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

  普贤行愿品2011年元月

  昆明开示 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今天开始五天、十个小时要跟大家讲《普贤行愿品》。这是徐师兄请法。刚好他跑出来给各位看一下。他是这次请法的总功德主,有这个因缘大家才能相聚在一起。我们这就叫做以法会友,以普贤行愿的法来相聚。

  那么讲经之前,华严的系统有一个叫做玄谈,谈一谈《华严经》的思想脉络。但是我们只有十个小时,这个思想脉络不可能讲到《华严经》那么广,但是针对这一卷经文,我们要跟各位谈一下。

  《普贤行愿品》其实是四十卷经文,我们一般讲的普贤行愿品其实是《十大愿王》,不是《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里,他的名字是叫做《入法界品》,那这个第四十卷是主本经六十华严跟八十华严所没有的,是《入法界品》到最后产生的思想形态。

  各位没有研究《华严经》,你不知道,我们现在把净土五经当中,就把这个《普贤行愿品》列进去了,这是不对的。(以)“净土五经”来讲,普贤行愿品是因为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导归极乐”,所以极乐宗的人就喜欢把他通通纳进去,说“华严到最后也是要导归极乐”。那就是没了解状况。

  那么另外还有一个发生错误的地方,就是“华严三品”。“华严三品”的三品是《净行品》《梵行品》跟《普贤行品》,不是《普贤行愿品》,这是很大的不同。

  那我们叫《普贤行品》,是跟华严三品并在一起的,他有一定的思想脉络跟修法的依据,那我们现在不知道,那你就弄相反了。

  普贤行愿品的行法跟次第道行法无关,跟圆融道行法也无关,那这个地方假如要展开来讲的话相当广泛,不过这个是比较特殊。各位假如是老参的话,你会觉得我怎么这样讲。你所知道的净土五经怎么讲?华严三品怎么讲?这个你知道我也知道。我现在要跟你讲的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部分。

  我想这样子大家那么辛苦跑来才会值回票价,你不要担心我讲错。我跟你讲的绝对不会错。我不会像某一位大德,他老是讲“我以前讲的都不对,现在讲的才对”。

  我跟你讲我以前讲的都对,现在讲的也对,将来讲的也对,我不会讲错的。但是有一个地方你要弄清楚,我们在讲的时候,有许多地方是叫“立场不同”,因果的立场不一样。我所追求的角度、向度不一样,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在昆明,昆明在北方还是在南方?(答:“南方”)谁讲的?你到西双版纳那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到越南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从北京看当然在南方了!你是北方人,看昆明当然是南方!可是你是南方人呢?

  我有一次从槟城,马拉西亚的槟城搭飞机往白云机场走,那么白云在南方,云南也在南方。可是从槟城看他通通在北方!那你不能够像小孩子一样,老师就教他太阳从哪边出来?东方!有没有错?没错啊,东方在哪里?你也不知道。真正的小孩会说“太阳从窗户那边升起来”,对不对?太阳从哪里下山?他一定要讲“外婆家的大树那边下山”,或者“牛棚那边下山”。他(哪有)什么东方西方?东方西方就已经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概念。你根本没概念嘛,对不对?

  同样的,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发生这种情况,我从凡夫地讲还是从佛果地讲,那你会讲说“啊,不是这样说吗?”本来就不是这样说。

  现在从果地讲有果地的讲法,从因地讲有因地的讲法,你知道吗?那么,这里头就产生一个基本,我们讲的一个交待。你跟哪个师父学,那你就跟哪个师父学,因为没有哪一个师父会像我讲的那么清楚。

  你是从东方来的,还是从西方来的?大家讲昆明都说在南方,太阳都从东方出来,这个你知道我也知道啊。问题是我家的太阳,他出来的地方跟你家太阳出来的地方不一样,有没有感觉?当然都是东方嘛!可东方来讲是无意义的,你脑筋是没概念的。

  所以每一个小朋友讲说太阳从哪里出来,那一定不一样。有的会说从花瓶出来,有的说从厨房出来,对不对?有的会说从窗户出来,是不是这样?这每个人的家不一样!所以当他起床的时候,看太阳就在窗户外面,就在厨房那边!所以答案是不可能一样的。所以你要看,你在讲的是从哪边讲起。

  因此你要修法的时候,就要知道,你的师父是从哪边教起,不是他不对,不是谁不对,都不是。因为他的环境是这样,他从这边教。所以我们才跟你说,你要跟谁学,你就跟着谁学!因为他有时候语言表达不清楚。讲东方绝对对,但是跟你家,你就可能不讲东方了,对不对?

