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因緣講記 第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戒律對他來講就非常重要。他不能隨便吃東西,睡不能睡得很好,一定要在樹下坐著睡,而且再好的樹啊也只能睡一個晚上,對不對,叫做不二樹。在這個地方,任何一個地方他過夜以後就要換地方去了,就要換地方去了。所以就有人發展這樣,我在兩棵樹,今天睡這一棵,明天睡這一棵,我已經換了,對不對,後天再回來我又換了,然後我又換了,就一直在那邊換,好像也符合標准。這樣子啊,告訴各位,不會成就,因爲你在逃避法律,鑽法律漏洞,你在鑽戒律的漏洞,那個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是很坦蕩蕩的,他不會執著在任何環境上面,不會被他汙染到,因爲你要把這種執著給消滅掉,那喜歡不喜歡必須要破除掉啊,所以他的功夫就用在這個地方。所以他不會貪婪好的環境或者嫌棄那不好的環境,他反正走到這裏,應該休息了,他就休息,不管這裏多差。而我們不是,我們的慣性會讓你說,好啦,我找一個地方休息,你要知道,找一個地方休息啊,一定有,是找你喜歡的,對不對,找你所定義的,盡管你說你是找你不喜歡的,還是你喜歡的!因爲你的定義標准說,這個才對,那個對就是你喜歡的,是不是這樣?我們很喜歡吃東西,這個不行,因爲你貪吃,那麼現在我修行以後不能貪吃,所以我要的就是不能吃,所以中午吃一餐,那麼其它絕對不能吃,這是如法的,是正確的,所以吃過中午以後你就其它不能吃,人家要給你吃,你就全部拒絕,不管什麼原因,統統拒絕。那麼告訴各位,這個不吃啊,也是吃,因爲你貪不吃,還是貪啊,因爲他就是要你不能執著,不能夠去喜歡啊,你現在是喜歡不吃嘛,一個是喜歡吃一個是喜歡不吃嘛。

  舉個例子啊,有兩個兄弟,這兩兄弟,一個喜歡吃甜的,一個喜歡吃鹹的。有一次,七月,七夕啊煮“米粿”, “米粿妹”(米粿粥)叫那個老大吃,老大說我不要吃美國粥,爲什麼?它甜的我不要。然後媽媽就去把它弄啊,弄鹹的美國粥給他吃,鹹“米粿妹”啊,他一吃很高興啊,喔鹹的。他不吃甜的,吃鹹的,但對鹹的來講他是貪吃,對甜來講他也是貪吃,貪不吃。那個弟弟啊,喜歡吃甜的,不喜歡吃鹹的,他是貪吃甜的,貪不吃鹹的,還是貪啊。因爲你有一個你要,就表示你有選擇,修行要把這個選擇啊給破除掉,要破除掉。

  從這個地方開始,你就可以看到,第一個修行,要有成就的可以從這裏下手,那麼這個下手啊,很容易成就,不過很苦就是了。很多人很喜歡,但是修得很不理想。我們臺灣有位也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他爲了不受外境的影響,他出家修行,他堅持不接受供養。你知道臺灣人是很怪的動物,他越是不接受供養,我就越喜歡供養他,這個是很麻煩的。那供養他怎麼辦呢,他不接受啊,就叫他的弟子去把它接受下來。有沒有接受我不知道,反正他說這樣,他沒有犯戒,(臺語),是他接受的不是我,對不對?我不接受供養啊。在南傳佛教裏面更絕的,人家供養紅包不能用手拿,用筷子夾,絕不絕?這算嗎?那你這種情況啊,是你在分別執著啊,講戒律講得很好啊,而現的相是這樣的情況。

  對于他的這種精神啊,是很可嘉,但是這樣的情況啊,他本身在核心上面還是有問題的,那一個分別執著上面啊,你一定要去注意。這個部分要做好,很不容易。所以修行人在這裏,真的是很麻煩的事啊,自己要去掙紮掙脫這個部分啊,那是很有待好好努力啊。它不但要宏觀又要深入,不然你在哪裏它都有地方你都唔知。你會不知道啊,那麼這個喜歡不喜歡啊,是從你的接受上面來,受蘊,因爲你是從感觸上面才産生受啊,所以受是你喜歡不喜歡的根源,你假如能夠受拒絕啊,就沒有喜歡不喜歡的部分,所以這個受蘊在這地方,他對于喜歡不喜歡就發揮很大的作用。假如你根本就不受,那就沒有。

  因此戒律在這裏有一個很明顯的這種劃分。譬如說,這是大家要留意的,世尊有一次,有一個弟子,他出去托缽,托缽啊到一個妓女戶裏面去了,他不知道,那個妓女啊就騙他,嗯,這個修行人很可愛,嗯就騙他,騙他啊,他們就發生關系。發生關系以後他就很後悔,他回去忏悔,說我犯戒了。世尊就問他一句話,是,你喜歡她還是不喜歡她?他說我不知道啊,我不喜歡,我就托缽到那裏,就不知道爲什麼就這樣了,所以我犯戒了。好,那既然你不喜歡她,你沒有感覺到她的存在,而自己,我們現在的話叫你主動去要求的話,在動機上你沒有發生,這個不犯戒。

  你要注意喔,戒律在講這裏啊,因爲這個是從,戒律是在行法中來的,修行的法藏來的。因爲你在愛上面要斷絕嘛,斷絕的時候必須要無受。對不對,你喜歡一個女孩子,已經喜歡了,你就産生了,産生會喜歡一定有喜歡的背景嘛!她可能很漂亮,或者,她有財産,或者,她有......不管一萬零一個理由都是,只要有其中一個理由造成你喜歡的話,而你,這個時候不管有沒有發生那個行爲,你那個喜歡,就已經犯戒了,這是大乘最佳的定義。因爲你動機起了,受已經産生了,受産生,你對她就會有喜歡了。喜歡的時候你不一定有所謂的性行爲,你可能會比較喜歡跟她講兩句話,這個就犯戒了。

