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八集 (2011年元月)▪P3

  ..續本文上一頁到這個地方我們簡單地講,我爲什麼跟各位講說,他主要我們這普賢行願的行法,主要是修前面叁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那麼這個地方,我說是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遇到挫折。不是說你這樣修普賢行願力是那麼殊勝,你就都不會有挫折,那是不可能的。因爲你在現象界,現象界就會有問題。

  好,當你發生挫折的時候。也就業相現前的時候,你就要108拜,108拜就是忏悔,就把這個忏悔的經文帶進去,你就緣念。108拜可能這裏頭緣念一兩次。不見得會很多。那個不要緊。因爲這叫本體界的一種忏悔。

  爲什麼我會這樣講?是因爲他經文的格式跟前面叁個完全不一樣。經文的語言模式不一樣。所以,他在行法的定義上就會有差別。

  那你說誰講過?誰也沒講過,我現在跟你講的是用新時代的語言跟你講,我不是只是那個詞彙用新的名詞,我包括這整個理論,都用現代的理論跟你講。

  因爲我們這一代是剛好是卡在舊文化,就是古典華嚴思想跟新古典華思想的轉折,在這個情況。這個在一期,我們這個時候的佛教思想,我叫第四期佛教思想,第一期佛教思想,佛陀時代我們不講叫阿含時代的佛教思想是第一期,大乘時代的佛教思想是第二期,密教佛教思想是第叁期,那麼從宋朝以後就中斷了,將近一千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現在再重新來恢複進入第四期。

  那這第四期,沒有前面的曆史包袱,我們要重新來過。所以,我們就需要有新時代的這些理論跟工具來運用,我們剛好是在這個轉折點上。我只是在這個地方跟各位提醒這樣一個要領。所以我用的詞彙,其實你認爲有更好的也可以用,不一定我講的,我只是借用現有的。像本體論。你有更好的也可以。所以,我講本體論的時候,一定要形而上形而下都講,一定要道生一一生二,還是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這個都要講。爲什麼他只是附帶地給你講出來。我在這裏,沒有說我的思想定在哪一位,我只是告訴你華嚴思想裏有這個東西。那麼這個本體論到現象論之間的轉化,思想結構將來要怎麼成形,那是我們以後子孫的事。以後子孫的事。這是我跟各位提的。

  那麼這一段經文主要講的是這個部分。其實他主要還是一個總結,行法的一個總結。

  那下面就等于像我們講的室內裝潢,這個房子骨架都蓋好了,再來你要進來住的時候那室內要裝潢,那已經是小事了,但是也不能沒有,但是有的可以很簡單,有的可能很豪華。所以,你要怎麼拿捏是個人的性格問題。有的可能做西式的,有的就做中式的,甚至于做唐式的這種裝潢風格,那都無所謂。這個後面已經是次要的。

  跟各位談的是普賢行願這個行法,他通通是以法界爲主。所以,你在修的時候就不可能心量小,心量小不可能進去。

  因爲這前面叁個來講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你的基礎在盡虛空遍法界上。那你現在有可能是說“我做不到”,但是你一定要朝這個方向走。這只是含金量高低的問題。你一定要朝這個方向走。因爲這是你的因緣,最殊勝的地方,下輩子能不能再遇到那還不知道,所以這個部分大家這樣來進行。

  好,那下面這五、六、七,隨喜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講的是隨喜。那這裏有提到頭目手足都可以布施,那我可希望各位不要去布施頭目手足,這個完全禁止。現在法律所不行。

  你在廟裏頭把手指剁下來,我當九指頭陀,在佛教是很正常的。你現在在哪個廟這樣剁,哪個廟的方丈就是重傷害。他怎麼讓你這樣做呢?對不對?所以一定要留意到這個不行。那種狂熱我們不喜歡。在什麼狀況之下可以?比如災難期時,你爲了救度衆生你不逃,而去把那個災難給消除,不一定成功,可能就失敗了,就這樣陣亡了,那這個可以。這個叫勇氣。所以說爲了衆生而犧牲。你自己莫名其妙在佛前剁一個手指。這叫什麼?因爲衆生是那個事件發生,需要有人去。那你這個時候本著代衆生受苦沖進去,去把他完成,那這個就對了,這個叫頭目手足,一切難行苦行,都可以布施,會不會痛苦?絕對痛苦,但是你還堅持到底,忍辱波羅蜜你完成了,對不對?這個是指在這種情況中。不是你自己來的,自己想一想,那個不算。哦,這個隨喜功德你要懂得。不要從經文你看著就照著做。經文沒有叫你這樣做,那只是說過去他們有這樣。但是現在你不能。

