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 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開始五天、十個小時要跟大家講《普賢行願品》。這是徐師兄請法。剛好他跑出來給各位看一下。他是這次請法的總功德主,有這個因緣大家才能相聚在一起。我們這就叫做以法會友,以普賢行願的法來相聚。
那麼講經之前,華嚴的系統有一個叫做玄談,談一談《華嚴經》的思想脈絡。但是我們只有十個小時,這個思想脈絡不可能講到《華嚴經》那麼廣,但是針對這一卷經文,我們要跟各位談一下。
《普賢行願品》其實是四十卷經文,我們一般講的普賢行願品其實是《十大願王》,不是《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在《華嚴經》裏,他的名字是叫做《入法界品》,那這個第四十卷是主本經六十華嚴跟八十華嚴所沒有的,是《入法界品》到最後産生的思想形態。
各位沒有研究《華嚴經》,你不知道,我們現在把淨土五經當中,就把這個《普賢行願品》列進去了,這是不對的。(以)“淨土五經”來講,普賢行願品是因爲裏面有一句話,叫做“導歸極樂”,所以極樂宗的人就喜歡把他通通納進去,說“華嚴到最後也是要導歸極樂”。那就是沒了解狀況。
那麼另外還有一個發生錯誤的地方,就是“華嚴叁品”。“華嚴叁品”的叁品是《淨行品》《梵行品》跟《普賢行品》,不是《普賢行願品》,這是很大的不同。
那我們叫《普賢行品》,是跟華嚴叁品並在一起的,他有一定的思想脈絡跟修法的依據,那我們現在不知道,那你就弄相反了。
普賢行願品的行法跟次第道行法無關,跟圓融道行法也無關,那這個地方假如要展開來講的話相當廣泛,不過這個是比較特殊。各位假如是老參的話,你會覺得我怎麼這樣講。你所知道的淨土五經怎麼講?華嚴叁品怎麼講?這個你知道我也知道。我現在要跟你講的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部分。
我想這樣子大家那麼辛苦跑來才會值回票價,你不要擔心我講錯。我跟你講的絕對不會錯。我不會像某一位大德,他老是講“我以前講的都不對,現在講的才對”。
我跟你講我以前講的都對,現在講的也對,將來講的也對,我不會講錯的。但是有一個地方你要弄清楚,我們在講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叫“立場不同”,因果的立場不一樣。我所追求的角度、向度不一樣,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在昆明,昆明在北方還是在南方?(答:“南方”)誰講的?你到西雙版納那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到越南去看,昆明在哪一方?你從北京看當然在南方了!你是北方人,看昆明當然是南方!可是你是南方人呢?
我有一次從槟城,馬拉西亞的槟城搭飛機往白雲機場走,那麼白雲在南方,雲南也在南方。可是從槟城看他通通在北方!那你不能夠像小孩子一樣,老師就教他太陽從哪邊出來?東方!有沒有錯?沒錯啊,東方在哪裏?你也不知道。真正的小孩會說“太陽從窗戶那邊升起來”,對不對?太陽從哪裏下山?他一定要講“外婆家的大樹那邊下山”,或者“牛棚那邊下山”。他(哪有)什麼東方西方?東方西方就已經變成一種意識形態的概念。你根本沒概念嘛,對不對?
同樣的,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發生這種情況,我從凡夫地講還是從佛果地講,那你會講說“啊,不是這樣說嗎?”本來就不是這樣說。
現在從果地講有果地的講法,從因地講有因地的講法,你知道嗎?那麼,這裏頭就産生一個基本,我們講的一個交待。你跟哪個師父學,那你就跟哪個師父學,因爲沒有哪一個師父會像我講的那麼清楚。
你是從東方來的,還是從西方來的?大家講昆明都說在南方,太陽都從東方出來,這個你知道我也知道啊。問題是我家的太陽,他出來的地方跟你家太陽出來的地方不一樣,有沒有感覺?當然都是東方嘛!可東方來講是無意義的,你腦筋是沒概念的。
所以每一個小朋友講說太陽從哪裏出來,那一定不一樣。有的會說從花瓶出來,有的說從廚房出來,對不對?有的會說從窗戶出來,是不是這樣?這每個人的家不一樣!所以當他起床的時候,看太陽就在窗戶外面,就在廚房那邊!所以答案是不可能一樣的。所以你要看,你在講的是從哪邊講起。
因此你要修法的時候,就要知道,你的師父是從哪邊教起,不是他不對,不是誰不對,都不是。因爲他的環境是這樣,他從這邊教。所以我們才跟你說,你要跟誰學,你就跟著誰學!因爲他有時候語言表達不清楚。講東方絕對對,但是跟你家,你就可能不講東方了,對不對?
