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九集 (2011年元月)▪P2

  ..續本文上一頁翻譯下來,那多了這一卷,是前面沒有的。那我們現在來看的話,怎麼多出這一卷?在清涼國師來講啊,他叫做重釋普音,就把華嚴經前面的部分啊重新run一遍,因爲這是多余的嘛。在原來的八十卷沒有這一卷,現在把這一卷加到八十華嚴裏面就變成八十一卷,所以他等于重新開示普音的部分。

  這個講呢,這個命題對與不對,好或不好,不是現在我們要談論的,但我要告訴各位的是,這個地方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原來華嚴經他有叁個循環,就是第一番遍明六位行法的因果,遍明六位行法的因果,就是從第二會到第六會第七會,第八會是第二番遍明六位行法的因果,第九會入法界品是第叁次遍明六位行法的因果。他講了叁次,那麼第一次講的,是第一次講的,是理事無礙。第二次講的,就是離世間品講的是理無礙,第叁次講善財童子是以事爲代表,是事事無礙,從事相上直接來講的。

  那麼按照善財童子所示的行法,都是法身大士的行法,那一般人,你做的到嗎?這就是問題了,那你假如做不到,那這經文不就全完了嗎,因此啊,當時有心的這些大德們,應該看到這個部分,他入甚深叁摩地,也就是入華嚴海印叁昧,然後去把這一段經文給補充起來,這個華嚴海印叁昧,到底是什麼長相,你們知道嗎?你不知道,我講一下,跟各位分享一下。

  你入了叁昧以後,不管多久以前的,這個世間的,多久以前的,全部現前,這個世間的,不管多久以後的,全部現前,就在那一刹中,這是你大腦想象不到的。華嚴海印叁昧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所有入這個華嚴海印叁昧的大德,他們所證得的成果,那你全部可以copy過來,過去所證得的這種成就,他全部拷貝過來;同樣的,未來還有誰要進這叁昧,那一種境界,他也可以把它拷貝過來,知道嗎?那這個就是龍樹菩薩所講的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橫本華嚴,上本華嚴、普眼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這個就是華嚴海印叁昧的一個特色。

  那麼在印度,要入海印叁昧的人當然很多了,只是他們因爲很多都在森林裏修行,通常你遇不到,所以他們有了成就以後會做記錄,記下來。所以把當時《六十華嚴》所擁有的十九卷<入法界品>跟《八十華嚴》裏所擁有的二十一卷華嚴,他把他擴充到四十卷華嚴,後面多了這一卷。

  這一卷是要做什麼?因爲他是在事法界裏頭,他不是在理事無礙法界裏頭,也不是在理法界裏頭,他是在事事無礙法界裏頭,那用事來跟你講就可以了,就簡單了,他沒有辦法用理講。所以他用普賢菩薩告善財童子言,說什麼,說事修的部分,也就是講現象界的修行法,而不是講本體論的修行法。這就很清楚了。爲什麼會有這一卷出來,因爲這些大德發現:光講本體論的修行法不行,衆生有困難,那現象界要怎麼修行?他弄出了這麼一卷經文給這個時代的衆生作爲一種方便跟接引的契機,他重點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對華嚴經要徹底的了解,他必須具備有這種世界觀跟曆史觀,假若沒有的話,你根本沒有辦法。古代是沒有辦法展開這個部分。

  在古代,他又沒出國他怎麼知道南天竺在哪裏,天竺國在哪裏?他只知道他分有五個,所有叫五天竺。那五天竺長什麼樣子,你不知道啊!我去我們師父那裏,他講這個牛奶是最好的黃金牛奶。我自己就在想,不是特侖蘇最好嗎?在北緯四十度的地方不是這個最佳乳都嗎?但是呢,它有全世界最好的牛奶。而且那牛奶擠出來就可以喝。我們是嚇得要死,他說好,那就注意煮一煮給你喝。喝牛奶,爲什麼那麼好喝,你沒去你不知道,這是什麼?你要去才知道。

  玄焋大師在那邊呆了十幾年,他當然很清楚了,那我們呢,連去都沒去,古代很多大德都沒出過國門的,他怎麼樣知道那邊的思想是怎麼形成的呢?所以我們要帶有一點彈性,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只是聽說而已,講給你聽的人沒錯,你聽的人會歪一邊。

  我就是在那邊喝那黃金牛奶就想,奇怪,因爲臺灣就沒話說了,那來到這裏就講,特侖蘇是最好的牛奶,也確實,我牛奶不喝,只喝特侖蘇。就這麼簡單,诶,那裏竟然還有更好的,他不在北緯四十度的地方,那你怎麼講?所以有時候不能一句話就以偏概全,不行的,他有很多特殊狀況。

  而印度這個地方確實跟中國一樣,臥龍藏虎,中國這民族人家要消滅沒辦法消滅,可以打敗它但不能消滅他。因爲這個中國什麼奇人,奇人異士多的是,什麼時候哪裏要出現什麼奇,什麼聖人或者是什麼江洋大盜啊,中國是很多了,因爲怪人嘛。印度也一樣,因爲印度人是重視修行的,可是他修到外道去修到偏了,那就魔王出來了,中國沒有魔王,中國只是江洋大盜而已。

