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金獅子章講記 十四 入涅槃

  十四 入涅槃

  前面提到「具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叁智之一。叁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跟一切種智。

  「一切智」,就是了知一切諸法總相之智;總相即空相,一切法是空,這是聲聞、緣覺的智慧;聲聞、緣覺雖然了解諸法總相,但是對于別相,也就是一切法的種種差別就不太清楚了;「道種智」,就是了知一切諸法別相的智慧,這是菩薩的智慧。「一切種智」又作一切相智,也就是通達總相及別相的智慧,這是佛的智慧。

  這裏我們要順便提一下佛的叁德。也就是佛的叁身——法身、報身、應身的性德,叁德即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另外,叁德還有一個講法,是指佛果位所具足之叁種德相,即:智德、斷德、恩德。)我們講的法身是屬于法身德的部分。法身要具足就必須有般若德,要般若做什麼?就是要解脫,解脫第一生命跟第一世界的束縛,轉入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講「第二」只是個通稱,他後面是一直到N+1。

  很多人很想「一成一切成」,所以想「那我幹脆直接修圓融法門最快」。其實,這樣要成就更難,因爲圓融法門是指你從次第法門修過來的,也就是前面的次第法門都熟練了,這時來修圓融法門,是一成一切成沒錯。但假如沒有前面次第法門的基礎,直接就想要從圓融法門下手,那可能會是劣等,因爲你會自己想象。所以現在社會上,因爲有人想要一步登天,專找那種簡便法門,相對的就會有人假藉名義,教你一個簡易快速成就的法門。告訴各位,這種的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錯,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是真有那一種便宜的解脫,大家也都會。你要留意,那種便宜的、簡單的、快速的修法,通通是魔所設定的法,佛沒有那種簡便的修法。

  佛陀他自己都百千萬劫勞苦修行,想想看,怎麼可能有那種法呢?大家都想不勞而獲,這就是末法時代衆生的災難,有幾個人會想要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的修?記住!任何人跟你講他有成就,保證他絕對沒成就;或是有人告訴你,有一個簡便法門怎麼樣的,還是他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成就,你最好不要聽、不要信,還是老老實實跟著那個願意、且很有耐性教導我們這種笨徒弟的人。不要自以爲精明能幹,人家一講我就通,那絕對不通。若是這樣講還聽不懂、不願受教,還是要去找那種「愈便宜愈好」的法門,那就叫冥頑不化,一定上當。

  前面我們提到每一個次第,其實是分區塊修的——我們是假設大家都是在同一個位次上——那不管所現的相是婆羅門、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大家都一樣,平等平等,只是在次第修的時候,他有種類的不同。簡言之,急驚風有急驚風的性德,慢郎中有慢郎中的性德。急驚風洗個碗叁兩下就洗完了,慢郎中性德的人,就一步一步來,一邊洗碗一邊唱歌,碗放進烘碗機時又唱一首歌,臺灣話叫「繡花」,洗個碗跟繡花一樣,慢慢摸。就凡夫來說,這兩種人不能碰在一起。碰到就是災難了。若兩位都是行者,那他們彼此就會調適的很好,互補嘛!因爲兩個是平等平等,他們會互相欣賞。

  另外一個是微觀跟宏觀。到達這個次第、具有這種能耐的人,他微觀、宏觀通常是同時具備。一個人有沒有成就,你可以從他的思考來看——微觀的時候怎麼看?宏觀的時候又怎麼看?有成就的人,他的思考是鉅細靡遺;他的宏觀,不是爲個人,或者單一事件,而是基于叁寶跟衆生的法身慧命。若是凡夫,思考的出發點通常是基于個人的好惡選擇,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講好聽點,把它叫做「微觀」,事實上他會障礙整個大道,不只障礙到衆生的法身慧命而已,也給自己障道。因爲沒有宏觀,就沒有辦法走到菩提道上,沒有辦法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目標來思考問題。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四個學佛人條件,那四個階段、步驟——第一是認識法身慧命、法界,認識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第二是清楚你跟法身、法界的關系;第叁是明了自己要盡什麼責任;第四是我現在要做什麼——這是一個總標的,我們講的宏觀就是以這個爲主。宏觀是在這四個上面,爲了叁寶、法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它一切皆可抛,面子、意見、個人榮辱、毀謗都可以不計,但叁寶、法身我一定呵護到底。

  隨時要提起這樣的正念——爲法、爲衆生、爲叁寶。其它有什麼好計較?若計較其它的,那已經離開這個範圍了。各位慢慢去思考這個部分。大家既然發心來了,就要以叁寶、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身、法界爲第一要務,其它都可以放下;若是爲了其它的問題,反而將叁寶通通放下,那還算是修行人嗎?還算是走在菩提道上的人嗎?

