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實色界不是沒有妄想心,還是有,因爲他有色相。只是他的妄想跟我們欲界的妄想不一樣,欲界的妄想那叫雜草叢生,所以叫做妄念紛飛,那麼色界就不是了,色界的妄想他只是在某一個層次上、某一個上面,這個大家可以從這個地方去看看,所余者,就是化境中所起的妙用而已,此種所涉屬于下一個階段的課題,我們就,這個地方不講。
因爲,這裏面有二個方向可以發展,一個是你繼續往二禅、叁禅、四禅、八定、九次第定、滅盡定,這樣去發展,這是一個方向,也就是讓禅定的功夫一直深化下去。另外一個方向,我們從這裏就轉開了,起無漏智橫出叁界,那這一條路才是我們要走的。我們在講安那般那的時候,好多人就說,我唯心,我們……,你那一套我不是不知道,我不是開飛碟來臺北的,我是媽媽懷胎十月生的,在這裏活了五十年,學佛將近叁十年,你那一套我都很清楚,不是不知道,我們不是ET,我們都是在這裏土生土長的,你所懂得的那一些我也聽人家講過,我也講給人家聽過,書本記載我也看過,不是不知道。
現在是告訴大家說,你要到達那樣的境界,這樣一條路,你要這樣走過來,挂一個口號,空中的月亮挂在那裏,你爬不上去沒有用,我們現在告訴你要怎樣達到那個境界的方法,要橫出叁界,誰不想橫出叁界,你憑什麼橫出叁界,你說,我橫出叁界,這樣就橫出去,這不是黃俊雄的布袋戲,他突然間跳一個出來,我很厲害,都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都很厲害,到最後都很不厲害,那看那個布袋戲每一個主角剛出來的時候,好威風、口號好美,打到最後,都像烏龜一樣。
學佛不一樣。我們很踏實的,從最基礎的,從你知道,已知的開始,《華嚴經》裏面也這樣講,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你知道嘛,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你知道吧?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十你知道嘛,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知道嘛,一百、二百、叁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你知道嘛,千、萬你知道嘛,萬、十萬你知道嘛,那十萬、十萬就叫落叉,你知道嘛,落差、落差叫阿庾多,你知道嘛,好了,再下去你就不知道了。
有的那種能力比較強的,他從這裏一直算,倍數、倍數、倍數、倍數、乘方、乘方、乘方,乘了一百二十四次方以後,看你知道不知道,那叫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叫做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叫做不可說不可說轉,那我看你去團團轉,看你知道不知道,到那時候,就不是你能知道了,那個所謂你不能知道的,原來是從一二叁開始,你知道嘛?你現在以爲我講不可說不可說就很厲害了。
我告訴你,不可說不可說從哪裏來?還是從一二叁算起來的,你要知道,不可說不可說那境界有多少?那相當于在赤道上,你站的位置寫1後面一直畫0,然後,可以把赤道繞一圈,那你看看那數字有多少,那叫不可說不可說轉,你知道嘛?那你只能夠說那真的是很不可說,但是那個不可說是從一二叁來,一二叁你不能說不可說。所以跟你講,一二叁還是不可說,因爲一二叁你根本不認識,你要認識一二叁是什麼,不可說你就知道了。
所以修行,他是那麼的踏實,那麼踏實,從你最基本的,你已知的好好下手,那你自然就到達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可是,我們往往認爲一二叁那麼簡單,不要管他,那你看能不能講那個不可說的是什麼,那沒有用,那就不可說,那還要說什麼?他是從最簡單的一直上來,當你能夠從一二叁的基礎很穩定的把他紮穩以後,那麼,朝不可說的方向,必然可以達到。那只是你的功夫而已。
所以修行就只有這麼兩個,一個基礎要弄好,第二個是要功夫,你基礎沒有,功夫是叫盲修瞎練,基礎有了,再用適當的功夫,那就叫功到自然成,功夫用到了,自然你就成就了,那你不用功夫,那當然不能成就,關鍵在這裏。
