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一處”,怎樣放輕松,息出息入要清清楚楚”,叁個都要做到;工程面時就把整個《普門品》帶進去,你很快會 到達這個領域。五觀的部分不用管,因爲你一修下去,第一個真觀的真定、真止、真空絕相止就修成了,你要向生命觀境前進的時候,《普門品》就推你進去了,你的生命因素就起來了。所以修行有他的方法,不要以爲讀讀經就可以了,當然讀經也可以獲得加持,但那個力量太小了,這就好像拿了一千塊去買一顆糖,那太可惜了,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談到生命運用時大家應該要掌握的。
十 拜觀世音菩薩就是拜自性佛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這個地方是結論了。性宗的經典,只要有“妙”這個字出來,就是饒益衆生的意思;「妙音」就是利益衆生的音。 “勝彼世間音”,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觀世音觀的不是這個世間,是你生命因素中所有波。現在我們這個生命因素的波通通被汙染,所以所有的波叫做汙染波。前面講無垢光,你要無垢,可是現在都被汙染了。
“觀世音”的“世”不是指世間,他是指你生命因素的存在,若是不能一窺堂奧,就會解成“觀世間的聲音,救苦救難”。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指你的生命因素,因爲當生命因素被覆蓋時,你就會有災難。爲什麼生命因素會被覆蓋?因爲意識形態,是被意識形態所覆蓋了;當生命因素被意識形態束縛時,痛苦就來了。所以,首先你必須想辦法先讓觀世音菩薩這個生命因素解套,因爲他能夠讓你所有的生命因素也同時覺醒,若是連觀世音這個生命因素都束縛住了那就沒辦法起作用了。
“梵音海潮音”,通常梵音是指西方,清淨音的意思,海潮音是指北方,他是指妙用。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這四個音都是生命原因的不同貌像。以梵音來說,他不是用喉嚨發音的,他是生命的本音,發音出去,生命自然會相應。佛陀講經,其實不是用講的,是用生命發音出去,發出去的聲音,法界中所有的國土都會相應。他沒有用什麼發射器,也不需要接收器,但法界中任何一個國土都相應。因爲佛陀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生命裏的生命因素已經通通串聯一起了,當生命中的自性串聯通通打通以後,外面的世界就全部通了。這點一般人很難體會,雖然嘴巴也會講“外在世界是內心的投射”,但是當外在的東西得不到,有災難時,卻看不到內心的世界。
修行的時候,生命裏頭的每一個生命因素都要去交融;交融的時候,外在的世界他會兌現,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地方。我們往往是往外求,他是在裏面起作用的,自己的工廠要起作用,不起作用不行,關鍵在這個地方。
基本上梵音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海潮音,觀世音和妙音,所以通常來講外面有叁個音。梵呗就是生命原音的作用,他是透過物理現象來發生命的原因,但是現在我們理解的梵呗,都只是把他當成唱唱歌而已;合唱團也是要經過聲樂的訓練和指導,然後經過呼麥,呼麥可以同時發五個音。我們這邊是講華嚴字母,華嚴字母就是生命原音,一個人可以同時發叁種不同的音;這部分我們已經找到源頭,接下來就是怎麼訓練的問題。我們要學的就是從原始的狀況中發音的要領,像小孩學發音的要領一樣,但這個叫做呼麥、喉音,喉音還是物理因,超越以後才能學梵呗,就是梵音,清淨音的部分;然後再起作用,才能夠盡虛空遍法界。
我們這樣講好像很簡單,以密法的修學訓練,需要十二年以上的功夫,才可以直接用音聲穿透,在你的生命因素裏頭整個交融起來;全部的生命因素能不能通通交融,這我不敢保證,但觀世音菩薩這個生命因素一激發出來,一定可以跟另一個生命因素作交融,兩個交融的試驗絕對可以做得到。其它的要靠自己下功夫了,你要怎麼做我們不曉得,但我們從這個修法可以這樣去進行。這些資源都在,我們也肯定二百年後絕對可以複原,雖然那時候這個色身沒辦法看到,但至少我們現在進行的工程,兩百年後他絕對會兌現出來,因爲還有人會發音,也有民族會發音。
