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多,那麼你要怎麼平等對待?這個是很麻煩的事。
因爲層次越差的人,他越想衆生平等,跟層次高的人一樣平等,你要留意到,這個叫做劣上慢心。你沒那個能力,你一直要跟人家在一起,這個修行不可能成就,因爲在講什麼你根本不懂!
所以我們在講說,經師、禅師是不同的,不識字、程度低的直接參禅,可以,但是他有一個基礎在,你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同樣的,你是知識分子要參禅也可以,但是知識分子要具備的條件,跟非知識分子要具備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你要留意到。
不是大家都一樣,因爲你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不一樣,知識分子他有邏輯思考。你沒讀書,你怎麼邏輯思考?所以你要留意到這裏面是有不同,所以我們在做指導的時候,是不一樣。
那你要知道有些地方你是觸碰不得的。假如自己沒有這種認知,什麼都要跟人家平等,那你就完了,平等不是你講的現象界,現象界絕不可能平等!爲什麼有人八十公斤,有人四十公斤,你怎麼平等?同樣一碗飯吃下去,長出來的肉就不一樣了,你說怎麼平等?所以平等是指本體界是平等的。現象界絕不平等。男生女生怎麼會平等?男生頭發有幾個留長的,我看女生頭發沒幾個留短的。這本身就不一樣,它有區別的。你說這樣對女生不公平,我跟你講,女生穿褲子人家不覺得怎樣,男生穿裙子你一定會變笑話,這個對于男生才不平等。所以你要說什麼不平等,不是你所講的,好吧,這是第一個部分。
第二個部分我們再看“恒順衆生”。前面這個語言模式“常隨佛學”他是舉一個佛爲例子,然後擴大所有的佛。你要常隨佛學。
你要知道,一個佛是一個摩尼珠,那我告訴你,你在其他地方學,就只能學一個佛,其他的佛你根本學不到,因爲你只能學這個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他以一大事因緣示現于世,開示悟入衆生入佛知見。
華嚴不一樣,華嚴是因陀羅網境界,他不是一顆摩尼珠,他是法界所有佛國土的摩尼珠全部融在一起,所以你才有可能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佛國土,這是個前提性的問題。
那你說我們那個道場也可以,那可以你去。這裏我是從理論上跟各位談:第一個佛教界要講本體論,已經沒人能講了,我這樣講是很大膽,而且也很臭屁,你怎麼知道都沒有人講?你去找,找出來看誰怎麼講?
佛教的本體論就在華嚴經裏,第一會就講本體論,第二會是從本體論轉爲方法論,然後把本體論透過現象論,本體論、方法論、現象論,同時在做交融,所以不入定,他是一個序言。第叁會以後又入定,他純粹都是修行的方法。
我會告訴你,這修行怎麼修都是華嚴經裏面的。所以,我告訴你修行要注意的“能”、“所”的問題,以及“能”裏頭所具備的修行態度跟修行技術、次第,都是華嚴經裏頭的,別的地方都沒有的。那也因爲他具備這種法界真理,他所具有的一切,所以他才能夠法界真理中一切佛國土,他都能窮盡,關鍵在這裏。
你其他地方所講的都是修行的要領,某一部分,某個法門的要領,這裏的要領是十方叁世一切佛的地方都可以用的。
我跟你講的是真理的這個部分,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聽不懂不要緊,你就坐在這裏睡覺,功德福報都很大,即使要當水牛都是大白牛王,這是因爲你在這個法門裏頭。當你聽不懂是很正常的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常常老師一下課,我們就在黑板上寫鴨子聽雷叫,上什麼課,根本聽不懂!他講的口沫橫飛,我們下面在那邊打架。是啊,可是你必須經過這個階段啊,都聽不懂有啊,本體論、方法論、現象論也是老師講的。本體論是什麼同學沒有一個知道。因爲你剛接觸,你怎麼會知道?就像現在你剛接觸,你怎麼會知道。那不要緊,回去你就去整理。
學生時代好動、好玩,反正聽不懂就不想修了,可是你現在不是,你現在要了生死,你自己要改造生命,所以你就一定要好好的把它修好。
不過你也要試著,我跟你講兩百個帶子你去整理。人家兩百個帶子都整理好了,你可能一個光盤都還沒有弄好,不要緊。我跟你講不要緊,下輩子你一定再來,而且我在講你一定聽得到。因爲你在本質上已經接上軌了,但是你沒有汽油、推不動。
每一次聽,記得坐在這裏聽師父講好像很高興,光盤一放就開始睡覺,可是你放心,所以這個你要知道他本身所存在的,現在我們用恒順衆生來跟各位談,叁願的語言模式。
“複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刹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別。”這個地方一講,都是那麼廣大,所有衆生,不是只有人,所有衆生,而且不止這個國土的衆生,其他國土的衆生通通算在裏面。
“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于彼隨順而轉。”這個很長,所有衆生的種類通通給你寫出來。這段經文我這樣念過不要兩分鍾,你去查這些資料,弄清楚,最少要一年。所以你說,佛法怎麼懂?你要知道這裏面講的是什麼。我在這裏不可能跟各位講的很清楚。