修行本身沒有什麼,就那麼簡單,就像我們養小孩一樣,你要喂小孩吃飯一口又一口喂他,這樣就好了,他就會長大了,你說:哎呀,這麼一口,這麼一口,那不然你灌風嘛,看從嘴巴灌進去從屁股灌進去都可以,那他就會長大嗎?你一直把他拉他就會長大嗎?那叫妄想。
所以真正的行法就是從基礎一步一步來用功夫,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一點都不稀奇,你不要一直想著說師父你教我快一點有什麼秘方,唯一的秘方(是)用功夫。老老實實修行,就是這樣子,其他沒有秘方,你再來問,還是這一段,你再來問還是一樣。就從你用功的法門上回到你用功的法門上而已,你跑掉的心再抓回來,攝之令返,若心他緣攝之令返,那你先確定你的法門。
那在這裏,就回到你的鼻息中來,回到你的數法來,數法完成了,回到你的隨法來,隨法完成了,回到你的止法來,你不要去想太多,大乘禅觀觀境觀什麼,那個告訴各位,你等下個階段在講。這個階段這個部分一定要完成。那些大乘禅觀觀境、觀佛觀什麼,我告訴你,那個我比你懂得更多,我敢這樣跟你肯定,你不用說那些東西要怎麼做,那個我們都很清楚,那個基礎就在這裏,沒有這個基礎,你不要去打妄想。
我修念佛觀,我看你怎麼觀,你修的是妄想佛觀,自己坐在那邊想這個佛,绀目澄清四大海念得很清楚,我看你怎麼绀目澄清四大海,你四大海你怎麼看?飛機飛的再高看下去,也不過太平洋一個海而已,你能夠在天空中看到什麼?除非你也像太空人一樣,飛到月球上去看,有沒有辦法看到四大海,你在這個地球裏面,你看不到四大海,你到外太空去看整個地球看有沒有可能看到四大海,不然絕對看不到,那個叫眼睛,那個叫眼珠,一個地球也不過是像一個佛的眼珠一樣,那你還是整個整個眼睛看不到,好啦,一個眼睛你都看不到了,你怎麼看一個佛。所以你那根本就是打妄想,打妄想。不是真的。
那個觀境要現前,一定從定境中來。定境中來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止法成就以後化境才會現前,化境有好多,那麼去按照你的本願選定你的化境,逐漸逐漸讓他起妙用,他就會起了,那你內在的世界建立以後,外在的世界就成就了,他自然就這樣成功的,那這個功夫就講起來。要講的話就很複雜了。但是你必須這樣用功,你才能成就。
第二段,“今者,若行者功夫未就”,功夫還沒完成,“而妄想攀緣,致令心念他緣,則需設法攝心令返”。
你功夫還沒有成就,那麼心常常會跑掉,這心跑掉有兩種方法,他會兩種跑法,一種是功夫不成熟,這個心跑得遠遠的,這個妄想一般人知道,另外有一種,是你功夫成就了,那麼這個妄想來,對你有影響,但是不大,這個叫心晃動,心沒有跑掉,但是心會動。
就像我們,譬如說我現在數息,是從息出的起點算一,每一次都是一個循環以後息出算一,再息出算二,我是假設從息出的起點開始算。這個心的晃動是怎麼樣?我息出的起點忘記了,因爲妄想到了,可是到息出的終點之前我發覺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在息出到息出終點要轉爲息入之前,那你就算一,那本來在這邊要算一的,現在跑到這邊算一,或者跑下來,從息入的起點算一,那會有這種情況,這個叫晃動。
再假如經過一個循環以後,那個心跑掉了,那就不叫晃動了,這個心已經跑掉了。就是在這一個循環之內,你能夠帶起來,這個叫晃動,你每一次都很准的從息出的起點算的話,這個不晃動,這個心沒有動。如如不動是指這種狀況。
我們現在剛開始在修學功夫不是很熟練、很成熟的人,心常常會從起點這邊脫離了,但是,到終點之前我抓住了,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是一、二、叁、那這樣的話,心是很穩的,很穩的,但是我現在離開這裏,一、二趕快找回來,然後叁,是變成這種狀況了。這樣的話,你的心會又不穩定。這個有晃動嗎,我的心那種輕安就沒有,不會輕安,因爲你會動,那麼在我們血液心髒循環的立場來看的話,他會“咩”一下的那種感覺,會有那種情況。你自己在數息,應該可以感受的到。
所以大家在討論什麼?你根本就沒有在這邊討論,跑掉了。你真的在數息上的話,它變化就在這個地方,然後你會看得很清楚,爲什麼數息進入狀況以後,那個身體健康會改善,他自然你把息調好以後,健康就改善了。
因息而改變色身,所以呼吸身有種種身,種種相,色身有種種相,呼吸的種種相跟色身的種種相相結合,那就有種種合相産生,這個都要清清楚楚。我們有沒有看到?
