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有人坐坐,坐坐,他就會浮起來,是沒有錯,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我這樣講,我不是暗示你說,你又來跟我講,師父我在打坐的時候浮起來了,沒有人看到不算的,自己想的都不算的,那是真的,是因爲你的息,你要能控製,你不能控製哪有算呢?那不然就幻境。不一樣。

  這些息身,呼吸身的變化,呼吸身的種種相跟你色身種種相結合的時候,他就是有種種狀況。種種狀況不同。你不要以爲我講的很簡單,你要試試看才知道。真功夫是真的狀況。文章在寫很簡單,因爲字都一樣大嘛。你也看不出哪裏有特色。但是這功夫用下去就是不同。這個息身、色身、念身叁身中的一切相都能夠互相交融。

  今天我們色身的狀況,就是這個息身,念身跟色身相交融的組合。組合的好,那就福報健康,組合的不好,那就是業報,那你自己看看,修行它很殊勝。真的生命的改造是這樣改造的,你要不了解這個,你當然不知道,那麼要進行這種東西,你只有從前面一步一步來。

  現在看看我們是真正的工程師,你是不是真的這樣過來,之所以這樣要求嚴格啊,不是沒道理,你在這嚴格的環境中在那邊躲躲閃閃,找個夾縫溜出去,那你不能成就。就像那打鐵一樣,鐵錘要打下去,你溜,溜掉,鐵錘沒有打到你,我告訴你,你照樣也是燒的紅紅的,再抓回來,一錘下去,咦!你又跑掉啦,好!還是要再回來,你要錘到愈好,你不會溜走的話,那你成就愈快,這(是)一定的道理。這鍛煉不止那麼麻煩,它把你燒得紅紅的,打一打以後放到水裏。哧~~哧以後再燒,它不是讓你冷了就好,還要再燒,那要怎麼辦?你說那一次就好了,那對不起,反複!所以才叫百煉成鋼,才能削鐵如泥。

  現在,師父講到說坐一坐就會飛起來,你看,不要兩天就會有人飛起來了,師父你看我這樣對嗎?你不要問,一定不對,這個不是給你暗示,這個要告訴你,你真的用功,到了那個程度,你可以這樣用,你沒有功夫,你怎麼來呢?隨便道聽途說兩句,就好像很厲害了,你最好不要把這種話拿出去跟人家講。跟人家講,(那是)你師父很高明,那你呢?兩光!你給人家講那高明的給人家聽幹嘛?你又沒有那種程度,你爲什麼要講給人家聽?你師父那麼會教,那你呢?你是那麼不會學?哪有這種狀況!這是告訴我們要在修行的過程中要懂得運用。那我們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那你就好好把基礎打好,把基礎打好。這個都是實際的,不是想象的,不是意見爭執的!

  我們再看結論,至于二、叁、四禅乃至四空定的努力是功夫的深淺問題。這個二禅、叁禅、四禅的部分,我們也可以說是初禅的一種附帶的這種成果。就像前面講的,你可以繼續延伸,繼續延伸。

  我們跟各位說,在數法中你就可以治病,你要從數法中延伸出來跟人家治病,那個功夫也蠻大的,但是你不能出叁界,那就喪失了我們的這種基本目標。你到了隨法,那你可以預知自己的一生。到了止法你更可以測知天下大事,過去、現在、未來。從隨法開始,隨法對自己。止法可以對于整個社會狀況,但是那些都是附帶的作用,你要去發展那當然要下一番功夫,可是跟你了生死斷煩惱沒有一點關系。觀法、還法、淨法都一樣,可以有那一種擴散。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二叁四禅,就等于是淨法的一種什麼?一種擴大,一種附加的作用。當然你要再下功夫也可以,不是不行!不過我們是告訴各位,你可以不用,但是當你出了叁界以後再回來,想要用神通度衆生,那這個可以。

  在佛世時代,這些大德,他們很多人有這種功夫,因爲他們已經成就,不然剩下來的生命幹嘛?放一把火把它燒掉太可惜。那麼他就鍛煉一些比較稀有的功夫來饒益衆生,來給衆生起信,但是我們發現,現在末法時期的衆生變成執著那些神通,而不知道目的是在了生死。所以我們不鼓勵大家修那些。那麼二禅、叁禅、四禅可不可以呢?當然可以,可是我們也不鼓勵,你只要到初禅定就好啦。