我們回過頭來,我們會簡單跟你分類一下,但是你要弄清楚,你一定還是要從原始典籍裏頭去弄清楚。因爲我們在這裏不可能把這個東西跟你怎麼樣講清楚,需要各位這一點要能夠弄清楚。
就是說學佛聽講以後回家去,你一定要好好的整理資料,寫作業,學生都要回家寫作業,那你不能用抄的,下輩子還要再來,那你去查不要緊,抄的是有福報沒有善根。抄的人反正你總抄過一遍,因爲你不懂才會抄,抄過一遍就一遍的福報,那是用剛才那種方法。
搞了半天但是搞不懂,你弄了很多名詞,還都弄錯了,我們有個同修弄了以後拿過來給我看,我說禅宗的牧牛圖有沒有,牧牛圖知道嗎?十牛圖,十個牛那個圖,他拿來給我看,我因爲講十牛圖,他們也聽不懂,所以講牧牛圖,他寫的真的是石牛圖,石頭的牛,跟木頭的牛,叫做石牛圖跟木牛圖,我就怕你十牛圖聽不懂,再加一個牧牛圖,可是不知道一個石頭,一個木頭。那你想想看,你要不要摸索一下?自己要不要去充實一下?
你弄錯,不要緊,至少你在做了,你已經挂鈎了,下輩子來一定會再碰到,而且在這一方面你是非常有上善根的,你記得這一點,絕對沒錯。
現在我再往下跟你講這些衆生:“種種承事,種種供養” 。對所有的衆生“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這是態度。“于諸病苦,爲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爲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衆生。”這是技術。
那麼修行態度還有修行的技術,這個部分他已經擴大了,由原來的十到百到千,他是已經重重無盡的狀況出現了。他的技術面已經跟原來所講的技術面不一樣,“能”的部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個都是在圓融道當中的“普賢行願力法門”。他跟圓融道不一樣,普賢行願道,所以我們把這個法門叫做普賢道,他的原因就在這裏。我們菩薩道、出離道、菩提道、菩薩道、華嚴所修的就是普賢道,就在這個地方。所以他這個境界展開是完全不一樣的。
好,這個詳細的我們回過頭來再跟各位講。“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若于衆生尊重承事,則爲尊重承事如來。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這幾句你都要背起來。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于衆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複如是。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注意看,這個都是講境界展開的部分,他講到發菩提心是以大悲心爲主,這個叫做“利益衆生故,發菩提心”。你要以大悲心來利益衆生,這樣子才能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有很多條件,但這個條件是一個很根本的條件。“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衆生。”有沒有,菩提屬于衆生,所以你要修學佛法,達到究竟圓滿,止于至善,十全十美的生命境界,那你要知道菩提屬于衆生。
“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所以你要弄清楚,“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解。以于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衆生,虛空界盡,衆生界盡……”這下面經文就一樣了。
這裏談到一個很重要,“隨順衆生”,到最後卻變成說成就供養如來,隨順衆生就是在供養如來。爲什麼?這個就是我們爲什麼說發菩提心,功德無量無邊,就在這裏。
因爲發菩提心就是追求靈性的部分,靈性,華嚴的術語叫毗盧性海,一般佛教叫自性海或者真如性海,是指這個部分。你能夠探討這個東西的話,那後面是無有止境。但是你假如只用大腦思維,那是有限的。所以現代人以爲他有福報,“他做什麼都能”,是因爲你有福報,當你沒福報,告訴你做什麼都不能。這就是佛教叫你說“爲什麼修福報”。
可是很多人卻在福報的災難裏,他障礙了你靈性的成長。有福報千萬不要障礙靈性的成長。靈性是什麼?肯定你不知道,從來沒有人定義,靈性只能感受,無法言談。所以你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解決困難,然後當你自己到最後會有一句那一幕景象說,啊…”,那就對了。
你假如沒有這種摸索,一再一再的克服困難,你感受不到真理是什麼、靈性是什麼、你絕對感受不到。
我們同修裏有很多人,克服一個困難,她就很高興,因爲她從來沒克服過困…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六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