西藏人原本是會發音的,因爲喜馬拉雅山那裏非常冷,所以必須訓練從海底輪發音讓全身熱起來,自己産生暖氣。那些大喇嘛、老修行者這個功夫都有成就,可是後來的人離開那個環境後就不會了。那是他們怎麼訓練自己在睡覺時産生暖氣?他把厚毛毯放到水裏,然後再十五分鍾或半個鍾頭內,要讓身體發熱把那條毛毯烘幹,你看那個溫度有多高?那時的人就有這種本事,現在沒有那個訓練環境,本能就喪失了。既然是人的本能,那就可以恢複那個能力,雖然我們有那個技巧、法門讓你修學,可是當前我們這個地方的修行環境尚未具足,那就沒辦法了,古代的修行環境很好,所以可以成就。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常念”就是要這常常修這個法,常常去激發這個生命因素出來。“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與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念的時候、激發的時候,要念念勿生疑,每一念每一念都不要疑惑;意即你的激發每一次都要正確,跟射箭一樣,每一次都射中紅心,不是亂射。你的修行要很精進,不要老是修修看,聽師父講一講,“好啦,回家修修看”。像這種修修看的,會成功才怪,這就是念念皆生疑,你要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觀世音淨土的聖人、清淨的聖人,這是表面語言文字的意思,他真正的意思是這個覺醒的生命因素,與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要記得,當你開始對生命因素做激發,不論有沒有擊中,此時生命已開始成長;沒有擊中,叫做摸索,摸索不一定會成功,但這個時候生命已經在成長。成長多少?因爲還沒有擊中,所以可能不會很多,但已經開始往那個目標邁進;一旦擊中,生命就不退轉,只會成長。因此我們不斷地鼓勵大家,你一定要試。
要留意的是,即使師父跟你說“對,你證阿羅漢了,成就了、開悟了”這只是表示你擊中一次,但並不表示你已經到達最高位置;擊中紅心,再正確還是紅心而已,這只是告訴你,你證得初果。擊中一次,表示你有在摸索,有在修行,既然擊中目標,你應該會産生興趣並且繼續再試才對,假如擊中目標就放下了,那叫做概率,只是不小心打到,拿到獎品,有這個福報而已。什麼時候才會有意,作意,願意再去嘗試激發,這才是關鍵。所以,不要超越一次就停了,在你的生命機製裏,要無盡的超越。擊中是必然的,但你還要繼續。
很多人擊中一次就以爲夠了,不在繼續前進,這種人只好等著天上人間其次往返,才能證阿羅漢;“七次“是表征,不是真的來往七次,是要等那因緣整個過去的意思。通常這些人在世間所現的相都是專業人士,生活中、工作中就是一個修行人,不一定現修行人的相,但他的生活、工作其實都是在修行,只是你看不出來而已。不是看他有沒有叁皈依、有沒有受五戒、有沒有穿海青、有沒有念佛打坐,這些都不是修行的定義範圍,真正的修行是指你在工作中,生活中有理想,而且會堅持,即使遭受挫折,失敗,依舊堅持不退,這才是修行人。
生活中不是不能修,只是因爲貪圖享受,遇到挫折就轉了,不能堅持。堅持很重要,而他堅持的那一個理念,就是指生命的成長,他可以用各種形態來表達;會有一個讓自己往上爬升的理念,但不是你意識形態的那種修行方法,這就是天上人間七次來往的人。爲什麼講七次?“七次”是指當時的圓滿狀態,來回幾次不管,反正就是要回來消業障、報恩,世間法這些通通要了結,了結了,自然就會出家,成就證阿羅漢。你問阿羅漢“修行是怎麼修的?他不會講,但自己就是會修,關鍵在這裏。所以要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在苦惱死厄中,給自己做依怙,不要一直向外求,求人不如求己。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慈”是興樂,意思是說這一個生命因素具足一切功德,在一切還沒有成熟的生命力,都在做修補的工作,你要把他看成是外面的衆生也可以,但自己自受用的部分要先具足,對外面的部分,就是妙音,海潮音,對自己來講,觀世音就是梵音,你要留意這個部分。“福聚海無量”,只要有一個生命因素激發出來以後,就有無盡藏的寶,這個無盡藏的寶,多到用不完,又別名虛空藏菩薩,佛法中通常用寶瓶來表達,這裏他用“福聚海無量”來形容。
“是故應頂禮”,從文字形象上來看,“頂禮”就是頭頂佛、菩薩的足,我們現在通常是頭頂地,意思是表虛心的接納;要頂禮,就是要虛心的接納,否則那個頂禮沒有意義。若只是打賭賭輸了,“好,我給你一拜”,那到底是誰拜誰?這就不是真正謙虛的頂禮,這是會有災難的,因爲是懷著一種嫉妒和嗔恨的心。頂禮,是一種虔誠、一種恭敬、一種臣服,懷著服從的心接納,這才是頂禮,不是形式上的膜拜。現在很多人看到人家在拜,他也不願意拜,“我就只是看看”,因爲他不臣服。當一個人的我執、意識形態很強時,是不可能臣服的。
所以這裏頂禮的意思,是指我們真正的臣服于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你若是真的臣服自己生命中有這樣一個生命因素,那你就頂禮。所以,看看你拜的是誰?是不是自性佛?當你一直往外看的時候,拜的當然是觀世音菩薩,可是當你認爲觀世音…
《海雲繼夢和上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