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 第九集
海雲繼夢和上
很高興大家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天,聽經是需要福報的,有因緣不見得有福報,有時候來聽還不見得因緣具足,不見得福報夠,有的一來就開始睡覺,有這個因緣你就別擔心,但是能夠堅持下來,這個是真的很需要。那各位能夠在這一會裏頭應該培養一些願,因爲我們講的十大願,這是一個行法,他行法怎麼行?在我們講的當中,你自己要祈個願,要怎麼祈願。
昨天跟各位講到請轉*輪,那麼今天要從“請佛住世”開始講起。“請佛住世”從文字上看大家都知道,佛要死了,就叫他不要死,有沒有可能,反正他要死我也沒辦法,我就叫他不要死,他就要死了。不是,不是這個意思,那應該怎麼樣?我們看看經文,這大家都很清楚。
“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于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我們先看這一段,這裏請佛住世,包括所有,當然第一標示就是十方叁世一切佛;其次就是在這個現實社會上面,有很多,你記得只要對于衆生的靈性有所幫助跟增長的,那都是善知識,你都應該祈請他轉*輪,祈請他住世。
你要記得,祈請轉*輪,祈請他住世,那他的唯一工作就是,你要給他舞臺,他需要舞臺,因爲一個修行人他真的在照顧靈性的時候,他不但靈性要成長,他要照顧衆生的靈性,他假如要去搞那個平臺,他會被世間的是是非非卷進去。
這個也是我爲什麼我不積極的去參與組織發展的原因,因爲只要涉及組織發展,他是紅塵中的事,他就一定有是非,那是非從哪裏來,從派系來,一有意見,兩派出來了,叁派出來,那你站在哪一邊?你站一邊,另一邊就死了。所以我這個通常我就不參與。你們自己去談,那衆生的福德因緣在哪裏,你就往哪邊轉,我只是跟著轉,因爲是大家在請佛住世,是大家在請轉*輪,不是某個人。所以我們不特別設定我跟某人的關系好,不是。
我在世界各地弘法都是人家請的,請的去,這些人也真有意思哦,師父來一切我負責,第一次一切他負責,大概機票往返都沒問題。第二次就沒了,可是很多人邀請,再去的時候就一切沒人負責,這個就很麻煩了,第叁次呢,你不能夠說你們上次沒供養我,這次不去啊,你還是硬著頭皮要去啊。
那我們臺灣的還好,還有一點福報,支撐我在世界各地的這種弘法工作,這個沒辦法,你必須有專人處理,我沒辦法處理,我要出門之前,先問問看,美金還剩下多少,夠不夠買機票,那就沒完了,不要玩了,所以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我相信我這一點做的很好,所以我要出去我就說“我要出去,給我買票”,這就不一樣了,有時候人家說:師父好大條哦,什麼買票,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府庫有沒有。我說:“你不要擔心,你管財政的,沒錢跟菩薩講,你叫菩薩傷心,不要你自己傷腦筋。”你要知道,這是一個真正的,你想要請轉*輪就是這個樣子,你想要請佛住世就是這個樣子。
因爲一個真正照顧慧命,慧命嘛,我們叫慧命,現在的話就叫靈性,照顧靈性的人他是不能夠躺在紅塵中的事裏頭,紅塵中他有各種是非,名利等等,那你一躺進去那你就沒完沒了,你要留意到啊。尤其社會越複雜這種東西就越麻煩。所以你想要請轉*輪,你就懂得那種請佛住世,要懂得請佛住世是哪些。
佛以外,他下面還有“菩薩、聲聞、緣覺乃至有學無學一切諸善知識,”這個已經告訴我們,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他已經很廣泛的跟我們講了,而這些善知識你記得,只要他會照顧靈性爲主的人啊,我很簡單的給你一個定義,都是十方叁世一切佛來示現的。他不會告訴你,我有多大的成就,絕不會講,要講他有成就的,絕對是宗教野心家。
因爲一個有成就的人他是佛果位,隱著佛果位讓人家不知道,那麼要來教化衆生,他怎麼又會來講告訴人家他有什麼成就呢?所以基本上他是不可能告訴你有沒有成就,頂多是告訴你行法是怎麼修的,而且你會發現到,按照他的行法去修你會直達目的,只要是這一種照顧靈性的人,他會有這種本事,也就是這樣,所以你才要請佛住世啊,你要請的是什麼?行法!修行的這個部分,不是知識,要論知識的話,現在大藏經那麼多了,你買一套回去就好了,不是大藏經往生、也不是大藏經成佛,是用功的人成佛,那你怎麼用功,那必須有善知識的指導,關鍵是在這地方。
所以你想請佛住世,其實也簡單,那你有能力,有有能力的做法,沒能力你可以隨喜功德,前面講“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這個都是隨喜的。那每一個人的本質條件不同,每一個人不同,你所能做的奉獻也不同,你不要去比較,你只要稱贊如來就好了。
