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要絕對謙下,但願力要絕對的堅定跟廣大。不能連願力都沒有,不要人家一講,就「沒有啦!我沒有啦!」那不是謙虛。講到真實的就是真實的,應該怎麼樣就是怎麼樣。這樣也許會讓人家覺得傲慢,可是你骨子裏要很謙虛。經常的反省檢討自己那個地方講錯了?那個地方講得不得體?表現是否恰當?自己要常常檢討。如果表達不好,應該要怎麼改?即使一字一詞、語音、語調、態度,都要去檢討,這才是真謙虛。對自己的要求是那麼無微不至,願力又非常地宏大。要達成高遠的願力目標,腳下功夫一定要做的非常嚴謹。
我們接著再繼續講華嚴宗的語言模式。剛才談到互奪兩亡,互存、互融,都是華嚴宗的語言模式。這十句的用法,一到叁是一個階段,通常是做基礎分析;一到五是一個階段,通常是般若空宗的成就階段;一到七又是一個階段,這裏是華嚴的最高境界,到這邊華嚴境界就展開了;這是單向分解動作的講法。八以後就開始做圓融的解讀。到九呢,就是把一到七加八來做圓融。到十呢,當然是一到七加八加九的圓融,同時把第十也圓融進去,此時已經沒有對立了,成爲一體,一切都平等平等。
這時候你看到的不是互奪兩亡,而是真正的互存互融。這時候不是次第性的華嚴境界了,而是圓融性的華嚴境界,法身法界渾然一體,就是前面經文講的「混成一塊」,這是華嚴宗語言模式的表達方法。接著我們來看經文。
一、金與師子,同時成立,圓滿具足,名同時具足相應門。
金跟師子,金是體,師子是相,同時成立圓滿具足,這叫「同時具足相應門」,「體、相」相應,這是第一個。下面接著看勒十玄的第二個。
二、若師子眼收師子盡,則一切純是眼;若耳收師子盡,則一切純是耳。諸根同時相收,悉皆具足,則一一皆雜,一一皆純,爲圓滿藏,名諸藏純雜具德門。
從師子的眼、耳、鼻一一展開個別來看的話,「師子眼收師子盡」,這個叫純。若眼耳鼻舌身諸根同時來,則諸根同時相收,也是一切具足。「則一一皆雜」,眼耳鼻舌身相一比較,通通都雜了;不但雜,而且「一一皆純」,因爲本來就是從一個純一個純接下來。現在以一對一切,一切對一,一切是雜。一一皆純而且也一一皆雜,「爲圓滿藏」,純雜都是圓滿,稱爲圓藏,所以名爲「諸藏純雜具德門」。
叁、金與師子,相容成立,一多無礙。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門。
金跟師子是相融成立,兩個都在,一多無礙;理歸理,事歸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理事各住自位;金是體,師子是相,從理事上面來看,可看到各各不同;從圓成實性上來看,「師子有」叫作理有,從理上來看是有,可是從相上來看是無。所以他說從理事來看,各住自位,這是「一多相容不同門」。《金獅子章》這裏,他只是提了十玄的概況,因爲他是假設你對十玄門已經熟通了。等以後我們講華嚴哲學的時候,再針對十玄的具體意義跟內容詳細說明。
四、師子諸根,一一毛頭,皆以金收師子盡。一一徹遍師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無障無礙,名諸法相即自在門。
它用諸根來表示諸法,用師子來展開說明。我們現在不妨試著回到那個情境裏去,當法藏大師在跟武則天講解的時候,你想武則天的神情會是怎麼樣?她問法藏大師《華嚴經》,怎麼一直講到金獅子上面來?
