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叁集 (2011年元月)▪P3

  ..續本文上一頁個原則,第一個要蕩滌穢氣,那個瓶子是寶瓶,但是裏面有很多毒藥,你一定要把毒藥洗幹淨。假如不洗幹淨,你就把甘露裝進行去,甘露也變毒藥。所以你想想看,你這個寶瓶,你,就是個寶瓶,寶瓶裏面現在是裝著很多雜質,那你必須要清除掉,假如你都沒有裝那是最好。但是你要記得,意識形態的佛教文化不是修行上所要的。你一定記得這點。我們昨天給你講過了,不是別人的指導錯誤,是因爲這些在行法上會相沖突。走路,教你先左腳出去再右腳,那你就左腳先出去再右腳。你說那邊講說先右腳出去,好吧,那你兩腳看你怎麼出去?不是右腳出去不對,也不是左腳出去不對,你只能采用一個方法一腳出去,你要不兩腳出去,那你下輩子做馬,才是兩腳一起出去。

  所以在修行,不管你跟誰學都一樣,以師父所指導的爲原則,其他所指導的你要放下,等你師父說你畢業了,那時候你就是會應用了。把別人所指導,你也可以拿來用。那就不會中毒了,因爲他都是佛所講的法,你不必排斥。這是指都是佛法,那你要去修外道呀、特異功能的,那個就不算了,那個不是佛法。所以,你要弄清楚,佛法指的是什麼,這個關鍵是很重要的,所以你要講修行,我們一定要先把這個部分跟你弄清楚,這個部分你不弄清楚,不算。

  當然像一般人講的,你來你就念佛,念阿彌陀佛最好,弄到最後,上一次有個同修來講,還是犯了同樣的問題。30年前就有人問我,上一次來還有人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我講講跟你聽,你聽聽看,不是說你,說到你,純屬巧合,這個情節,保證是真實的。

  他說“師父啊,我第一次皈依的時候,師父叫我念阿彌陀佛,我第二次皈依的時候,師父叫我念文殊師利菩薩,我第叁次皈依的時候,他叫我念觀世音菩薩,他說師父,我要念哪一個好?”我說你怎麼念的?他說“南無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南無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我說好啊,那你這樣念就好了。“你說我念什麼好?”我說,你是要問我念什麼好?那師父假如叫你念地藏王菩薩,那你是不是南無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觀世菩薩地藏王菩薩摩诃薩!我說那你這樣一直問下去,你這個咒語會變成無限長。“那你告訴我,我念哪一個好?”就發生同樣的問題。你一直累積,你說哪一個不對?都對!但你湊在一起就肯定不對!但我不能跟你說,念觀世音菩薩不對呀,念阿彌陀佛不對呀,這不可能。都是釋迦牟尼佛教的,怎麼可能不對呢?可是你湊在一起,你肯定中毒啊!

  佛說衆生八萬四千,有八萬四千種煩惱,所以講八萬四千種法門是爲了對治八萬四千種煩惱。你現在哪一種煩惱,你弄清楚。所以是要對症,對你的病症來下那個藥,那你好健康一個你幹嗎亂吃藥?你搞不清楚你有什麼病,你到底要吃什麼藥?藥房裏的藥統統吃下去,不死那才怪.所以現在要你修行也是一樣,看清楚你再著手,所以你要依止哪個善知識,就確定哪個善知識,這我們跟你講過了。

  叁緣念: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你要跟哪一個善知識,跟哪個道場,修哪個法門,就在那裏。其它的可以聽一下,隨緣,結個善緣。那你還要回到你的本身上面來,他所教的可能對你有幫助,那取幫助的那個部分。假如你發現這個才適合你,那麼上一個你要怎麼放下呢?不是逃掉,要跟師父請假,說有哪個法門,我接觸幾次,我覺得那個比較適合我,講清楚,那師父,你還是我師父,你生日、逢年過節我會回來看你,可修法我要到那邊去。這個世間事你要圓滿的。

  我看很多人都是叁更半夜,都學釋迦牟尼佛,子夜逾城,突然失蹤了,師父怎麼找也找不回來了。不要這樣子。要讓師父知道,你轉到哪個地方去。就好像孩子要出門一樣,跟爸爸媽媽講清楚,這個是爲人世事,爲人處事弄好,法門可以轉移,但是你要看清楚。不要叁心二意,結果一只腳踩好多條船,到最後死在香水海,你沒有辦法過香水海到須彌山腳,那就更不用說要怎麼成就了,這是給各位一個修行上的一個認知。

