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2011年元月
昆明开示 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今天要跟大家谈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一大愿里面的经文,他分两个部分要谈,一个是从宏观的谈,从第一大愿到第四大愿当中,他的经文结构,跟七、八、九,这个第五、第六、第七的经文结构,跟八、九、十的经文结构有什么不同。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这一品经要怎么修,这卷经文《十大愿王》的修行到底要怎么修。这两个部分是这部经的一个重点。
有人说这部经的最后是导归极乐,导归一回事了,你到底有没有修?你都没修怎么到极乐去?就好像说做生意会赚钱,那你有没有做?你到底会不会做?那你没做怎么赚钱呢?现在这时代的人,是贪便宜,喜欢用一点灵,一点灵知道吗?台湾有个眼药水,就是眼睛痛了一点呢就灵,就不痛了。
你现在学佛也是这个样子,前两天有个同修跑来,师父你告诉我怎么开智慧,我说你要干吗?我要开智慧!我说开!你有没有开?他说就这样吗?我说是呀,我教你,我告诉你怎么开智慧,你就能开吗?“不是啦,你告诉我是念文殊菩萨心咒还是念什么?”我说你永远不会开智慧,你放心。
你要不觉醒的话,一直想要这样子,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学生问“老师答案是多少,我填上去我就会考100分。”你永远不会。填下去,你可能会考100分,你可能就一塌糊涂。各位考试大概没作弊过,你要作弊你就知道,常常把是非题抄到选择题的答案去,就是给你抄就都不会抄,你还讲什么?所以修行你一定要懂得怎么修!每一部经文里都有修行的办法。但是就是给这些懒惰虫弄到没办法修,然后只想说结果,你告诉我结果就好,结果没用,更何况你根本看不清楚状况。
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先谈的是这个部分。第一个先看经文,经文讲“言礼敬诸佛者”我是跟各位谈这个部分。
礼敬诸佛是什么?是怎么礼敬?他现在讲说,所谓礼敬诸佛要怎么礼敬?那你看他经文讲的两句话,第一句“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这个是讲“所”,你要记得这一句话。“所”就是我要礼敬什么?那个对象叫“所”,所以的“所”,那个所最好给他打个引号,他讲“所”,那标的要有,我礼敬诸佛,礼敬的标的要有,没有标的你要礼敬什么?你要修这个法门,那个标的是什么?那么他讲标的是尽法界虚空界,那我们讲是所有的佛,很简单,讲所有的佛,一切佛,那各位知道一切佛是什么?坐在墙壁上这些都是佛,所以说千佛堂呀万佛殿呀,我告诉你这不是佛,这是佛像,你要礼敬的佛是什么?是佛像所代表的、你自己生命中的那个真如、那种自性。你要礼敬的是那个东西,你自己的生命中所具有的真如本性,或者叫真如自性,那都无所谓,你要礼敬的是那个东西,佛像只是一个代表,一个就可以了,一尊就可以了。为什么弄个千佛堂万佛殿呢?因为道场经需要费用,给大家来认捐,供养道场,那么这等于是写在上面的名字都是功德名录、功德牌位的意思。常常有功德碑,写着很多功德主的名字。那这个是跟那个意义一样,你供养他,供养什么?供养就是培养自性!培养你的自性善根,就是指这个意思。
那么你假如把他框在自己身体里面,因为你的大脑会有这种错觉,如果我礼敬得是拜我自己,那我怎么拜都可以呀,要怎么拜?所以,他把你的量跟界,眼界打开,让你的高度站高。所以他讲,所有尽法界虚空界,都是你的生命,真如自性的范围。他第一句话劈头就讲这个东西,那你这个假如不能体会,不能了解的话,那我要告诉你,你这个法门根本就修不下去,我跟你谈这个问题,你听到了,都听到了,你不要以为我问你这句话什么意思,你听清楚这一句话于心有所了然,绝对往生,绝对是极乐世界,光这么一句话就足以上品上生,你对于这个一切佛的认识,所有佛的认识,要是有这种认知,死后往生极乐,绝对没问题。
你不要以为这么一句话很简单,你去想想看,你的真如自性涵盖哪些?你反过来去想,你涵盖得到吗?当有个人抢走你的东西,你能够说他就是我的真如自性吗?当你被车子撞到,你会说那就是我的真如自性吗?那你说真如自性怎么这样?要不然怎样?那你怎么礼敬他?你想想看。
所以你有多少认知,决定你多少成就,而这个是发自你内心的,所以这么一句话,讲“所”,没有错,讲那个标的没有错,那你认知有多少,有很多同修讲,“啊!我昨天做梦到佛,满天都是佛。”满天都是佛,对吗?你要知道,从这个意志上来看的时候,那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没有办法确定你那个梦是真的。佛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佛真得长得像你讲的得那个样子吗?那是画家画得啦,你要是知道的话,他绝对不是这个样子,谁说佛那么倒霉长得跟我们一样,佛有没有可能长得更庄严一点?但你的极限就到那里,你就以为看到这样就对了,不是的。
所以这里所讲的这一切佛,这个标的,古代的文字记载,文字只能这样而已。你要懂得文字只能这样而已,你必须要懂得,他所指的标的跟实质的意义是什么。那假如要用意识形态的话,那就很容易斗争跟对立!因为你认为这样,他认为这样。这个佛菩萨假如叫印度人来画,绝对不会是我们画的这个样子;要是今天的美国人欧洲人来画,会画这个样子吗?你要是叫非洲人来画,他长得什么样子?所以你怎么知道佛长什么样子?
