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金獅子章講記 八 送你開解華嚴經的鑰匙▪P2

  ..續本文上一頁有理講不清,怎麼不去跟佛講?不要一直想把你的立場跟人家講清楚,因爲會遇到這種不如意的狀況就是業相。業的形相既然已經看到了,那就拜佛嘛,拜佛可以忏除業障。你不要想:「我又沒錯,動不動就叫我拜。」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是因爲你有業,業要盡,就要拜忏,這是正爲者的基本條件之一。

  其它的基本功課還很多,比如訓練自己用直誦法誦《八十華嚴》,這個方法能夠不打妄想,而且會誦得很快。想想看,一天誦經能誦幾卷?從天黑吃飽飯開始誦到天亮,《八十華嚴》可以誦完,那算快了。但你不是,你一坐下去,一卷還沒誦完就要上廁所;第二卷尚未完又想喝茶;第叁卷還沒誦完,覺得太熱,就去開冷氣;第四卷還沒完,覺得冷氣太強,又起來關冷氣。這樣頂多是修福報而已。以上是有關「正爲」的介紹,但我們通常不以正爲自居,謹是以之作爲讓自己更進步的標竿。

  第二是兼爲,也就是「謂遺法中,見聞信向此無盡法,成金剛種,當必得此圓融普法。」「遺法」是指佛陀不在後,遺留給我們的法。「兼爲」就是在遺法中,見聞信向此無盡法,成金剛種。我們都希望大家能成金剛種,金剛種就成金剛幢,能夠起大作用。若能夠對自己有這樣的期許也很好,這是末法中的上上根器者,如此者也能入「普融法界無盡法門」。只要有理想、有志氣的人,都會以這兩個作爲目標,來期許自己。正爲者,要佛印證才算;我們現在在遺法中,以兼爲者作爲我們勉勵的目標比較好。

  第叁是「引爲」者。「引」是引導的意思。「謂彼如前共教菩薩」,這是跟前面的共教菩薩一樣。剛才不是有說守權非器嗎?前面那種他是守在那邊不出來,這裏跟前面不一樣。他是從那邊走出來,並且學華嚴。「于彼教中多時長養深解華嚴教義」,已經不知道涵養、內斂,深解華嚴教義多少輩子了。「窮徹行布教源」,「行布」用現代化來說就是「分解動作」,將《華嚴經》前面的行法,一步一步都做過了。現在,我們也在這個行布法門上用功、修學,也一定可以獲得普賢法門,可以進入普賢法界。通常我們就要以此自居,這樣自我勉勵,華嚴行者就是從行布開始,要長時間地涵養、深解,要將自己浸泡在裏面,每一個分解動作都要很熟練,最後再綜合起來;這個小區塊熟練,那個小區塊再熟練,然後幾個小區塊成爲一個大區塊再熟練,最後把所有的區塊都熟練起來,你才能圓融。至于,何時才能全部熟練起來,讓它圓融呢?我們不設定時間目標,但是每一個小動作、每一個分解動作、每一個區塊你都要去熟練它,這很重要。

  比如裝香燈,每一個同修都要會裝。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很准確?不要看這麼小的事,從這裏就可看出用不用心。香粉容易受潮,那你要怎麼處理?不會爲了這樣就在旁邊放一臺除濕機吧?不然,要怎麼做呢?從這些小事,自己要去鍛煉、去用心。你說「這跟開悟有關嗎?」雖然跟開悟沒有直接關聯,但開悟一定要經過這些過程。這就是一個小動作,是一個小區塊。同樣的,壇城布置也好、大殿布置也好、大寮也好,也都是一個區塊。你做任何一件工作,都是一個小區塊。不論是做事、做人應對或學習各種法門,都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修持密法的人,你要如何徹底貫通密法?密法裏分很多區塊,每一個區塊都要一步一步去經驗、滲透,法上沒經曆過,你要怎麼穿透自己?而法要滲透,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日常生活中處世、爲人應對這部分,若不會用心,修法也一定不會用心,一定是用意識形態;用意識形態修行是不會成就的,因爲很多是你自己想的。尤其現在外面噪聲一堆,剛才講的非器當中,就有一種是講人天感應的,其中幻聽、幻影,這些都會有,還有鼻子會聞到香味等等狀況出現,這些都不當。雖然這裏有的是真的在修行,但有很多根本是神棍在騙吃騙喝,你在這種狀況中要怎麼真修行?你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所以我們才告訴各位,那些東西一定要斷除,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法身慧命的地方,才有可能在行布當中窮徹教源,才能徹底了解每一個區塊。這些都必須透過時實踐以後才會知道,不要自己想當然爾的去诠釋,那樣一定完全不對。比如某個師兄,我才稱贊他兩句,就自己想當然爾的以爲我「印證」他開悟,我到底有沒有開悟都不曉得,怎麼印證人?這種自己想當然爾的擴大,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修行絕對不要自以爲是,尤其用很多噪聲的時候,更要小心。這就是爲什麼跟你說,要依止道場、依止法門、依止善知識,因爲到這個時候,你要師父印證你的功力如何時,那等于是在閻羅王面前宣判你有成就,可不可以放你走。你要是沒有真成就,我說有,那豈不是要換我進去了?你若真有成就,我卻說沒有,這下更麻煩了,在閻羅王面前說謊,那也是我倒黴。所以,我們要怎麼很准准確地說你成不成就?因此,你一定要自己去窮盡教源,絕對要自己去走一趟。所以,在行布當中,各各分解的部門、小區塊裏,一定要把它處理好。現代人修行很喜歡問:「師父,我要怎麼開悟?」既然會問這個問題,就要自己去找答案,當然這也表示你開始要用功、要摸索了。修行不能急,一急,恐怕牛鬼蛇神的相,都會在你身上出現,整個成就的過程就會很辛苦,要留意。