有人發心,我們到這裏來講經,就有人發心啦,不然你說我從臺灣子彈打到這裏來,早就冷冰冰了,怎麼講經啊,到哪裏去講?就是有人發心,說有這麼一個地方,他說會不會太小?我說沒關系,這個隨著時空的轉移,他會自我調整,適當的人員,該來的都會來,你不用擔心,我們講經也不求名聞利養,也不求大收入,那你就這樣辦就好,有緣的衆生都會來,就是這個樣子,那你只要請轉*輪,只要請佛住世就好了,這兩個其實是一樣的,你請佛到你這裏來,請他來就是轉*輪,佛不是光坐在桌子給人家白拜的,那不是佛,那是佛像,他只是一種象征,而真正的是你要讓他轉*輪,開導衆生靈性的成長,重點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這個地方給各位了解這叁個部分,這叁個部分是把前面修法,四個修法,其實是叁個,第四個是最緊急的“忏悔業障”,因爲你的業相會常常現前,那麼就忏悔業障。
其實經文裏頭有一個字你要留意,他叫“忏除業障”,不是忏悔,是忏除業障。你按照這個法來修,業障就能除掉。你會覺得“真的嗎?”就算我騙你,叁年就好,你真的這樣做,你的業海就會消失,業海就會消失,你只要有挫折有困難,就叫做業相現前,每一個業相108拜,每一個業相108拜。
你會覺得,那叁年後無效呢?那就算給我騙一次吧,對不對?不會的,你假若願意的話,一天拜它1080次都可以,只是你的業海要填滿的更快,原來要叁年,現在一年就夠了。你講業海無量無邊啊,是因爲你不懂得忏除業障,你懂得忏除業障,業海很快就填平,當然你要繼續造業那就另當別論,他是不會的。就按照我們前面講的兩個原則,一個必備條件,一個充分條件,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不要再做,那這樣去忏除業障,那就會有很大的成就。
那麼後面這叁個,是填補前面可能有疏忽的地方,你注意看看。 “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都是你在跟人家相應的同時,你能夠看到這是一個善知識,要請他來這裏住世,或者轉*輪,那還要有相當的因緣跟福報,否則你還不見得遇得到,可是當有人請來的時候,你來參與來聽經來發心,這個都屬于請佛住世請轉*輪的部分,你知道嗎?
所以你不要以爲說,我只要來聽就好,聽的蠻高興的,收獲很大,那你只不過是一個比較有福報的羅漢而已,你稱不上是菩薩,稱不上。因爲羅漢的産生是這樣,因爲他無法跟人家分享。來,那你就是聽,聽了有那適當的因緣,你可以發心你就發心,不要以爲說他們幾個都已經把位置占了,我還來做什麼,你自己找位置,你還有很多事要做!華藏工程要做!那你怎麼樣當一個華藏工程班的一個小班長,如何把華藏工程做得很好,這個都是,都可以做,不是不能做,有太多的工作可以增長你的菩提心。那麼這叁個就是指補充哪些,你可能沒有留意到的,所以我們叫做充實,讓他圓滿。
下面叁個是擴大,在這個擴大之前,我要跟各位談一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曆史觀。我們佛教徒在談佛法的時候,常常忽略一個問題,就是十方跟叁世,雖然口口聲聲都講十方叁世一切佛,可是你對十方跟叁世一點概念都沒有,十方講的就是地理跟空間問題,你有概念嗎?沒有。
叁世是講曆史觀,對于過去現在未來的這種曆史觀,你有嗎?所以你都不知道!學佛的人,尤其學華嚴的人,要有世界觀,要有曆史觀,而這個正好是佛教徒所最欠缺的,而華嚴經裏一再提到這個問題。
我要跟各位談,這一品經,這一卷經文,在七世紀以前,並沒有出現,沒有,不存在,是八世紀才誕生,我們是在八世紀的時候翻譯的,因爲在六、七世紀的時候翻譯八十華嚴還沒有這一卷經文,還沒有。
這裏頭牽涉到了一個世界觀的問題,這一個五十叁參,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是來自于南印度的思想還是北印度的思想,我們大概沒有人去留意,只說他是印度的。那我告訴你真正形成是在西域形成,不是在印度形成,這是你應該要有的一個世界觀。
因爲這個思想是從中亞細亞的森林草原或者是綠洲那邊形成的,因爲這個地方的民族他有一個特色,從曆史上來講,沒有統一的文化,也沒有統一的政治,統一的語言,沒有,沒有統一的文化,那這裏頭在這種前提之下,這塊區域到底是什麼狀況呢?五大文明古國,它在這個時候,在古代,哪一個文明古國興盛,那麼其他地區的人就向這個地區跑過來,知道嗎?古代中國興盛的時候,那通通往中國這邊走過來,當印度興盛的時候,通通往印度走,所以當中國亂的時候,他們就往西方跑,當中國興盛的時候,他們就往東方跑。那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波斯文化也發生同樣的情況,那你要知道,這個地方,正好可以彙聚五大古文明的思想精華,就是這樣的一個前提,你一定要弄清楚。
那麼後來到八世紀的時候,南天竺,兀突國,就是南方的印度,有個兀突國國王進貢了,用羊皮,羊皮紙寫的這個四十卷經文給德宗皇帝,唐朝德宗皇帝,德宗皇帝就請般若叁藏翻譯,清涼國師也在場,把這個…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九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