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为你就住在这两个寺院里头,他一全杀,你就全部被消灭了,所以佛陀很聪明,非常有智慧,你们不合就分开,不合就分开,人家要杀你也杀不完。你知道吗,佛教就这样一直扩散,一直扩散,你看起来佛教好像很不团结,但佛教的生命力特别强,他不讲团结,你要杀他也杀不完,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好,到这个地方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这些密法并没有消失,在印度的国土里他不会消失,因为他教给很多在家众,还有很多单独修行的人。从这演变到后来,一直到你现在所知道的藏密的修行人,第一代叫帝洛巴,第二代叫那诺巴,我不会记错,第三代叫玛尔巴,第四代叫密勒日巴,密勒日巴的弟子叫惹琼巴,惹琼巴的弟子不知道叫什么巴,我不知道,那个弟子开始转世,到第四代才被认出来,也就是第一代的达赖喇嘛。

  那个时侯是元朝,第一个被明成祖永乐皇帝所封的是DB法王,第二个被封的是班禅喇嘛,第三个被封的是达赖喇嘛,DB法王是在南京封的,达赖喇嘛跟班禅喇嘛通通在北京封的,他们的出生地,这三个名字一个在南京,两个在北京,是这样来的。所以它的历史不长,而这一套密法的历史来源是在莲花生大士的时候,是比较早进去,那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密法进到西藏已经是到晚期了,那个晚期的密法,他们现在叫谭崔,是不是?修藏密的人就知道叫Tentra。Tentra就是性力派的修行者,所以他的密法你看看会两个人抱在一起,但是在汉传密教里达特罗密教里没有两个人抱在一起的,他只是用两个法器证明阴阳,而不是用男女两个在一起的,那个就是谭崔的密法,所以在密法的发展过程中有这种情况,我跟各位谈的是第三期佛教信仰密教的部分。

  从宋朝以后,中国文化跟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就停止了,那我们从现在开始要进入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假如各位你有兴趣要参与这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建设,那现在是可以参与的,但不是研究过去的,是在研究未来,向未来发展的,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那么在第三期的时候,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的第三期是,第三期在开元时代,有两个大德从印度到中国来,一个叫善无畏,一个叫金刚智,金刚智把金刚界金刚顶经带到中国来,善无畏把大日经带到中国来,这两人在长安见面了,在长安见面以后两个人就互相灌顶,这个叫金善互授,金刚智和善无畏互相灌顶,金善互授。金刚智把金刚顶经弘扬出来,善无畏把大日经弘扬出来,他们有一个弟子叫做大广智不空,这是印度人,这三个人统称为开元三大士,但是最有成就的是一位叫做慧果的阿阇梨,是这三个人的共同弟子,他在青龙寺东塔院传法。

  这个慧果大阿阇梨他画了两个曼陀罗,一个是金刚界曼陀罗,一个是胎藏界曼陀罗,那个时候,整个达特罗密教的思想是跟华严宗的思想相结合,当时叫做唐密,我们现在我不用唐密,我是叫华严密,因为他的整个思想是以华严经做指导的。那么传到日本叫东密,天台宗思想跟这个密法相结合的,传到日本的叫台密——天台密简称台密,华严密简称东密,日本人就把这个华严密叫做唐密,你要把它弄清楚,不要弄错了。那么就在这个时候,大日经的曼陀罗叫做胎藏界曼陀罗,胎藏界曼陀罗是有十三院,十三院从北面进来的叫福德门,从南面进来的叫智德门,智德门它有两院,一院叫除盖障院,一院叫金刚院。那么北边这边进来的一个叫地藏院,一个叫观音院,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地藏院跟观音院是同一个行法,地藏院以地藏菩萨为本尊,观音院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所以我们今天在观音亭讲地藏经,就是这个因缘来的。

  我假如不讲,你还不知道,还要讲历史那么长,你不要以为这历史长,它就是殊胜在这里,地藏跟观音是同一门,地藏跟观音为什么会摆在一起呢?在历史的偶然,你遇到了,对不对?那我再告诉你,生命的偶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你知道佛教里面一共有几个菩萨,你知道吗?简单讲叫N+1个菩萨,你知道吗?不但无量无边,还要再加一个,你看有多少个菩萨?!这些菩萨基本上跟你没什么因缘,因为你也攀不上他,你也找不到他。但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不要你找他,他常常会找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菩萨有个特色,叫做吃饱太闲。他吃饱饭没事,专管人间闲事,专门在管你人间闲事,肚子痛你也找他,头痛你也找他,牛掉了,你也找他,古代人养牛耕田,那牛跑掉了你也找菩萨,真的是什么不管,牙齿痛痛的不得了,你也找菩萨……现在你看,明天股票不知道涨啊,跌啊,赶快找菩萨,孩子要参加考试了,你也找菩萨……找不到菩萨问师父,师父一定告诉你要么念地藏要么念观音,有没有?为什么?这两位菩萨都是特别爱管人间闲事,所以你从这里修还比较快,因为跟我们最有缘,所以我们把这两位菩萨跟释迦摩尼佛合并称为娑婆三圣,这三个人跟娑婆世界最有缘。