好,這是一個你要留意到的。所以我在跟你講的時候,所透過的表達方式各種狀況,可能會跟其他很多大德會有沖突,會有很明顯的沖突。不是他錯,也不是我錯,是你自己搞錯。因爲你從東邊看,從西邊看,你搞不清楚。
我常問,你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問你是早上七點的西方還是晚上七點的西方?你弄清楚,西方哦!那你早上發願的話,你就要阿彌陀佛,保證你早上七點死亡。要麼你要到晚上七點死亡,你一定迷路,因爲晚上七點的西方跟早上七點的西方不同一方,而且剛剛相反。有沒有概念?我沒有說誰錯、誰對,我只是把事實告訴你。你不要以爲地球不動,你站的地方是一直在轉的,你站的地方,你不要以爲你坐在這裏,你如如不動,其實你在太空中,你是一直在動的,對不對?相對于這塊土地你當然不動,可是相對于整個宇宙來講,你何止動,你根本就亂動。
是嗎,想想看,你是今天的人,你不是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說我這樣講“胡扯”!地球根本就沒動,除非地牛翻身,對不對?否則地不會動的,那我告訴你,地球分分秒秒都在動。你要發願往生西方,要先跟阿彌陀佛簽合約,要有閻羅王秘書保證到時候准時送達正確地方,否則你用西方指導,肯定錯誤,弄清楚哦。
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是,《普賢行願品》的形成。《普賢行願品》公元420年翻譯的時候,只有十九卷,到武則天正盛二年翻譯出來的時候,有二十一卷,到德宗時代翻譯出來的時候,有四十卷。前面兩個翻譯裏都沒有十大願王這個部分,這個你要先弄清楚,我要講經之前都跟你講的很清楚。
而另外一個疑情是,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裏,講十個大願的地方講了好幾次,那麼爲什麼要結束的時候,再講一個十大願?那這“十個大願”跟前面的“十大願”在本質上有何不同?這就是問題哦。他講那麼多的十個大願那不都是屁話嘛?他什麼意思?那邊也講十個大願,這邊也講十個大願,到底哪個十個大願才是究竟的,哪個才對?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學佛沒有對不對,你學了就對。那你搞不清楚這是必然的。我不能要求你說跟我一樣搞清楚,但是你既然來了,我要把他講清楚。你智慧從這裏開始。
前面所講的十個大願,都是“那個”階段中修行的必備條件,他在“哪裏”講的就“那個”階段,所必備的條件,十個發願的條件。那麼“這”一個呢,跟它不一樣,是有絕對的不同。不是說我要講這裏就說這裏有多好,我不是說它好不好。
這十個大願,是講修行的步驟以及修行的境界,十個大願裏頭都講了。那我肯定你聽人家講十個大願絕對不是這樣講。你會發現,這十個大願經文你要去讀過,你就會發現:真正的大願他只有前面叁個願,第四個願是補充願,六、七、八開始就講心境擴大,擴大的條件,八、九、十是講擴大的境界,這你就不知道了。其他的地方講十個大願,什麼十個信心那些,都是修行的條件,那個階段裏你必須具備的修行態度。
修行是每一個階段的修行態度都不一樣。你現在在談的,很多人在爭的,先證果呢還是先渡衆生?先自利呢還是先利他?這個都在條件上說。條件說了“應該先自利而後利他”。你只要學佛,你就純自利也一樣,純利他也一樣,只是成就的果位大小不同,或者時間的長短快慢(不同)而已。要想最完整最圓滿的,自利利他同時來。假如你有可能,把利他作爲自利的基礎,純粹利他,那就會真正的圓滿。可是這個要從理論上來講。而現在我告訴你,所有佛學界的人,不是我狂,幾乎缺少這種本事、缺乏這種本事。
我跟你談的這個問題是“立于本體論而談”,你不懂得本體論是什麼,你就不知道。你掌握到本體的話,所有的現象界都是本體的應用。
所以你講法身,絕對只有法身,你不會定義法身,因爲你不知道法身是什麼。勉強講一下“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清淨法身是什麼?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是什麼?清淨法身。你就只有這樣了。什麼叫釋迦牟尼佛?千百億化身,化身佛;千百億化身佛是什麼?釋迦牟尼佛。那你只有在那邊兜來兜去,沒有答案。
這個完全是本體論、現象論的問題。清淨法身佛是本體論的佛,釋迦牟尼佛是百千億化身,那就現象論的佛,清楚了嗎?下面答案我就不用講了,以你的IQ一定知道的。
但是你不用現在的這些哲學理論工具帶進去,你就搞不清楚,爲什麼那麼多佛,其實哪有那麼多佛,都是百千億化身佛。我問你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什麼佛?那就阿彌陀佛。請問你是法身佛還是化身佛,你一定不敢講,假如是化身佛,那阿彌陀佛不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嗎?說他是法身佛,法身佛又只有一個。所以我們要留意到,你今天要學佛,要弄清楚,什麼叫學佛?學著覺醒,學著要有覺性,學著要弄清楚啊!好,這是第二個重點,我簡單的跟各位提一下。
現在第叁個要跟各位講,也是你一般佛教徒常犯的毛病。我們每堂課到最後,我都會把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裏講的最後一句話,念給大家聽。最後那一句“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普賢菩薩講,怎麼講說“我此普賢殊勝行”?只有普賢菩薩說“我此普賢殊勝行”。普賢菩薩自己講他的行叫普賢殊勝行。觀世音菩薩有沒有說“我此觀音殊勝行”?文殊菩薩有沒有說“我此文殊殊勝行”?這一類的,不要說同一句了,我跟…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