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今天大家有这么一会的相聚,是因为地藏菩萨的因缘。而且又是在观音亭里讲地藏经,可见我们不但跟地藏菩萨有很深的因缘,跟观音菩萨也有很深的因缘。来到观音亭似乎应该讲观音经,怎么来到观音亭讲地藏经呢?好像在跟观音菩萨挑战一样,其实这里有一个非常深的因缘。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我们今天开始要谈的这一会需五天,要讲的地藏经的部分,是指我们对佛法有了一个完整认识以后,明白地藏菩萨的地位在哪里?这是第一个要讲的;第二个要讲的,要告诉各位的是,地藏菩萨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你要弄清楚。假如是古代的人,我们不要再卖古董,那地藏菩萨有没有可能是现在的人呢?我想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地藏经在过去怎么样发挥作用,我们浏览一下就好,我想比较重要的是在今天,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要如何发挥作用,饶益我们现在这个众生以及未来的众生。假如我们都像看电影一样在看历史剧,那你也要知道从历史上我们要学到什么,更何况地藏菩萨他不是古代人,你不要弄错了,你假如把他认作是古代人,那你根本就错了,你对佛法一定不了解。
所以我想基于这两点来讲:整个佛教到底在讲什么,地藏菩萨所在的这个位置,他是在哪里?你今天要怎么学这个法门?这是一点;第二点呢,地藏法门,地藏经给我们今天的人跟以后的人他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个给各位比较有用。不是不能讲过去,可以,带一下就好,假如各位想要当考古学家,我可以陪各位研究古代的地藏菩萨。假如各位想在现实的生活里好好实践,对你我他,对今天的地球,对今天的世界跟人类有所帮助的话,我想我们应该从这个立场来看。这是这一会我跟各位谈的两个标的。
那各位赞不赞同呢,我以这样的态度跟各位表达?我来演戏,你来看戏,我讲的好不好,请你提出批评指教。但是呢不要看错,我们海报写的是新古典佛教的地藏经,他的意思不是说新的地藏经,何出图洛出书,那马来半岛出了一部新古典的地藏经。不是啊,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摩尼佛说的,不要搞出一部新的经典来,不是,我们要讲的是新一代的人如何运用地藏经,是这样一个意义。
首先我要跟各位谈的,第一个,我们当中有没有人学密法?有没有?举手看看?一个两个……哈,还不少。我讲的密法不是雪山上面那个密法,那个密法是佛教晚期,叫第三期佛教的晚期,应该是三分之三的,假如有上中下的话,那是第三期的下期,他不是真正早期的密法。在我们密法的早期,不是佛教的早期,佛教的早期就是南传佛教,有机会我们再跟各位谈,现在的南传佛教是属于大乘佛教的早期佛教,不是佛陀时代的那个原始佛教,你要弄清楚,这是不一样的。佛陀时代的那个早期佛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跟各位谈这些不是批评也不是诽谤,你要弄清楚,因为当时佛陀说,善来比丘,头发胡子就自落,自己就掉了,然后天上就飞来一件袈裟,叫袈裟披身,有没有?记得吗?善来比丘发须自落,袈裟披身,证阿罗汉,大家都希望佛陀说善来比丘,然后就袈裟披身,你看都不要修嘛。但是你要知道,那些会证阿罗汉的人,都跟佛陀的禅定功夫差不多的,都四禅八定的。换句话说,佛陀讲那个善来比丘会发须自落,袈裟披身的人,早就是四禅八定的,你今天是什么定?你是钉在墙壁上的钉,不是四禅八定,你那禅是很惨的惨,你不是那个真的大禅定。
所以那些阿罗汉都是这一种禅定功夫的人,你假如没有留意到,你一直会想说佛陀那时代众生善根怎样,那你就错了。那个时候佛陀所讲的佛法是讲给那些色界天跟无色界天的人听的,所以你不要以为原始佛教叫小乘,不是啦,那是天乘啦,天上的乘,对不对?那这个佛教经过几百年以后,佛教的殊胜在当时来讲,是在印度文化里头殊胜,印度文化本身就一个文明很兴盛的地方。那佛陀的法对不对?对嘛!好不好?好嘛!那既然是对又好的,你想印度人会那么笨吗?丢给中国、丢给东南半岛?我看不会。他们很快会把它吸收回去,是不是又吸收回去啦?必然的嘛!佛陀的这朵印度文化沃土上的奇葩,它开花结果以后,通通被印度文化的泥土全部吸收回去了,所以几百年后佛教就没有优点了。哪有优点?它的优点都变成印度文化了,所以婆罗门教他也这样修呀,耆那教也这样修呀,锡克教也这样修呀,他们都这样修了,那你就完了,那佛法还有什么?
