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二集 (2011年元月)

  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 第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剛才把經題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要講廣,那相當廣。品名《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法界,法界要怎麼入呢?用普賢行願入。所以普賢行願是直接入法界的一個行法,這個法界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怎麼個不思議法?他就是前面講的大方廣境界。那普賢行願,也就是佛華嚴,你要這樣去對。那麼文辭上有不同,意義上就會有區別,大致上我們這樣講了,是90%重疊了,還有10%有些差異,大概是這個意思。

  所以,在《八十華嚴》跟《六十華嚴》裏就直接稱呼爲<入法界品>。那這個地方是最後翻譯,全文是四十卷經文,他的名稱就叫《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是華嚴經的一品,所以又叫《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那我們講這樣的話,不能說這一卷,這一卷經文,他是整個經文結束以後,普賢菩薩在重複再說一遍,不是這個十大願王入法界,是整個前面善財童子53參,每一參都是入法界的。

  那麼現在呢,把這53參的行法總結起來,用這十大願王來做總結,他是一個精華,精要的意思。

  那麼我們這一會到後來那個導歸極樂的問題,我會跟各位談,他是怎麼樣入法界的狀況,給各位一個了解。因爲經文是非常浩瀚的,來到這個地方他只跟你開一個口,因爲他總結,告訴你入法界的口在哪裏,這樣開一個口而已。這是簡單的從品名上面來跟各位談的。

  我們要跟各位談的,前面這個經文他是一段很特別的狀況,我跟各位念一下,這個叫序文:“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就是說前面的經文講完了,但是他有稱贊如來的勝功德,“告諸菩薩,及善財言。”這個地方,華嚴經的經文用這個詞,“告諸菩薩,及善財言。”這個時候的善財是指誰呀?就是你,就是我們的每一個人,知道嗎?我們的每一個人。

  那麼,你說我又沒在場,現在你就在場了,現在你就在場了,你沒有離開華嚴海會,你也沒有離開法界,你要留意哦!你不要來這裏說,我沒在場,你就在場啦!現在你是受到佛的光明普照,有沒有看到?“沒有,我只看到燈光”。佛光都看不到,那是貪嗔癡把你蓋著,不是沒照到。你到這裏來叁寶具足,跟你講這個無上*輪,你還沒感受到?你只聽到有個師父坐在上面講,這樣而已。那就是你的心還沒有打開。

  你就是善財,你不要以爲你是誰。只是善財偷吃幾塊雞,幾只雞腿,所以才掉到你變成這個樣子,他假如當時不偷吃雞腿,他今天就不會跟你一樣。

  我們常常看輕自己。我當初也跟各位一樣,哎呀,我是個凡夫,跟師父講話,師父都不理我,拜佛啊佛始終這樣笑,都笑我,不知笑我什麼。但我笃定一個決心,因爲我從小就不服輸,我說二十年後再來問師父。

  自己埋頭苦幹,佛教所有的經典都讀都看,不眠不休的看。二十年後,不是我去找師父,很多師父會來找我,原因就這樣來啦。那你假如自己不下功夫把自己的條件准備好,師父來找你幹嘛?沒用啊!

  我跟各位講,我大概精進了十五年以後,因爲我精進五年以後想出家,但是孩子還小不能出家,我等他長大一點再出家,所以就決定十年後出家。但是精進十五年以後,時間到了,自己跟菩薩約定的時間到了,剛好就約定的倒數一個禮拜,一個老和尚來,我見面我就跟他講說,我要出家,他說出家很好,你爲什麼要出家,我說我要弘法,他說很好很好,我說我跟你出家,他說我出家六十年沒收徒弟,不收。

  我這樣一再的要求,要求了叁次,他還不答應。他回家睡個午覺,做個夢,地藏菩薩跟他說,要收我做弟子,我就這樣子,第二次見面,我說師父到底收不收?他說“我收了,名字取好了”,我說哪一天?他就說那阿彌陀佛聖誕那天,我說好,就決定了。

  原來阿彌陀佛聖誕那天就是我十年剛剛屆滿的圓滿日。你自己精進充實自己,師父都找到家來,見面叁次。其實他根本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我只知道他叫夢參,這樣子而已。

  我是他唯一做夢收的徒弟,地藏菩薩叫他收。他還不想收,他說收徒弟真麻煩,所以我們剃度以後,都像孤兒一樣到處跑,沒有人在他身邊。

  就這樣。你要充實好你自己的實力,你不具備實力,修行什麼都要靠師父,師父忙不過來。沒徒弟的不會教,有徒弟的那麼多,分到你這邊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們見面的時候我都只抓住要領,就問一句話兩句話。其他師兄弟、其他信衆還多呢,對不對?哪像我們這樣問問題,問了一個,“不過…?,問完了,“可是…”,問完了,“還有…”,“但是…”,問不完的。好像師父是你專用的。不行,問一句就好了。因爲我要的就那一句,他說好不好,其他我回去自己處理。那你要有足夠的資糧你才能有,你沒有資糧你沒辦法修行。你就要會一直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還要問砂鍋在哪裏”,那不是修行,那個叫業障。好吧,各位善財童子們,你不要說我是善財童女哦,統稱爲童子。