  對于發無漏智心的行者而言,那不一定是主要的目標,可以個人的興趣而決定之,本文不另深入。我們不在去詳細探討這些。到這個地方,這個功夫可以讓我們的色身,由欲界的四大完全轉變成色界的四大,這已經轉變完成,當然這個色界只是初禅天,初禅定,並不高明。但是這個時候,你的妄想啊可以完全止息。你的欲望可以完全終止。那麼你要出叁界那就快啦。

  這個時候跟各位說,你怎麼持戒,怎麼發菩提心,那這個時候來講才比較正點。要不然你現在講的怎麼發心都是你自己想的,怎麼持戒呢?也是你自己想的。師父我受菩薩戒可不可以煮豬肉給家人吃?你都是妄想,受菩薩戒跟鹵一鍋肉給人家吃有什麼關系?到底這當中有什麼關系嗎?你都妄想在起作用,妄想當然有關系。你從實際修行中來講,這些根本不重要。還有講師父,聽說秋天登革熱會流行,我受菩薩戒可以不可以買噴效?可不可以?受菩薩戒不能去買噴效,那受具足戒去買就好啦,是不是?那叫莫名其妙。你根本都是妄想,不是真實的,一個修行者對于他所行的部分要清清楚楚。我跟各位講過,清清楚楚!心在那個境界,現在你所遇到的境界都是化境,生活中的境界也是化境,那你在生活中的這種境界,你是不是清清楚楚?你不清楚嘛!還有糊裏糊塗。師父,我以前沒有受戒,誦經的時候都站著,不過現在年紀大了,受了菩薩戒,誦經能不能坐著?當然可以啦,他爲什麼要這樣問呢?因爲他對于他生活的這個化境根本不清楚。(而)你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啦。我舉個例子,要是說到你是巧合,你不要說,我怎麼知道?純屬巧合,因爲一般人生活本來就是糊裏糊塗過來的,好多人找工作你去注意看看,社會上很多人找工作,爲什麼找這種工作?哪知因爲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所以有就好啦,哎呀!找工作那麼難,對不對?在家裏等了兩年找不到工作,既然有了,管他叁七二十一上班再講,那他在作什麼工作,他根本不知道,根本不知道,他是爲了薪水,爲了生活,他在做什麼?他怎麼知道?

  你看我們很多計程車司機都是marster碩士啊,他碩士讀哪一系?開計程車系!是嗎?有這一系嗎?沒有辦法,他對于他所處的那一個境界,他的心完全不了解。既然要開計程車司機,大學四年,研究所二年可以不要讀了,那還可以賺得更多。爲什麼要走上那一條路呢?是因爲你對于這個境界看不清楚,當然你看的很清楚你放棄一切,我要過一個自由自在的潇灑生活那就不一樣,那當博士也可以,也可以來開計程車,因爲他就不要過那些生活,因爲當計程車司機最自在,我今天高興,我停車給你上來,今天我不高興!師兄不在,車子不動,可以嗎?他端坐禅堂,車子休息放假,可以,因爲他可以很自在自己當老板。但是一般來講,對于他這種生活環境他都不知道。

  我們現在修行也一樣,大家進來做什麼?只是接受這種生活模式、語言模式,只是這樣而已,並沒有進入到對于這個境界真的能夠安住,能夠清清楚楚、能夠産生喜樂。你在這個行法當中真的能夠産生喜樂,天下大事怎麼樣跟你根本就無關,不會說周遭這些人一二句話,叁二句話啊,就把你弄得昏頭轉向,不會的!因爲你會鑽到裏面去嘛,你就鑽不進去,你就會注意外面的情況,我坐在這裏,那個人怎麼會這樣看我?我坐在這裏,那個人爲什麼這樣看我?你怎麼知道他這樣看你?你根本沒在坐嘛。爲什麼?我們就産生這種問題。心不定、不清楚、沒有喜樂,那你就只有空殼子而已。希望大家趕快把這個心境給予突破,重新來過,從基礎上一步一步過來,你才能有可能,才有可能完成。

  我們今天講到這裏,這個後面我們明天再跟各位做個結論,這個妙行的部分。好!

  (2011-6-6,本集由雲淡風輕錄入完成,校對雲在藍天、觀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