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把地藏菩薩的定義跟各位講,要講觀音菩薩的定義也可以,等我們講觀音經的時候再講,每個菩薩他的意義都很有價值,但是最重要你要記得,你的生命裏有一個地藏菩薩,你要把他請出來,這個才是重點。不是外面有個地藏菩薩,是你自己家裏有個地藏菩薩,那張生命藍圖你自己要拿出來,只有你看得懂,別人不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情況,你今天學佛不要再迷信了,我們不會給你迷信的。佛陀要你覺醒怎麼會讓你迷信呢,讓你迷信的話就把你眼睛蒙起來就好了,我不用講的那麼辛苦了。我也可以跟各位講,地藏菩薩廣大靈感,救苦救難,講一些反正你也沒看過的故事,那你就信的耳朵垂下來,那個不是不行,對于一般的廣大老百姓那是可以,不是不對,因爲在宗教裏頭有很多叫做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接引有恐懼的人,安他的心用的,這個叫做安撫作用。可是我們不一樣,各位都是知識分子,都可以領導一方教化一方的知識分子,那不能夠再這樣子盲目跟草率,這是第一個。
那麼第二個呢,我們也跟各位介紹過,在《大日經》裏,胎藏界的十叁院裏頭,從北方進來,福德門這個部分,是先經過地藏院,然後再到達觀音院,然後會進入中胎八葉院,這是一個修行的方向,所以今天我們有這個緣分,從這裏進入佛門好好修學,絕對正確的,不止有智慧,還有福報。而且有兩個很纏人的菩薩,地藏跟觀音是專管我們閑事的,你萬一晚上睡覺,後門沒關,他還會去“箜喽”他替你關一下,哪有這麼好的菩薩,爲什麼不跟他好好學習呢,爲什麼不把他找出來呢,老是把他放在冰箱冰著幹嘛?是不是叫冰箱,我記得第一次來我們這邊,同修說叫“鞋(雪)櫃”,我說怎麼把東西都放在鞋櫃裏面。
好,我們再跟各位講一個,這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地藏經》是一部小的《華嚴經》。你可能,哦,師父你弄錯了,不是《地藏經》,是《阿彌陀經》,因爲有XX大德這樣講,然後說那XX大德還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那你聽過,我也聽過,可是他從來沒講證據,沒講證據不算,那演戲的常有這種情況,哇,吃的很好吃,其實他只是表演給你看,他其實根本沒有吃下去,演戲說喝酒喝的酩酊大醉,你不要被騙了,他根本沒喝,他只是演戲,因爲你沒有辦法去求證他,那個裏面到底真的假的。你現在在聽經,一定要有證據,要弄清楚,不是他講就算了,他講哪算呐,佛講的才算,其他人講的不算,要弄清楚,這個是重要的。
《地藏經》爲什麼是一部小本《華嚴經》呢?你從理論上看,《華嚴經》的全名叫《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叁個字是境界,華嚴經,是個行法,萬法因敷,叫萬行要圓滿,因要圓滿,果德才會莊嚴,所以叫做佛華嚴,佛是用華來莊嚴起來的,華是因,佛是果,那麼用一切因來莊嚴這圓滿的果德,他的境界叫什麼?叫大方廣。大方廣是什麼?大是體,方是相,廣是用,所以《華嚴經》的重點在講體相用,體相用的境界,有沒有聽過,沒有哈,我《華嚴經》講完畢了。經體,經體大概就這樣講了,那裏面當然就多了,光“華”這個字,這萬行要圓滿,萬行要圓滿,你看,無量無邊的法門都要圓滿,那當然講起來就多了。所以在聽我講經的時候你會發現,法門無量多,但是你只能選一法,我不怕你選哪一法,你只要選一法,我們都可以指導你,其他無量無邊法門你要學,但是你所選的那一法要占到50%以上,其他無量無邊的法門要占到25%以上,記得這個標准,這是我們指導你的標准。
所有的法門你不能夠排斥,那個講什麼叁藏十二部由他去悟,不悟,我不悟,由他去悟,你根本就是外道嘛,怎麼是佛弟子呢,叁藏十二部你不悟,那你叫佛弟子嗎?八萬四千行不行,饒他去行,你叫佛弟子嗎?佛弟子八萬四千行要行啊,所以這種講法是不對的。他應該要這樣講,叁藏十二部要悟,我選一部專悟,其他的我不管嘛,我一部下去嘛,八萬四千行要行,我專一行,我沒有否定其他的,你怎麼可以說不修呢?不行呐,所以這個都要留意,我們跟各位講的是,你這個法門占50%以上,其實所占的比例是相當高,50%的意思是你的生命,你的時間,包括你的財富,幾乎都專在一個法門上。這個法門在哪裏?在道場裏,在善知識裏,在你的法門裏,所以你要叁緣念,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這是一個。其他的隨喜功德,無量無邊的法門,管你是什麼藏密的東密的,南傳比丘的,什麼天臺的……無所謂,有機會,我們要廣學,不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嗎,那你怎麼可以把無量法門通通丟掉都不要呢?那不行啊!所以我們要用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那中間的25%是調整,有時候50%會多一點,有時候25%會多一點,那是一個調整的彈性空間,這樣子你學佛,我告訴你,自在又幸福。
