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

  地藏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大家有這麼一會的相聚,是因爲地藏菩薩的因緣。而且又是在觀音亭裏講地藏經,可見我們不但跟地藏菩薩有很深的因緣,跟觀音菩薩也有很深的因緣。來到觀音亭似乎應該講觀音經,怎麼來到觀音亭講地藏經呢?好像在跟觀音菩薩挑戰一樣,其實這裏有一個非常深的因緣。

  首先我要告訴各位的是,我們今天開始要談的這一會需五天,要講的地藏經的部分,是指我們對佛法有了一個完整認識以後,明白地藏菩薩的地位在哪裏?這是第一個要講的;第二個要講的,要告訴各位的是,地藏菩薩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你要弄清楚。假如是古代的人,我們不要再賣古董,那地藏菩薩有沒有可能是現在的人呢?我想這個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地藏經在過去怎麼樣發揮作用,我們浏覽一下就好,我想比較重要的是在今天,是在以後的歲月裏,他要如何發揮作用,饒益我們現在這個衆生以及未來的衆生。假如我們都像看電影一樣在看曆史劇,那你也要知道從曆史上我們要學到什麼,更何況地藏菩薩他不是古代人,你不要弄錯了,你假如把他認作是古代人,那你根本就錯了,你對佛法一定不了解。

  所以我想基于這兩點來講:整個佛教到底在講什麼,地藏菩薩所在的這個位置,他是在哪裏?你今天要怎麼學這個法門?這是一點;第二點呢,地藏法門,地藏經給我們今天的人跟以後的人他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我想這個給各位比較有用。不是不能講過去,可以,帶一下就好,假如各位想要當考古學家,我可以陪各位研究古代的地藏菩薩。假如各位想在現實的生活裏好好實踐,對你我他,對今天的地球,對今天的世界跟人類有所幫助的話,我想我們應該從這個立場來看。這是這一會我跟各位談的兩個標的。

  那各位贊不贊同呢,我以這樣的態度跟各位表達?我來演戲,你來看戲,我講的好不好,請你提出批評指教。但是呢不要看錯,我們海報寫的是新古典佛教的地藏經,他的意思不是說新的地藏經,何出圖洛出書,那馬來半島出了一部新古典的地藏經。不是啊,不是這個意思,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摩尼佛說的,不要搞出一部新的經典來,不是,我們要講的是新一代的人如何運用地藏經,是這樣一個意義。

  首先我要跟各位談的,第一個,我們當中有沒有人學密法?有沒有?舉手看看?一個兩個……哈,還不少。我講的密法不是雪山上面那個密法,那個密法是佛教晚期,叫第叁期佛教的晚期,應該是叁分之叁的,假如有上中下的話,那是第叁期的下期,他不是真正早期的密法。在我們密法的早期,不是佛教的早期,佛教的早期就是南傳佛教,有機會我們再跟各位談,現在的南傳佛教是屬于大乘佛教的早期佛教,不是佛陀時代的那個原始佛教,你要弄清楚,這是不一樣的。佛陀時代的那個早期佛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我跟各位談這些不是批評也不是誹謗,你要弄清楚,因爲當時佛陀說,善來比丘,頭發胡子就自落,自己就掉了,然後天上就飛來一件袈裟,叫袈裟披身,有沒有?記得嗎?善來比丘發須自落,袈裟披身,證阿羅漢,大家都希望佛陀說善來比丘,然後就袈裟披身,你看都不要修嘛。但是你要知道,那些會證阿羅漢的人,都跟佛陀的禅定功夫差不多的,都四禅八定的。換句話說,佛陀講那個善來比丘會發須自落,袈裟披身的人,早就是四禅八定的,你今天是什麼定?你是釘在牆壁上的釘,不是四禅八定,你那禅是很慘的慘,你不是那個真的大禅定。

  所以那些阿羅漢都是這一種禅定功夫的人,你假如沒有留意到,你一直會想說佛陀那時代衆生善根怎樣,那你就錯了。那個時候佛陀所講的佛法是講給那些色界天跟無色界天的人聽的,所以你不要以爲原始佛教叫小乘,不是啦,那是天乘啦,天上的乘,對不對?那這個佛教經過幾百年以後,佛教的殊勝在當時來講,是在印度文化裏頭殊勝,印度文化本身就一個文明很興盛的地方。那佛陀的法對不對?對嘛!好不好?好嘛!那既然是對又好的,你想印度人會那麼笨嗎?丟給中國、丟給東南半島?我看不會。他們很快會把它吸收回去,是不是又吸收回去啦?必然的嘛!佛陀的這朵印度文化沃土上的奇葩,它開花結果以後,通通被印度文化的泥土全部吸收回去了,所以幾百年後佛教就沒有優點了。哪有優點?它的優點都變成印度文化了,所以婆羅門教他也這樣修呀,耆那教也這樣修呀,錫克教也這樣修呀,他們都這樣修了,那你就完了,那佛法還有什麼?

