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四 入涅槃

  十四 入涅槃

  前面提到「具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三智之一。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跟一切种智。

  「一切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即空相,一切法是空,这是声闻、缘觉的智慧;声闻、缘觉虽然了解诸法总相,但是对于别相,也就是一切法的种种差别就不太清楚了;「道种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别相的智慧,这是菩萨的智慧。「一切种智」又作一切相智,也就是通达总相及别相的智慧,这是佛的智慧。

  这里我们要顺便提一下佛的三德。也就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的性德,三德即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另外,三德还有一个讲法,是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种德相,即:智德、断德、恩德。)我们讲的法身是属于法身德的部分。法身要具足就必须有般若德,要般若做什么?就是要解脱,解脱第一生命跟第一世界的束缚,转入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讲「第二」只是个通称,他后面是一直到N+1。

  很多人很想「一成一切成」,所以想「那我干脆直接修圆融法门最快」。其实,这样要成就更难,因为圆融法门是指你从次第法门修过来的,也就是前面的次第法门都熟练了,这时来修圆融法门,是一成一切成没错。但假如没有前面次第法门的基础,直接就想要从圆融法门下手,那可能会是劣等,因为你会自己想象。所以现在社会上,因为有人想要一步登天,专找那种简便法门,相对的就会有人假藉名义,教你一个简易快速成就的法门。告诉各位,这种的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错,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是真有那一种便宜的解脱,大家也都会。你要留意,那种便宜的、简单的、快速的修法,通通是魔所设定的法,佛没有那种简便的修法。

  佛陀他自己都百千万劫劳苦修行,想想看,怎么可能有那种法呢?大家都想不劳而获,这就是末法时代众生的灾难,有几个人会想要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的修?记住!任何人跟你讲他有成就,保证他绝对没成就;或是有人告诉你,有一个简便法门怎么样的,还是他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成就,你最好不要听、不要信,还是老老实实跟着那个愿意、且很有耐性教导我们这种笨徒弟的人。不要自以为精明能干,人家一讲我就通,那绝对不通。若是这样讲还听不懂、不愿受教,还是要去找那种「愈便宜愈好」的法门,那就叫冥顽不化,一定上当。

  前面我们提到每一个次第,其实是分区块修的——我们是假设大家都是在同一个位次上——那不管所现的相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大家都一样,平等平等,只是在次第修的时候,他有种类的不同。简言之,急惊风有急惊风的性德,慢郎中有慢郎中的性德。急惊风洗个碗三两下就洗完了,慢郎中性德的人,就一步一步来,一边洗碗一边唱歌,碗放进烘碗机时又唱一首歌,台湾话叫「绣花」,洗个碗跟绣花一样,慢慢摸。就凡夫来说,这两种人不能碰在一起。碰到就是灾难了。若两位都是行者,那他们彼此就会调适的很好,互补嘛!因为两个是平等平等,他们会互相欣赏。

  另外一个是微观跟宏观。到达这个次第、具有这种能耐的人,他微观、宏观通常是同时具备。一个人有没有成就,你可以从他的思考来看——微观的时候怎么看?宏观的时候又怎么看?有成就的人,他的思考是鉅细靡遗;他的宏观,不是为个人,或者单一事件,而是基于三宝跟众生的法身慧命。若是凡夫,思考的出发点通常是基于个人的好恶选择,喜欢这样不喜欢那样……讲好听点,把它叫做「微观」,事实上他会障碍整个大道,不只障碍到众生的法身慧命而已,也给自己障道。因为没有宏观,就没有办法走到菩提道上,没有办法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目标来思考问题。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四个学佛人条件,那四个阶段、步骤——第一是认识法身慧命、法界,认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是清楚你跟法身、法界的关系;第三是明了自己要尽什么责任;第四是我现在要做什么——这是一个总标的,我们讲的宏观就是以这个为主。宏观是在这四个上面,为了三宝、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它一切皆可抛,面子、意见、个人荣辱、毁谤都可以不计,但三宝、法身我一定呵护到底。

  随时要提起这样的正念——为法、为众生、为三宝。其它有什么好计较?若计较其它的,那已经离开这个范围了。各位慢慢去思考这个部分。大家既然发心来了,就要以三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身、法界为第一要务,其它都可以放下;若是为了其它的问题,反而将三宝通通放下,那还算是修行人吗?还算是走在菩提道上的人吗?

