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到众生,“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念观世音菩萨,你会产生某一种能力;这个“念”很多都把他变成口念的念,其实他是心念,是黏上去了。这个字假如以现代的意义来加以诠释,应该叫做激发。怎么激发?研究物理的人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三种粒子所组成,原子核是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形成,其中的中子是很活跃的粒子,而当原子核被中子撞击时,会释放出能量,核能就是这样来的;某些特殊的元素,被撞击后除了会释放能量外,还会产生所谓的连锁反应,因而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念”就有这个意思,所以他不是嘴巴念一念而已,那种当然无效,而是在念的同时,要能激发出你那个“观世音”的觉醒的生命因素。假如生命因素没有把他激发出来,那就不叫做修行,充其量只能算是民间信仰,因为无法改造生命,要改造生命,就要把生命因素激发出来。这个字这样解释,你若能掌握得到,今天就没白来,值回票价了。
至于要用什么方法激发,怎么样把生命中的此一生命因素激发出来,这部分得靠自己去努力。一个菩萨要如何把他的生命因素兑现出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众生有这么多,但是菩萨有几个呢?早上我们到附近的印度庙参观,看到人家是非常地积极,非常地有向心力;看看我们自己呢,?一讲到要如何如何时,就有人“啊,那不可能的啦.......”,那还有什么是可能?那就没有壮敬自强的可能。生命本来就是积极,韧性又刚毅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突破的。
同样的,我们很多的无明暗障,也是要靠自己随时地反观自省。比如,日常生活中,当你的内心觉得怪怪的时,自己就要留意了,那个都是业相,这时就要赶快忏悔,不要等他兑现后,才在那边怨叹不如意。当业障开始兑现时,那已经不是不如意而已,而是无量苦逼身了。所以,你要有生命的敏感度,敏感度愈高的人愈没有业,因为一个觉性愈高的人随时都可以忏悔。敏感度不高的人,很容易落入情执,就会常常陷在里面出不来,那就是没有敏感度。迷什么?情迷,酒迷,财迷........,一迷迷进去就爬不出来了。觉性高的人,就不容易沉迷,即是是喝酒,也会浅尝即止,这样饮酒就并无不可,问题是大多数的人没有觉性,往往三杯黄汤下肚后,就胡乱瞎来了,那当然不行。因此,关键在于生命的觉醒与否,一个人没有觉醒的能力时,就会落入惯性,惯性又叫做相续心,这个相续心就是轮回本。一般人都是活在相续心底下,因此会认为这样很正常,于是就不断地轮回下去了。所以,你要懂得怎么运用这个念。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这里我们要问大家,是什么东西捆着你了?你要自己去找答案,是这个捆着你的东西,造成你无量的苦。每一个人都被捆住了,被捆住的核心点则是因人而异,解套的方法只有一个----放下意识形态;你是被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给捆住了。“意识形态”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但你体会不到,是这个东西让你产生种种的苦。
前面我们提过,全球暖化,生态变迁的问题日趋严重,而因气候变异所造成的灾难频传,虽然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世界各国也联合订定节能减碳的条款,但源头的问题没有解决,再怎么样限制也解决不了问题。釜底抽薪的方法提出来的,谁要接受?因为经济马上受到冲击。你若是跟美国讲要限制消费,他的社会可能马上崩溃,美国的人口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五,可是用掉的能源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你看要不要限制?若是中国,印度这些国家,也像他们这样消费,那这个世界很快就完了。要留意啊,这当中完全是意识形态,你要把这些问题的源头提出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很多的身语意习惯通通要改过来,不改不行啊!以我们的年纪来算,未来二十年的灾难我们都会碰上,那你改还是不改?要改,现在马上就会痛苦;不改,将来会连个退路都没有,大家要留意啊!所以,要知道你被什么困扼住了,社会的困厄叫作共业,个人的困厄叫做别业,要先把那个困住你的意识形态找出来,跳开就没事了,你要能放下。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一般都“向外”解释成:外面有个妙智力的观世音菩萨,他能救世间苦,这种心外求法的解释就弄错了,他是指你的生命里有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这个生命因素能够激发你其它所有的生命因素同时觉醒,因此观世音这个生命因素具有妙智慧,有解决这些困厄的能力。
我们往往都把观世音菩萨拟人化成一个美丽的姑娘,那是意识形态使然,不是这样。
