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爲什麼沒有辦法從佛法中去認識玄奘大師呢,因爲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實在很難讀,他只有兩部經你認識,一部《心經》260個字,一部《藥師經》,其他的經你都不認識,他也翻譯《阿彌陀經》,可是你不讀,《阿彌陀經》你就讀鸠摩羅什的,爲什麼鸠摩羅什翻譯的經典那麼有名,因爲他翻譯的經典我們喜歡,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要認真講對,玄奘大師翻譯的對,你看鸠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刪減掉很多,連經體都改了,佛說阿彌陀經,他的原名不叫佛說阿彌陀經,叫做《十方諸佛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要是用這個名字保證你不會誦,鸠摩羅什就有這個慧眼,他知道你們這些都是懶惰蟲,所以他就寫了《佛說阿彌陀經》。所以你都說《阿彌陀經》,也因爲這樣才出現後來有人一直講說要修阿彌陀法門,往生淨土要念《阿彌陀經》,你要是把他改成是說《十方諸佛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他這個法門就不興了。
一個名詞很重要,你的商品取名字,公司取名字,你要取得人家好念的,你不能給人念叁遍,結果嘴巴就脫臼了,掉下巴,那誰還念你的名字?可口可樂你不要看它很賺錢,可口可樂當年在抗戰前在上海取那個叫什麼名字,那個時侯曆史回顧的時候拿出來看,那個名字我都記不起來,現在可口可樂因爲很好念,所以它很暢銷,就是這個狀況,所以名字是很重要的。而且十方佛,玄奘也翻十方佛,鸠摩羅什就把他刪成六方佛,這樣念起來不累,因爲你偷懶,你懶蟲,念六方比較快,念十方太麻煩了,但他譯筆流暢,符合秦人的需要。當時叫符堅,符堅請他回來,派了10萬大兵去,從騎兵過國把他俘虜回來,所以他叫秦人,不是秦朝,是符秦,秦國,我們對人常常一時主觀的認識産生偏差,這是我們給各位看看曆史上的一種認知。那麼這部經在那個時候就提了體相用的問題,《華嚴經》也有體相用,《華嚴經》的體相用是大體大相大用,那麼這個地方講的是一個生命因素的體相用,生命藍圖的這個生命因素的體相用。比如我迷路了,我現在不知道怎麼找回家,那你要看地圖去看嘛,地圖怎麼用,因爲《地藏菩薩本願經》沒有,他只有本體而已,本體的意思就是你要一直的呼喚,要稱念地藏菩薩,稱念地藏菩薩的意思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給叫醒,現在不是睡著了嘛,趕快把他叫醒,就要常念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就是叫醒這個生命因素的意思。那麼這個生命因素怎麼使用呢,《占察善惡業報經》,你骰子一丟,你就知道什麼答案了,他有一定的規矩,所以他的殊勝是在這裏。
他是單一生命因素的體相用,《華嚴經》的體相用是全生命的體相用,整個法界法身的體相用,所以告訴你的生命是指你要到達永恒的境界裏,止于至善,我們講佛的境界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個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麼樣的境界呢?他是一種永恒的,恒動的,光明的芬芳的一種境界,你要到了你才知道,不到你不知道。那麼你到不了,不要緊,你先用一個生命因素,地藏菩薩,這個又簡單又方便的方法,所以他叫做小華嚴,是這個原因來的。不是爲什麼,不是我自己高興說這個是小華嚴,你高興,說那個是小華嚴,那大家都是小華嚴了,不是,他有他的原因。