  所以真正持戒啊,不容易啊,因爲這是講你修行的時候心念的部分。你之所以喜歡就是因爲你感受到她,有一個什麼原因,造成你喜歡了,你是不是真的像佛經所講的“平等視衆生”,“平等視衆生”對衆生沒有喜歡不喜歡的,沒有喔!注意喔!所以這一個感受啊,這個受啊,就已經包含到動機上面去了。動機啊,在我們現在來講,跟你的意識形態無關。剛才講過,那個意識形態的形成啊,是後來才有的,那麼這個地方的受是距離你形成意識形態還很早以前啊。但是,你這輩子之所以會喜歡這個人,可能有前輩子的意識形態過來的,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已經引起你這輩子的動機啊。

  這一點就很重要,很重要啊!譬如我們現在流行的是林青霞這一型的美女,而不是以前楊貴妃那一型的,那就不一樣啊。那很自然的,你的意識形態會對這樣的人産生喜歡,那已經告訴你,你對她的喜歡已經産生了,那麼他的動機就在那個地方,那叫潛意識,形態還沒形成,但潛意識已經有了,那個就是受。而這種潛意識的形成是從哪裏來的?從觸,接觸上來的。這個接觸啊,身體的接觸,是接觸,那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叫做觸,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覺味都一樣,都包括在這裏面。因爲有接觸,你才會有那種潛意識産生,因爲有潛意識産生,你才會有喜歡不喜歡,然後産生你的執著。這個就是很嚴密的這種思維模式。而這個接觸是從哪裏來?從六入,就六根、六識。從進入,六塵進入叫六入嘛。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上面來的,那麼這個六入是我們根識性的這個部分,名色就是造成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個部分接受的原因,就是塵境,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呢,是因爲識性的作用,它才發揮出來的,所以識産生了。

  那我們到這個地方,你可以看到,從名色到受這個地方啊你可以把它破除掉,這個修行啊就很微細啊。所以告訴各位,在第一個階段,要斷愛來證滅的人,用苦集滅道來講就可以通了。但是呢你假如想要把這個愛的根源再破除啊,最少要到達名色這個階段,你必須把這個塵境堵住啊,讓塵境對你來講能夠不生,不起作用,那麼你對于這種愛才能夠不生啊。因爲塵境一産生,那你就種種的好惡啊,會逐漸延伸下來,那麼這個時候能夠不能夠去除塵境對我們的誘惑,這是第二個層次的修行人。通常啊,緣覺或者獨覺,他的功夫要講到這個地方,這個是初級的獨覺。那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很多人修行有這種情況,他已經到達這裏,但是他這種果部分並沒有深入,他已經覺知到,已經覺知。這不是感覺啦,他自己內心,能夠覺知到這個部分。

  那麼要把這個名色給斷除,名色是從哪邊來?就從你的識性,識,産生的,識是因爲你有行,才有識,沒有行不會有識,他已經進入極微細的部分啊。我們剛才解釋的情況,這一個行産生識,跟識因行而産生,我們前面解釋的部分已經講了,這個行又從無明中來,換句話說,你的行,是無意義的行,才叫做無明,無明起作用,你會産生無意義的行。小孩子,肚子餓了就哭,尿布濕了就哭,你把他換好他就不哭。其實他不知道爲什麼,他只是一種物理現象的反射,而這種物理現象的反射就是基本上的無明。那麼追求到名色要消除的人啊,我們可以說啊,他已經比斷愛證滅,功夫要來得深,善根要來得利。

  那麼超過塵境而要再進入識、行的部分啊,那我們要知道,你就要破除無明。在這個地方啊,破除行啊,也有人,要破除無明就很少了。所以破除無明的時候啊,是另外一個階段的行法,到第叁個階段的行法就破除行,讓行不産生。換句話說,身行、心行,全部不起作用。第二個階段是名色,讓六塵境界不要來侵犯我,那就有點跟愛呀斷除外面的塵境一樣,不過,從愛來斷除外面塵境的幹擾啊,會比較著相,從名色上面來斷除外面的幹擾比較重視心理因素。大概我們的區別這兩個層面是這樣。

  那麼破除行的部分,又比破除六塵幹擾的部分來得更微細,這個時候他的重點,是在于心行。心行跟你自己身行的行爲啊,是不是沒有覺知的行爲,你的心念起啊是不是一種受外境影響以後的自然反應,那個自然反應叫做慣性動作,叫反射作用,他會去留意到這裏,因爲這種,這種反射作用啊,是一種生物的本能。狗吠你,另外一只狗一定把它吠回來,那麼你是個人,狗吠你,你的反應就是趕快跑,對不對,狗要是吠你,你又吠它,那就得親吻。你的反射就這樣,狗來吠你,你就走,你就趕快跑,那跑就是一種反射作用,那是一種生物的本能。生物的本能告訴我們說你是無明的,但是一般人沒有覺察到,即使你覺察到,也不可能破除,因爲無明要破除,那就不是一般的狀況。

  這裏面啊第四個階段,也就是破除無明的情形。那破除無明啊,跟對有的存在他有一個連帶關系,這個破除的部分啊,我想今天的時間不夠了,我們明天晚上再來告訴各位說。在運用十二因緣法修行當中啊,他的最高層次啊怎麼樣破除無明,那麼他爲什麼大乘的空宗思想,會運用空來破有,空來破有怎麼除掉無明的,這個部分啊我們就把它保留著,明天晚上再跟各位做進一步的說明,今天只能說概論講到這裏。

  

《十二因緣講記 第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