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P2

  ..续本文上一页你讲肯定没有。地藏菩萨发那么多的大愿,他也不会说“我此地藏殊胜行”,没有。那普贤为什么讲这种话?

  四大菩萨(中)普贤为什么叫第一?文殊,观音,地藏还有弥勒,还有很多,那普贤为什么(这样讲)?其实普贤殊胜行,普贤行愿,普贤大愿,没有说观音大愿,也没有说地藏大愿,只有大愿地藏,而地藏只有一个愿。这里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他也很明白,但是所有的佛教徒,包括佛教界学者、专家,这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在大乘佛教的经典里分三大类,一个叫文殊类经典,各位假如有研究佛学的话大概就知道,文殊类经典就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叫唯智,不是唯识,唯识的经典是弥勒的经典。观音类的经典就是大悲救苦救难的经典。第三类就是普贤类经典,你知道普贤类经典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你要弄清楚,普贤类经典跟他们是完全不一样。普贤类经典里头有很多普贤符号,就是普贤智、普贤身、普贤行、普贤慧、普贤意、普贤口、普贤行等等、普贤无尽大海、普贤殊胜行等等,他普贤符号相当多。只有普贤菩萨有普贤符号。我简单的统计了一下,大概三十几个。

  那很多研究学者都说,《华严经》的普贤类经典是到后面才出现,我跟你讲完全错误。从第一品经就有普贤符号,第一品经第一卷经文的第一开始的第一大段里头就有普贤符号,普贤就出现了。那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都不会标榜什么观音、地藏、弥勒那些,那只有普贤类的经典会标榜普贤?普贤身、普贤意、普贤智、普贤慧、普贤行、普贤愿、还有普贤境界,为什么?这里头就牵涉到为什么普贤菩萨是四大菩萨的第一位。普贤菩萨是佛陀的长子,这是为什么?

  要学着觉醒、学着明白、学着觉悟、这些基本的你要具备。简单的跟各位定义一下,“普”叫周遍法界,到处都存在,叫“普”;“贤”呢,叫位领极虚,极虚就最高了,最高就是佛,佛下来就是普贤,所以叫普贤,他位领极虚。

  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讲,无极是极虚,无极,无形无相。普贤呢刚好是无极而太极的太极,所以他又叫原始佛,或者叫做本初佛。其他菩萨不叫原始佛,不叫本初佛。佛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最初的形象,叫做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跟其他菩萨不一样。

  那这里头也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华严经》思想跟其他经典的思想不一样。我们把其他经典的思想统归为“法华会”,法华是佛陀讲经最后阶段讲的,层次跟境界最高的。他的这一会思想是我们裟婆世界的典型代表,所以裟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法应该叫做“法华法”,法华的法。

  他从鹿野苑初转*轮一直到涅槃,在这个阶段里,都是讲法华会,所以这颗摩尼珠叫法华珠。那么每一个佛就像这样一会、一会。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会;将来弥勒菩萨来成佛,龙华三会,那就是过去未来佛;东方药师佛有药师会;那你在学密宗的有五方佛,五方佛会;阿閦佛会;宝生佛会;无量寿佛会;还是不空成就如来会;那各有一会。这每一会就像一个摩尼宝珠,那你要把这个摩尼宝珠、这个佛法的精华掌握到,就得到那个摩尼宝珠了。

  这是每一个佛所在的地方都不一样的,这个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所以每一个佛住世,所转的*轮,所成就的众生,那种菩萨事业功德无量无边,都是“圆满报身佛”。所以你所看到的一切佛都是圆满报身佛的示现。每示现一次就出现一颗摩尼珠。每一个珠跟另外一个珠不见得有直接关系,就好像每个国家都有他的身份证,那你要拿到身份证。

  华严刚好相反,华严是把所有的这些国家,这些摩尼珠全部浓缩在一起,这个境界叫做“因陀罗网境界”,也就是每一个摩尼珠都在华严会里头。换句话说,你只要拿了华严会的passport(护照),那宇宙各个佛国度你都可以去,没有障碍,因为都在他的范围里。

  这个就是华严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说他哪里叫做“一乘不共别圆”?“不共别圆”就在这里不共别圆。法华经是“一乘共同圆”,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大乘、小乘、中乘都回到他这里来,所以他叫“一乘教”。但他这颗摩尼珠涵摄一切,是这个世间的一切,这个佛国土的一切,其他佛国土的,他可以,要发passport你可以去,你要去极乐世界,签证以后可以去。

  但是,华严就不一样。所有的都在因陀罗网里,因陀罗网就把这个法界中所有的佛国土通通包摄进来,这就是他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他会有这个不同,因为他是以普贤菩萨为本尊。毗卢遮那佛是无形的,我们现在哲学上讲叫形而上的,他不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本尊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无形无相无所不在。那这一个无形无相无所不在,要变成有形有相,第一个就是普贤菩萨,所以他又叫普贤王如来,又叫本初佛,又叫原始佛,就是指这个意思。