  這個是你應該要具備有的一個,生命應有的一個認知。這是跟各位講說:爲什麼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你不能夠自己以爲“我只要認真修,只要禅修,這樣我就可以證阿羅漢然後可以成佛,”這個叫什麼?門都沒,門都摸不到了,你還想要登堂入室啊?不可能。

  因爲在修行當中你要把“所”弄清楚,把“能”的修行態度給架構好。修行技術才有用。現在受西方教育的人啊,只以爲有了修行技術就可以了,不能成就,沒有辦法成就的,修行技術我們公開都可以,你就是不會成就。要修禅觀,可以啊,本來這法就是要傳給大家的,不是不傳給你,你別急,因爲我們沒有共同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你一進去就會迷路,你會自以爲是,一廂情願。

  我們現在很多同修我們在做各種測試,因爲我們在進行一個量化工程,你的呼吸有什麼變化,心跳有什麼變化,脈搏有什麼變化,告訴你“騙不了了”,那個邪魔外道可以說“我開悟了”哪裏開悟啊?你憑什麼開悟啊?現在科學的數據一放,看你怎麼開悟?因爲現代我們受過現代的這種文明的洗禮,我們知道現代人他所要的證據,是什麼。你怎麼樣降服人家,說你有開悟,你要拿出證據來,你不能夠說我師父說我開悟,師父說你開悟,那別人不說你怎麼辦?這個就是問題,而我們有客觀的依據。

  這是提供給各位你在修學過程裏不要急著要成就。何嘗不想說弟子們大家都開悟,對不對,你看這個師父好像搭雲霄車一樣,你看這些弟子們都有成就了。他多有名啊,這有可能嗎?不可能的,因爲衆生根器不同,他本來在調教的過程裏就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你不用急,做你腳底下該做的功夫把他做好,因緣一到,你就上去了,修行態度一定要具備,好吧,這個部分我想就簡單的跟各位補充到這裏。

  那麼現在要跟各位談的是常隨佛學,“複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你看它這經文,就只先這個“所”指了這個世界,娑婆世界的毗如遮那如來,這裏頭其實有很大的疑惑在。

  娑婆世界應該要講的是化身佛,釋迦牟尼佛,但是它怎麼講毗如遮那如來呢?這個跟你想象的是不一樣的,因爲華嚴經的立場是以清淨法身爲主,那麼來的娑婆世界,當然就講娑婆世界,毗盧遮那佛在十方一切佛國土所示現的化身佛,是都不一樣的。釋迦牟尼佛在這裏,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是化身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了,你不是直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影響,而是受到釋迦牟尼佛的法所影響,所以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來講,他叫報身佛,不叫化身佛。

  化身佛就是他會出現,而他不會出現呐,你不要說我昨天晚上做夢夢到,你夢到的是中國的這個釋迦牟尼還是印度的釋迦牟尼?你恐怕沒辦法求證,那你怎麼說他是呢?假如你夢到了一個很像佛的人也可以,那重點是他給你開示什麼?你得了什麼利益?這個才是重點!那要不然的話,那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個不准確。

  這個地方以他來講的話是從法身的立場來看,法身涵蓋的世界是相當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叫做整個宇宙。“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這個地方跟各位講,初發心精進不退,這是一個檢驗的標准,你現在真的開始學佛嗎?你有沒有發菩提心而精進不退呢?這很重要。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這個大家都會念,照抄也沒有問題,但是關鍵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精進不退,這裏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你一定要走入這個象限裏頭,發菩提心的象限,你一定要有這個心理准備,也就我現在開始用白話來講,要以求道爲第一要素,求道,成道爲第一要件。人生當中最重要就是求道。那不是說你就放棄世間法,這是不對的,你要怎麼樣圓融到你求道的地方,它有一段前行,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你要去調整你的家,調整你的社會地位,調整你的生活形態,調整你的生活觀念,原來你都在這個世間嘛,對不對,要跟人家競爭,現在要能不競爭,甚至于要讓給人家,能嗎?

  我說我在經濟部的時候,有幾次機會啊,要升官,我說我不要。“大家都在爭你怎麼不要?”我說:大家都在爭我也爭啊,在增加你的煩惱,爲了減輕你的煩惱,我就放棄,他當然很高興了,不過這是很好的機會。我當時,假若要接著這幾個機會啊,到我離開的時候,最少是現在的我們國家的叫“旅遊局長”,臺灣叫觀光局,要我去啊。我不去,因爲我是要出家,所以升官的機會讓給人家,裏面有機會要升等,我也說不用了,我說升等幹脆給別人了,因爲他們需要升等,加分嘛,而我一個人,我反正要當和尚啊,升等不升等沒關系,就這樣啊。

  我的工作照做,我真正做,因爲後叁年我是,因爲癌症末期開刀,所以我就不再領執事了,我想也不必如此辛苦,所以前面七年,七年有叁年是優等,四年是甲等,我的工作可以讓大家都看得到,不是學佛人就消極的,不是,那個官位可以不要,升等可以不要,因爲你的人生是這麼走向的。我爲什麼要等十年,就調理這些生活中的事,然後也讓我的親戚朋友了解到,我就是要走這條路,他們要反對,剛開始反對,反對了十年也已經沒力量再反對了。那你不辯駁是最好的證明嘛。

  你現在就不是,天天…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九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