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去搜集他的資料,每天去敲門。每天都有一個老園丁出來,穿著工作服,“什麼事啊”?“我要找社長。”他說“不在啊。”“回來麻煩你告訴他我來拜訪。”每天給一張名片,好像給了叁盒,叁百張。
他就研究這個董事長平常的嗜好,他喜歡鳥,養鳥。這個原一平每個禮拜六到禮拜天,都到廟裏去住,在那邊拜忏。然後禮拜一到禮拜五每天都去拜訪,每天去敲門,那個老園丁就出來每天跟他拿一張名片,花了差不多,我記不太清楚,應該叁盒了,叁百張就一年了。有一天,他剛把名片拿出來的時候,那個老園丁剛剛接過這個名片,裏面有一只鳥飛出來,“啊,那是什麼鳥。”那老園丁就說“你也認識鳥”?他說“是啊,我認識啊。”他說“那好,”就抓住他的手,“我們裏面坐。”這個就是那個總裁。他們談了一下午,締造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一張保單,到現在沒有人突破。
你可能會以爲,我去研究鳥跟賣保單有什麼關系?這就是他克服困難的辦法。修行人,大修行人,你不要以爲他是個推銷員,菩薩再來!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呀?他剛出社會的時候,他是到那個我們叫當鋪,當鋪知道嗎,去買一件舊的西裝。那個西裝,古代的西裝跟你們現在不一樣,現在西裝都是買那個新的,他是舊的,把它翻過來,西裝不是這裏開口嗎,有個口袋,那其實是假的,那不放東西的。他穿的西裝是口袋在這邊的,他是翻過來做在這邊的,他是買那個穿的。
他是世界最偉大的保險推銷員。他去應征,因爲他很矮,人家看他就不招聘他。你現在去應征賣保險誰都歡迎,不管你長得多醜,日本那時候不歡迎他,他自己去外面垃圾山撿了一張破桌子,就擺在門口,他自己做保險。
人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你要沒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你的一生是災難,你永遠要仰人鼻息,你永遠都在生存邊緣中掙紮。我告訴你,你一定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當你有了解決困難的能力,你生命中,你會産生真正的信心。你不依賴誰,什麼佛菩薩,神明上帝都沒用。你要依賴他,當你要他的時候,你會說我求你,你怎麼不來?我請問你,上帝菩薩怎麼來?他那麼便宜,你隨便打個電話,他服務就到啊?不可能的。那是你自己生命中的信心你要架起來。
當你生命中的信心架起來以後,你要追求什麼,你的生命就有一個足夠的空間出來,我們俗話叫做遊刃有余,你在人生中,你會遊刃有余。當你有余的時候,你就有可能修普賢行願。當你無余,一直在生存邊緣掙紮,普賢行願你沒辦法修,絕對沒辦法修。因爲你無法邁向未知,你無法無盡地超越。你只要具備這個條件,邁向未知、無盡地超越,整個大自然,整個法界虛空界的那個局勢的力量就會繞著你來了。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定位以後,法界中所有的因緣會圍著你轉,普賢乘就起來了,普賢行願就起來了,法界勢力就起來了,因爲他圍著你轉。當你不定位的時候,你將會變成被人家卷進去的一個因素。那你只有好好地靠自己去拼命,那你就要找相對位置了。因爲你是法界因緣洪流裏面的一個因素,你是被人家組合的因素,你不是要組合人家的因素。
你現在是被人家組合進去的,所以你會被踢來踢去,滾來滾去,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一個相對立的,然後把你才能穩住。搞清楚沒,我講這個夠深嗎?我跟你講這一點都不深,這是你的一個觀念問題。多少人都在生存邊緣掙紮,一上班就跟老板計較,“我早上七點就來了,晚上我要早提前一個鍾頭下班。”你就完了,因爲你在生存邊緣掙紮,你才會計較那一個小時。
我跟你講,生命他是有四個階段的,叫生命循環的四階段。從複蘇到繁榮,繁榮到衰退,到蕭條,蕭條以後會再複蘇,他是這樣子。那麼有一條中軸線,你就是在這個地方繞來繞去。所以風水輪流轉,有幾年你會轉到繁榮期去了,有幾年你就會掉到蕭條期去了。
什麼叫蕭條啊?蕭條就是不能做壞事。看別人做壞事都沒事,人家上班,八點上班九點到,然後打哈哈,摸魚啊,到十點了,隨便做兩個,他才做,老板到,“做得很好,做得很好。”你看他這樣摸魚,你也跟著他,八點上班我八點半到,老板“你怎麼天天都遲到”?“我總共只有今天遲到。”“我看你是天天都遲到!”你都不能做壞事,一次就被逮住,這個就是蕭條期的人。我告訴你,在生存邊緣掙紮的人,幾乎都在蕭條期。
你必須放下我執,好好地,乖乖地,潛沈下來,好好地多做一點,積一點陰德,你才有那個空間,遊刃有余的空間出來。那你要怎麼辦?人家八點,我就七點到,天天七點到,不要跟人家計較。爲什麼?填補我過去的業力。你過去就是偷雞摸魚,偷得太多了,現在你開始要還。當你還盡的時候,自然你就繁榮了,這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潛沈下來是從蕭條期進入到複蘇期,你再潛沈,他自然就起來。
我不知道,你當中一定有。我當時在經濟部上班,給同事,有一個同事,他騎一部機車,除了喇叭不會響,其他都響。他到辦公室來,老遠我們就知道他來了,等一下就燒開水了,不用急了。因爲工友,他就開水放下去燒,然後開始掃地。掃完地,開水煮好了,然後就給我們泡茶。我們聽到他的那個摩托聲就知道了。我因爲換了汽車,就把那摩托車送給他,我的至少比他好,除了喇叭響以外,其他都不響,他是除了喇叭不響,其他都響。我就給他,我說“這個好好騎,要過戶給你。”我就過戶給他了,因爲我的名字怕出事,就過戶給他了。叁天以後,他說遲到了,我說“車子給你,怎麼又遲到了”?“丟掉了。”我說“你是怎麼搞的”?因爲我的車子給他,他的就當廢品賣了嘛,結果我給他車子,他丟掉了,我說“我騎那麼久不會丟,給你騎叁天就丟了。”他就沒福報。知道嗎?