  那你对普贤菩萨不了解,对普贤符号不了解,对普贤在法界中的地位不了解,那这个十大愿王,你就当然不知道。

  那么就文字上,就你所知道的,从文字上来解释它,那这叫世间法,也不能说错,马马虎虎(算对),反正你不会教人家做坏事就对了。但是,与真理相去甚远,这种情况我们叫做佛教文化。那你要学佛教文化,大概学到这里就可以毕业了。但是要学佛教真理,那还没有开始,连报名资格都没。你要留意到,讲佛教真理跟讲佛教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各位,你是要佛教文化还是要佛教真理?所以学佛教文化的人你会发现,越学越烦恼,是非丛生。追求佛陀真理的人,不会有烦恼。因为佛陀要给我们的法叫无忧之法,没有忧愁,他在无忧树下生的,就表达他的法是无忧之法,没烦恼的。

  所以,证四果的人叫无漏果,六神通当中五通仙人是外道,要证得无漏通才叫佛门的阿罗汉。那以印度来讲,只要你证得某一通的话,那就可以叫阿罗汉,或者叫穆尼吉(??)或者叫布鲁呗(??)巴布剂(??),这个很多,印度圣人名称很多。什么阿阇梨(??),斯瓦瑞(??)这个都是。他只要有一个通就可以了。可是我们佛法不同。佛法要通,你千通万通,只要无漏不通,就叫一窍不通,就不能证阿罗汉果。

  所以,我们从行法上,上一次跟各位讲,行法的那个过程,中间为什么要转弯?横出三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这个原因。

  一定要把佛法的真理讲清楚。那你要到这里来,来学佛陀的真理,你要以世间的标准、佛教文化的标准来讲是非的话,只有你自己增加挫折跟增加痛苦。怎么学佛会越学越痛苦,越学越难过?

  我们一直跟你讲说,学佛,学了佛,你的生命是非常灿烂的,你的生命是非常芬芳的,非常光明的,那你说,我讲的好像很好听。你怎么样让他灿烂?怎么样让他光明、让他芬芳?那是你的生命,你自己可以感受得到。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要到这里来,你一定要参加华藏工程,三到五个人一组,每个礼拜一次,这一次当中大概讲三到五次,每次每个人三到五分钟,这样就好了,这是原则,技术性原则。他的真正精神的层面就是培养你“聆听、欣赏、接纳”的六字真言。那这样的话,你在家里推动,肯定不会有家庭是非纠纷,因为大家都能聆听。

  为什么要三到五分钟呢?任何人轮流讲三到五分钟,不批评,你要学习聆听欣赏,然后接纳对方的意见。三到五分钟是让一个人训练表达他的意见,能够重点表达出来,但不要只讲答案,“我要、我不要”,那就不要三分钟了,只要两秒钟就够了。要讲出“我为什么要”的理由、原因先讲,讲完才讲“所以我要”。要去训练表达。

  现在你看家庭发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吵架都吵这个,一个要,一个不要,要讲不出为什么要,不要讲不出为什么不要。所以父母和子女就断了桥,连不起来。你一定要去训练这个,“聆听、欣赏、接纳”。那么三到五分钟当中,就把你要讲的重点讲出来。

  那刚开始,假如家里已经吵得要死了,现在刚开始,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每个礼拜坐在那里,大家都哼哼,因为我不想跟你讲了,因为跟你讲就要吵架。那你一定要耐着性子,两个钟头到两个半钟头。而在这个期间,一定要在场。所以电话要关掉、所有电话关掉、座机也要拿掉、不能看电视、人家在讲话你不能够说我去厕所,去厕所就没听到了,哪有聆听?

  要专心的听才叫聆听,听完对方的还不能马上反驳,因为他有很多理由讲不清楚,这理由里面还有理由,你要给他一直讲。你假如每个礼拜这样进行,三个月以后,肯定家里会一团和气,不会吵架;半年后,家人会很想自己家人在一起,不要跟别人在一起,因为跟别人在一起都是皮笑肉不笑,都逃避家里才跑出去的嘛,人生真正幸福的窝是在家里。你一定要在家里训练。

  这个是学佛,你要让你的生命芬芳灿烂从这里开始——家庭华藏工程。那你家庭化藏工程要推动之前,先跟同修们参加华藏工程,你先试着,(把)运作的模式弄好,绝对禁止一人独霸,一人独霸绝对出是非。那家庭华藏工程大家坐在一起,爸爸最高兴:“好,现在开始我跟你们讲…”,讲了三个钟头,“太晚了,大家都很累,去睡觉!”,这叫什么华藏工程,这叫暴君工程。妈妈很强悍的话也是一样,爸爸是怕老婆俱乐部里头的会员,那妈妈河东狮吼,吼完了以后“早点睡!明天早点起来!”那谁都不能讲话,不行。

  要讲三到五分钟。假如怕暴君会不听话的话,你就弄一个闹钟,把他压下去,直到他停止。换任何人都一样,公平。充分的训练你语言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小孩子在家里都是弱者,你要让他充分表达,他能够表达,他的压抑扭曲的部分就释放出来,那你要能够聆听欣赏又接纳的话,孩子就找到家了。不然你把孩子生下来是生下来,好像养在房子里、屋子里,其实他是弃儿,他是孤儿,你要聆听他的心声。

  一个佛教徒对自己的子女都不能聆听心声,不叫佛教徒,那是假的。很多人回…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