你可能没有去研究过,假如你透过学术研究,我们从历史上看民族迁移的情况,释迦牟尼悉达多太子不是雅利安人,你知道吗?他是我们外蒙古北方大概相当于现在图瓦共和国,我们台湾叫唐龙乌阳海,那边有一个民族,大概在五千年前,他就向西移,后来向南转,到现在的尼泊尔这个地方来。
因为他到印度以后生活不适应。那么开始向北再走回来,大概迷路了,然后一直爬上高山。到尼泊尔这个地方,符合于他们民族的生活习惯、环境、所以就停在那里,而释迦牟尼就是他的后代。
我们发现他的生活习惯,乃至要死的时候那种姿势--右斜卧的姿势,标准的,跟我们北方的这个民族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讲深金色而不是深白色,这历史上学术上有依据的,能讲吗?你从宗教的意识形态里来看的话,那佛陀是殊胜的,讲金色身是最好的。那你懂得实际状况是什么吗?
所以佛像的画法。是一种文化,各个不同的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画像,他长成什么样子,那就看各民族。我们在研究北方的这些石窟的佛像也是一样,为什么云岗石窟都像鲜卑人的长相,因为鲜卑人雕的。为什么龙门石窟那尊大佛的长相是那样子?龙门,因为他是武则天雕的,你当然要把武则天的造型给雕上去,你不可能雕杨贵妃,你更不可能雕现在的modle,你一定是当时皇帝的那个民族为主的那种特征。所以佛像长什么样子,不要说你梦到的,一般民间三教九流的信仰,这样讲可以,但是你想求解脱的人不宜这样讲。
所以我们中国佛教有这种区分,三家之言跟三教九流是不同的,民间信仰和跟实际上的是不一样,你要留意到这一个最重要的区别。
而在学习佛教的时候,你要知道,三教九流讲的完全是佛教文化,你要讲到我们在探讨的佛教是佛陀的真理,你要研究的是真理,是真理带你解脱,文化不会带你解脱。
文化就像南传佛教穿的服装、藏传佛教穿的服装。南传佛教穿的服装不一样,文化可以不一样,但是大家追求佛陀真理的这个部分是一致的,你一定要把这个东西给区分好,你没区分好你没办法处理。你学佛就乱成一团,而且是非丛生。你陪着喇嘛去可以吃肉吃鱼,陪着和尚去就不能吃,然后你又活得好自在,到底你喜欢吃鱼吃肉呢还是不喜欢呢?当你想吃鱼吃肉就陪喇嘛去吃饭。被师父逮到了,和尚带我去吃饭只能吃菜,那就算我倒霉好了。那吃菜什么意思,你不知道啊,可是当你看到当一个和尚在吃鱼吃肉的时候,你说他犯戒,喇嘛不犯戒,是吗?那你了解什么?你对佛法了解多少?这是什么,这是文化,到日本去,日本和尚讨老婆生孩子,还有财产,那我请问你要怎么办?
所以,你要了解,文化归文化,真理归真理,你是来学文化还是来学真理?要学文化,一定受到区域性的限制,他就不是真理。
真理是十方三世一体适用。不管空间到哪里,就是那个真理;不管时间过去未来如何,就是那个真理。真理没有改革。还会因为时空而转变的绝对是文化。
所以跟你讲,戒律是文化,佛陀讲得很清楚,戒律有开有遮,有开有遮他就不是真理。真理的三法印能开吗?不能开呀!开了就外道。所以,你在学什么?你自己要看清楚。你把追求真理的目标要确定,懂得真理跟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你要来学什么就知道了。
现在先把这个“所”,这个标的跟你讲清楚,你要礼敬诸佛,要礼敬什么,这样子明白了?明白了,光明白上品上生没问题。我看这个样子是不明白,都全部僵化,眼睛瞪着我这边,肯定你不明白,你不明白不是内容,你一定在怀疑“真得吗?听这么十分钟的课就可以上品上生?”保证你上品上生,不要怀疑,那你说我还模模糊糊呀,那上品下生总可以吧。你说我真得是都听不懂你在讲什么,那最少也有下品上生。不过你那个上上下下到最后也搞不清楚呀,不可能下品下生,你放心。光是进来这里,你坐下去就睡着了,我讲完了你也下品上生,更何况眼睛瞪那么大在看,绝对中品以上,这是有关“所”的部分。
我们再看“能”的部分。“能”就是我要怎么样子礼敬。现在我标的知道了,我要怎么礼敬?
他说“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这是境,然后“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这就是,有没有?他条件都定出来了,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你想想看,普贤菩萨自己讲,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这有没有一点逻辑上的矛盾,有没有?
所以我们昨天跟各位讲说,这个叫普贤符…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三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