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六集 我們每一個人在修行的時候,他有兩個變化。一個說生理上的變化,一個是心理上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我們叫做八處的轉換。心理上的變化我們叫做十功德。那前面大概都跟各位講過,我們不詳細的一再跟各位去討論那些事。這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的。 但是每一個人因爲體質、生活環境背景、他的種種不同,那這當中的出入相當的大,所以每個人只能夠以別人的部分作參考,不能夠把別人的部分當做你的標准。大致上我們知道一個族群,像我們吃素的人通常來講,他有吃素的共同變。,那麼一個生活中,從小父母親很疼愛的人他修行中的變化,跟家裏父母親常吵架的人,那種心理的變化也不一樣。所以在這一方面,你很難去弄一個標准,在這個時候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他那趨勢,你成長的狀況。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那種狀況是怎麼樣,這樣那個掌握住就好了,其它你不用操心,那整個修行中,就跟各位講一個方法,你只要緊守正念,其它你不用管,這個部分我們都跟各位談過啦。 現在我們來看看最後這個地方。經過五禅支的兌現,我們禅定也成就。假如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自己心不穩定,常常被外境,被妄想所迷惑,那麼常常走失掉,要如何攝回來?這一點,我們大概也跟各位談過。 在修行過程當中,心之所以控製不住也是二個問題,一個生理上的問題,也就是身體,我們會昏沈,會掉舉,這個都是體能上的問題,在前行的時候就告訴過各位,昏沈的人通常是營養不良,休息,睡眠不足;掉舉的人就是精神亢奮,這種情況比較多,所以這個從基本生活中,飲食習慣上、起居生活都要調整。一個勞力的人跟一個勞心的人他同樣都很累,那麼勞力的人靜坐跟勞心的人靜坐所起的變化不同,那我們要懂得這種情況,尤其將來有很多人要指導大衆修行的時候,你要特別留意這一部分。不要一概而論,沒有一概而論的。那麼身體上的變化是這樣子。 心理上的變化是妄想很多,而且奇形怪狀的。通常有這一種妄想出現的時候,同修們也養成了一種免疫的習慣,他有種個認知,我沒有攀援,我也沒有預設目標,我也沒有暗示,我更沒有潛意識,他就這樣蹦出來,你的意思是說那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像這一種都是一種暗示。你雖然說你沒有暗示,你自己已經給自己做一個暗示。那去塑造那一種不必要的情境,因爲你沒有設定的目標。但是你有暗示的方向。所以他出來的情景你自己都會嚇一跳。 跟你講你不知道,修行有一種方法叫做意志,用意志力可以創造,這個不是我們佛家所講的修學方法,那是外道。外道是用意志去塑造某一種情境,讓它給兌現。那他用很強意志力可以去兌現那個部分,但是這一定是魔。用很強烈的意志去塑造某一種外境,這個就是魔王。你跟著他修那就錯啦,我們不用意志力的那種暗示法。我們只告訴你說,你的注意力守住哪裏就好。這個是不一樣的行法,大家要在這裏弄清楚啊,不要修了老半天,修到外道去了,自己都不知道,還以爲我非常的精進。 以前印度人這些修行人在收徒弟,有一種徒弟是不收的,那就是武將,他不收武將。武將(就是)軍人。就以前刹帝力有二種:一種是武士、一種是官員。諸侯這一類的那麼他們收。但是像武士這一類他們通常都不收。因爲武士有很堅強的意志力,現代的跟以前的不一樣,現代都是用腦筋的軍人,不是真正的用體力軍人,以前的軍人他要接受相當嚴格的訓練,體能才會強壯,那麼在這種訓練的過程中要有很堅定的意志力。 那麼在印度就像在我們中國一樣,有一個宗派的祖師,那麼很多人認爲他修得很好,很想去跟他求教,但是他就有這麼一個原則,那有一個將軍,他從外地來沒有人認識他,只要他不表明說他是武士沒有人知道。就在打坐的時候,他的腿被蛇咬了,他很堅定的繼續坐下去不動,有師父看到,你是什麼將軍對不對?他說你怎麼知道?能夠被蛇咬而如如不動除了你以外,沒有第二個人。是高明對高明才能夠知道。 那我們也一樣,你什麼料子啊你裝不了,他是這種料子,他能夠堅持。我們不要說蛇咬,一只蚊子你都吱吱叫,意志力可以克服一切,可以超越一切沒有錯。那是在有爲法的範圍裏面,那個修的是外道。傳說中意志力最強的就是孫悟空,那個齊天大聖,他的意志力齊天。他就是外道,向外。所以他有爲法七十二變,他樣樣會變,他無爲法他沒有一個通,關鍵就在這裏。 我們要用意志力來行正法,不要用意志力去行外道法。所以你的意志力用在哪裏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好,我們一定要掌握好。我們運用注意力,運用注意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弄錯。 