  當宏觀一展開,所有的龍天護法會全部立正,向你致敬,這就叫做浩然正氣。你要懂得這樣培養。會不會賺錢、會不會做事那不打緊,只要會提起這種正念,就是天上人間最優秀的人。因爲當你提起這個正念時,正念會帶著你的生命改變——社會階級、身分地位,只是這個「區塊」的示現——不管你是現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還是首陀羅、賤民的相,都無所謂。既然是示現,就樂于承受;不只樂于承受,你會在自己的腳色、區塊上,做淋漓盡致的演出。

  任何一個想要從事心靈、生命改造的人,或者皈依佛門的人,或者想要修行的人,我可以肯定通通是以「提起這個正念」爲標准;所有的宗教也一定是以此爲標准。既然想要透過修行改造生命、轉凡成聖,只有以叁寶、法身、入法界,成爲你的第一目標、終極目標,一切考慮都以此爲主。若經常這樣提醒自己,就不會起退心,也不會無奈、疲累。什麼時候會累?爲自己的時候。因爲用大腦,就會想保護自己、爭自己要的東西,那當然會累。當你一提起正念——爲叁寶、爲衆生、爲法身——那有什麼好累的,這時候生命能量就灌入了;每一提起正念時,浩然正氣就充滿你的身心,你不會累。會累的,也只是物理現象,沒油了,當然停車嘛;總是會肚子餓、想睡覺,可是吃飽睡足後,又是生龍活虎一個,因爲他充滿著生命能量。

  一般人累的都是心,心疲倦,那就很累了。爲什麼心會累?因爲都是用腦筋在計較,沒有宏觀的氣量。你要是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一定是大腦用太多,這個時候你就提起正念——我做的這些都是爲衆生——那你就不累了。反省一下,當中是否有夾雜著自私的念頭,如果都是爲衆生,那就不會累。尤其是,你是爲了追求法身、爲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根本就不會累。

  所以你要經常這樣自我勉勵,而所有的行者都是以這樣的宏觀在相互勉勵、相互提醒,若能如此,道場還有什麼是非?你用這個來做真正的保護膜,是非根本不沾身。別人跟你講是非時,你不能不聽嘛,那你就耳朵聽,心就安住「南無阿彌陀佛」,他講完,抖一抖,「爲衆生、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法身」,正念一提,通通流入薩婆若海。

  曾經跟各位舉國一個例子,運動員在跑步時,若將數息法帶進去,那個步伐原來一步是七十公分,這下子可以拉到一百公分,速度就會快很多,而且身體耐力會加強許多。同樣的,你在生命的賽程裏,只要經常提起正念,生命的航程會加快,生命改造的工程會加快,而且生命的耐力也會加強,所以培養浩然正氣非常重要。

  浩然正氣怎麼培養?就用這四點經常看自己。比如看一部電影,「這對衆生有幫助嗎?他對法身有幫助嗎?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沒有關系?」其實你只要帶著疑情這樣看,每一部電影都會對你有幫助。你會發現,這些電影的情節是「示現」,不是做作;電影當然是導演、演員做作的,但對當下在看的你來說,他就是「示現」。所以不論你做任何事情,要經常這樣提醒自己——我的經驗、我的這一段人生旅程對衆生有幫助嗎?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幫助嗎——用這個疑情來帶,一定會在當下發現,他絕對有益,絕對有幫助。

  很多人說師父講經很幽默,好像什麼都懂。我不是什麼都懂,我是不論看到什麼,就會這樣聯想:「那個對衆生有益嗎?」「這個東西,在講經時可以怎樣講?」都是爲衆生,不是爲自己。要是看到美女咧,好漂亮!「好漂亮對衆生有益嗎?」在那種情況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應該「好醜現前,心安如海」,因爲跟我沒關系,而是把它轉爲爲衆生,這個對衆生有益嗎?任何境界都這樣轉——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衆生、爲叁寶——其它的就不會去計較。當你都是爲衆生時,你只要想怎麼樣對衆生有益、該怎麼給、什麼時候給,這樣就好了。而且給出去就算了,衆生有沒有得到,已經跟你沒有關系。可是你假如是爲自己的話,就會有得失,心就不會安了。但如果你是爲衆生、爲阿耨菩提,自己就不會有挂礙了,這是培養浩然正氣最直接的方法。當然你也可以透過禅修、透過密法來培養,但我現在說的這個是最方便的,透過法身你可以直接看到。

  至于微觀的部分,那是訓練智慧時用的,他就不是直接針對這四個部分,而是當下你要想:「我要怎麼把它做好?我要怎樣比現在更好?」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大家可能會比較清楚。我個人曾經有過這種經驗,而且在當時覺得很受益。有一次,我負責擦玻璃。其實要把玻璃擦幹淨,很難。尤其是擦到像新玻璃剛把膠膜撕下來的樣子,更難。但是我的確曾經擦到這種程度。現在有橡皮刀可以刮,一刮就很幹淨;以前沒有這樣的工具。布擦過去以後,還是不幹淨;如果用水沖的話,更糟。爲了那塊玻璃,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擦到沒吃午飯。後來,我終于擦幹淨了,幹淨到老師走過去,沒看到玻璃,咚一聲,撞上去了。

  第二個禮拜又輪到我擦玻璃,我的速度就比第一次快了。爲什麼?因爲各種方法我都試過了,我知道最不沾塵的布是卡其布。後來,我又發現用報紙可以擦得很幹淨;不是幹擦喔,是要弄濕來擦,濕報紙還比抹布擦的幹淨,這是我自己發現的,不是聽來的。…

《華嚴金獅子章講記 十四 入涅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