  假如人家問你:「你師父是哪種人?」你說「引爲」就好了,也不吹牛,也不會太過寒酸。用「引爲」來作爲自己的一個定位,是非常好的。那你是不是呢?既然已經進來了,我們就都確定你是,而且你有心從共教那邊,往一乘圓教走過來。因此,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分解動作,也就是行布教源,一定要徹底摸索清楚。

  第四個是「轉爲」者。法藏大師說二乘人以根鈍故,二乘人雖然是已經解脫了,但就停在那裏。雖然是舍識用根沒錯,但只是用根,因爲走不出來,沒辦法教育衆生,因此會變成焦芽敗種,而衆生也會很討厭他。尤其是衆生常常會瞧不起羅漢,因爲他用根不用識,所以動作、反應都會遲鈍一點,衆生就會瞧不起他,覺得阿羅漢都呆呆的,也因爲這樣,所以他度衆有困難,常常走不出來。這時,他要先回入共教大乘,也就是先回小向大。先舍二乘入大乘,這叫回小向大。得菩薩名以後再慢慢修,雖然時間長一點,也一定會得普賢法。

  這就是爲什麼我一再跟各位說,你在因地修的時候,器量就要打,大心要先養成。但不是指每天在家裏做功課,然後說「回向十方法界一切衆生」那種,這種關著門普度衆生的不算,那叫蛇吞大象,胃口小,卻想把大象吞下去,那怎麼行?你一定要試著走出來跟衆生相處,在跟衆生相處的過程裏,來曆練自己退不退心,遇到挫折、羞辱、障礙時能否不退心,這才是在曆練你的心量。

  當有挫折、有困難、有是非、毀譽交加時,是不是還繼續往前走?哭是會哭啊,雖然晚上躲在棉被裏哭,起床後盡管兩眼還腫的像水袋一樣,但擦一擦還是繼續再往前走。難過是一定會的,因爲你也會有想不通的時候,但不管怎樣,絕不能往後退,這叫常精進菩薩。

  會遇到挫折、困難,那都是你的業。爲什麼你的個性、處世風格、談吐態度會造成那麼多的障礙?那就是業啊!所以你一定要一直忏悔、一直忏悔,然後一直往前進,不能退縮,那個心量才能真正培養起來。心量大是無止境的,不能打折扣;失敗是一定有的,因爲你過去的業嘛!你養成那種臭脾氣、那種習慣、那些性格,你現在行菩薩道時,就會慢慢幫你鋸掉、磨掉。一磨、再磨、一直磨,痛苦啊!所以沒有一個菩薩,淚水不流滿四大海以上的。雖然很痛苦,但他還是繼續爲衆生流眼淚。你要留意啊!不要自以爲了不起。菩薩道難行,更何況是行普賢道?若連菩薩道都上不去,怎麼上普賢道?

  第五個是遠爲。遠爲是指凡愚、外道、一闡提人也都有佛性。雖然現在他們的業障很重,但將來總有一天他會覺醒,會開始去追求生命的價值跟意義,也會想要去找尋「我是誰」的答案。他們究竟多久才會覺醒,這我們不管,但這種人遲早會覺醒、會成佛,這就是遠爲者。

  嚴格上來說,法藏大師說的這五種華嚴法器,其實只有前叁種才是,後面這兩種是預留。因爲佛法講慈悲,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只是現在因緣尚未成熟,待因緣成熟,自然就發起覺性,因此後面兩個我們不談。在正爲、兼爲、引爲這叁個當中,我們應該都是屬于引爲菩薩。大家可以在這裏好好發心,把應該修的次第法門修好。至于你是不是真的具有圓融法門的實力,這一點你不用擔心,你若真有實力,自己會起作用;要是沒有實力,要起作用也不可能。

  總之,你只要像剛才所講的「窮徹行布教源」,自己要去窮盡行布的源頭,每一法每一法都要去窮盡。窮盡的意思,就是你要去實踐、去體驗,真正體驗到,那就對了。教理如何講的部分,那倒不一定,當你將來完全成就時,自然就會講了。現在在這過程中,就算能夠體驗到,也不見得會講。不會講不要緊,但你一定要去實踐。今天實踐、明天實踐,那一天會體驗到不知道,只要去做就好。做了,有哪些地方要改、要修正的,再來做檢討。

  所以從第叁「引爲」的菩薩立場來講,那是每一個初發心的人都要走的路。我在這裏鼓勵大家,你要先具備這個條件;若不具備這個條件,前面講的完全無效,後面再講的更無意義。所以一個行者,你現在的立場在哪裏,要先找出來。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想要成佛,不要怕起步小,重點是不要自以爲是某一號大人物,如果這樣就很難修行。

  

《華嚴金獅子章講記 八 送你開解華嚴經的鑰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