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参加禅修,当然不是叫你们禅修啦,我们的禅修只要入定以后,大家都会变成…,为什么说会变笨了,会变笨了就表示你脑筋用太多了,早一点笨,免得再过二十年你就痴呆,你知道吗?我们入定这是第一个功德,其他就不讲了。
为什么你脑筋转的太快,不能成就。在这个时候你的自性,“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那个自性被隐瞒了,被淹没了,被你的大脑运作污染了,自性不起作用了,所以如来是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那你把他显扬出来,你是在不同的世界里,所以怎么样把这个大脑识性的污染作用给消除,而让你的自性光明给显现出来,如来的自性光明能够显现出来,那我们把这个叫做“象限转移”。
你在现实的这种生活中,就可以转移到那个象限去,而那个象限叫“法界象限”,你现在是在“娑婆象限”里。不是死后才成佛吗?死后去哪里…,不是啦,你现在就要转移过去。那么普贤菩萨为什么这样一再的称叹如来殊胜功德呢?就在这个地方。
你的本性,你本来的纯然的生命本质的那个部分,怎么能够让他显现出来,修行是让他显现出来,在普贤菩萨所在的这个境界了,他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他能够看的很清楚,把这个如来殊胜功德讲的一清二楚,关键在这个地方。
所以你要学华严你要知道,你是法王子,现在的话来讲叫太子,你是佛法中的太子,直接就到这里来了,所以学华严的人是很不可思议的。你是不是学华严我不知道,你把他当净土五经去学,你就学不来了,你就急着要死,赶快死到那里去。我们这里不是叫你死的,叫你在生活中把象限转过去就好了。象限一转过去你就活的灿烂,活的芬芳,活的殊胜又光明,就是你只要象限一转移就好了。
所以,你说要修法,我们第一个就要叫你入定,你不入定还不能修,这个要求规格很高。那不像人家修了半天,也不知道修些什么,反正我在修,就像永远在修路,什么时候修好,继续修。你要真的到这里修学,一个阶段就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入定就要入定,入正定就要入正定,入不了定,你重头来,再回来,你才会紧张,不能混日子呀!
因为我要跟你负责任呐,你不跟我负责任我不要你。不是你选我,我要选你啊!搞了半天给我出洋相,那我怎么给你继续再修下去呀。不行!
所以你要留意到修行他的标的在哪里。我们就在显扬自性,兑现自性,把你的自性兑现出来。你要想修行标的就在这里。因为他已经把这个殊胜功德都跟我们讲了,那你要修就是要修这个如来自性,要获得这个如来功德,要不然我们修什么!你想想看,先把这个标的弄清楚。
好,那要如何修呢?他这里提出一个特别的修法,叫做“若欲成就此功德门”,这个如来胜功德这个功德门,要把这个如来给兑现出来的这个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你要不要修?我是没讲啦,我是把文章结构跟你讲一下。因为前面他讲一个佛称赞如来胜功德已经很多了,讲了一卷半的经文。那你要回去看,不是问我,我没办法讲,要讲那个部分,大概要三十个钟头才讲的完。那我只告诉你说,现在他把他所讲的部分,放大放大再放大,放大三次,重重无尽的放大,只是这样子而已,内容我都没讲。我只是把那个该让你知道的标的,“什么叫如来”的这个问题告诉你而已,那你连如来都不认识,那什么功德讲一堆都没有用了。弄清楚,我们跟你讲经交代的东西都很具体,你不要听听看就好了,那你就没听到了,这个都很具体了。
听我讲经是这样,回家一定要写功课,你不写功课,不是我的弟子,你是来听听看。是我们的弟子,这个回去你要把他理论给整理出来,你能够整理的话,整理两百个带子。你对于我要讲什么,你就会很清楚。我在讲什么你就会很清楚。你假如不整理,只是这样听过去,没有用,你会很赞叹,都没有人这样讲,只有他这样讲,就这样子。然后有人批评一下,你就跟着骂进去了,“对呀,都没人讲,只有他讲,他讲哪算”,就出来了,那你就跟着跑龙套了,那这样造业。
我是希望各位,你真的想要修学的话,这十个钟头就够你学了。你不要看我一节课,一节课,我每讲十五分钟有一个重点,到这里不止十五分钟了,这个重点讲完了。
好,“何等为十”,应该要修这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迴向。”这个地方,他讲十个,一共六十个字。
我们编了一首歌,很好唱,你要不要唱我不知道,那个要唱的话我希望大家组合一下,哪些同修愿意在这边来带领大家,我们有歌词有歌谱,那你回去学一学,下一次来教大家,大家一起唱。我想,听这十句不是要唱歌而已。
这里头修行一共分三段落,第一个段落,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跟忏悔业障。主要要修的是前面三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在这个修学的过程里,你要是有挫折、不顺利,那你就忏悔业障。所以这个是附带条款,第四个忏悔业障是附带条款。
有人就以忏悔业障做主修也可以,礼敬诸佛一门主修也可以,称赞如来一门主修也可以,广修供养一门主修也可以。那你的个性就很鲜明。因为要谈这个部分,事实上都已经牵涉到基础佛教的东西,那你的认知如何是一回事,我们不管。