  本來他們就講證阿羅漢,所以印度當時的阿羅漢跟佛陀所講的阿羅漢是不一樣的,佛陀講了出叁界、斷煩惱、免輪回以後這下子印度文化才豐富起來。所以你去留意一下,不止阿羅漢,阿羅漢沒什麼了不起,在印度釋迦摩尼的摩尼,有沒有聽過?摩尼摩尼,印度教裏很多摩尼,就跟你現在學藏密很多活佛仁波切一樣,那個是多的是,福建話講踢倒街,滿街都是,只要修行的,一有成就都叫摩尼,後來叫Acharya,阿阇梨,現在印度教很多Acharya,就是阿阇梨,摩尼,阿阇梨都是,和尚也是。

  那你想想看,這些都是印度文化自然演變的狀態,到了這個時候,佛教被吸收回去,他們開始運用佛陀的這些語言文字的時候,就發生一些問題了,第一:佛教沒什麼特色,沒特色了;第二:那些外教講佛教的東西,基本的定義不正確。我跟各位講,包括現在,在座各位,我不是說你呀,說到你純屬巧合,事實絕對正確,爲什麼?因爲我們現代人學佛很多概念是不正確的,因爲你那個定義定不准。同樣的,當時婆羅門教、耆那教、錫克教、祆教拜火教……現在很多人都在修那個煙供、火供,那都是拜火教的,你放心絕對不是佛教的,這些人用佛陀的東西,但他的定義用詞是不精准的。像各位一樣,一見面就菩薩好菩薩好,什麼菩薩?!還都是煩惱痛苦的凡夫,還叫什麼菩薩。所以有很多學因明學唯識的人就很討厭我們佛教徒亂講話,你講的都不准,因爲你定義沒弄好,講的用了很多名詞都不正確,也沒負責人,你講錯了,誰跟你糾正呢?都馬馬虎虎啦!所以大家講隨喜啦、慈悲啦、智慧啦、空性啦……大概都不對,但是大家都一直在用,所以那個時候有心的佛教單位跟大德們開始出現了,來糾正這個問題,來說明這些問題,這個就是大乘開始興起的時候,叫做大乘始教。所以始教最重要的是在法相上面,名詞上面做區別做定義,于是現在你會很頭痛有很多名相。

  所以你會發現,這些名相現在用的最多的是東南半島的這些比丘們,他們研究的叫什麼阿毗達摩,有沒有?你去看看。他不是研究阿含藏,他是阿毗達摩,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整個曆史就這樣一再循環了好幾次。所以我們說南傳佛教基本上是屬于大乘佛教的早期階段,那就已經進入第二期了,那麼到了大乘的終期,終就是結束的終,終南山的,結束那個終,我們叫終教,終教的時候,他的大乘的思想系統重新架構起來,空性的觀念就已經建立了。那麼當空性一再的運作的時候,它就已經遠離了早期的原始佛教的部分,可是它一興起以後,印度的其他的宗教就衰落了,這個佛教又興盛了,興盛還是發生同樣的情況,興盛以後又被印度的文化給吸收回去了……

  因爲興盛最主要的兩個人,一個是當時的龍樹菩薩,另外一個叫彌勒,當然不是兜率天宮那個彌勒,是來到印度的一個彌勒,還有無著、世親、陳那這些人,他們把空性思想架構起來以後,很快被印度文化吸收了,因爲他們的福德不像佛陀那麼的十號具足,所以就有很多人過來、有很多弟子把他們帶開了,于是佛教在那個時候很快興盛起來,可是又很快就沒落了,兩叁代就沒落了。所以龍樹以後有龍智,有龍夢,有提婆,提婆就是空宗的最典型代表,他的思想主張只破不立,所以中國人就把他取名叫但破宗,不是蛋破了那個宗,但,是但是的但,破只破他,只要你有任何的觀念産生,全部要破,破到究竟你就開悟了,他是這樣的主張。可是他過了以後呢,大乘也不見了,大乘不見的時候,佛教徒裏有心的人還很多,要怎麼樣把佛教再複興起來呢?那就開始重組第叁次,這叫第叁期佛教思想發展,就開始從印度教裏頭,沒有太多的大德,是從印度教裏頭把它吸收回來,你看到那些印度教什麼的修法都是在佛教裏頭修,這個時候叫達特羅密教。

  現在你看外面那個印度廟,有很多神像在上面,那個叫壇城,壇城的早期不叫壇城,壇城是中國話,他的印度話叫曼達拉,即曼陀羅,他整個寺院就是一個曼陀羅,現在我們也有曼陀羅,我們大雄寶殿就是曼陀羅,可是你的曼陀羅跟他的曼陀羅差很多,他是整個寺院都是曼陀羅。中國早期把這個達特羅密教引進來的時候,是在石窟裏頭,中國本身達特羅密教的形成是比較緩和的,但在印度是一種革命。那麼這一引進以後,佛法又很興盛,一直到玄奘大師到印度去取經,這個時候大家就有印象了吧,我剛才講的都好像在雲端,你沒有什麼印象,現在玄奘大師出現了,因爲有孫悟空嘛,所以你應該概念會比較清楚了。

  他到印度的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叫那爛陀寺,大家知道嗎,那爛陀寺。只要你讀過經的,研究論的,你大概都知道佛教的那爛陀寺很有名,那爛陀寺的時候80%的修行人通通在修密法,你看密法當時多興盛!後來波羅王朝,我想這個你可能不太懂,波羅王朝的時候,要把那爛陀寺的出家人全部引到恒河北部,因爲他的首都在北部。這些那爛陀寺的出家人不去,那個國王很生氣也沒辦法,他就在恒河北部蓋了一間寺院,比那爛陀寺大五倍,叫做操行寺,操行寺就把所有在外面沒有進入那爛陀寺的修行人全部集中到那個地方去,99%通通修密法。到1203年,1203年是曆史上,東西方,中國跟印度同樣遭遇災難的年度,十叁世紀初,回教徒進來,把那爛陀寺跟操行寺的修行人全殺死,佛教就從此消失了。因…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