昨天我們講到這個最後這一段。今者若行者功夫未就而妄想攀援致令心念他緣,則需設法攝心令還。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哪裏,製心一處。那麼現在,功夫還沒成熟心跑掉啦,那你設法要把它攝回來,你用很強烈的意志,我們跟各位講過那是不對的,那麼你要怎麼樣要用什麼方法,還是一樣,緊守正念,這是最好的方法。 把妄想熄滅,把攀援止息。那麼妄想出現的形態很多,你不要老是講那一些,什麼什麼東西怎麼樣怎麼樣,不要談那一些東西,統統是妄想,你又什麼境界啊,怎麼樣啊,你說那個不是我,沒有想他自己跑出來的。自己跑出來才叫妄想。你硬是要想出來的那還不叫妄想,那叫推理,自己莫名其妙及跑出來的,我坐在這裏突然間有一個面包在前面,哇!很好吃。你已經叁年沒吃面包了,你別亂說啦,他當然自己跑出來,所以這個才叫妄想。 我想正在想昨天師父跟我講什麼,那句話什麼意思,那就不是妄想,那是你在推理啊,那個念頭是妄想,後面的都是推理。而我們大部分的産生的都是妄想紛飛,那念頭一再的出現,出現就過了,出現就過了,那統統是妄想。 你要懂得不管什麼境界,包括你感覺身體很熱一直流汗,或者突然間身體覺得很沈重,或者很冷一直發抖,或者身體會晃,會搖,那麼告訴你這些統統是妄想。你只有緊守正念就好,你不要再講師父有什麼辦法,我可以把這個業障消除,那要消除業障,緊守正念。你用總持法,絕對不要用對治法。 這個昨天跟各位講過啦。對治法你現在沒有辦法用。一講對治,容易搞神通,我們前面跟各位講過,有人說他這麼一打坐,哇!很厲害。他入定以後持大悲咒。他說大悲咒會滾起來,然後會散發一種香味。我說真的很厲害,那你煮飯時時候,最好就用持大悲咒,不要用電鍋,又省錢又省事。修行也完成飯也煮成啦、誰都會滾起來,爲什麼不行呢?不必這樣做。那不是你功夫,那真的是妄想。所以這一部分,你要知道怎樣攝心。 唯行者即以進入禅修的過程,現在告訴我們你已經進入這個禅修的過程,當知系心風門或提意在息之力用。你要懂得這個文字看起來都一樣大,沒有特別,沒有哪一個字特別亮。但是你要懂得,系心風門或提意在息的作用,就回到這個原點上來就對啦。就像我出去,不管怎麼迷路,怎麼辛苦怎麼樣。都最後都想回到家就對啦,那個家是你的原點,現在你系心風門就是你修行的原點。若心他緣則宜提起意念將注意力再度集中在息入息出之間。再一次回到這個地方來。 那我們昨天也跟各位講過,妄想是一種,心的晃動是一種。大概早期我們都妄想多,到了中期以後我們心會晃動。晃動以後就對身體産生作用了。應該我們按照呼吸來算的話,按照呼吸算,爲什麼要你一定要數息,你不數也可以,你只要數ABCDE大概到E,F就不行,F是二個音。ABCDE都是單音,你一個循環一個數字,一個循環一個數字,不要兩個數字。一個符號一個代號,這個代號的作用就是你的息很正常。 你說你不數可以不可以。不數也可以,早期你這樣訓練,你都不數,你都一直觀鼻息,那個效果你的身體不會起變化,跟你講這一個數它很柔,很柔,息很柔,一直在運作,那你會晃動的時候,講晃動的時候,妄想再抓回來那是一個震撼,在你那個晃動的時候,就已經告訴你我們的心念的晃動,對于息的影響已經會影響你的色身了,你本來是從這裏一,二這樣算的。 現在你的一,二然後叁,這個地方數叁跟這個地方數叁,你內心已經有掙紮了,這個掙紮的時候對你的色身已經影響很大,你的心髒那個血液、那個循環、那個壓縮,在我們感覺心髒都一樣,它是自主神經的肌肉運動,其實你那種狀況已經使他的那種心髒的收縮的時候,已經揪一下加強了,你自己不知道,那個血液的這種出量已經不正常了,已經發生那種變化,而我們這種晃動的産生,之所以你會在這裏一變成到這裏才一,或者變成到這裏才一的狀況,那已經告訴你在身體當中在哪個地方有問題了,我們沒有辦法說很仔細的像西醫一樣去掃描,說哪個地方有問題,將來科技可能會走到這裏,但是這個地方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你身體的變化狀況。 所以我們說你一定要去注意,在數息中你才能夠感受長呼吸、短呼吸對身體的影響,你把這個話聽清楚,長呼吸或短呼吸對身體變化的影響,不是身體的變化對呼吸長短的影響。 這話聽清楚,我們坐的時候是身體,跑的時候是身體,身體的變化就由坐到跑之間的這種變化對呼吸的影響,這是你的觀念啊,對不對?我坐著的時候那麼息長,我跑的時候息短,這個觀念你有啊,對不對?現在告訴你說,息長變成息短,那麼對你身體的影響怎麼樣。你大概沒有經驗,但是我們從開始一直講到現在都是講、息長息短的變化對身體的影響,你從前面翻過來看看,但是你的意識型態一直存在就是身體的變化對呼吸的影響而不知道呼吸的變化對身體有影響。已經二個月了,一再犯這個過失,在這個道場選佛場,是警覺性相當高的地方,我們都犯這種毛病,那你想想看,外面廣大的群衆跟這種靜坐的單位,他們會體會得到麼? 我們都一再跟各位講,你都聽…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