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21

  ..续本文上一页么修?”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把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觉有情兑现出来?就是用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这就是为何讲完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伟大作用后,他紧接着讲五观。这是从行者的立场来进行的,你要马上去修。

  

这部经在印度的的原文里头是有论的,我是没有看过,你问我“怎么会知道呢?”因为以一个行者的生命,按照这个理论来到这个地方,他这里就出来了。这个法门我是现在同时跟你一起修的,你一定不相信,我讲的时候跟你同时在修。修法是怎么样?不是一定要摇铃或一定要有个蒲团那种才叫修法,我看很多人连“修”这个字都没搞清楚,你问他为何昨天没有来听经,他就跟你讲“因为没空”,他都是有空才来的,没空就不来了,这那叫修行?其实是你的休闲活动嘛。

  

真修行是看精神,我们通常都只是看一看,听一听,听起来觉得很通顺就过去了,你不会去修。什么是修行,你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人的行法都不同,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你大概会以为所谓的行法不同,是指他修禅法,我修密法的那种不同,不会想到“我修法是怎么修的?”我讲的是“用心”的不同,这才是真修行。所以,当这里讲到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是怎么兑现时,我们就要从自己的实际行法中去了解,不管你是修念佛的,修打坐的,还是念阿弥陀佛的,都可以修这五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都可以透过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或念虚空藏菩萨这些媒介来修,没有说只有念观世音菩萨才能修,这两个是不同的区块;禅净律密本来是法门,但你弄到后来通通都变成只是个媒介而已。因此,我们才提倡结界工程、华藏工程,就是要你重新开始,要你真正的修行;真修行,就必须克服万难来进行这个工程,而且必须一次比一次进步。

  

古代的方法已经不适用现代,因为古代的那些方法是给不识字的人用的。以诵经为例,很多八九十岁的老太太,虽然不识字,可是经书一拿起来都会念,为什么?他认字的样子,你要是换个经本给他,他就不会念了。因为他是认字的“影子”,所以每个字都要很认真地看。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识字,每本经拿起来都会念,反而不认识那个字的“影子”了,这个法门对你就没用了,所以很多人诵经都成了“三句经”:“如是我闻.......”,接着就孙悟空打猪八戒“一片空白”了,后面“.......信受奉行”。结束了。就这三句----“如是我闻”、“一片空白”、“信受奉行”。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法,但因为现代每个人都受过教育,只要受过教育,真正的生命已经支离破碎。你留意看看,教育程度愈高的地方,心中愈没有上帝,因为他的生命破了,所以不承认上帝的存在,知道吗?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修补破碎的生命。

  

这个时代念观世音菩萨最有用,因为这个生命因素可以修补你破碎的生命;你自己内在就有的这个稳定机制,可以让你恢复健康的状态。要怎么样修补,怎么运用、怎么把他激发出来?就是用这五观。修这五个观门的行法叫做圣解脱道,是次第道修行出离三界的方法;五观其实是十门,而每一门又分为十门,这是很复杂的修法。圣解脱道就必须这个样子。如果用《普门品》修,要怎么修,就是念观世音菩萨,但还要加上修观;这部分以圆教经典的修法,是用圆融道的修法,兼着这个部分五观齐修。很多人批评大乘无行法,那是因为他不懂得经文的语言模式,所以就无法解经,也无从得知他的行为模式,因此就不会修。所以这几个字,你要从禅法或密法来修都可以,禅法有禅的行法,那是一种指导;密法有密的指导,他又是一种行法,两个是不一样的系统,但是都可以用。

  

“常愿常瞻仰”,这一句很重要,鸠摩罗什翻译经典很诗情画意,韵用的非常好,他的两个常,这个“愿”,就是行,“常”就是经常。一般人是一天修两次,出家人真正精进修行的一天六次,每四个小时修一次;因为五观同时修行通常要花三个半小时,剩下的半小时是让你洗澡,换衣服的,换洗完毕继续修行。“常愿”就是常常修,这是出家人的修法,只有出家人才有办法这样修,若是在家也要这样修,那就是优婆塞,优婆夷。我们现在把在家修行的都叫做优婆塞,优婆夷,真正的优婆塞,优婆夷。是要能一星期至少有两三天是住道场那边服务的才算,只有皈依的这种在家居士,其实只能称为信徒而已。

  