  “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同樣的,這些難行苦行是爲了這四個:“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對不對,你要爲這個來進行的才對呀。所以“所有善根,我皆隨喜。”所有善根。過去諸佛的這些“所有善根,我皆隨喜。”那你沒有這四個目標,自己來弄一個,那叫愚蠢,那你還會掉入不好的因果裏頭。

  好,“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旨隨喜。”這個地方是講六趣四生、一般凡夫。“十方叁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這個是聖人。這個“聲聞、辟支佛、有學、無學。”有學是叁果以下,無學是四果,四果位的阿羅漢。這“一切功德我皆隨喜”,也沒有叫你不要修,隨喜就好。那麼,你要追求的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這個地方隨喜,結善緣。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前面講到有學無學。那這裏講菩薩。這個經文前面第一個講佛,然後,第二個講到六趣四生,從最低開始。然後講四聖,就是聲聞、辟支佛、有學、無學;然後再達到菩薩,這個菩薩是菩薩摩诃薩。

  這個也是他的一個語言模式。經文的語言模式:先列大的,然後再小的,小的就從下面開始,這個邏輯都很清晰,他不會亂。我們在寫的時候就會亂,所以他先大的標杆列出來。佛的功德我隨喜,那其他的,我從衆生開始講,我也隨喜。只要善的我都隨喜。所以善根,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那你要留意到,不要說那是衆生我不管。沒有,那這你看看,這一個普賢行願法門是多麼的圓融,多麼的透徹,這個是各位你必須要留意的。

  好。這個語言模式講到的,他這個標的很直接地講,就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如來,從初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這等等的。先談這個部分。所以,他的語言模式跟前面的也都不一樣。然後就講隨喜,那麼隨喜爲什麼列在這個地方的第一個呢?其實他告訴我們的是,下面也都是隨喜,“請佛住世、請轉*輪”都是隨喜。

  好。下面提到這個“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六個“複次善男子,言請轉法錀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錀。”這個幾乎是只有第一句。接著就是最後一句。

  那麼這個地方他主要是講那境界要廣,“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那一一刹中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你要看到他這個一直平方下去,一直擴大一直擴大的這種狀況。那麼這裏頭,發生一個問題就是,這麼多的佛,你遇得到嗎?那問題就在這裏,你在這個世界根本遇不到其他世界的佛對不對?那他有這麼多佛。對你來講也沒用。因爲你這個世間,沒用。

  所以在這裏他有一個修行上的兩個轉折,你必須要轉。第一個:十方一切佛,他會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你說“在哪裏?那佛是不是都頭上要一顆一顆的?”那就意識形態了。佛不是頭上一顆一顆的。佛就在生活中,跟我們在一起。

  你隨時就這樣想:你周遭的人都是佛菩薩。你不要想著他討厭,你怎麼從你周遭的人去找到他有可愛之處,你找到你就遇到佛,因爲這是含金量的問題。

  你現在還沒辦法真正見到佛,但一分有一分的功德,兩分有兩的功德。就跟各位講說,你只要能走上來,你在正確的生命領域裏,那就已經有你的位置了。你要不走上來,你在正確的生命領域裏,是沒有你的位置。重點是在這個地方。

  你不要怕說這麼多,我只要遇到一個就好。其實也可以遇到很多,但是你不會,因爲你一直覺得周遭的人都沒有那個頭尖尖的,無見頂相,那你就會找不到。事實上是有,你要能夠在現實生活裏看到這些可愛的人,這是一個,你第一個轉折你要轉。第二個,因爲你在現實的生活裏所遇到的都是色身跟心理的問題,沒有靈性的問題,你一定要在靈性上面找到一個落腳處。

  就像剛才跟各位舉的那些例子,看起來好像是笑話。不管是媳婦、婆婆,這些都是讓你去體驗生命存在的那種質感,你要慢慢去體驗到這些。有的人就是這樣表現的,當然現在不可能再有這些了。可是,也難免會在我們身上再發生了。那就是“你要如何重新來過”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希望各位在這兩轉折當中,能夠提升自己身、心、靈。在靈性上自己怎麼提升,至于靈性是什麼,那你要帶著疑情去摸索。這是靈性嗎?因爲疑情要很多疑情,你帶著他。你不一去突破他,有一天,那你就會像那個連環炮一樣,他就一直蹦出來,就會有這種情況。這些疑情你帶著,他會有很大的好處,這是我提供給各位的這個法門的這個行法。他主要是那兩個轉折。

  好,“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錀。“這個都是前面講的。我就不再講了。“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錀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勸請諸佛轉正*輪,這個需要很好的這個因緣。因緣沒有你想要請、想要轉,也不可能。所以,我們說隨喜功德,那麼大家在這裏認真的同時,遲早都會遇到,不用擔心!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裏。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八集 (2011年元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