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六集 (2011年四月)▪P3

  ..續本文上一頁你講你也不聽,你不會做啊,你不會做你聽不懂,怎麼講?但是你會流程的話,那叫簽呈,那個寫出來,這個地方你給我提個意見,那個地方提個意見,你就會綜合起來了。流程很重要。

  做人這種人生態度,所以處事重流程,爲人講態度。講你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還是保守型的?積極進取型的人是看到事情就要做的,保守型的人要仔細地再觀察一下,那都不要緊,你的標杆要立出來。有的是在幫人家解決困難的,有的是給人家出問題的,那是個人的人生態度問題,那都無所謂。你要堅持,你不要兩叁個態度在那邊變來變去,你的人是沒原則的。一個有人格的人他有一定的標准,往那個標准去進行,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懂得爲人處世啊,你的無常就不太起作用,即使你有了變化,人家也會勸你。但是你假如爲人處事有問題的話,你會悶著瞎幹,叁更半夜就失蹤了。所以我每次出來就有幾個人會失蹤,回去了,“誰請假。”我說“請假,去死了,請假。”爲什麼?受不了。他以爲出家修行就是坐在那裏,人家來拜,師父,阿彌陀佛,紅包給你,以爲出家就這麼簡單啊?誰要跟你拜啊?你要積累德行,所以有好多事你要做啊,那做事就出現處事的問題來了。

  而且你要主動,你才會去解決困難;要主動你才會邁向未知;要主動你才會超越,無盡地超越。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假如你這一點沒做好,沒修行。所以這一點爲人處世能夠處理好,基本上你的無常降到最低了。真正無常産生,大概就發生意外啦,那邊泥石流來把廟沖走了,大家一起走,那無常嘛,那就沒有所謂變心的問題。那你要不是的話,基本上都是人事問題,所有産生無常的問題,都是人事的問題。沒有真正說什麼修行修不好離開的,還沒看到。都是師兄弟相處,處不好的問題。

  所以你要留意到,要先化除無常的作用,你想要架構普賢行願力,你才有可能。不管是深心信解也好,或者刻骨銘心的,有的就是要閉關、有的就一直拜忏、有的一直誦經、有的一直禅修,還有的是一直念佛,都可以,沒有說不行,都可以。但是你的生活中與人相處的應對進退處不好的話,無常馬上起作用,無明就起來了,那你就待不住了,那你還修什麼?怎麼修?所以你先把這些東西弄清楚。

  這個經文的本身不難,但是那個關鍵你沒有拿到的話,那你不過念過去而已。這個前提弄好了,什麼叫深心信解?現在的話叫徹底了解。那我們沒辦法徹底了解要怎麼辦,你再怎麼問你也沒辦法徹底了解。那你要怎麼了解啊?他的了解就是那個前提,無盡地超越。我現在了解了,要求證,求證以後要驗證,驗證以後走一段時間,然後再超越,當你會一再、一再地去超越他的時候,你就有可能達到止于至善。只要你在哪裏停下來,那怎麼叫止于至善呢?

  就算你現在已經到絕對的最高度了,那我們還是謙虛,我還要再超越。知道嗎?更何況你才超越幾次而已,所以呢,不要急著說你已經到達終點。我們只能夠說又過一站,你不要說我到達了,沒有,我們還沒到,還要一再地超越。所以你不要命定自己已經到達,那就沒成就了。

  所以這一種徹底了解,或者徹底成就,那個信解,要到達最高點,這個東西他不做這樣解,解釋很簡單是這樣解對了,翻譯一樣,但事實上,在我們來講就是定了一個標准,那個標准是朝這個方向走,就是我永不停止地向前超越,那你就會到達徹底的地步,到達最高點有終極的目標,所以不要把自己設定到達哪裏就好,我們不這樣設定。

  “如對目前”這個意思就很清楚地告訴你,那往後無限遠的地方,就好像在眼前一樣。這個是什麼?叁世共一時,過去、現在、未來,同一時間,這個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告訴各位你要了解的地方。所以佛法在談的部分跟一般人在談的他是有不同的,像這個地方爲什麼用如對目前這種現前知見,爲什麼要用現前?就是把未來向前拉。因爲你已經具備那種無限超越的這種基本條件,所以未來只是遲早的問題,你不要管他,他一定會到。

  那我現在所認知所了解的,那也不過是個過程,我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有第一站,才有第二站,假如你第一站都進不來,哪有第二站?盡管你現在的認知是錯誤,都不怕。爲什麼?因爲會矯正過來。那正確以後我還要再繼續前進,所以對不對有什麼關系?你的態度很重要。