“常瞻仰”,瞻仰不只有抬头仰看的意思,还有像上提升的意思,也就是要常常地超越自己,每天修法都要能自我超越,就算不能每天超越,也要每星期超越一次;自己在反省的时候就会超越,这个就叫做“常瞻仰”。这个“常”是无尽的意思;生命不能停止,要无尽地超越,直到止于至善,到了止于至善,生命还是恒动,永恒的继续再超越。大脑是有极限的,所以使用的都是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也因为是相对真理,所以会一直推理,想把对方打到,推理不是真理,只有契理才是真理,要留意这个部分。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这是讲他的清净光,生命的作用,这个词在量化研究里是可以做深度研究的。生命的存在,以现代科学来讲,他是一种波长,波长在定中来看是一种光,但不是一般讲的那种可见光;这个无垢清净光是生命的光,肉眼看不见的。谈到光波和声波,大家可能以为那只是物理现象的一环,其实在整个法界中纵深是非常大的,某特定波长的可见波叫做光波,另一某特定波长的可见波,谓之声波,光波、声波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你闻到的味道也是一种波长。现代科学称它为波长,在生命里头叫做光,他是生命光,所以用眼睛可以听到声音、可以闻到味道,但你不相信,一定要用耳朵听,一定要用鼻子闻。因为那种光或科学上谓之为波的,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整体性,但因为你现在的感受只局限在某个区块----光波的区块、声波的区块。

  

皮肤的接触是一种触感,触感也是某一特定区块的波长,叫做触波。你说“这哪有什么波长?”假如没有,你就不会去化妆、保养皮肤.....你以为是接触,那个叫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其实六尘都只是一种波动而已,当那种波是眼睛看得到的,就叫做光。修行在做生命体验感受时,所见到的都是光,他用一根都摄六根,所以宇宙中所有的波长,用眼睛就可以全部看见;甚至于用皮肤就可以看了,因为触尘嘛,你去留意看看。所有的尘境都叫做波长,所有的尘境的一转化,通通叫做无垢清净光,都是生命光。

  

生命的光不一定用六识,生命的本能就能够接触到了,所以这个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水,普明照世间”。这个语言文字,你若用传统的民间信仰的那种解释,文字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通,再仔细推敲,会发现他根本行不通,必须用这种方法看,因为是生命的光,所以生活中的一切意识形态可以完全超越,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意识形态,所产生的风、火等等自然灾害、人事灾害,完全可以降伏。所以如何“身处于这世间,业力转交给法界”,就是这个了,他讲的都是等觉菩萨的行法,普门这一会就是等觉菩萨会,生命因素都已经到达最高峰,开始进入各个生命因素的交融状态;所有的生命因素都到达一百分,开始在交融,这个叫做等觉,交融完毕就成佛了;“普明照世间”即是指生命光能够在所有的生命因素里头普照,交流。

  

假如要讲修行次第,各生命因素要怎么成长?这个要讲到“住”,当你从“看到概念形成”转入到“识的运作和形成”时,你所选择的念是什么,把那个念停在那个地方,那个停的地方就是你佛国土成就的地方。这都是有相关的,但讲这边就没办法讲那边,讲那边就没办法讲这边,要综合一起讲,需要的时间会很长,他的前行的功课有很多。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这里开始要总结了。经过五观修法以后,生命的光已经现前,一切世间的灾难通通可以超越,这是从实际修行来的。在这之前,他只讲这个生命因素的功用,至于修行的过程,这里没有提到,因为一讲起来就会比《法华经》还要大本。后面这里是总结这个生命因素的效果。“悲体戒雷震”,“戒”就是规范和限制,“雷震“就是各种打击;简言之,就是这个色身像孤儿似地存在这个娑婆世界,有种种的限制。“慈意妙大云”,当这个生命因素起作用时,他会保护你这个生命。

  

我们身处于这个世间,像不像被种种枷锁,牢笼给限制住了?“雷震”就是经常被毒打。这一个可怜的生命里头有个东西会起作用,一般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意志力,这个生命因素会起作用保护你,让你免遭受这些灾害,所以叫做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澍甘露法雨”就是下甘露法语,意思是我们这个可怜的灵魂失落在这娑婆世界里,遭受种种的灾难、限制,当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起作用,种种的痛苦、烦恼都可以除掉。

  

“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古代争讼不像现代的制度和流程那么完整,一旦处在争讼、军阵中,那就没救了;只要激发出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关键是,要怎么激发这个生命因素出来呢?关于修法的部分,我们讲了很多,你在修法时将整个《普门品》带进去,这就是工程面。比如修数息法,技术面的部分,“怎么制…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