  当宏观一展开,所有的龙天护法会全部立正,向你致敬,这就叫做浩然正气。你要懂得这样培养。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做事那不打紧,只要会提起这种正念,就是天上人间最优秀的人。因为当你提起这个正念时,正念会带着你的生命改变——社会阶级、身分地位,只是这个「区块」的示现——不管你是现刹帝利、婆罗门、吠舍,还是首陀罗、贱民的相,都无所谓。既然是示现,就乐于承受;不只乐于承受,你会在自己的脚色、区块上,做淋漓尽致的演出。

  任何一个想要从事心灵、生命改造的人,或者皈依佛门的人,或者想要修行的人,我可以肯定通通是以「提起这个正念」为标准;所有的宗教也一定是以此为标准。既然想要透过修行改造生命、转凡成圣,只有以三宝、法身、入法界,成为你的第一目标、终极目标,一切考虑都以此为主。若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就不会起退心,也不会无奈、疲累。什么时候会累?为自己的时候。因为用大脑,就会想保护自己、争自己要的东西,那当然会累。当你一提起正念——为三宝、为众生、为法身——那有什么好累的,这时候生命能量就灌入了;每一提起正念时,浩然正气就充满你的身心,你不会累。会累的,也只是物理现象,没油了,当然停车嘛;总是会肚子饿、想睡觉,可是吃饱睡足后,又是生龙活虎一个,因为他充满着生命能量。

  一般人累的都是心,心疲倦,那就很累了。为什么心会累?因为都是用脑筋在计较,没有宏观的气量。你要是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一定是大脑用太多,这个时候你就提起正念——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众生——那你就不累了。反省一下,当中是否有夹杂着自私的念头,如果都是为众生,那就不会累。尤其是,你是为了追求法身、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根本就不会累。

  所以你要经常这样自我勉励,而所有的行者都是以这样的宏观在相互勉励、相互提醒,若能如此,道场还有什么是非?你用这个来做真正的保护膜,是非根本不沾身。别人跟你讲是非时,你不能不听嘛,那你就耳朵听,心就安住「南无阿弥陀佛」,他讲完,抖一抖,「为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法身」,正念一提,通通流入萨婆若海。

  曾经跟各位举国一个例子,运动员在跑步时,若将数息法带进去,那个步伐原来一步是七十公分,这下子可以拉到一百公分,速度就会快很多,而且身体耐力会加强许多。同样的,你在生命的赛程里,只要经常提起正念,生命的航程会加快,生命改造的工程会加快,而且生命的耐力也会加强,所以培养浩然正气非常重要。

  浩然正气怎么培养?就用这四点经常看自己。比如看一部电影,「这对众生有帮助吗?他对法身有帮助吗?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没有关系?」其实你只要带着疑情这样看,每一部电影都会对你有帮助。你会发现,这些电影的情节是「示现」,不是做作;电影当然是导演、演员做作的,但对当下在看的你来说,他就是「示现」。所以不论你做任何事情,要经常这样提醒自己——我的经验、我的这一段人生旅程对众生有帮助吗?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帮助吗——用这个疑情来带,一定会在当下发现,他绝对有益,绝对有帮助。

  很多人说师父讲经很幽默,好像什么都懂。我不是什么都懂,我是不论看到什么,就会这样联想:「那个对众生有益吗?」「这个东西,在讲经时可以怎样讲?」都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要是看到美女咧,好漂亮!「好漂亮对众生有益吗?」在那种情况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应该「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因为跟我没关系,而是把它转为为众生,这个对众生有益吗?任何境界都这样转——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为三宝——其它的就不会去计较。当你都是为众生时,你只要想怎么样对众生有益、该怎么给、什么时候给,这样就好了。而且给出去就算了,众生有没有得到,已经跟你没有关系。可是你假如是为自己的话,就会有得失,心就不会安了。但如果你是为众生、为阿耨菩提,自己就不会有挂碍了,这是培养浩然正气最直接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透过禅修、透过密法来培养,但我现在说的这个是最方便的,透过法身你可以直接看到。

  至于微观的部分,那是训练智慧时用的,他就不是直接针对这四个部分,而是当下你要想:「我要怎么把它做好?我要怎样比现在更好?」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可能会比较清楚。我个人曾经有过这种经验,而且在当时觉得很受益。有一次,我负责擦玻璃。其实要把玻璃擦干净,很难。尤其是擦到像新玻璃刚把胶膜撕下来的样子,更难。但是我的确曾经擦到这种程度。现在有橡皮刀可以刮,一刮就很干净;以前没有这样的工具。布擦过去以后,还是不干净;如果用水冲的话,更糟。为了那块玻璃,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擦到没吃午饭。后来,我终于擦干净了,干净到老师走过去,没看到玻璃,咚一声,撞上去了。

  第二个礼拜又轮到我擦玻璃,我的速度就比第一次快了。为什么?因为各种方法我都试过了,我知道最不沾尘的布是卡其布。后来,我又发现用报纸可以擦得很干净;不是干擦喔,是要弄湿来擦,湿报纸还比抹布擦的干净,这是我自己发现的,不是听来的。…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四 入涅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