前面跟各位講,你的息因爲靜坐以後,他會很順、很柔,那麼你現在起意,念身一起,把這個息由長息變短息的時候,你的身體會不會起變化,一定起變化。你的這個功夫很准的時候,很准的時候,我由長息很快變成短息的時候,你的身馬上飛了。馬上就飛起來了。因爲,短息是一種運動,但是我現在四肢收住不運動,那息運動的時候,你身就會起運動,就是這樣來的。
師父好像在說天方夜譚,黃俊雄又出來再演布袋戲了,真的修行就是這樣的,你要自己去感受,你要不然的話你都用想的,這種狀況是從行者真的呼吸身跟色身之間的關系,你慢慢的去進行。那一個靜坐的人息是長的,你要把它縮爲短的,這本身就是功夫了。
也就是說,你要先能夠感受到長呼吸跟短呼吸對色身的影響變化你很清楚,這只是數法而已。你在數法的這個階段,我很快的看到這種情況,他有這種變化,進入隨法數一、二的那個時候,一二、一二的時候,我現在不這樣一二、一二了,我把它縮爲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你的頻率就振動起來了,從這裏起變化的,所以數法對健康有用,隨法對神通有用,要神通變化第二法就出現了。那是你在每一個階段中,都可以去産生的附加作用。附帶的效果。
只是因爲我們在求了生死、出叁界的過程當中,不要把這個生命耗費在這無謂的的方向上面。那當你很快成就以後已經了生死,那個時候你說回來,現在剩下的生命不知道幹什麼用,那麼好好教化衆生吧,那你訓練某一個神通那可以,可是教化衆生方法很多,也不一定用神通,因爲用神通來影響衆生的話,恐怕衆生都會去搞神通,因爲你是從那前面走回來,整個走一圈回來了,現在衆生只看到你這一相,那你從這一相去教他,他就要來學這一相,他了生死學不到、學不到。
現在有一個大德,在臺灣佛教界講經講得很厲害,我說,他講經講得很厲害,他告訴人家,叁藏十二部不要悟,爲什麼不要悟?“因爲我都看過了”。“因爲我都看過了,是這一法最好,所以我告訴你們都不要悟”。我告訴你,他的法可以學,這一法不可以學。你要知道,他是各種經典都看過了,所以他知道說其他可以不要。那你是什麼經典都沒有學,你就只學這個,那就跟只學神通一樣。那個證果阿羅漢,他是證果以後再顯神通的,你有沒有證果?你沒有證果就直接要學神通,那你不是就錯了嗎?
人家是所有的經典都看過以後,他知道用這一法就可以了,他知道爲什麼。那你現在只學這一法,你根本不知道爲什麼,人家一講,某某法師說就是這樣,某某法師,你又不是他。這就是關鍵。
所以我們一直告訴各位,你一定要從基礎這一步一步走過來,他的心路曆程是什麼,你要去學那一個,他讀了那麼多經書,你不一定跟他一樣讀。但是你要涉及的,要建立你的心靈方程式,沒有的話你不能成就,你只拿一個答案有什麼用呢?他算出來答案是五,對,我跟你講五,五就是五、五就是對。好,你拿出來,你到哪裏都講五。人家覺得奇怪,怎麼一直都講五啊?五從哪裏來?你不知道。你說我師父算了就是五,(這樣)對嗎?(當然)不是這樣子。你要懂得那個方程式怎麼解,好,我解給你看,你看是不是五,人家服了。你一直講五,五就是答案,答案就是五,是,答案是五,答案從哪裏來?你的答案就是:我師父說的五。那這叫什麼?這個叫笑話。假如你要這樣學的話,那就很容易迷信。我們不教你迷信,我們教你整個過程你要怎麼去完成他。
(2011-6-6,本集由能蘊居士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