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二集 (2011年元月)

  普贤行愿品2011年元月

  昆明开示 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刚才把经题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要讲广,那相当广。品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法界,法界要怎么入呢?用普贤行愿入。所以普贤行愿是直接入法界的一个行法,这个法界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怎么个不思议法?他就是前面讲的大方广境界。那普贤行愿,也就是佛华严,你要这样去对。那么文辞上有不同,意义上就会有区别,大致上我们这样讲了,是90%重叠了,还有10%有些差异,大概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八十华严》跟《六十华严》里就直接称呼为<入法界品>。那这个地方是最后翻译,全文是四十卷经文,他的名称就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是华严经的一品,所以又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那我们讲这样的话,不能说这一卷,这一卷经文,他是整个经文结束以后,普贤菩萨在重复再说一遍,不是这个十大愿王入法界,是整个前面善财童子53参,每一参都是入法界的。

  那么现在呢,把这53参的行法总结起来,用这十大愿王来做总结,他是一个精华,精要的意思。

  那么我们这一会到后来那个导归极乐的问题,我会跟各位谈,他是怎么样入法界的状况,给各位一个了解。因为经文是非常浩瀚的,来到这个地方他只跟你开一个口,因为他总结,告诉你入法界的口在哪里,这样开一个口而已。这是简单的从品名上面来跟各位谈的。

  我们要跟各位谈的,前面这个经文他是一段很特别的状况,我跟各位念一下,这个叫序文:“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就是说前面的经文讲完了,但是他有称赞如来的胜功德,“告诸菩萨,及善财言。”这个地方,华严经的经文用这个词,“告诸菩萨,及善财言。”这个时候的善财是指谁呀?就是你,就是我们的每一个人,知道吗?我们的每一个人。

  那么,你说我又没在场,现在你就在场了,现在你就在场了,你没有离开华严海会,你也没有离开法界,你要留意哦!你不要来这里说,我没在场,你就在场啦!现在你是受到佛的光明普照,有没有看到?“没有,我只看到灯光”。佛光都看不到,那是贪嗔痴把你盖着,不是没照到。你到这里来三宝具足,跟你讲这个无上*轮,你还没感受到?你只听到有个师父坐在上面讲,这样而已。那就是你的心还没有打开。

  你就是善财,你不要以为你是谁。只是善财偷吃几块鸡,几只鸡腿,所以才掉到你变成这个样子,他假如当时不偷吃鸡腿,他今天就不会跟你一样。

  我们常常看轻自己。我当初也跟各位一样,哎呀,我是个凡夫,跟师父讲话,师父都不理我,拜佛啊佛始终这样笑,都笑我,不知笑我什么。但我笃定一个决心,因为我从小就不服输,我说二十年后再来问师父。

  自己埋头苦干,佛教所有的经典都读都看,不眠不休的看。二十年后,不是我去找师父,很多师父会来找我,原因就这样来啦。那你假如自己不下功夫把自己的条件准备好,师父来找你干嘛?没用啊!

  我跟各位讲,我大概精进了十五年以后,因为我精进五年以后想出家,但是孩子还小不能出家,我等他长大一点再出家,所以就决定十年后出家。但是精进十五年以后,时间到了,自己跟菩萨约定的时间到了,刚好就约定的倒数一个礼拜,一个老和尚来,我见面我就跟他讲说,我要出家,他说出家很好,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我要弘法,他说很好很好,我说我跟你出家,他说我出家六十年没收徒弟,不收。

  我这样一再的要求,要求了三次,他还不答应。他回家睡个午觉,做个梦,地藏菩萨跟他说,要收我做弟子,我就这样子,第二次见面,我说师父到底收不收?他说“我收了,名字取好了”,我说哪一天?他就说那阿弥陀佛圣诞那天,我说好,就决定了。

  原来阿弥陀佛圣诞那天就是我十年刚刚届满的圆满日。你自己精进充实自己,师父都找到家来,见面三次。其实他根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我只知道他叫梦参,这样子而已。

  我是他唯一做梦收的徒弟,地藏菩萨叫他收。他还不想收,他说收徒弟真麻烦,所以我们剃度以后,都像孤儿一样到处跑,没有人在他身边。

  就这样。你要充实好你自己的实力,你不具备实力,修行什么都要靠师父,师父忙不过来。没徒弟的不会教,有徒弟的那么多,分到你这边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见面的时候我都只抓住要领,就问一句话两句话。其他师兄弟、其他信众还多呢,对不对?哪像我们这样问问题,问了一个,“不过…?,问完了,“可是…”,问完了,“还有…”,“但是…”,问不完的。好像师父是你专用的。不行,问一句就好了。因为我要的就那一句,他说好不好,其他我回去自己处理。那你要有足够的资粮你才能有,你没有资粮你没办法修行。你就要会一直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还要问砂锅在哪里”,那不是修行,那个叫业障。好吧,各位善财童子们,你不要说我是善财童女哦,统称为童子。