法藏大師用金獅子表達整個法界的狀況,而整個法界的狀況都在《華嚴經》裏,所以等于是用金獅子在表達《華嚴經》。他不是直接講《華嚴經》,這裏面從頭到尾,「華嚴」兩個字都沒出現,所以這是妙答啊!法藏大師當初在表達的時候,要是都沒有跟武則天提到「金師子代表法界的一切,而法界的一切都在《華嚴經》裏,所以金師子就是《華嚴經》」,而武則天居然可以了解,那她可真是上上根器,對于這樣的人,我們不要輕易去批判。
「師子諸根」,表示法界的一切森羅萬象,因爲一切緣起,但他不再講隨工巧匠緣了。「師子諸根,一一毛頭,皆以金收師子盡」,從本體上來講,一切萬法森羅萬象,他還是以「金收師子盡」;金表本體,師子表一切萬法,本體收一切。「一一徹遍師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無障無礙」,他既然講諸根又一一毛頭,每一毛頭一一徹遍師子眼,每一毛頭都徹遍其它微細的部分,一一相、一一法、一切人事時地物都一樣,裏面包含什麼,通通窮盡。「自在成立,無障無礙」,法界的一切,它本來就是自在成立,無障無礙不沖突。
法界的一切,本來就是自在成立不沖突,有沖突的是我們的意識形態,有毛病的也是人的意識形態。法界就只是這樣:土石流就土石流,土石流是必然要産生的;地震也必然要産生的,這緣起嘛!因緣到了,它就發生那些狀況。低氣壓來,臺灣天氣就冷了;高氣壓來,臺灣天氣就好了。這沒有爲什麼,就這樣子而已,它也不是你所能做的,你會覺得「冷的要死,很討厭」,那是自己的問題,你的「識」轉不過來,所以識去受報。法界中的一切,都是自在的。你覺得那個人很壞,他只是表現這樣而已,你氣他氣得不得了,那是你家的事,你的識轉不過來,那就你「那個識的我」在受苦報。人家哪有什麼壞?他只是做這種事,你不喜歡是你的事。
人家常講窮山惡水多刁民?因爲他也得找方法謀生啊,他賺錢的方法可能大家不喜歡,也許就占地爲王,路過的人通通要留下買路錢。這樣的話,大家當然討厭。但討厭是你的事,可是他善用其心,雖然用法不當,但爲了吃飯嘛!也許把那些人移到好山好水的地方,可能比你還君子,因爲他會用心維持生活。當然他那種做法可能造業,但那是他自己的果報。其實現在那些貪汙的達官顯要,比住在窮山惡水的刁民還糟,衣食飽足,竟然還要貪汙,這才可怕,這才叫真貪。貪得不夠還瞋,會生氣「爲什麼某某人汙得比我多,我一定要再多汙一點。」這才真愚癡。
有些情況,那是整個社會環境、社會製度所造成,不要詛咒,看到這樣子就是這樣子,自己要怎麼樣比較重要。比如,近年才有的卡奴問題,這就是新時代的災難,報紙報導說,有人才借了八百萬,短短兩年,已經滾到上億,那怎麼還?弄到後來整個公司只好關閉。整個社會的製度有問題,必然會有這些社會問題出來,你要從社會製度上去改,而不是從表面上去看那些事情,所以你要真行菩薩道,一套完整的製度就很重要。
你看它經文這裏「一一」,一個接一個,本體在那裏,因爲緣而演出來的相;若是惡緣則造成惡相,但是惡相從存在來看,它只是一相而已,所謂的「惡相」,那是我們的意識判斷。善、惡、好、壞,都是你的意識判斷的,其本體不變,只是隨著善、惡緣,而造成善、惡果。同樣的一塊金,若是遇到工藝巧匠,金師子就很漂亮;假如碰上像我這樣手藝笨拙的人,可能會弄得亂七八糟,變成一堆廢金。這就是惡緣嘛!