本来他们就讲证阿罗汉,所以印度当时的阿罗汉跟佛陀所讲的阿罗汉是不一样的,佛陀讲了出三界、断烦恼、免轮回以后这下子印度文化才丰富起来。所以你去留意一下,不止阿罗汉,阿罗汉没什么了不起,在印度释迦摩尼的摩尼,有没有听过?摩尼摩尼,印度教里很多摩尼,就跟你现在学藏密很多活佛仁波切一样,那个是多的是,福建话讲踢倒街,满街都是,只要修行的,一有成就都叫摩尼,后来叫Acharya,阿阇梨,现在印度教很多Acharya,就是阿阇梨,摩尼,阿阇梨都是,和尚也是。
那你想想看,这些都是印度文化自然演变的状态,到了这个时候,佛教被吸收回去,他们开始运用佛陀的这些语言文字的时候,就发生一些问题了,第一:佛教没什么特色,没特色了;第二:那些外教讲佛教的东西,基本的定义不正确。我跟各位讲,包括现在,在座各位,我不是说你呀,说到你纯属巧合,事实绝对正确,为什么?因为我们现代人学佛很多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你那个定义定不准。同样的,当时婆罗门教、耆那教、锡克教、祆教拜火教……现在很多人都在修那个烟供、火供,那都是拜火教的,你放心绝对不是佛教的,这些人用佛陀的东西,但他的定义用词是不精准的。像各位一样,一见面就菩萨好菩萨好,什么菩萨?!还都是烦恼痛苦的凡夫,还叫什么菩萨。所以有很多学因明学唯识的人就很讨厌我们佛教徒乱讲话,你讲的都不准,因为你定义没弄好,讲的用了很多名词都不正确,也没负责人,你讲错了,谁跟你纠正呢?都马马虎虎啦!所以大家讲随喜啦、慈悲啦、智慧啦、空性啦……大概都不对,但是大家都一直在用,所以那个时候有心的佛教单位跟大德们开始出现了,来纠正这个问题,来说明这些问题,这个就是大乘开始兴起的时候,叫做大乘始教。所以始教最重要的是在法相上面,名词上面做区别做定义,于是现在你会很头痛有很多名相。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名相现在用的最多的是东南半岛的这些比丘们,他们研究的叫什么阿毗达摩,有没有?你去看看。他不是研究阿含藏,他是阿毗达摩,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整个历史就这样一再循环了好几次。所以我们说南传佛教基本上是属于大乘佛教的早期阶段,那就已经进入第二期了,那么到了大乘的终期,终就是结束的终,终南山的,结束那个终,我们叫终教,终教的时候,他的大乘的思想系统重新架构起来,空性的观念就已经建立了。那么当空性一再的运作的时候,它就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原始佛教的部分,可是它一兴起以后,印度的其他的宗教就衰落了,这个佛教又兴盛了,兴盛还是发生同样的情况,兴盛以后又被印度的文化给吸收回去了……
因为兴盛最主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龙树菩萨,另外一个叫弥勒,当然不是兜率天宫那个弥勒,是来到印度的一个弥勒,还有无着、世亲、陈那这些人,他们把空性思想架构起来以后,很快被印度文化吸收了,因为他们的福德不像佛陀那么的十号具足,所以就有很多人过来、有很多弟子把他们带开了,于是佛教在那个时候很快兴盛起来,可是又很快就没落了,两三代就没落了。所以龙树以后有龙智,有龙梦,有提婆,提婆就是空宗的最典型代表,他的思想主张只破不立,所以中国人就把他取名叫但破宗,不是蛋破了那个宗,但,是但是的但,破只破他,只要你有任何的观念产生,全部要破,破到究竟你就开悟了,他是这样的主张。可是他过了以后呢,大乘也不见了,大乘不见的时候,佛教徒里有心的人还很多,要怎么样把佛教再复兴起来呢?那就开始重组第三次,这叫第三期佛教思想发展,就开始从印度教里头,没有太多的大德,是从印度教里头把它吸收回来,你看到那些印度教什么的修法都是在佛教里头修,这个时候叫达特罗密教。
现在你看外面那个印度庙,有很多神像在上面,那个叫坛城,坛城的早期不叫坛城,坛城是中国话,他的印度话叫曼达拉,即曼陀罗,他整个寺院就是一个曼陀罗,现在我们也有曼陀罗,我们大雄宝殿就是曼陀罗,可是你的曼陀罗跟他的曼陀罗差很多,他是整个寺院都是曼陀罗。中国早期把这个达特罗密教引进来的时候,是在石窟里头,中国本身达特罗密教的形成是比较缓和的,但在印度是一种革命。那么这一引进以后,佛法又很兴盛,一直到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这个时候大家就有印象了吧,我刚才讲的都好像在云端,你没有什么印象,现在玄奘大师出现了,因为有孙悟空嘛,所以你应该概念会比较清楚了。
他到印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那烂陀寺,大家知道吗,那烂陀寺。只要你读过经的,研究论的,你大概都知道佛教的那烂陀寺很有名,那烂陀寺的时候80%的修行人通通在修密法,你看密法当时多兴盛!后来波罗王朝,我想这个你可能不太懂,波罗王朝的时候,要把那烂陀寺的出家人全部引到恒河北部,因为他的首都在北部。这些那烂陀寺的出家人不去,那个国王很生气也没办法,他就在恒河北部盖了一间寺院,比那烂陀寺大五倍,叫做操行寺,操行寺就把所有在外面没有进入那烂陀寺的修行人全部集中到那个地方去,99%通通修密法。到1203年,1203年是历史上,东西方,中国跟印度同样遭遇灾难的年度,十三世纪初,回教徒进来,把那烂陀寺跟操行寺的修行人全杀死,佛教就从此消失了。因…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