因爲他講的是全生命,華嚴裏面講的,法身就是法界,全法界爲一法身,全法身爲一法界,法界等于法身,他講這個東西,所以你怎麼會懂嘛,聽你也聽不來:師父講那個我怎麼知道,法界是法界,法身是法身,怎麼法身又變法界了?法身就是法界,不懂不要緊,生命因素找一個,而這個因素好入,所以他從地藏菩薩這個因素來講體相用,是這樣的情況。現在我們體相用也學不來了,你學本體總好吧,因爲你學用容易迷信,學相會執著,學本體,本體只要找到以後,這個分段生死結束,那你往生的地方一定淨土。你放心,你只要學本體,本體不一定要到100分了,我跟你講,你大概40分以上往生淨土都上品上升,哪個淨土你不要管,因爲你所開發的生命因素的層次不一樣。你不要以爲說地藏菩薩這個生命因素,這個因素每個人開發,你都開發的不正確,你知道嗎,同樣有時候挖口井一樣,給你定位在這個,你回去挖,大家都會偏一邊了。爲什麼會偏一邊,因爲你的性格嘛,可能你是左撇子,他是右撇子,挖下去一定不一樣。但是無所謂,你一定會有個淨土去,而那個淨土絕對和你所開發的生命因素相應,一定有一個淨土可以去,你放心,這個是這個法門他殊勝的地方。
我們既然跟各位談到這個生命因素,那麼就産生一個東西,叫做生命學,生命因素有很多,但是他有幾個基本重要的分類,生命因素在將來會成爲一個顯學,就好像我們化學有一個分子式,好像100多個分子式,將來主要的生命因素也有一兩百個,主要的,有哪些呢?那我們現在不管,現在我們主要跟各位講,生命因素的研究在未來100年到300年,會成爲一門顯學,這個也是第四期佛教思想發展的一個主要學門,現在我在講,你可能以爲“這個師父講這個,他自己講的,大概佛學院裏面的吧。”,不是,社會上都很需要。爲什麼需要?我跟各位做一個補充,還有一點時間,跟各位講一下,這個講到結束就好了。
因爲這是世界現在已經進入叫災難期,已經進入了。臺風你知道嗎,我們這裏沒有臺風你不知道,臺風半徑是400公裏,從臺風眼到這邊緣是400公裏,當它向臺灣一直走進來的時候,你會進入暴風半徑裏頭,其實你不知道,你只知道風越來越大,雨越來越大,會一陣一陣的來,風一來,呼!一下子屋瓦就統統翻開了,因爲你這裏沒有那麼強的風,所以你不知道。一會又“啪”一陣雨過來,屋瓦翻開沒什麼,有星星不錯,問題是雨一來那就不是星星不錯了。它也是逐漸逐漸,要到了接近臺風眼的時候,那風力就很強了,十幾級的強風,我們現在地球的災難也有點類似這種情況。
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很好玩,現在我們物質文明過度發達,你要留意到,現在我們這種經濟未開發國家,我們不是經濟未開發,我們開發一半了,馬來西亞是不是也是四小龍之一,四小虎,四小龍四小虎都是經濟奇迹之下的這種狀況,至少我們在這個環境裏是屬于接近經濟開發。已開發是美國,歐洲,澳洲,紐西蘭,加拿大,日本這些地方,你算算這些地方人口有沒有到10億,不到10億呀,再加上香港,新加坡,臺灣,像吉隆坡了,這些進步的單一城市來講,人口加起來不到10億,可是你要知道他所消耗的世界資源95%,六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消耗95%的資源,你看災難會不會發生?你能維持多久?那個高爾講20年,我比較客觀一點,比較樂觀一點30年,這個地球要完了,這個經濟成長的速度,這10人口繼續以這樣成長下去,資源是不夠用的。現在不是石油沒了?煤炭呢,用完了會再長煤炭出來嗎?石油氣用完了,會再長出來嗎?鐵礦用完了,會再長出來嗎?你錫礦用完了,從哪裏再長出來?長不出來了。那災難一定到嘛!而現在大家正是在大量浪費的時期,大量浪費怎麼浪費?他就是用大量生産,鼓勵大量消費,你根本就不用消費,可是你也一定要消費,那個叫假性需求,假的不是真的需要。你看你買一只手機,就多了一個電池,多了一個充電器,有沒有?這都是多余的,爲什麼不能用統一的電池,統一的充電器。