  他说“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我先解释这一句话。在这之前,不是称赞如来胜功德了吗?那个时候普贤菩萨是用一个佛来形容不可思议。这里,用十方一切诸佛,这量已经放大了。

  我在讲经你要注意到,这是这一卷经文的语言模式,他有一种放大镜的作用,原来讲一尊佛,这里就变十方一切诸佛,放大了。“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前面是讲一劫,这里又放大了,“相续演说,不可穷尽”。当时前面是讲一尊佛,一劫的时间这样来称赞,现在是十方一切佛,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这个“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里头,相续演说。

  这有三个扩大,他的语言模式里,一劫是一,三个扩大后面就加三个零,是重重无尽的意思。我讲这个,可能各位第一次听了,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呀?因为中国是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没有零,所以108,古代叫做一百八,没有108,没有零,所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十,没有零,所以你就不懂得他语义是什么。

  那么这个东西,因为在中文里头没有零这个字,你就看不出来他怎么讲,为什么会有这个。我是不懂梵文,但是这个符号,我们受过符号逻辑训练的人都知道,在读经的时候有很多地方要用数学,要用符号逻辑来看,你假如不用逻辑符号来看,你看不懂佛经。虽然那是西方人的工具,可是,在印度古文明里,他们就应用到了。

  因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那个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是阿拉伯人诵出来的,所以我们都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印度文,那么他们传出来,里头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他就有这种作用,讲十就是圆满,用零来表示圆满的意思。那两个零,就是一百,在讲到百的时候,就是扩大;讲到千的时候,变成重重无尽;讲到万的时候,是无有止境。所以通常他们很少讲到万,都讲到三个扩大。在这个经文里头,三个扩大用的很多,这个是十大愿王的语言模式。

  那么我按照读经的经验跟判断标准来看,他是属于南印度的思维模式,因为这部经是南天竺乌荼国国王,进贡送给唐德宗皇帝的手抄本,乌荼国国王亲自抄写在羊皮上送给德宗皇帝的,德宗皇帝请般若翻译的,在当时清凉国师参与,所以他很清楚这种东西。在当时他们没留意到,不过我现在告诉你,这个功德,如来的功德,是这么的不可思议,那我现在要告诉各位,如来的功德为什么这么不可思议?各位一定说,他是怎么修行,怎么累积起来的,对不对?看大家都入定就知道都这样认为。

  如来就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功德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可是你的大脑一转动,这个自性就一直消失。所以,唯识讲大圆镜智,你只要有一个原则,这个镜子就变成两片,你有两个原则,镜子就变成四片,你有三个原则,这个镜子已经粉碎了,知道吗?

  所以你留意到,你只要生活中有很多原则,做人原则,什么规矩,什么标准,那我告诉你,你就是那片镜子破的一塌糊涂的人。你根本看不到你的本来面目。就好像一个镜子拿来照,裂成两半我还有一半可用,但是你已经粉碎了,你怎么看?所以你看的世界,根本是虚幻的世界,就是一小片一小片,单一的,你说不对吗?因为你看到了,怎么不对?可是你用不到,因为你抓不到,那个角度你抓不到,所以你会有很多的遗恨,很多的不甘心,很多的怨气,你会压抑扭曲。你现在已经不是人了,知道吗,懂吗?你说哪不是人,两脚着地,头顶青天,怎么不是人?你的心已经不是人的心了,因为你完全破碎,古代的话叫做污染了,你被大脑污染了。

  我跟你讲,不是说你,说到你纯属巧合,情节绝对真实,你放心。越聪明的人脑筋运转越快,脑筋运转越快表示你中毒越深,然后你说“非常有智慧,很聪明,很能干,精明”,所以这些人,在世的时候一定经常做噩梦,筋骨僵硬,死的时候不得好死,死后那就更痛苦,那死后就不管了。大概你现在担心的是这两个,死的时候会不会死的很痛苦啊?反正到死再讲嘛,对不对?因为是你的家人你的后代在痛苦,不是你痛苦,你到那时候没办法,因为准备要死啦。有办法也没用,但是你现在可能会关心的是身体的健康状态,甚至于你也把做噩梦习以为常。要是讲起来的话,要么被老虎追,被蟒蛇咬,要不然就毒蛇,恐惧的情景通通来啦,几乎每天都出这种状况。难得做了几个莫名其妙的梦,就算你不会解释,但也不恐怖。非常非常难得的做了一个好梦,结果生活刚好变得跟他相反,就梦到中大奖,结果被骗了一堆钱,就这样而已。

  这就表示你是“聪明,精明能干,负责任,守纪律,做人有原则”,总结起来,唯识宗就说,这个叫做“坚固我执,坚固法执”的这种人。

  你要留意到,学佛就要破我执,破法执。你不知道,像我们…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二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