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组成的因素,而观世音菩萨是众多的生命因素之一,但这个生命因素能够激发我们其它所有的生命因素,同时又能修补这些生命因素的伤害,有修补我们心灵创伤的能力,只要你把他激发出来,自己就有解决世间一切痛苦的能力。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这个生命因素在你其它所有的生命因素里都能够出现;“无刹不现身”,就是这个生命因素可以融入其它的生命因素里。所以我们讲《普门品》是等觉菩萨修的法门,原因就在这里。前面讲无尽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要怎么入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这是从观世音菩萨的立场来看,而世尊也是站在观世音菩萨的立场来讲;“无尽意供养”,就是进入观世音菩萨的生命因素里。
同样的,观世音菩萨也能够进入其它的生命因素,所以这里讲的很清楚,“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所有的生命因素他都能够进入,他渗透进去以后,“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里面的种种伤害或无明覆盖,通通都可以把他除掉;即使已经受伤到地狱恶鬼畜生这种地步,坏到不能坏了,他都能够修补回来,这是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功能,也是他功德伟大之处。因此,学佛,你首先要具备这样的知见-----你就是佛,日常生活中,就以这样的标准来观察自己,“我是佛,那我在大寮切菜,怎么愈切肚子里的火愈大.....我是佛,怎么到处跟人斤斤计较.......”,不但如此,生命中那些优良的生命品质,你要让他成长,让他兑现。每个人都可以,大家学佛,修行就是在做这些工作。
现代人强调效率,讲求“新速实简”,所以也希望修行像开灯一样,最好是师父跟我“点一下”,马上就开悟了,不是这样,开悟跟开灯不一样。但是透过训练,可以让你的生命觉醒;生命因素一觉醒,你就开悟了。但是,开悟只是觉醒,只是种子开始长出嫩芽而已,接着要让他成长,茁壮,才有可能开花结果。我们反过来看看生活中的自己,若是连自己的小孩应该要读哪所学校都无法搞定,那还谈什么开花结果,还谈什么果实累累?生命的成长没那么容易,可是大家都把开悟想的太便宜,太简单了,两者根本搭配不上来。
大家自己认真想想,我真的是佛教徒吗?还是那种游走佛教各道场的老油条?不是师父老爱骂人是佛教界的老油条,而是要扪心自问:“我是真的在修行吗?”有没有每天自我检讨:“我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就算没有每天检讨,每个礼拜进步总需要吧?你说,“师父,这样未免太急了吧?那好歹每个月总要有所进步吧?在场很多人都学佛学很久了,甚至十几二十年了,想想你的生命有没有比以前成长,比以前进步?总之,你要想办法逼自己进步才行,肚子饿了,都会想办法找东西吃,法身慧命饿了,难道就不会想办法喂饱他?古代的读书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那我们会不会讲“三日不修行,面目可憎”?三日不修行,法身慧命就饿了。你一定要把学佛当做第一要务才行:如此,展现出来的生命就会很美,色身和心性都会很美。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五个观行法,五个都是非常广大的行法,他能够全方位的激发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觉醒,从“观”讲,这是性宗的语言模式,有观就有定,定就是止,所以叫止观;真观,他有真止、真观(应该来讲叫真空观,真空止);清净观是清净止、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是广大智慧止、广大智慧观;悲观是悲止、悲观;慈观是慈止、慈观。就止观来讲,他里头一共有十个。你要分开修或综合修都可以,或是要跳着修也没问题,那要看你的师父怎么教。我们华严是把这个部分综合起来----真观,就是真空绝相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就是理事无碍观,悲观及慈观,就是事事无碍观。综合的修法跟分开的修法不一样,各有各的专长。法界三观真正要讲的话,单单前行的部分至少就要花二百个钟头,一天讲二个小时,三个月都讲不完,这还只是前行的准备功夫而已。二个小时的录音带,你要在八个钟头内把他整理出来,才有可能进行第二阶段“定、慧”的修行,止是修定,观是修慧。你要先有前行的基础,才有可能正行,但是这个修法“一成就马上到七地”;七地准备上八地,跟初果二果是不一样的。
这句经文是讲到观世音菩萨的行法,一般人解释这个部分,大都只就文字上解一解,我们是从实证体验的观点来跟大家谈的。从前面的经文一路下来到这个地方,讲到这个生命因素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以一位行者的立场和角度,这就必须要问“他是怎么兑现的?”就好像我们常问师父“我要怎…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