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根本就不知道今天会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举两个例子,你参考看看。第一个,就经济学,大家读过书你知道,我们翻译过来最早的一本经济学的书,叫什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没有?那时候,严复先生翻译的,叫《原富》,很富有,后来叫做《国富论》,国富论,国家如何富强。那时候那叫什么经济学嘛,现在真是莫名其妙,但是它里面就提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社会的进步。”那是经济学思想的最早源流。你怎么会知道,到现在,经济学会发展出纯数学方程式的,当时一个数学方程式都没有,一个数字都没有,完全都讲那理论,都是很抽象的理论。那么经过马尔萨斯,经过马歇尔,一直到凯恩斯,马歇尔发展出个体经济,凯恩斯发展出总体经济,一直到后来,这种经济学的发展,谁能够肯定,当年亚当斯密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写那本书,也不过才两个世纪而已,进步得这么快,你想象得到吗?
那么他就是在这很广泛的资讯里面,他一直筛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济学才发展出来的。在当初,你跟亚当斯密说,将来,这个国民所得BMP会等于C+I+T+(E-I),你会跟他说这种公式?他会知道啊?他会知道money,money,M等于MY+M2,加什么加什么,这种公式他会懂吗?他不懂的。发展出这个公式,距离他的时间也不过才一百年而已.但是,他是从庞大的资讯里面,去过滤出来的,变成这样的一个思想精华。
我们现在最明显的,电脑也是一样。当年发明电脑,你知道要做什么吗?一部电脑,就像我们这种大楼这么大,比我们这个面积要宽三、五倍,比我们的高度要高出两倍以上,十层楼那么大的。这样一部电脑,它的目的,就是要拿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你有想过啊?现在我们这里面就有几部电脑,你想想看,小朋友都会玩电脑。你怎么想都想不到,当时一部电脑要美金五千万,现在,五百块台币就有了,多少人手上用的是电脑,多少人家里有好几套电脑,微电脑,对不对?连煮饭都用电脑,叫微波炉。你有想过吗?那个时候,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年的时间而已。
这就告诉我们,庞大的资讯,加以组织运用,就可以。现在我们告诉各位,你在修行中,要想建立正确人生观啊,跟要探讨人生究竟的意义是什么,那告诉各位,一个最笨的方法,老老实实地修行。还是一样,要自己下手,自己动手做,把所有的资讯你去过滤,你愿意过滤的人啊,你将可以得到成就,你不愿过滤的人,只要想捡现成的,“师父,怎么开智慧,你讲!我就要开智慧了。”我知道,你很急的要开智慧,那顶多是你买一部电脑回来而已,你不会开智慧的。你必须好好的,从头到尾,用功一番,整个奋斗史啊,人类奋斗史的部分,要在你一个人身上去经验它。你要把现在人生你所遭遇的庞大资料,加以分类、分析、过滤、筛选出你的心灵方程式,然后在这个心灵方程式当中,你才能够去体验去展现你的生命本质,你那个生命最终的精华,会在这个地方兑现,这辈子绝对可以完成!你不用担心。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我自己要去把这些资料,加以收集、分析、归类,这个过程,都属于独觉,独觉的本性,但是没有人指导,你很容易偏差。我们现在就是有这样的福报,你不要再忙修瞎练了,释尊给我们这十二点,十二个阶段,那你怎么样子去下手,为自己做个定位。并不是说,你用你的方法不对,佛法绝对告诉你,生命本能的这种自我训练,是绝对要求你自己来,自己动手做,不是不能用你的方法,但是你的方法一定要符合一个标准。我们常讲,你不要想要用你的方法,就把火车摆到高速公路上去,否则,你越是加足马力,那所发生的灾难一定越严重。对不对?你说我买的是最好的链子,六百五十的,把它摆在铁路电气化上面,那我看你去加足马力好了,你会死得很惨。为什么?因为你方法用错,你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用你的方法去开可以,但是那一个途径,一定要有人指导。
那么,这个十二因缘法,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式,你要把它分成两个阶段,三个阶段,都无所谓,但是你一定要这样经过。我们刚才跟各位讲,凡夫从“有”,然后进入“生”,然后到“老死”,我这样的讲法,跟你传统听人家讲的会不太一样。我告诉各位,这是第一个阶段,凡夫是这样来的,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要避免生死轮回,就从这个地方下手。那你要去找,生死轮回在哪里?它的根源在哪里?不是把这个“生”打死了以后,就不生死轮回了,不是啦,是因为他“有”,他执著,执著在他的意识形态上面,那么,要把意识形态给扣除掉,那么生死轮回才会消灭啊。
那么意识形态是怎么来的,你要弄清楚,你才有办法消灭,对不对?意识形态,从哪里来,就从因为你的执著,不只执著世间万物,执著你那一种:你的认为,这样才对。你会说哦,人生本来就是要孝顺,不孝顺的就不对。那是你执著的,人生是不是要孝顺?孝顺这两个字是中国字,外国词典大概没有。一个外国人啊,他用他的英文或他的外国语文,要表达孝顺这两个字的意义,用他的字眼来表达孝顺这两个字的意义,可能一辈子用不到三次,可能用不到三次。你不能够说,它就是人生的真谛。他在中国,他可以这么说,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人对这个东西他有所执著,知道吗?