我现在要告诉各位的是,基础佛教的东西你自己要进修。因为我在讲华严,我不可能一直跟你讲基础佛教的东西,那你假如想要当经师,就义学对于中观论派,不是那个《入中论》的那个中观。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一个叫中观论派,是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这一派,龙树菩萨传下来的这一派,一个是大乘瑜伽行派,瑜伽行派也不是现在外面那个瑜伽,瑜伽行派是弥勒、无著、世亲传到玄奘大师,传到我们现在这个地方的行法,这个行法是瑜伽行派。
所以从瑜伽行派来讲我们叫禅师,从中观论派来讲我们叫经师,经师讲义学,禅师是讲禅观。那你假如想要对经师或者义学下功夫来研究的话,那你基础佛教的东西一定要弄清楚。那你禅观要弄清楚地话,禅修的修行态度跟修行技术有修行步骤、次第,那你要弄清楚。
这两方面本宗所专长,别无分号,你放心,我现在只来打广告,没带商品来,商品都在自性里头,你要说“我来看看你旗舰店长的什么样”,这跟他不一样。我只是让你知道有这样的行法,那你想要的话,你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重点在这个地方。
所以这十大愿王下面讲的经文里头,你看到,这前面四个经文就很长,而且很完整。后面那个恒顺众生,跟普皆迴向,经文也长,但是呢,那经文结构次第就没有前面这四个来的完整,你去比较那些经文结构你就知道。
经文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事实上是跟他的段落有关系。自古以来讲这部经的人从来不去留意到经文结构。我们现代人发现,古代的经典你想要了解,他有两个东西你一定要弄清楚,第一个就是语言模式,他经文文字的语言模式你要弄清楚,第二个就是他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没弄清楚,你怎么知道他在讲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
他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在二十年前我就发现了,就掌握到了,学进来以后,我发现这一路都没有人去注意这一点,所以华严经的整个状况你不了解。
一千多年来一直发生这个问题。我们祖师们他们知道,但是他是用古代的语言在表达,你要把祖师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再弄清楚,你就要弄两套,你现在要直接从华严经经文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弄清楚一套就好了,你就可以写现代、新的《华严经》的疏钞或《华严经》的探玄记,你不一定要走古代的。
古代那个时代他这样讲是可以的,我们通了以后,我再去看他讲,我知道他在讲什么。可是你要去看,你又要把贤首国师、清凉国师、李通玄长者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弄清楚,那你才能够去解读它,那你不必,你现在把华严经经文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弄清楚就好了。
就像刚才讲的,这个都有语言模式,他的扩大扩大再扩大,而这个地方也是一样,这四个是基础,基础修法,那你要让他圆满,就后面三个,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就圆满了。“常随佛学”第一层扩大,这里叫百,知道吗?那前面到第七个叫十,不是我们讲八九十的十,他是圆满的意思。所以第八个就加一个零,就扩大了。第九“恒顺众生”,再扩大,再加一个零,就三个零了。第十个“普皆迴向”再加一个零,就万了,四个零了。所以他就是无限的扩大。
经文里头有这个意思存在,但是他不会用我现在讲的语言,因为我现在的语言是现代的语言,那古代的语言有他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古代语言的模式。那我们现在的语言模式是讲什么,那你要了解到。
所以经文,你看第一大愿讲:“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不是无有穷尽吗?讲到“万”就无有穷尽了。
所以,他在每一个大愿里,都有这种无有穷尽的语意存在,所以他的这个十个大愿的结构就把这个语意完全表达出来了,那我们没看到。我为什么看到?因为我很留意他的经文的表达方式,我很留意,他为什么这个地方用这种话来讲?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古代,像实叉难陀他的成就,那可非凡人呐,他是禅观成大成就,又是经师义学大成就的人,然后中印两方面的文化很清楚,所以他懂得如何去表达这个东西。而我们现在完全用西方的大脑思维,你就完全不了解,所以你想要了解这种经文,你必须重新来过。所以你思维模式跟语言模式要懂得,你才有办法解读。
这个一共分三段,第一段是事的根本要修的部分,第二段是五六七是圆满他,就好像我们房子盖好了,你要进来住,需要内部装潢,内部装潢完以后,你需要把家具搬进来。那你就逐渐扩…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二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