  好,這個地方只講這叁個東西,那如何修沒有講。《華嚴經》真正實際修行的那個部分,是在禅堂裏頭講的,現在在法堂,法堂只講這些,這個整個來講叫工程面。

  到了禅堂,不講工程面,禅堂就講技術面,那你修學你就要弄清楚,不是這個講清楚回去自己搞就好了。你說我家裏也可以坐禅堂,那可以,那個叫做mini禅堂,mini型禅堂,就像小孩子玩得娃娃車玩具一樣,我也有汽車,汽車在哪裏,從口袋拿出來。

  要真正的汽車,那你是在路上跑的。真正的禅堂,那在法界中奮鬥的,所以叫選佛場,禅堂包括,密教的修法堂、淨土的念佛堂、禅宗的禅堂、戒律的戒壇、我們統稱叫禅堂。那裏面只講技術面的東西,工程面在法堂上面講。

  所以,古代一個完整的道場裏,法堂的叫法師,法師死了以後,他葬在法師的塔林那邊。所有禅堂包括念佛的,都叫禅師,他死了,是住在禅師的塔林那邊,不一樣哦。所以,法師跟那個禅師不一樣,禅師五堂功課一定要跟到,法師不參加五堂功課,因爲當他寫起東西來的時候,不眠不休。你要懂得。

  這個在佛教的系統裏,用你那個一知半解的,你進入佛門一定造業。那法師怎麼晚上睡那麼晚不上殿,那你會叫法師,怎麼上殿?你不要造業。禅師一定要,因爲禅師很簡單,無所事事,只有坐禅。你留意到。所以,他本來是天黑就睡覺,所以叁點鍾可以起床,開始精進。可是法師不一樣,他挑燈夜戰,他擔負的是工程面的問題。所以,這兩個行法是不同的。兩個行法是完全不同,因爲我們不知道啊,常常就亂貼標簽,那是你要自己負責任,這個是談這個部分。

  那麼下面,經文很簡單,重點核心就這叁句,下面是個補充。他說“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這個是華嚴特有的一個術語,《華嚴經》裏頭講數量,這個才叫大數,大的數目,從一開始算,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百,千,萬,這個很清楚吧,大腦都想得到了;萬,十萬,十萬個十萬,叫洛叉。從這裏你腦筋就開始糊塗了,十萬的平方,現在的話十萬的平方叫洛叉,洛叉洛叉叫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叫什麼,我們常用的。這些數字從洛叉開始起算,一共有一百二十四個,一百二十四個平方,叫做不可說不可說轉,這個數字,裏面分有幾個,從洛叉開始就叫大數了,一直到不可說不可說轉,一共有一百二十四個平方,可是這些數目在《華嚴經》的系統裏,他的思惟模式裏,叫小數。那大數是什麼?大數是指一個佛刹,就一個叁千大千世界,通通磨爲極微塵,一微塵一世界,這個叫做極微塵數佛刹,知道嗎?一佛刹極微塵數佛。那麼這個地方講的是“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有沒有看清楚,他不是一佛刹,是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其實就是小數當中的最大數,不可說不可說轉那個意思,有那麼多的佛刹,通通磨成極微塵數,那麼,那個數目你能想像嗎?到這個地方的數目,叫做極大數,極大,還是可算,只是你算不完而已,他還是有限。

  華嚴真正的大數是無限,把這個極大數統稱爲,他只統稱爲一個數字“所有”,所以你在講所有的時候,你根本沒有概念,你在講一切的時候,一切諸佛,你是沒有概念的,所有一切佛,你是完全無概念的。到底有多少,你把《華嚴經》裏面的數目弄清楚,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那有多少,所以你去感受,光是感受這個數字,你注意這一句話“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這個數字,你去感受,他有多大?你是感受的到,你的福報就有多大。你要修福報,從這裏修。這個是心量無限大。你的心量已經放大了。你福報就會跟著大。

  當然,你在供養佛的時候,你就要起這個觀。這個叫法供養。我在供佛的時候,我供養,僅以此微薄供養具,一點點供養具,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那你心就進去了。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到底是多少呢?那麼多佛,那我一一佛前,拿這個去供。

  好,你現在在禮敬諸佛的時候也是一樣,我這麼一拜拜下去的時候,是禮拜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那你要去感受那個數量,那個數量的存在你要感受他,你感受多少,你的心量就有多大,那這禮敬就普遍出去了。

  當然,他的標的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那你能不能到達。那是一回事嘛,但至少你已經擴大了,不會是空洞的。知道嗎?不會是空洞的。希望大家在修學上先了解這個部分。

  那麼下面,他再解釋這個境界的高廣,爲什麼他要解釋這些境界呢?因爲第一個講那個所的時候,是表示普賢菩薩,講能的這個部分,是講文殊菩薩。那麼能所之間的關系、表達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跟各位談。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叁集 (2011年元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