  我這個答案是我現在有的答案,這答案不對,不要緊,我要求證,然後我要驗證,有那個答案以後我還要超越。所以這個答案對與不對不是重點,是我要怎麼求證、我要怎麼驗證、我要怎麼超越的問題。所以當你有了這樣的一個方法,那未來無限遠的目標其實就在眼前。

  未來成就的目標是決定于你現在舉足的第一步,因爲你的方法是對的,現在的這個答案是對跟不對,英雄不怕出身低,就算我錯也不過是比較低一點而已,我開始調整以後就調正了,調正以後還不是正就好了,我還要再超越。這個就是這個法門的殊勝。

  一般人都不是啊,師父這樣講,好啊,念佛我就一直念,一面念一面打瞌睡,那有沒有念?念佛,我喜歡講個故事。我是跟各位講過了,怕沒聽到再講一遍。有個老太太,她從她兒子要考高中還是考大學開始念佛,念到現在她孫子要考大學。你看,孫子要考大學,她叫孫子“准考證拿來。”“你跪著。”現在跟阿彌陀佛講,“你不要講話。”發願文、回向文念一堆,念完以後她一直念阿彌陀佛,念了差不多半個鍾頭,孫子說“阿嫲。”繼續再念,她又念半個鍾頭,他又說“阿嫲。”“不要講話,我在跟阿彌陀佛講。”第叁次他又叫“阿嫲。”“叫你不要講話,聽不懂”?他說“阿嫲,我叫你叁聲你都受不了,你叫阿彌陀佛叫了一個多鍾頭,阿彌陀佛已經回去了!”你說這種念佛有效嗎?

  對于一個老農夫、老工人,心理的安慰寄托有效,因爲他生活單純,念阿彌陀佛、阿門,阿門、阿彌陀佛是一樣,差不多啦,反正對他們來講都一樣,他只是心理的安慰而已,那就好了嗎,他不恐懼人生就過得很美。可是你要跟他講真理,他就頭大了。

  所以我們對這種人通常是不跟他講,“好好念,念阿彌陀佛功德無量,保證上品上升。”他心花怒放,回去就很好睡,又夢到阿彌陀佛。你要是跟他講,“那個阿彌陀佛是畫家畫的,又不是真的阿彌陀佛。”他回去就哭了,“阿彌陀佛你長的什麼樣子啊”?他不會去想嘛,所以你就不要跟他講,不要那麼殘忍,知道嗎。人家念得好好的,就鼓勵他念就好了嘛,那不是做壞事嘛。

  可是你要知道,你不要一味的跟著那個走,這裏頭的生命改造工程,他是很清楚的,你假如當作說一般的老百姓信仰,那我們是怎麼樣,你怎麼樣都對,都好啊,但是你要真的面對這種情況是不一樣。所以這個地方是跟你講清楚,讓你了解。

  那麼這個地方他談這個問題,以這個法界力的存在,已經消除了無常。當然有一些前行要做的工作了,這基本上我們講就五年後了,這個信心能夠建立起來。而在建立這個信心的時候,你在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奇迹,是真正的奇迹。

  很多是假的,那叫做交際話。什麼是交際話?“師父啊,每次開車帶你出來啊,都有停車位。我常常找不到停車位,可是每次帶你,你看位置就在等你。”這個叫交際應酬話,放屁。有的人講“師父啊,我每一次找不到停車位的時候,就念十六洪名,就有位置了。”你講安慰我的,這種話叫潤滑劑了,馬馬虎虎了,反正講好話嘛,也不是講壞話,放屁也很香,無所謂啦。這個不算,跟你講這個不算,這叫生活境界,不是修行境界。

  真正的修行境界是不可能的事,你要求他,他兌現。我在多倫多辦了一次華嚴海會,一個月。每天晚上我講經,倒數第叁天的時候,我跟大家講,我說“我們講一個月了,”那是五月初的時候,跟大家講說“快要結束了,我們這個法會成功與不成功,來驗證一下。跟佛菩薩跟天龍八部講,要是辦得成功有效的話,叁天後我們結束,那一天下大雪。”那是五月初,五月二號結束,我說“我是這樣講的,你們去看看,五月二號下不下雪。”那一天是萬裏無雲,一片青雲都沒有,第二天天氣開始變,第叁天起床一片白茫茫。

  這個大家都不知道,你能講在前面,這個才叫做什麼,才叫修行境界,這才叫奇迹。路邊停車你不要說師父很厲害,那是生活境界,常會碰到的,不算。你要有真正的,那一有這種經驗,你一定有信心。那這個是在幫你架構那個普賢行願力的部分,我們,只要你好好修,這種境界一定會出現。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裏。我們請合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六集 (2011年四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