很清楚了,但你今天在誦,你就不知道,所以你會聽我講經,算你福報很大的哦(掌聲起)。不要那麼吝啬嘛,跟你要掌聲你才有掌聲。
這個經文是真的要看,我爲什麼懂,這沒人教我,我就帶疑情,這不合理嘛,從大腦來想這不合理嘛,怎麼合理呢?可是你就不管它,照念不誤,所以你不會開悟。所以我跟你講,疑情是開悟、智慧之母,你要想有智慧,常常會有人問,“師父我要怎麼去開智慧”,“你要帶疑情”,“我看到這經文,我就帶疑情”。奇怪,這在講什麼?哪有可能,但是你問遍所有的天下大師,沒有一個能教的,有人會教你就變知識了,我很慶幸的就是,都是一群笨蛋,他不會教我,我才有可能自己展開。假如我一問,像各位這樣問,你問我,你就不會開智慧,因爲我通通會告訴你,我告訴你你就不會開智慧,你知道嗎?你要像我這樣帶著疑情:嗯,怎麼怎麼,怎麼,爲什麼這樣?所以我跟你講的這些你是查不到資料的,很多人問我語出何處,我說語出頭腦,這只有你自己去修行去體驗,你自己生命去體驗你才會感受到,不然你得不到。
好,我們簡單的跟各位介紹一下,要講這裏面還很多東西,理論我是沒有跟你講,我只跟你講結論,不是理論。只是講結論讓你知道一下,因爲要講這個理論,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相當長的時間。
好,最後,這個第二段經文最後它講,這個世尊告訴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以後呢,或者贊歎,或者瞻禮,或者稱名,這裏就講到稱名了,有沒有?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哦,這個是太棒了,大家回去趕快念地藏菩薩拜地藏菩薩,然後助印地藏菩薩經典,助印地藏菩薩像或者是做地藏菩薩。真的跟各位講,最重要的是那兩個,或贊歎,或瞻禮,知道嗎?贊歎怎麼贊歎呢,當然你弘揚他的法門是一種贊歎,那贊歎跟瞻禮最好就是南無大願地藏菩薩摩诃薩,一拜,你一直念一直拜,最少108拜。你有機會就助印結緣,助印結緣,在助印經典的時候,那地藏菩薩的聖像也就印上去了,大家可以結緣,這個也是修學的方法。那麼這個地方爲什麼跟各位談這個稱名功德呢,你念一聲就有稱名了,叁個都來了,拜佛再供養一下,都有了。有因緣、有機會就助印地藏經,加個地藏佛像,那這裏面功德你全部都有了。
那百返,百返就是一百次升到忉利天,這福報就在這裏,可以說世尊開宗明義就這樣跟我們講,這個福報你得了,你得了,對不對!你不要再想,哎呦!什麼西藏生死書,我告訴你,這個就夠的了。你假如家人有要往生,你要怎麼超度?你光是替他做這種功德,他在彌留之際你要跟他講,你財産撥一部分來印地藏經,我替你拜,四十九天之內,每天誦一部地藏經,每天拜一百零八拜,每一部地藏經有叁卷經文,每一卷經文誦完念一千零八十聲,那叁卷就叁個一千零八十聲……誦完以後再打坐,打坐就欲界定就好,不要入禅定,爲什麼?反省檢討、忏悔發願,就在這打坐的半個鍾頭到一個鍾頭之間,好好去做,你的亡者,你把這個功德回向給他,有機會去助印,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簡單吧。(掌聲起)。
還有什麼中陰身救度法,是,很殊勝,太累了,你還要請到高僧大德才有用,那個半生不熟的還度不去呀。但是這裏地藏經講的很清楚,我告訴你那四個步驟:先念一百零八聲,拜一百零八拜,然後誦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地藏經,地藏菩薩聖號,上中下叁卷。最後靜坐,沒時間半個鍾頭,有時間一個鍾頭,反省檢討你這一生以來做了哪些愚蠢的事,愚蠢的事,我沒有說錯,愚蠢的,那你現在覺得不好的就改嘛,對不對,多加一點功德回向。這個我們都有,小時候,做錯事或者打破杯子不敢說,然後偷偷的怎麼樣,然後打個小妄語……好險,現在應該都會開始回想了,回想那一些,那我們就開始忏悔嘛!那忏悔呢,就做功德回向,就好了嘛。我想在座大概沒有人,什麼什麼殺人放火的吧?我們不會做那種大逆不道的事,即使有,大概也是不小心做的。假如弄壞油燈房子燒掉,燒死人,也不是你故意的,對不對?但是睡覺伸個懶腰就把油燈推倒了,翻身又睡著了,當你起來的時候已經燒得一塌糊塗了,那這個是有,這個叫意外,那同樣都是去忏悔,地藏經,這個忏悔最好。
記得,這四個步驟,先拜108拜,然後誦經念佛,然後忏悔回向。當然要做之前你買個餅幹也好,買個水果也好,弄盆花來供也好,弄盆花不方便,葉子摘幾朵來供也是一樣供嘛,就這樣供,你一起來,這個法門就統統都修了,有沒有度啊,通通得度了!這個地藏菩薩就那麼殊勝!這不是我講的,是佛講的,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對不對?各位文殊師利菩薩,你都有聽到了,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法門,爲什麼我們要跟各位談這個部分,你就可以從這個地方了解。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跟各位繼續再講。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五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