還有一個也是工友。我們有跟會,他也跟會,他跟跟到最後,他就把錢統統收回來。平常每個月只繳八百,有時候七百,有時候六百,繳到最後他統統收一千塊去,收回家就有錢,我們就笑他說“哎,發財了。”“嗯嗯。”很高興回去。那一天回去了,一個禮拜沒看到,來了,我們說“你怎麼啦”?“那天回去我太太就住院了。”我說“那怎麼啦”?“現在那些錢都花光了。”我說“那你就正常了。”我告訴你,福報不夠的人,即使存了一些錢,討債鬼就來了,你留不住。太太把錢花完了,兩個都很健康可以再上班了。這個就是福報不足的現象。
那你要怎麼辦?你只有潛沈,沈靜下來,好好地積累德行,積累陰德。那你的生命空間才會擴大。有了這個生命空間以後,你修行就可以乘法界力修。所以你要真的沒有福德善根,你要修這個法是沒辦法修的。
而我告訴各位,不是你不能修,你要懂得這一個要領。你不要一修就想,“師父我這樣對不對”?你一直問對不對幹嘛?你先好好修嘛,你有轉變師父看得到,叫你改變行法你就改變行法,沒跟你講你就修。“師父,我念佛念二十年了,要怎麼辦”?繼續念啊,怎麼辦?“有沒有好一點的,高明的法”?你這個想法你就出問題。你爲什麼念二十年還想要高明,你的法不高明嗎?可見你弄錯了。這個你就不能夠産生你的那種生命空間出來。
那在技術面上,你就要運用剛才講的,帶著疑情,摸索去解決困難。所以解決困難是修行者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因爲你會解決困難,所以你會邁向未知,你會超越,無盡地超越,這個就是法門。你不解決困難,“師父,我念佛念那麼久了,怎麼都不給我看一看”?你要看什麼?你眼睛睜開不都看到嗎?“沒有佛來給我看嗎”?看你是做夢。
不是啦,不是要看什麼。那些基督教很多電影我們都看了,他看到什麼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稣來,看到那個上帝在那個屋頂上,所以他産生很大的信心,有很多,那又怎麼樣?他只是給你信心而已,他能不能解脫?還不能啊。雖然後來是盡其一輩子的努力,他還是煩惱。雖然對上帝有信心了,可是他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在告訴各位的是,所有的行者,不排除其他宗教,他們有在解決困難,基本上都是行者。這個行者大概是小乘、中乘的部分,他們當然也在普度衆生。譬如我們看到一個基督教,一個神父牧師在那個中南美的一個小島上,麻風病患,他在那邊處理,到最後他也得麻風病死了。他也是爲衆生服務,但基本上這些都是小乘。爲什麼,他是在做,他有沒有解決困難啊?有啊,他只解決一次的心理障礙而已。他是有成就沒有解脫。
我們是要無盡地超越,你要注意啊,無盡地超越。困難解決了還要繼續再超越,再解決新的困難,無盡地超越,所以這是技術面。技術面上面他有一個工程面,解決困難以後再超越、再超越,邁向未知再超越,這是工程面。所以這兩個合並起來,你才能夠行法界力的普賢行願,不然你不可能。
現在在講的都是個人主義的修行方法,他個人是做得很好。我們沒有說他做不好,他做得很好,個人的部分,他的道德,他的意志,他的博愛,這些是都可以肯定的。但是從佛教的標准,或者華嚴的標准來講,那就不是只有這樣了。不是人做好就好了,人做好就好,叫做界內解脫,叁界之內的解脫,你沒有出叁界。我們要講的解脫是界外解脫,你要出離叁界去,不再輪回了,這個部分。
所以你要留意到,《普賢行願品》所講的重點,就是普賢行願力,所以他這個地方講這個行法,普賢行願力是什麼,我們要特別跟各位提一下。
好吧,我們休息一下。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五集 (2011年四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