善緣、惡緣怎麼用,我們不管,緣所形成的狀況,它只是存在而已,因爲那是相,本體不變,金子還是金子,不管是一級的藝術品或是廢金,重新熔合還是金,本體還是在那裏。相會隨著緣而有不同,緣好相好,緣不好相不好,只是這樣子。所以我們通常不在意相的部分。但如果用在人的部分就不同,因爲人還有因,事物只是緣而已。所以不管哪些狀況,這些本來就是自在成立的;因爲這種成立,我們就能夠很舒服、很自在。你假如一直要問爲什麼這樣?那是自己去招惹痛苦。它存在那裏,本來就在那裏,所以這叫作「諸法相即自在門」。「相即」,師子諸根與師子之間就是「相即」,它的存在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自在。很多人在這個部分常常沒辦法處理得很好,這就是因爲意識形態起作用;意識形態的存在,對人的一生影響太大。十玄門是講事事無礙的十種狀態,你假如要知道事事無礙法界是什麼狀況,應該要從這十個方向來看。
五、若看師子,唯師子無金,即師子顯金隱。若看金,唯金無師子,即金顯師子隱。若兩處看,俱隱俱顯。隱則秘密,顯則顯著,名秘密隱顯俱成門。
這段文字大家應該比較容易了解,「隱則秘密」,隱而不見就好像秘密,這秘密你看不到,顯現就能夠看見。一般人能不能兩處看?什麼是兩處看呢?比如從金師子來講,既看到金,也看到師子,所以才叫金師子,這就是兩處看。一般人在生活中沒辦法兩處看,你若能什麼都兩處看,你就自在了。許多人只能看一處,就因爲只能看到一處,所以問題就來了。當你看到一個人的缺點時,就氣得要死;另一個人看到他的優點,又高興得不得了,這就是只看一處嘛!
實際生活裏,爲什麼你看到這個人特別有氣?因爲你只看到缺點,沒有看到優點;假如你看到他的優點,也看到缺點,那對他的缺點就會包容些。但一般人通常以自己的情緒來看對方,這就是情有;若能把情有除掉,就剩下似有,那就好辦了,似有可以透過修行方法很容易地除掉。叁有性的部分,遍計所執性一定要先去除然後再來處理依他起性。依他起也是凡夫屬性,可以透過修行的理性來戰勝。大部分修行失敗的人,都是被「情有」所障,也就是情緒化的部分所障礙。所以一個人的情緒如果經常幹擾別人的話,那個人必定人格不健全。所以我希望各位先把情緒的部分撫平,不要起落那麼大。這叫作「秘密隱顯俱成門」希望大家要能夠看得到。
六、金與師子,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定純定雜,有力無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輝,理事齊現,皆悉相容,不礙安立,微細成辦,名微細相容安立門。
第六跟第四這兩部分時華嚴宗哲學裏比較出色的,而且理論跟專用術語也比較多。這兩個部分不只是哲學而已,它是透過很微細的理論分析,才得出那個具體行爲的部分。這部分待以後講「十玄門」時再詳細談,因爲它理論一展開,每四個字都是一個理論。你看它從金與師子之間的關系講「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定純定雜、有力無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輝、理事齊現」,這七個就是七個理論,而「皆悉兼容,不礙安立,微細成辦」十二個字就是「微細兼容安立門」,這一門裏頭就有叁個,七個加叁個就十個,而這十個又是一套理論。單單十玄的第六條就有十個理論之多,加起來叫作「因陀羅網境界門」。這裏頭他已經把時空帶進去了,境界展開的部分,則是到第七就完成了。你看它第六講的,已經是在爲下面的第七做鋪陳。
在十玄門裏面的「十」有這個情況,《金獅子章》裏面也十個,那十個也有同樣的語言模式。剛才講的語言模式,在這裏一個一個兌現出來,所以你想要把十玄門的次第、次序調換一下都有困難。除非你的理論所使用的語言模式和這裏的華嚴語言模式一樣。
不管是讀《華嚴經》或是華嚴宗的思想,其最大的收獲就是可以一再地回味,這是一乘圓教最大的特色。他看起來是直走,事實上它是圓的,而且它有一定的規律。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就《華嚴經》的語言模式,以及一與十之間的玄門奧義做專門的探討。
《華嚴金獅子章講記 六 秘密隱顯俱成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