  好,这是一个你要留意到的。所以我在跟你讲的时候,所透过的表达方式各种状况,可能会跟其他很多大德会有冲突,会有很明显的冲突。不是他错,也不是我错,是你自己搞错。因为你从东边看,从西边看,你搞不清楚。

  我常问,你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问你是早上七点的西方还是晚上七点的西方?你弄清楚,西方哦!那你早上发愿的话,你就要阿弥陀佛,保证你早上七点死亡。要么你要到晚上七点死亡,你一定迷路,因为晚上七点的西方跟早上七点的西方不同一方,而且刚刚相反。有没有概念?我没有说谁错、谁对,我只是把事实告诉你。你不要以为地球不动,你站的地方是一直在转的,你站的地方,你不要以为你坐在这里,你如如不动,其实你在太空中,你是一直在动的,对不对?相对于这块土地你当然不动,可是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讲,你何止动,你根本就乱动。

  是吗,想想看,你是今天的人,你不是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说我这样讲“胡扯”!地球根本就没动,除非地牛翻身,对不对?否则地不会动的,那我告诉你,地球分分秒秒都在动。你要发愿往生西方,要先跟阿弥陀佛签合约,要有阎罗王秘书保证到时候准时送达正确地方,否则你用西方指导,肯定错误,弄清楚哦。

  我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普贤行愿品》的形成。《普贤行愿品》公元420年翻译的时候,只有十九卷,到武则天正盛二年翻译出来的时候,有二十一卷,到德宗时代翻译出来的时候,有四十卷。前面两个翻译里都没有十大愿王这个部分,这个你要先弄清楚,我要讲经之前都跟你讲的很清楚。

  而另外一个疑情是,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讲十个大愿的地方讲了好几次,那么为什么要结束的时候,再讲一个十大愿?那这“十个大愿”跟前面的“十大愿”在本质上有何不同?这就是问题哦。他讲那么多的十个大愿那不都是屁话嘛?他什么意思?那边也讲十个大愿,这边也讲十个大愿,到底哪个十个大愿才是究竟的,哪个才对?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学佛没有对不对,你学了就对。那你搞不清楚这是必然的。我不能要求你说跟我一样搞清楚,但是你既然来了,我要把他讲清楚。你智慧从这里开始。

  前面所讲的十个大愿,都是“那个”阶段中修行的必备条件,他在“哪里”讲的就“那个”阶段,所必备的条件,十个发愿的条件。那么“这”一个呢,跟它不一样,是有绝对的不同。不是说我要讲这里就说这里有多好,我不是说它好不好。

  这十个大愿,是讲修行的步骤以及修行的境界,十个大愿里头都讲了。那我肯定你听人家讲十个大愿绝对不是这样讲。你会发现,这十个大愿经文你要去读过,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大愿他只有前面三个愿,第四个愿是补充愿,六、七、八开始就讲心境扩大,扩大的条件,八、九、十是讲扩大的境界,这你就不知道了。其他的地方讲十个大愿,什么十个信心那些,都是修行的条件,那个阶段里你必须具备的修行态度。

  修行是每一个阶段的修行态度都不一样。你现在在谈的,很多人在争的,先证果呢还是先渡众生?先自利呢还是先利他?这个都在条件上说。条件说了“应该先自利而后利他”。你只要学佛,你就纯自利也一样,纯利他也一样,只是成就的果位大小不同,或者时间的长短快慢(不同)而已。要想最完整最圆满的,自利利他同时来。假如你有可能,把利他作为自利的基础,纯粹利他,那就会真正的圆满。可是这个要从理论上来讲。而现在我告诉你,所有佛学界的人,不是我狂,几乎缺少这种本事、缺乏这种本事。

  我跟你谈的这个问题是“立于本体论而谈”,你不懂得本体论是什么,你就不知道。你掌握到本体的话,所有的现象界都是本体的应用。

  所以你讲法身,绝对只有法身,你不会定义法身,因为你不知道法身是什么。勉强讲一下“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清净法身是什么?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什么?清净法身。你就只有这样了。什么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化身佛;千百亿化身佛是什么?释迦牟尼佛。那你只有在那边兜来兜去,没有答案。

  这个完全是本体论、现象论的问题。清净法身佛是本体论的佛,释迦牟尼佛是百千亿化身,那就现象论的佛,清楚了吗?下面答案我就不用讲了,以你的IQ一定知道的。

  但是你不用现在的这些哲学理论工具带进去,你就搞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佛,其实哪有那么多佛,都是百千亿化身佛。我问你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什么佛?那就阿弥陀佛。请问你是法身佛还是化身佛,你一定不敢讲,假如是化身佛,那阿弥陀佛不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吗?说他是法身佛,法身佛又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留意到,你今天要学佛,要弄清楚,什么叫学佛?学着觉醒,学着要有觉性,学着要弄清楚啊!好,这是第二个重点,我简单的跟各位提一下。

  现在第三个要跟各位讲,也是你一般佛教徒常犯的毛病。我们每堂课到最后,我都会把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讲的最后一句话,念给大家听。最后那一句“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普贤菩萨讲,怎么讲说“我此普贤殊胜行”?只有普贤菩萨说“我此普贤殊胜行”。普贤菩萨自己讲他的行叫普贤殊胜行。观世音菩萨有没有说“我此观音殊胜行”?文殊菩萨有没有说“我此文殊殊胜行”?这一类的,不要说同一句了,我跟…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