  他說“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我先解釋這一句話。在這之前,不是稱贊如來勝功德了嗎?那個時候普賢菩薩是用一個佛來形容不可思議。這裏,用十方一切諸佛,這量已經放大了。

  我在講經你要注意到,這是這一卷經文的語言模式,他有一種放大鏡的作用,原來講一尊佛,這裏就變十方一切諸佛,放大了。“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前面是講一劫,這裏又放大了,“相續演說,不可窮盡”。當時前面是講一尊佛,一劫的時間這樣來稱贊,現在是十方一切佛,在那麼長的時間裏,這個“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裏頭,相續演說。

  這有叁個擴大,他的語言模式裏,一劫是一,叁個擴大後面就加叁個零,是重重無盡的意思。我講這個,可能各位第一次聽了,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呀?因爲中國是有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沒有零,所以108,古代叫做一百八,沒有108,沒有零,所以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有十,沒有零,所以你就不懂得他語義是什麼。

  那麼這個東西,因爲在中文裏頭沒有零這個字,你就看不出來他怎麼講,爲什麼會有這個。我是不懂梵文,但是這個符號,我們受過符號邏輯訓練的人都知道,在讀經的時候有很多地方要用數學,要用符號邏輯來看,你假如不用邏輯符號來看,你看不懂佛經。雖然那是西方人的工具,可是,在印度古文明裏,他們就應用到了。

  因爲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那個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是阿拉伯人誦出來的,所以我們都叫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印度文,那麼他們傳出來,裏頭在表達這個意思的時候,他就有這種作用,講十就是圓滿,用零來表示圓滿的意思。那兩個零,就是一百,在講到百的時候,就是擴大;講到千的時候,變成重重無盡;講到萬的時候,是無有止境。所以通常他們很少講到萬,都講到叁個擴大。在這個經文裏頭,叁個擴大用的很多,這個是十大願王的語言模式。

  那麼我按照讀經的經驗跟判斷標准來看,他是屬于南印度的思維模式,因爲這部經是南天竺烏荼國國王,進貢送給唐德宗皇帝的手抄本,烏荼國國王親自抄寫在羊皮上送給德宗皇帝的,德宗皇帝請般若翻譯的,在當時清涼國師參與,所以他很清楚這種東西。在當時他們沒留意到,不過我現在告訴你,這個功德,如來的功德,是這麼的不可思議,那我現在要告訴各位,如來的功德爲什麼這麼不可思議?各位一定說,他是怎麼修行,怎麼累積起來的,對不對?看大家都入定就知道都這樣認爲。

  如來就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功德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可是你的大腦一轉動,這個自性就一直消失。所以,唯識講大圓鏡智,你只要有一個原則,這個鏡子就變成兩片,你有兩個原則,鏡子就變成四片,你有叁個原則,這個鏡子已經粉碎了,知道嗎?

  所以你留意到,你只要生活中有很多原則,做人原則,什麼規矩,什麼標准,那我告訴你,你就是那片鏡子破的一塌糊塗的人。你根本看不到你的本來面目。就好像一個鏡子拿來照,裂成兩半我還有一半可用,但是你已經粉碎了,你怎麼看?所以你看的世界,根本是虛幻的世界,就是一小片一小片,單一的,你說不對嗎?因爲你看到了,怎麼不對?可是你用不到,因爲你抓不到,那個角度你抓不到,所以你會有很多的遺恨,很多的不甘心,很多的怨氣,你會壓抑扭曲。你現在已經不是人了,知道嗎,懂嗎?你說哪不是人,兩腳著地,頭頂青天,怎麼不是人?你的心已經不是人的心了,因爲你完全破碎,古代的話叫做汙染了,你被大腦汙染了。

  我跟你講,不是說你,說到你純屬巧合,情節絕對真實,你放心。越聰明的人腦筋運轉越快,腦筋運轉越快表示你中毒越深,然後你說“非常有智慧,很聰明,很能幹,精明”,所以這些人,在世的時候一定經常做噩夢,筋骨僵硬,死的時候不得好死,死後那就更痛苦,那死後就不管了。大概你現在擔心的是這兩個,死的時候會不會死的很痛苦啊?反正到死再講嘛,對不對?因爲是你的家人你的後代在痛苦,不是你痛苦,你到那時候沒辦法,因爲准備要死啦。有辦法也沒用,但是你現在可能會關心的是身體的健康狀態,甚至于你也把做噩夢習以爲常。要是講起來的話,要麼被老虎追,被蟒蛇咬,要不然就毒蛇,恐懼的情景通通來啦,幾乎每天都出這種狀況。難得做了幾個莫名其妙的夢,就算你不會解釋,但也不恐怖。非常非常難得的做了一個好夢,結果生活剛好變得跟他相反,就夢到中大獎,結果被騙了一堆錢,就這樣而已。

  這就表示你是“聰明,精明能幹,負責任,守紀律,做人有原則”,總結起來,唯識宗就說,這個叫做“堅固我執,堅固法執”的這種人。

  你要留意到,學佛就要破我執,破法執。你不知道,像我們…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二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