你要是只鑽一個,其他通通都排斥,你愈會選這個,人家會說你老怪物,你因爲修這一法,其他都得罪了嘛,然後一直讓人家修你這一法,你是不是産生這種現象,這跟那個基督教,天主教一樣,排他性太強,你就只准人家去聽你的,你就絕對不聽別人的,人家不信你的就是魔鬼,就是撒旦,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到最後極端就變成這種狀況。所以我們保留生命一個絕對的空間存在,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我的法門上,這很清楚,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也願學了,佛道無上誓願成,我也專一法去成他嘛,這個才叫做一門深入。假如你爲了一門深入去排他的話,那叫偏差,極端,佛法不講極端的,那你不極端你就不要偏差,你留意到這一點,這個是我們跟各位提的,那麼大方廣,也就是體相用的部分。
地藏法門裏有叁部經,第一部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是講本體的,所以我們要跟各位講定義,地藏菩薩的定義,就是他的本質,本體就是本質,就是他的本質。他的相,他顯相在十輪地藏經上面講的,他有十卷經文,十卷那你就知道他相廣說,那這部經就比較難講,因爲講相,名詞定義很多。當然要聽也可以,除非你要專修,這個是很嚴謹的一部理論性的經典,他跟《大般若經》,跟《成唯識論》差不多,都講相的,法義,法性強調很多。第叁部是講用的,叫做《占察善惡業報經》,丟骰子,蔔卦,地藏卦就是蔔卦的意思,他就是妙用了,起妙用,他也有這樣的體相用的叁個部分,那正符合《華嚴經》的體相用,所以我們叫做小本,小部的《華嚴經》。那有大有小,有沒有中部的《華嚴經》啊,也有,那部經叫做《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那是一部密法的經,他也有十卷經文,他整個密法的修行,《華嚴經》的密法修法,在這裏面相當的豐富。那就更難講了,一面講還要一面修,你不修那講也沒有用,他就是要你行法,那就是真的,純粹大密法。
我們不講別的,今天不是講那個部分,我們再講回來,《地藏經》,他體相用就是指這叁個部分,而這叁個部分,我還要再跟各位談一個問題,因爲《地藏經》這部經是實叉難陀翻譯的,實叉難陀就是翻譯八十華嚴的那一位,那就很早的經典了,他是在翻譯《華嚴經》的同時翻譯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那麼《地藏菩薩本願經》在這個時候就翻譯了,他代表的是什麼?大家對佛教史不了解的前提下,你也只能夠說,啊,就剛好嘛,剛好,玄奘大師不是也翻《大般若經》嗎,《大般若經》是般若宗的,空性的,他怎麼變成唯識宗,法相宗的第一代祖師呢,那也是剛好嗎,對不對?不是的,這裏頭有他的因緣,這個因緣,現在大家都不知道,我說第四期佛教思想的發展當中,對這種曆史的發掘是很有意義的,非常有意義。爲什麼玄奘大師當時發心到印度去取經的時候,是因爲中國這邊對佛教經典的解釋不全,所以他才過去把經典取回來,而最全的就是《大般若經》,可是他並沒有成爲般若宗的一代祖師,卻成爲法相宗的一代祖師,是因爲他寫下《成唯識論》。那麼給他的弟子,這個弟子窺基大師,窺基大師知道嗎,認識嗎,你們都不認識?那不行,要認識一下,這個菩薩是了不起的,窺基大師是了不起的菩薩,我花一點時間跟各位介紹。因爲介紹他跟地藏菩薩沒關系了,介紹目犍連比較有關了,不過在曆史上這個公案你要知道。
當年玄奘大師是偷渡出境,你知道他偷渡出境,唐朝之偉大就在這裏,他偷渡出境,到一半路,他看到有一個人,好像死人好像活人,坐在一個石頭下,按照他修行的本能想,這個可能是老和尚入定,他就把他敲了一下引磬,把他叫醒。這個人就醒過來了,他就毛毛躁躁的說,"釋迦佛呢"?玄奘說你是誰呀?他說:我是聽迦葉佛講經的一個比丘,聽說釋迦佛來,我要來找釋迦佛。玄奘大師跟他講說,釋迦佛已經走了。他說:啊,我入定就是要等他來,他怎麼走了,那再來就是彌勒佛,我要再入定等彌勒佛來。玄奘大師說:你別入定了,你再入定,等下彌勒佛又走了你才醒過來有什麼用?他問那這樣要怎麼辦呢?玄奘說你這樣,你現在去投胎,你往東邊走,那裏有個城,那個城很漂亮,你找最漂亮的那個房子裏面你走進去投胎,他沒跟他講最漂亮的房子,因爲一個大城,大城裏面最漂亮的房子,請問你那時是誰住的?那當然是皇宮嘛,那向東走肯定就是到長安了,那長安最漂亮的房子不是就是皇宮嗎?那就是要你到皇宮去投胎,他只是沒有這樣講,在暗示他。這個羅漢也是糊裏糊塗的,去一看,有個很漂亮的房子,咚,他就投胎了,結果投到尉遲恭的家裏去,投到尉遲恭的家裏。
玄奘大師到印度去,19年以後回來,他偷渡出境,唐太宗聽說他很有名,出城30裏迎接,到30裏外去迎接,古代不是現在,賓士一開就去把他接回來了,不是,要騎馬走路了,離京30裏是很遠的地方了。接回城裏來,就慶祝了,歡迎啦,很高興了,他一想…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