我们小时候,读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看现在有几个?那时候我们叫“总统万岁!”我看现在谁万岁了?没有啦,为什么?那已经造成一种意识形态,那个部分,是一种执著,那个执著从哪里来的?你要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执著,才塑造出他的意识形态,有了意识形态才有生老病死,生死轮回。那么执著,要把它破除,意识形态才能破。执著从哪里来?你假如执著的根源不破除掉,执著你根本没有办法破。那么执著的根源就是因为你有喜欢不喜欢,就是爱嘛,对不对,你有喜欢不喜欢,那我必须把喜欢不喜欢给除掉。
所以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动不动就讲“我没有意见。”(台语9:25)左右看左右瞟,“你看看这个东西你觉得怎么样?”“我对这个,我没有意见。我这个人是不执著的。”(台语9:34)你把一个小朋友画的画,跟一个张大千画的画,放在那边,来问他,这两幅画,哪一幅比较好?他说这个不要执着,它就是画,你认识就好,我是没有的。(台语9:52)你不执着,你不分别,假的啦,(台语10:04)为什么?他懂得,佛法中在讲,要把这个爱,喜欢不喜欢,给消灭掉,你才有办法破执著,那么他就会开始迎合这个意识形态。因为他喜欢这种意识形态,即使做不到也要讲到啊,所以他要表现给人家看。那么有这种倾向,这是学佛人的这种情形。我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他跟某一位大师学,那我说,听说你跟某人学得不错,“没有没有(台语10:46)”因为他知道,凡夫有一个特性,都认为自己是很不平凡的。所以呢他就又表现出他不是凡夫,所以他就是很......不是不平凡的人,他是很平凡的人,我就跟他讲说,一个很平凡的人喔他绝对不会说我是很平凡的人,他说,“哪是这样啊?平凡人就是以为他自己很不平凡的。”我说对,你就是不平凡的人,才会说你是平凡的人。他说,“没有啦,我就是平凡的人。”他陷在那语言的僵化里面,他不能自拔了。
这个东西啊,就是表示他爱,他喜欢,那种平凡的角色,可是他做不到,所以他就用语言来表达说,他是属于那一类型的,其实他根本做不到啦!很多出家人或者修行人、在家人,他很喜欢穿上一种呢,叫做什么,——粪扫衣,衣服染成“那个”颜色的,那个人就跟这种人一样。我跟你讲保证一样的,而且他选择的质料啊一定是进口麻纱的、进口丝质的那一种去做的。既然你要穿粪扫衣啊,有种的话你就自己到垃圾桶去捡,捡来洗干净把它缝缝补补拿来穿。可是他不是啊!他一定要去买,买最好的布料是那种颜色的。其实现在要买那种衣服很简单嘛,你穿棉质的,现在有所谓环保色的,染色染到最后剩下的那一桶,哈哈,跟泔水差不多的,然后去染出来的哦,很脏很耐看的那一种,你买那个就好了。那你也不必跟人家争嘛!你说我反正看起来就(tuitui)一个嘛,那这样就可以了,可是他就不是。那就表示说在这一个部分呢,他的爱啊表现得很清楚,这个爱是执着的根源。
那你要破除这个爱啊,还要再找爱的根源在哪里。那么,有很多修行人啊,再往上去啊,因为比较微细啊,他无法起观,所以干脆啊就断除所有的一切爱染。爱染是指喜欢,所以呢,从这个部分呢,断爱证灭,就是阿罗汉的修法,所以从断爱来生灭的人啊他有一个特色,他不太爱喜欢跟人家攀缘,不太喜欢跟人家讲,不管你有钱没钱,因为他怕。这是指真的修行人,他担心啊,被染上去啊,因为你有钱我可能啊会攀缘有钱人,因为你没钱,我可能啊会惹上沽名钓誉。所以呢他两者都不要,好吃不好吃都无所谓,所以他就一直发展出那种生活方式。眼睛眯着,走路看地下,然后看到这里有门,感觉啦,不是看到啦,因为他眼睛眯着嘛,感觉这里有门就在那边“锵”(敲门),看有没有人来布施。站了老半天,就是钟鼓屋,废材料,抬头一看,“哦,(台语)”他就再走了。但是七个门而已哦,他只能找七户人家。所以,(台语)要小心,常常没饭吃。他这个就是啊,他为了断爱,他上面呢不再思考了。那么这个时候,所有可能的污染源,他全部要断,因此啊,他会生活过得一种啊,变成过一种苦修,寡欲,可以说无欲的生活,不是寡欲而已。我们中国人叫寡欲,知足常乐,但他呢,他是不能知足,也不准知足,因为知足就表示还有欲望,他叫无欲,真的是无欲的生活。
这种情况他会有成就,但是他为了抗拒外在环境的诱惑,自己本身啊要守护得很好,因此…
《十二因缘讲记 第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