  我这样讲你可能会觉得,嗯!那是你讲的,从来没听过,我敢肯定也从来没听过,因为这只有我讲嘛。这里面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件事,你知不知道极乐世界的人都在干什么的?你不知道吧,极乐世界的人大概都像他这样,都站在墙壁上,他吃饱饭没事就站墙壁上,那观音跟地藏他吃饱饭不愿站在墙壁上,所以就跑到娑婆世界到处闲逛,是不是这样?不是!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你对佛教的认识够不够,我问各位什么叫菩萨,你都认识吧,菩萨菩者菩提也,萨者萨埵也,菩萨者菩提萨埵也,菩提者觉也,萨埵者,有情也,菩提萨埵者,觉有情也。没错吧?我跟你讲100%我绝对没背错,从词典里面背出来的,这种定义,你现在根本就不认识,你的觉有情三个字跟菩提萨埵差不多,看不懂等于看不懂。什么叫觉有情?我问你是觉悟的有情还是要去觉悟有情呢?你看看这两个定义不同,觉悟的有情也叫觉有情,我要去觉悟有情也叫觉有情,动词。到底是动词还是名词?

  你都没搞清楚,现在我一问,哦,对哦。不是哈对,哈都不对,什么叫有情?那你就更不知道了。有情已经很白话了,有情有义嘛,有情嘛,那有情是什么?你不知道。用现在话讲,你要懂得佛法,你就用现在的语言讲,那菩萨翻译成马来文,你要怎么讲?有情就是生命元素!你看这个定义已经颠覆了你所有的佛教认知,我跟你讲,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因素,菩萨,生命中有很多生命因素,通通叫有情,因为古代没有生命因素、没有元素这个字,所以就叫做有情,现代你已经有新名词了,叫做元素或因素。是不是这样?那你为什么不用现代一定要用古代?那我跟你讲要讲现代的,不要再讲古代的,讲古代的你根本就不懂,讲元素你就懂了,对不对?好,那觉有情呢,是觉悟的生命因素,这个觉悟的生命因素你有没有呢,你没有,因为你没有觉悟就没有觉悟的生命因素了。

  但是这个生命因素你有,哪一个?地藏。地藏的这个生命因素你有,可是你这个生命因素现在存在银行里,生命银行里,因为生命银行里有一个叫做保管箱,你把这个生命因素通通放在保管箱里,你没有拿起来用,所以他不能够叫菩萨,他只能够叫做生命因素。现在我们要学这个法门,就是要把地藏的生命因素把他给拿出来,那就叫觉悟嘛,这个生命因素你要是找到了,那你就是地藏菩萨!知道吗?哎,不要入定,我讲的不错叻(掌声起)!你听懂了听不懂呢,听不懂的不要紧,马上举手,怎么样?不太懂?你不懂的应该是地藏两个字,地藏我还没有解释,我现在讲有那么一个生命因素,地藏你管他叫A嘛,A因素,观音叫B嘛,B因素嘛,这无所谓。可是A有意义,B也有意义呀,A是什么,B是什么,这个是我们下面要讲的,你必须先把菩萨弄清楚,那我们讲地藏菩萨你才知道。

  地藏这两个字从文字上来看是心地的宝藏,这个也没有错,我们心里有这个宝藏,这个没有错,但这样讲还不太够,这个宝藏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宝藏,你不知道那个宝藏是什么,金矿也是宝藏,银矿也是宝藏,马来亚有个宝藏叫锡矿,对不对?那也是宝藏啊。那你知道地藏这个宝藏,这个宝矿里面提炼出来的是什么,你知道吗?现在问题就在这里呀,你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宝藏,但你不知道,这个宝藏,我用白话讲一遍,你注意听听看:这个宝藏是能够找回法界中,法界中失落的生命孤儿重返、重新回到生命故乡的这么一个因素,这一个能够在法界中把生命孤儿找回家里去的这个因素叫做地藏。这样太长了,这样更不懂了,你不讲我好像懂一点,你这么一讲,我就不懂了,那我告诉你容易一点的,地藏这个名词很简单,叫做地图,地图知道吗?生命的蓝图!当你迷路的时候,这个地图可以发挥作用,按照地图就可以找回去,你生命自己有这一个地图。

  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生命觉醒的因素,它自发性可以觉醒,那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觉醒,你这个因素有没有在起作用?有,很多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他常自己这个样子,你说无聊嘛,也不是,他就自己会在那边想,我这样活着对吗?人生这样子在干什么?我活着的目的是要做什么?我将来要死到哪里去?我是谁呀?我人生就这样吗……在想这些东西,当然不见得像我这样,我是这样讲,你不一定这样想,但是大概类似这一种。当你这样在想的时候,有时候自己会莫名其妙的,会自己掉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掉眼泪,有时候经过教堂,经过寺院,看看也自己掉眼泪。尤其听到人家唱梵呗,梵呗知道吗,刚才唱的那一种,佛教音乐,你就那眼泪好像水龙头坏掉一样,一直流下来,为什么?那个叫做生命故乡的呼唤!你的生命,真实的那个生命故乡,他在跟你呼唤:孩子呀,回家啦!可是你呢,你都是野孩子,你才不管呢,一玩下去玩疯了,爸爸妈妈在找,你都没听到。

  你到什么时候,到晚上很冷的时候,或者很饿的时候,或者很困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那时候突然想…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