通過各種門牌號碼的促銷,讓你一直換手機,你要知道,這些都是浪費。你吃飯也是一樣,套餐,什麼套餐,吃不完就丟掉,你要知道吃飯菜,剩下吃不完的,都是公害,。不管你養的豬,雞呀,還是你種的菜呀,他都要肥料、農藥、抗生素、荷爾蒙,你不吃,是不是再返回地球去,變成垃圾了?像這一類對大自然的傷害來自哪裏,來自我們對生命的認知不正確,生命學研究的領域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人際之間的關系,現在物質文明這麼豐富,大家都很豐富,你會發現物質文明越豐富的地方,經濟越開發的地方,人的幸福指數越低,痛苦指數越高,這是爲什麼?我們有這麼好的物質,吃的這麼好,用的這麼好,你爲什麼內心一種莫名,一種無奈,一種空虛,一種恐懼,你在怕什麼?以前沒的吃,以前睡覺門也不要鎖,鎖什麼,都是假鎖。我記得小時候,我想我們這邊也是一樣,一個像籬笆一樣的門,一半而已,那個把它關著,就睡了,晚上門不用關。那個門要遮什麼?貓、狗、雞、鴨不要跑進來,不要跑到家裏來亂大小便,它只是在關那個。或者是家裏有小孩,不要跑出去,是不是?它不是要防小偷,門不是要關小偷。現在的門不是,你現在想想看,你每天回家裏,一下車,車門鎖一次,對不對?進家裏又有二層門再鎖一次,落地門窗又鎖一次,進房間鎖一次,家裏房間還鎖什麼,我就不知道,有些人不鎖,他就睡不著。我不是說你,說到正是巧合而已,還只差一個鎖還沒用,就躺在床上再鎖一次,那多恐怖。你想想看,以前我們有這麼鎖嗎?我就覺得很奇怪,我小時候哪有什麼鐵窗、鋁窗,根本就沒有嘛。我們家隔壁的阿嫂、阿叔在吵架,我們都聽得很清楚,第二天人家就問我,昨天他們吵什麼。因爲我們讀書比較晚睡,他吵架以後,你書就看不下去,你就等他吵完。這邊吵架,那邊的阿叔就問我,他們昨天吵什麼。哪像現在,家裏都密封起來,對不對?爲什麼會這種情況,我們的生命失落了。這個叫什麼
人性的失落,你看我們好像得到很多物質,但我們失去了我們的人性。
換句話說,你失去了你的靈魂,你現在的生命,這個只是一個行屍走肉,你不知道活著幹嘛?又有的吃,吃好吃的,去美食街吃,有沒有?其實也吃不下,就算吃的下,等一下,又要去減肥,矛盾之極,對不對。又吃美食又吃好的,叫了一堆也吃不下,就算吃得下,你看下個月又要去減肥,一公斤多少錢,這叫矛盾的,爲什麼?因爲你的靈魂枯竭了,你的人性失落了,你在幹什麼,你已經不是人了。你只是一塊會動的肉而已,對不對?你沒有靈魂了,所以我們要的是,要把我們的靈魂找回來。把我們的靈魂找回來,這就是佛法,所以佛法給你的快樂,給你的幸福,不是外在所能給的,是讓你內在的生命複活起來,真實的生命活起來。
這樣的話,你就會燦爛,你的生命會燦爛,你不一定要爭那有錢沒錢,不是爭那個,你真的要爭的是我真實的生命。我要去感受那個東西,而不是有錢,有錢幹嘛,有錢坐在家裏苦悶,出去怕人家綁票,又怕小偷進來,洗劫一空。錢存到銀行,要買哪一支股票,操心的要死,一看到人家箭頭往下畫,哎呦!是不是我那一股?看到箭頭往上畫,對!不是我那一股。都是這種人,已經完全被外面的情況所操縱,你沒有辦法活出自己來,知道嗎?所以你很在意別人講的話,而沒有辦法去體驗自己真正的感受,有沒有這一點?你想想看,你要吃東西,這很好吃,人家一問,嗯嗯。我先問問你好吃不好吃,你吃好吃,嗯!很好吃。其實你爲什麼不再吃第二次,根本就不好吃嘛,這就是問題,你沒有自己的覺知跟感受,佛法要教你的是,要活出自己來!這個活出自己不是要跟人家對抗的,那個自己可以在你現有的環境裏很安詳,很幸福,這個環境不管好或壞,你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天地,這個才是佛法要給各位的。我希望各位真的從這邊獲得佛陀的真實義,好吧,祝福大家。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